数量分析方法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寻找单位“1”和列出等量关系式“提高型”专项练习(解析版)人教版
【分析】我们通常把“比”后的量看作单位“1”,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红花有90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的朵数多 ”是把红花的朵数看作单位“1”。
黄花的数量是:
90×(1+ )
=90×
=120(朵)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乘法的计算,找准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童话书比故事书多 ,是把故事书的本数看作单位“1”,并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童话书比故事书多的本数相当于其中的1份。
【点睛】本题考查判断单位“1”的方法,关键是找清楚分率比赛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
12.“小强的身高是 m,比妈妈的身高矮 ”。这句话中把( )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 )。
240÷ =420(棵)
则梨树棵树的 与桃树同样多,是将梨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如果桃树有240棵,则梨树有420棵。
【点睛】本题考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明确用除法是解题的关键。
16.学校图书室今年新进图书300本,今年比去年增长了 ,是把()看作单位“1”,今年是去年的 。
【答案】去年新进图书的数量;
【点睛】在确定单位“1”,一般是“谁、占谁”是单位“1”。
11.童话书比故事书多 ,是把( )看作了单位“1”,并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童话书比故事书多的本数相当于其中的( )份。
【答案】 故事书的本数 7 1
【分析】根据题意,童话书比故事书多 ,童话书比故事书多的数量是故事书的 ,所以是把故事书看作单位“1”,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分析】根据判断单位“1”的方法:一般是把“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即分数“的”字前面的量看作单位“1”,进行解答即可。
【讲学稿】01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通过数量分析、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尝试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通过数量分析、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数量分析、线段图一、我来复习1、说出数量关系式。
红花比黄花多。
()×=()2、只列式不计算.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3、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要害是什么?二、我能自学例题、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提示:解题的关键就是把所要解决的新问题转化成己经学过的问题。
画线段图:原计划造林实际造林试一试: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对比例题和试一试思考:解答“百分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三、巩固1、下列句子是那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①今年产量比去年多百分之几?和在比较,是单位“1”②这个月用电比上个月节约了百分之几?和在比较,是单位“1”③彩电降价了百分之几?和在比较,是单位“1”2、我国2004年有在读研究生82万人,2005年增加到98万人。
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四、检测1.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111.5%,2003年比2002年增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一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数一数的方式,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初步的分类思想,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数的过程,感受数的运用,为后续学习整数和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也不再是难题,但是学生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能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数的顺序、数的遗漏等,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数的过程,感受数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初步的分类思想。
2.难点: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数的顺序混乱和数的遗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导学生注意到数的顺序和遗漏问题。
2.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对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数的顺序和遗漏问题。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并强调数的顺序和遗漏问题。
6.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教师版)-2022-2023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知识点0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在对数据进行收集时可以采用举手、投票等不同的调查方法。
在调查中,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知识点02:统计数据的方法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考点01:数据整理与收集【典例分析01】四年级有3个班进行体检,四(1)班站了6列,每列8人;四(2)班站了7列,每列7人;四(3)班站了5列,每列10人。
先列表整理,再解答问题。
(1)四(1)班和四(2)班一共有多少人?(2)四(3)班比四(1)班多多少人?【分析】(1)6乘8算出四(1)班的人数,7乘7算出四(2)班的人数,再把两班人数相加即可。
(2)5乘10算出四(3)班人数,6乘8算出四(1)班的人数,再把两班人数相减即可。
【解答】解:如表:=48+49=97(人)答:四(1)班和四(2)班一共有97人。
(2)5×10﹣6×8=50﹣48=2(人)答:四(3)班比四(1)班多2人。
【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变式训练01】张老师对一(2)班同学最喜欢的水果进行了统计。
(每个人只选一种)(1)填一填,涂一涂。
苹果的人数最多,西瓜的人数最少。
桃和香蕉的人数一样多。
(3)喜欢苹果的比喜欢西瓜的多多少人?【分析】首先根据香蕉的数量完成统计图即可;(1)根据统计图中各种水果的数量,填表即可。
(2)根据统计表可知,喜欢苹果的人数最多,喜欢西瓜的人数最少。
喜欢桃和香蕉的人数一样多。
(3)用喜欢苹果的人数减去喜欢西瓜的人数解答即可。
【解答】(1)(3)12﹣8=4(人)答:喜欢苹果的比喜欢西瓜的多4人。
故答案为:12,8,10;苹果;西瓜;桃;香蕉。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统计知识,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变式训练02】下面是三(一)班全体同学最喜欢的图书情况(每人限选一种),请你完成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de)内容.“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de)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de)校园”中抽取出来(de)10以内(de)、用集合圈呈现出来(de)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de)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de)编排有如下特点:(1)借助“美丽(de)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de)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de)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de)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de)劳动”中抽取出来(de)人或物数量(de)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de)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de)编排有如下特点:(1)使用“猪兔一家(de)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de)兴趣.(2)利用图片中(de)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de)比较多少.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de)良好习惯.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de)水平以及对数数(de)基本方法(de)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de)基本方法.2.在比较物品多少(de)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de)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de)基本方法(de)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de)比较方法.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de)良好习惯.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位置”(de)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de)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de)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de)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de)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de)方式描述物体间(de)位置关系.本单元(de)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de)已有(de)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de)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de)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de)作用教室(de)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de)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de)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de)位置关系和变换(de)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de)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de)兴趣,发展学生(de)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de)空间方位观念.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de)相对性并描述物体(de)相对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de)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de)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de)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de)位置.第三单元:1—5(de)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de)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de)加法和减法.本单元(de)安排是:先教学1―――侨5(de)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de)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de)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de)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de)方法5以内数(de)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de)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de)乐趣打下扎实(de)基础.本单元(de)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de)组成计算(de)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de)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4、数(de)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de)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de)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de)比较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de)个数和事物(de)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de)顺序和各数(de)组成.3、使学生认识符号“>” “<” “=”(de)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de)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de)含义,会用自己理解(de)方法口算5以内(de)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de)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de)事物并进行交流.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本单元(de)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我会拼图.立体图形(de)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de)引入―――知识(de)教学―――知识(de)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de)规律,在知识(de)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de)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de)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de)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de)数学知识描述所处(de)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de)应用性.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de)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de)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de)联系.5、在愉悦(de)氛围中激发学生(de)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第五单元:6—10(de)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de)认识和加减法”、“8、9(de)认识和加减法”、“10(de)认识和有关10(de)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de)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de)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de)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de)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de)地位.教学重、难点:认识数,学会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de)个数或事物(de)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de)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de)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de)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de)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de)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de)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de)加减法解决生活中(de)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de)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de)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de)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de)健康发展.第六单元:11—20各数(de)认识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de)读数(de)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de)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de)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de)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de)学习要通过大量(de)操作活动,使所学(de)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de)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de)数所表示(de)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de)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de)组成,掌握20以内数(de)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de)减法.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de)观察习惯.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de)动手操作能力.3、在学习数字(de)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de)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de)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de)能力.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de)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本单元(de)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de)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de)素材,关注学生(de)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de)数学活动,妈展学生(de)九感和符号感.第四,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de)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de)数描述现实世界中(de)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de)时针和分针.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de)兴趣.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de)时刻,培养初步(de)观察、分析、推理(de)能力.2、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de)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de)乐趣,提高学习数学(de)兴趣,建立学好数学(de)信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de)精神.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de)良好习惯.第八单元:20以内(de)进位加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de)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de)加法,即20以内(de)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20以内(de)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de)基础,这一部分学习(de)好坏对今后计算(de)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de)影响.因此,20以内(de)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de)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de)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de)问题打下基础.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de)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de)口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de)基础.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de)作用.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de)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de)兴趣,建立学好数学(de)信心.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de)复习包括本册所学(de)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de)数,20以内(de)加法和10以内(de)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de)编排注意知识间(de)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de)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de)能力.复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de)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de)实际问题.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数(de)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de)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de)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de)含义.2.熟练口算10以内(de)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3、会辨认常见(de)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4.根据加减(de)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de)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单元分析
四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的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本单元安排了四个情境活动:数一数(亿以内数的认识),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写及比较大小),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森林面积(近似数的认识)。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材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体育场(较大数的估计方法),神奇的计算器(计算器的认识与运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算式的探索),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的探索)。
本单元又专题安排了“计算工具的演变”的阅读材料,以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活动情境:温度(认识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正负数(认识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情况分析
张家港市旭东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情况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试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实际问题。
教材分两段,一、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形式和技能。
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调解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列式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掌握比较简单的竖式书写方法。
2、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用竖式计算。
五、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的选择笔算和口算的方法,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六、总课时数:
11课时。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培优练)(1)
一、选择题1.下面是三(一)班5个同学踢毽子情况统计表。
小丽小红小明小强小鹏3334302819(1)()踢得最多,A.小丽B.小红C.小明D.小鹏(2)()踢得最少。
A.小丽B.小红C.小明D.小鹏B解析:(1)B(2)D【解析】【解答】解:因为34>33>30>28>19,所以得小红踢毽子的数量做多、小鹏踢毽子的数量最少。
故答案为:B;D。
【分析】题中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出不同同学踢毽子的数量比较,数量越多,说明踢得也越多,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2.下面是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2000世界人口(亿人)25.230374452.760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预测出2010年世界人口大约()亿人。
A. 60B. 70C. 80B解析: B【解析】【解答】解:因为30-25.2=4.8亿人、37-30=7亿人、44-37=7亿人、52.7-44=8.7亿人、60-52.7=7.3亿人,可见世界人口发展每10年增长大约在4.8~8.7亿人之间,且差距几乎逐渐增长。
又因为60=60不增长,显然不对;80-60=20亿人,增长过多,不对;70-60=10亿人,增长合理。
所以预测2010年世界人口大约70亿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每10年间增长的人口数,预估每10年人口增长的范围,进而判断2010年世界人口数。
3.某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男式皮鞋的情况如下表,你认为这家鞋店本周应进()尺码更为合适。
尺码/cm2424.52525.52626.527数量/双415344829185A. 5B. 25.5C. 27B解析: B【解析】【解答】解:因为48>34>29>18>15>5>4,即上周销售尺码为25.5的男式皮鞋最多,所以这家鞋店本周应进25.5尺码更为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数据分析需理解不同的统计表中数据表示的含义,然后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9篇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教学准备: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课件)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
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1、师拨数,学生认。
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生:是10。
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生:100。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师指名展示。
(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
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一. 教材分析《数一数》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思考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他们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数数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能够数的又快又准,掌握10以内的数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数感以及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数数,能够数的又快又准,掌握10以内的数数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数感以及观察、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可爱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有多少只动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数一数。
2.教学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如苹果、小鸟等。
(2)学生交流数数的方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示范正确的数数方法。
(3)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数数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展示数数成果,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10以内的数数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数一数的方法和意义。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数数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集合12篇)
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集合12篇)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准备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2.展示学生成果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25%=1/432人围棋班比围棋班25%航模班二、百分数的应用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4、班内交流方法一:7-5.6=1.4(吨)1.45.6=0.25=25%方法二:75.6=1.25=125%125%-101%=25%三、试一试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2、几成是什么意思?※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2.25=0.362.25=0.16=16%四、练一练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单元分析内容及简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3、交流解惑呈现每个组总结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第3页做一做2、第4页练习一第1、2题*四、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一、下面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活动项目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人数14 10 8 4 2(1)最喜欢()的人多,喜欢()的人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二、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讲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讲解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分数乘法,主要学习如何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以下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一些讲解:1. 理解问题背景:首先,要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情境,弄清楚问题的目标和要求。
2. 分析数量关系: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与分数有关的数量关系。
例如,如果问题是关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那么可以使用分数来表示这种关系。
3.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或方程。
对于分数乘法问题,通常需要建立一个方程来表示问题中的关系。
4. 求解方程:使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求解方程。
这可能涉及到分数的基本运算,如乘法、除法等。
5. 解释结果:最后,解释方程的解,并回答问题。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检验,以确保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情况。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题目:一个果园有苹果树200棵,梨树是苹果树的(3/5),梨树有多少棵?1. 理解问题背景:我们知道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我们需要找出梨树的数量。
2. 分析数量关系:梨树的数量是苹果树数量的(3/5)。
这意味着梨树的数量是苹果树数量的3/5倍。
3. 建立数学模型:假设苹果树的数量为 A 棵,梨树的数量为 P 棵。
根据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方程:P = (3/5) × A4. 求解方程:现在我们知道 A = 200 棵,所以我们可以代入 A 的值来求解P:P = (3/5) × 200 = 120 棵5. 解释结果:所以,果园里有梨树120棵。
希望这个讲解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测试卷(解析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测试卷(解析卷)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 ( 2分) 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如下,从图中可知哪天销售的最少?()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销售量(台)20 15 12 14 15 20 25A. 星期二B. 星期三C. 星期四【答案】B【解析】从上图可以看出星期三销售的最少。
故选: B【分析】星期一销售20台,星期二销售15台,星期三销售12台,星期四销售14台,星期五销售15台,星期六销售20台,星期日销售25台,最少的是12,也就是星期三销售的最少。
2. ( 2分) 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种类航模组书法组羽毛球组舞蹈组绘画组篮球组围棋组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20人7人A. 篮球组B. 航模组C. 绘画组【答案】A【解析】读取途中的信息,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有多少。
【分析】再利用比大小的方法,得出20人的篮球组,是人数最多的一个兴趣小组。
3. ( 2分) 下面是某班学生在体育课上每分钟颠球的个数,如果30及其以上的才算合格,请问该班合格的人数为()。
A. 8B. 9C. 10D. 11【答案】C【解析】解:在上述数据中,30及以上的数字有:30,30,37,34,33,33,30,32,35,37,共10个,所以合格的人数为10.故答案为:C【分析】找出个数是30以及30以上的数字,统计出这些数字一共有几个就是合格的人数.4. ( 2分) 红红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结果如下:从统计图汇总可以看出,红红调查了()名同学。
A. 40B. 41C. 42【答案】C【解析】将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加起来就是调查的总人数8+12+5+7+10=42,故选C【分析】考查了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5. ( 2分) 三年一班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投票选举班长,小明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正”,小杨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丅”,小芳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则最终选举的班长是()A. 小芳B. 小杨C. 小明【答案】C【解析】一个正字有五笔,一笔代表一个数量,小明的票数是25票,小杨的是22票,小芳是20票,所以当选的应该是小明。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分析
生活中的数单元核心素养分析《生活中的数》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的认识”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初步认识、10以内数的认识与书写、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为学生在后续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的学习中奠定重要的基础 ,学习过程中渗透的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将在后续有关数的认识等内容的学习中不断应用、不断加深理解。
其核心素养指向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写10以内各数 ;会用10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 ,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 和第几(序数含义) ;理解“> ”“< ”和“= ”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和等于) 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素养:通过在操作与实践中逐步建立数的概念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数量关系 ,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通过用1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 ,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 , 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BS 一年级(上)3. 情感与品格:通过本单元的数学学习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板块主要任务教师主要问题链学生主要活动评价目标板块一1~ 10 各数的初步认识任务一走进美丽乡村1~ 10 的认识问题1:提到乡村 , 你能想到哪些事物和景象呢?活动1: 想一想 ,说一说乡村生活场景。
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
问题2: 观察情境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活动2: 观察和描述情境图 , 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观察。
目标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3: 图上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 表示?为什么1根萝卜和1 筐萝卜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活动3: 在图中找到数量是1 的物体 , 思考表达1根和1 筐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面是三(1)班男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统计图。
男生达标成绩是110个,达标的人数是()人。
A. 25B. 20C. 182.下面是学校门前5分钟内通过机动车辆数的情况那么通过的车辆数最多的是()。
面包车小轿车大客车正正正正正正一面包车 C. 大客车3.下面是三(一)班5个同学踢毽子情况统计表。
小丽小红小明小强小鹏3334302819A.小丽B.小红C.小明D.小鹏(2)()踢得最少。
A.小丽B.小红C.小明D.小鹏4.下面是三二班同学喜欢的体育项目人数情况。
项目跳绳赛跑乒乓球铅球人数(人)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A. 10B. 3C. 15D. 25.下面是同学们喜欢吃的蔬菜调查情况。
喜欢吃的蔬菜名称西红柿黄瓜茄子土豆白菜人数(人)181610812A. 西红柿B. 黄瓜C. 茄子D. 白菜6.李明调查了五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cm)1411391381431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刘玉的身高最高B. 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C. 赵兰最矮7.下面是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2000世界人口(亿人)25.230374452.760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预测出2010年世界人口大约()亿人。
A. 60B. 70C. 808.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如下,从图中可知哪天销售的最少?()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销售量(台)20151214152025A. 星期二B. 星期三C. 星期四9.下图中三角形有几个?()A. 5个B. 3个C. 4个10.三年一班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投票选举班长,小明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正”,小杨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丅”,小芳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则最终选举的班长是()A. 小芳B. 小杨C. 小明11.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