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腻苔(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合集下载

中医舌诊之黄苔

中医舌诊之黄苔

中医舌诊之黄苔
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苔正常人中所见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苔。

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

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前所述~黄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种黄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

黄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证、主热证。

《百鉴辨正。

黄苔总论》认为黄苔~表里实热症有之~表里虚寒证则无。

邪热熏灼令苔现黄色~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

外感病舌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而化热~在伤寒则属阳明,在温病则属气分。

而表证、虚寒证亦可见黄苔:若薄白带淡黄苔~为风热表证或风寒在表化热~若淡黄厚苔~为胸腔湿热~气滞不宣,若舌谈胖嫩~苔黄滑润。

为阳虚水混下化、因此说~黄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绝对的。

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1,黄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2,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3,黄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4,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

总之~研究者们认为~黄苔与感染炎症及发热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由干舌局部丝状乳头的增殖~口腔唾液腺体分泌减少。

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以及产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黄苔。

由于黄苔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试题与标准答案)

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试题与标准答案)

×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试题与标准答案)1.演示颈部淋巴结查体及胸部间接叩诊法。

答: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可站在被检查者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或肌肉松弛,有利于触诊。

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检查者一手的中指第1和第2指节作为叩诊板,置于欲叩诊的部位上,另一手的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以垂直的方向叩击于板指上,判断由胸壁及其下面的结构发出的声音。

2.请演示肺部听诊。

答:肺部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

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这样有利于察觉呼吸音及附加音码改变。

3.请指出标志胆囊炎的压痛点并进行操作。

答:医师以人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

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4.病人诊为肝硬化腹水,怎样进行移动性浊音的检查?答:患者向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而在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

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

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如果腹水量少,用以上方法不能查出时,可让患者取肘膝位,使脐部处于最低部位,由侧腹部向脐部叩诊,如由鼓音转为浊音,则提示有腹水的可能。

也可让患者站立,如下腹部积有液体而呈浊音,液体的上界呈一水平线,在此水平线上为浮动的肠曲,叩诊呈鼓音。

5.请演示角膜反射和腹壁反射的操作方法。

答:角膜反射:嘱被检者向内上注视,以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者角膜,正常时双侧眼睑迅速闭合。

腹壁反射:被检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7~8)、脐平(9~10)及腹股沟上(胸11~12)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

黄腻苔

黄腻苔
黄腻苔辨证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彭纪临
中医科
黄腻苔=湿热?
《中医诊断学》认为黄腻苔多为湿热蕴结、痰饮化热,或食积 化腐。
我们“临证自当慎审明晰、辨证求因,穷本极源,方可切中病 情,不可概以清热利湿为治,而犯虚虚实实之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脾胃气虚而见黄腻苔
刘XX,女,23岁,已婚,农民。 四肢发热困烦两月余,以肘、膝关节以远为重,自觉劳累后热
此乃药证不符,不可囿于黄腻苔属湿热之论。盖脾主四肢、肌 肉,而劳累后烦热尤甚。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劳则 气耗,虚阳张越于外故加重,脾胃气虚明矣。少腹坠胀、带多, 气陷于下故也,服苦寒之品徒伤脾气。
此似属东垣所谓“脾虚阴火”之证,“惟当以辛甘温剂,补其 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火则愈……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 遂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味,以甘温之剂升补脾胃,稍佐苦寒以泻 阴火。
《中医诊断学》腻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白苔主表 证、寒证,但亦见于里证及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但亦见 于寒证”
黄腻苔的形成,多由湿热化生,然湿有外湿、内湿之分,热有 真假虚实之剖,临床所见,首当分辨。
黄腻苔的出现,多与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有关,多责之于肺、脾、 肾、三焦、膀胱气化功能的失调,或因于外邪的郁闭,或因脏 腑功能的失调、气机不利、津液内停,或因脏腑虚损,气化无 权而成,临证自当慎审明晰、辨证求因,穷本极源,方可切中 病情,不可概以清热利湿为治,而犯虚虚实实之戒。
方用:熟地炭24克,山芋12克,当归15克,杞果15克,寄生15 克,白芍12克,杜仲12克,黄精30克,川芎6克,女贞子30克。 黄柏3克。小黑豆为引。
服药六剂后,诸症均明显减轻,黄腻之苔渐退
肝郁脾虚而见黄腻苔者;虚寒痰阻而见黄腻苔者;脾胃气虚而 见黄腻苔者;脾肾阳虚而见黄腻苔者;肝肾阴虚而见黄腻苔者。

出现腻苔怎么办?中医意想不到的腻苔治疗方法!

出现腻苔怎么办?中医意想不到的腻苔治疗方法!

出现腻苔怎么办?中医意想不到的腻苔治疗方法!
腻苔预示着体内湿重。

阳虚湿滞以白腻苔居多,也有见黄苔者。

临床以虚寒挟湿的胃痛和阳虚水肿容易见黄苔。

辩证多见以下特点:
1. 苔色淡黄或灰黄,色泽光亮,刮的时候见露出白底,多见于舌中、根部,厚腻成片,与湿热所致的深黄、老黄色,刮了不退不同。

2. 舌体滑润或胖嫩,与湿热所见的舌干燥、甚至起芒刺的情况不同。

3. 舌质淡白少华,与湿热见舌边和苔底红赤的人不同。

除黄苔外,常常伴有浮肿、胃痛,畏寒肢冷,精神困倦,脉沉迟细弱等症。

可以给予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等温阳渗湿的中药进行调理,就可以做到黄苔自退,切记不可用苦寒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速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速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速记】考点:中医诊断学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白苔临床意义—表证、寒证、湿证,也可见于热证。

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见于表证初期,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苔薄白而干—外感风热。

苔白厚腻—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痰浊湿热内蕴。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称“积粉苔”)—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糙裂苔”)—内热暴起,津液暴伤。

黄苔临床意义—主里证、热证薄黄苔—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苔黄而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食积化腐灰黑苔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苔灰黑而湿润—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苔灰黑而干燥—热极津伤。

苔质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薄、厚苔考点: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的应用一、体质与病因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不同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易感性。

二、体质与发病体质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体质的强弱决定是否感受外来的邪气。

即使人体感受了邪气,因其体质不同,也不一定就能患病;即使患病,其临床类型和发病经过也因人而异。

三、体质与病机1.体质与病机的从化:在中医学中,病情从体质而变化,称之为从化。

人体感受邪气之后,由于体质的特殊性,病理性质往往发生不同的变化。

2.体质与病机的传变:患者体质不同,其病变过程也迥然有别。

四、体质指导治疗(1)区别体质特征而治:针对证的治疗实际上包含了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根本的治疗,也是治病求本的反映。

《灵枢。

根结》说:“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

”(2)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体质偏阳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体质偏阴者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素体气虚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阴阳平和质者宜视病情权衡寒热补泻,忌妄攻蛮补;痰湿质者宜健脾芳香化湿,忌阴柔滋补;湿热质者宜清热利湿,忌滋补厚味;瘀血质者,宜疏利气血,忌固涩收敛等。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黄腻苔医案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黄腻苔医案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黄腻苔医案
黄腻苔是中医传统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口臭等症状。

针对黄腻苔症状,名老中医采用了多种中药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中有一个病案,患者年龄47岁,男性,主要症状为舌质淡红,苔黄腻,口臭,胃脘痞闷,不欲食,口干咽燥等不适症状。

名老中医对其进行了综合辨析,认为其为“脾虚湿阻”,应采用调养脾胃、祛湿化痰的方案治疗。

方案采用了六味地黄丸加减、平胃散加减等中药,治疗期间患者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养,同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该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舌苔变薄,口气明显减轻,食欲恢复,腹胀等不适症状消失。

以上是一个名老中医治疗黄腻苔的病案,也是中医个性化治疗在临床中的典范。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指导,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舌诊口诀顺口溜大全

舌诊口诀顺口溜大全

舌诊口诀顺口溜大全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对舌质、舌苔的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轻重和预后。

以下是部分舌诊顺口溜:
1. 舌质淡红苔薄白,风寒表证常人苔。

2. 淡白薄白是阳虚,气血不足来安排。

3. 淡白无苔久阳虚,气血两虚定治则。

4. 淡白黄腻脾胃虚,湿热停滞中焦克。

5. 舌尖红白苔,风寒表证来。

6. 白黄外感证,传里化热关。

7. 白腻痰湿浊,食积中焦克。

8. 黄干久精兼,白干失运来。

9. 黄腻里湿热,痰浊变热则。

10. 质红舌白苔,热症卫营来。

11. 质红黄腻苔,气分湿热来。

12. 质红黄干苔,邪入里实来。

13. 舌绛黑干苔,热极阴也兼。

14. 舌绛舌无苔,热入血分来。

15. 青紫白润苔,内寒极重克。

16. 青紫黄燥苔,阴虚枯燥兼。

17. 厚苔不见底,邪盛入里找。

18. 滑苔水分多,痰饮内停停。

19. 燥苔干枯状,津液已伤伤。

20. 糙苔如砂石,热盛伤津重。

21. 腻苔油腻状,湿浊痰饮停。

22. 剥脱苔胃弱,胃阴损伤伤。

23. 全苔邪气散,痰湿中阻阻。

24. 偏苔邪气聚,所候脏腑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诊断与治疗。

疾病诊断方法中医望诊学习笔记

疾病诊断方法中医望诊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疾病诊断方法之中医望诊,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35个知识点如下:1 . 久病重病患者,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红如妆,语言不休,此属假神。

2. 王某,男,15岁,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见于癫痫病。

3. 王某,男,15岁,突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属于失神。

4. 精神不振属于少神表现。

5. 神昏谵语属于无神表现。

6. 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病人,面色常常表现为萎黄7. 两颧部潮红主病阴虚内热8. 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

9. 面部五色诊法中,五色分别对应五脏,其中赤色对应的是心10. 属于面部青色主病的是:寒证,痛证,血瘀,惊风。

11. 舌色较正常舌色深,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

12. 淡白舌的舌象既主虚证又主寒证。

13. 舌头分属的脏腑中,舌的两边对应的脏腑是肝胆。

14. 舌头分属的脏腑中,心对应舌头的部位是舌尖15. 温病热入营血的舌色是绛舌。

16. 舌体胖大,边有齿印,多为脾虚湿盛。

17. 病人舌面出现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舌。

18. 舌尖有芒刺,提示心火亢盛。

19. 舌体瘦薄而红绛多为阴虚火旺。

20. 裂纹舌形成的原因多为热盛伤津。

21. 歪斜舌多见于中风先兆。

22. 颤动舌多见于肝风内动。

23. 痿软舌形成的原因是气血两虚。

24. 属于吐弄舌的临床意义的有:疫毒攻心,惊风先兆,小儿弱智,心脾有热。

25. 属于望舌态内容的有:强硬舌,痿软舌,颤动舌,歪斜舌。

26. 观察舌苔辨别病邪深浅的主要依据是舌苔的厚薄。

27. 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一般是苔由薄变厚。

28. 镜面舌形成的机理是胃气大伤。

29.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称为滑苔。

30.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不脱,称为腻苔。

31. 黄苔一般主热证。

32. 舌苔薄黄多见于风热表证。

33. 望苔色主要用于辨别病邪的性质。

34. 外感秽浊之邪与热毒相合,多见积粉苔。

中医和诊断—7.3.2望舌苔-苔色(白苔、黄苔和灰黑苔)

中医和诊断—7.3.2望舌苔-苔色(白苔、黄苔和灰黑苔)

7.3.2舌诊-舌苔-苔色同学们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望舌苔中苔色部分。

7.3.2 苔色苔色的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和灰黑苔3类,临床可单独出现,也可以相兼出现。

各种苔色的变化,需要同苔质、舌色和舌的形态的变化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一)白苔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白苔。

【舌象特征】白苔,是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呈白的颜色。

白苔有厚薄之分:薄白苔,是指舌苔色白,而薄,透过舌苔,可以看到舌体;而厚白苔,是指舌苔呈乳白色、粉白色,舌体被舌苔遮盖,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

【临床意义】薄白苔和厚白苔,临床上主要见于表证、寒证和湿证。

1薄白苔我们首先来看看薄白苔的意义。

薄白苔,可为正常的舌苔。

病中,多见于表证。

病变时,薄白苔可以根据舌面上的津液,分为:薄白而润、薄白而干和薄白而滑三种。

我们来看这张图:薄白而润的舌苔。

它是正常舌苔,主要见于正常人。

但是某些病情比较轻的外感病,比如:外感风寒表证初起,或某些病情比较轻的里证,还有阳虚内寒的人,都可以见到跟正常人差不多的薄白而润的舌苔。

下面这张图,薄白而滑的舌苔。

舌苔薄白,说明病情比较轻;舌面上的水分增多而滑,说明病变助长了水液。

舌苔薄白而滑,通常见于外感寒邪或湿邪引起的病证。

另外脾阳不振,水湿内停也可以见到薄白而滑苔。

舌苔薄白而干。

薄白,说明病情比较轻;干,说明津液有损伤。

这主要见于外感风热表证。

薄白苔,在病变中主要见于表证,可以有表寒,也可以有表热,也可以有外感寒湿证,区别要点,就在于是舌苔,到底是润、是干、还是滑?2厚白苔下面我们来看厚白苔。

舌苔白厚而腻,通常为湿浊、痰饮、饮食积滞的病人。

我们讲过,湿浊、痰饮和饮食积滞等阴邪,一般不会损伤津液,所以白厚腻苔,通常还伴有润或滑的特点。

但是,湿浊中阻,阻遏阳气,导致了津液不能上承于舌面,因而白厚腻苔,还会有干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白厚腻而润滑,还是白厚腻而干,它们都与湿浊中阻有关。

综上所述,白苔,主要与表证、寒证及湿证有关。

黄腻苔辨证刍议

黄腻苔辨证刍议

黄腻苔,是指苔色黄而苔质颗粒细腻致密,紧贴舌面的一种舌苔特征,是舌苔色、质均发生变化的一种异常舌象[1]。

根据《中医诊断学》[1]望舌一节的内容可知:黄苔主里证、热证;腻苔为湿浊、痰饮、食积。

故黄腻苔的临床意义一般主里湿热,或痰湿、食积化热。

然而临证发现针对舌苔黄腻者,仅从湿热论治,效果时显时不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苔黄并非全因热苔色黄常常被认为乃邪热熏蒸所致。

然黄苔不一定只见于热证[2],正如清代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相舌切要》[3]中云“病人虽舌现黄苔,无论干黄色、润黄色、老黄色、黑黄色,并未见口渴饮冷,烦躁,恶热,便闭等情,切不可便谓大旺热极,当于阳虚……治法即在其中”。

说明辨黄苔之意义不能一味只观其色,仍要根据全身症状,四诊合参。

所以清代曹炳章融历代医家关于舌诊的论述在《辨舌指南·辨舌之颜色》中专述了黄苔的意义,云“阳明燥金从土化,故黄色应胃,盖白苔主表,黄苔主里,太阳主表,阳明主里,故黄苔专主阳明里证”[4]73,表明黄苔主邪在里。

此外,本篇中又云“若苔黄厚而舌中青紫者,阴寒夹食也,甚则碎裂,口燥而舌不干者,宜斟酌温下之”[4]76,此时黄苔主寒证。

因患者体内阳气不温,血失温运而停,舌中青紫;阳气不温,水谷不化而积,见舌苔黄厚,所以采用温法散寒,阳气得复,血行且水谷得以运化。

另有清汪宏在《望诊遵经·诊舌苔垢条目》[5]中云:“苔如姜黄色,及松花色,津润而冷,或腹痛吐利者,阳衰土败也,苔黄中有小黑点,腹满嗌干者,邪传太阴也……舌苔黄黑,小腹胀痛,小便自利者,有瘀血也。

”说明黄苔亦可见于阳虚或血瘀患者。

刘恒瑞的《察舌辨证新法·黄苔类分别诊断法》[6]5中还提到黄腐苔,若中有裂纹,乃气虚不运化所致,不可用下法,当以补气。

综上所述,黄苔主里证,并非皆因热,亦可见于阳虚证、血瘀证、气虚证等。

2 气机不畅,邪气凝聚是腻苔的根本病机腻苔是苔质颗粒细腻,紧贴于舌面,或舌面上如涂油一层的病理舌象。

【黄腻苔不仅是湿热,还有气虚、阳虚】

【黄腻苔不仅是湿热,还有气虚、阳虚】

【黄腻苔不仅是湿热,还有气虚、阳虚】
【黄腻苔不仅是湿热,还有气虚、阳虚】
一、脾胃气虚而见黄腻苔——舌苔黄腻,舌质正红——健脾益气
【方用】黄芪,当归,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葛根,泽泻,,炒黄柏,炙甘草。

二、阳虚水冷而见黄腻苔——舌淡而胖,薄黄腻苔——助阳化气,温化水饮
【方用】附子,白芍,白术,桂枝,茯苓,生姜,炙甘草,泽泻。

三、肾阴虚而见黄腻苔——舌红,苔根部黄而厚腻——滋阴补肾
【方用】熟地炭,山芋,当归,杞果,寄生,白芍,杜仲,黄精,川芎,,女贞子,黄柏,小黑豆。

①黄腻苔的形成,多由湿热化生,然湿有外湿、内湿之分,热有真假虚实之剖,临床所见,首当分辨。

②黄腻苔的出现,多与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有关,多责之于肺、脾、肾、三焦、膀胱气化功能的失调,或因于外邪的郁闭,或因脏腑功能的失调、气机不利、津液内停,或因脏腑虚损,气化无权而成。

临证自当慎审明晰、辨证求因,穷本极源,方可切中病情,不可概以清热利湿为治,而犯虚虚实实之戒。

舌头中部为脾胃,舌中部黄腻,是痰湿中阻,用温胆汤,打通於阻

舌头中部为脾胃,舌中部黄腻,是痰湿中阻,用温胆汤,打通於阻

舌头中部为脾胃,舌中部黄腻,是痰湿中阻,用温胆汤,打通
於阻
苔黄腻—主诉心烦、睡不着,胸闷胃胀,痰热内扰型失眠舌像分析!
舌尖黄腻苔:痰热滞胸、痰热扰心,导致心烦不寐,胸闷胃胀。

舌质胖舌尖黃腻苔,为湿蒙心窍导致整天头晕晕乎乎。

舌中部黄腻苔:舌中为脾胃,一般是痰湿中阻,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引起嗳气、泛酸、不想吃饭。

舌根略有腻苔:一般是痰浊阻滞引起下焦湿气重浊,引起腰膝酸软
症状概括:湿重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黄连10g、竹茹10g、栀子10g、瓜蒌10g、胆南星10g、贝母10g、龙齿(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磁石(先煎)30g、琥珀粉(冲服)1g、朱砂(冲服)1g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适用于痰热扰心,见虚烦不
宁、不寐多梦等症。

方解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栀子、瓜蒌、胆南星、贝母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琥珀粉、朱砂镇惊安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医舌诊:轻松辨别11种舌黄苔,有图有真相(一文学习)

中医舌诊:轻松辨别11种舌黄苔,有图有真相(一文学习)

中医舌诊:轻松辨别11种舌黄苔,有图有真相(一文学习)舌苔黄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本文通过舌苔黄腻的舌象特征、临床意义和治疗原则等介绍,让大家对舌苔黄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一、舌象特征舌面附着黄色的苔垢为黄苔。

黄苔有淡黄苔、深黄苔和焦黄苔之别。

1、淡黄苦又称“微黄苔',是在薄白苔上出现均匀的浅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淡(微)黄苔2、深黄苔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略深厚;深(正)黄苔3、焦黄苔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苔中夹有灰褐(黑)色苔。

焦(老)黄苔黄苔多分布于舌中,亦可满布于全舌。

黄苔多与红、绛舌同见。

黄苔有厚薄、润燥、腐腻等苔质变化。

二、临床意义黄苔主热证、里证。

舌苔由白转黄提示邪已化热入里。

苔色愈黄,邪热愈甚。

淡黄苔表明热,深黄苔为热重,焦黄苔为热极。

三、相关舌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黄苔表明邪热末甚,多见于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邪热未甚。

薄黄苔2、舌苔由白转黄或呈黄白相兼苔是表邪化热入里,处于表里相兼阶段。

故《伤寒指掌》有“白苔主表,黄苔主里,太阳主表,阳明主,故黄苔专主阳明里证。

辨证之法,但看舌苔带一分白,病亦带一分表,必纯黄无白,邪方离表入里”的说法。

黄白相兼苔3、苔黄而质腻者为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或食积热腐等证。

苔黄而腻4、黄而黏腻苔为湿热蕴结之象,是痰涎、湿浊与邪热交结所致。

苔黄而腻5、苔黄而垢浊胶结者为黄浊苔多属湿热移浊内盛。

黄浊苔6、苔黄黑、质黏腻者为霉酱苔多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熏蒸秽浊上泛而致,或为湿热夹痰的病证。

霉酱苔7、苔薄黄而干燥见于病初,是邪热传里伤津,见于疾病后期多为热退津伤。

薄黄而干苔8、苔干而硬,颗粒粗松,扪之糙手者为黄糙苔黄燥苔9、苔黄而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形为黄瓣苔;黄瓣苔10、苔焦黄,黄黑相兼,如烧焦的锅巴为焦黄苔。

焦黄苔以上三种舌象,均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11、苔淡黄而润滑多津者为黄滑苔,多为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是气血亏虚者,复感湿热之邪。

薄荷治湿热所谓黄腻苔,是非常难去的。苔质颗粒细小,...

薄荷治湿热所谓黄腻苔,是非常难去的。苔质颗粒细小,...

薄荷治湿热所谓黄腻苔,是非常难去的。

苔质颗粒细小,...
所谓黄腻苔,是非常难去的。

苔质颗粒细小,质地致密,紧贴舌面,揩之不易脱落者,此为腻苔。

白而滑腻者,为痰浊,寒湿内阻;黄腻滑腻者,为痰湿浊邪化热。

对于腻苔,前期要以祛湿为主,后期要以健脾为主,以绝痰湿之源。

今天我想聊的是迅速祛除舌中部,也就是传统的舌部脾胃和肝胆区湿热的方法。

祛除湿浊,一方面需要用透法,所谓透法,就是运用芳香化湿的中药,以透达、透散、宣透、通透之法,让邪有去处。

对于中焦湿热,薄荷是一味很好的芳香、宣透、避秽之药。

一定剂量的薄荷,再加上化湿浊和胃的石菖蒲,擅除肝胆湿热的茵陈,舌中部黄腻苔可迅速化去大半。

如果担心利湿太过,可以加一点清热和胃,生津除烦的芦根。

当然,祛湿虽然快,复发可能也比较快,所以需要从饮食(戒烟酒,戒肥甘厚腻),生活习惯(),逐渐补益脾胃(后期白术,茯苓,太子参)等方面,多食调理腻滞体质的食物(薏苡仁,赤小豆,冬瓜仁,白扁豆,鲤鱼等等)对身体进行调理,
#健康科普排位赛# #生命召集令超能团#。

顽固性黄腻苔的病机及辨治探讨

顽固性黄腻苔的病机及辨治探讨

顽固性黄腻苔的病机及辨治探讨
严石林;林辰青;宋旭明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5(32)11
【摘要】黄腻苔不仅可由湿热或痰热所致,还可因寒湿困脾、寒痰留饮、脾肾阳虚,阴虚抉湿引起。

重点探讨黄腻苔的病机和辨证规律,以求提高临床辨证水平。

【总页数】2页(P1118-1119)
【关键词】黄腻苔;病机;辨证治疗
【作者】严石林;林辰青;宋旭明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25
【相关文献】
1.黄腻苔证治刍议 [J], 杨爱萍;陈群
2.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见黄腻苔辨治 [J], 朱士伏
3.黄腻苔病因病机及诊治应用 [J], 齐城成; 孙悦; 丁成华; 王河宝; 陶添明; 董艳玉; 李石林
4.黄腻苔也主阴虚气滞及其证治 [J], 廖铦
5.黄腻苔不可概从湿热痰浊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治验 [J], 朱士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腻苔也主阴虚气滞及其证治

黄腻苔也主阴虚气滞及其证治

黄腻苔也主阴虚气滞及其证治
廖铦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3(21)7
【摘要】论文提出黄腻苔也主阴虚气滞的观点 ,认为其病机是阴虚则气病 ,气机受累,出现阴虚火旺,气机郁滞,水湿不化,因而出现黄腻苔。

分别论述了肺阴虚气滞、肝阴虚气滞、肾阴虚气滞三种病证的辨证机理及证治方药。

进一步论证了阴虚气滞为本。

【总页数】2页(P8-9)
【关键词】黄腻苔;舌诊;阴虚气滞;肺;肝;肾
【作者】廖铦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25
【相关文献】
1.黄腻苔证治刍议 [J], 杨爱萍;陈群
2.黄腻苔干咳证的探讨 [J], 廖铦
3.黄腻苔不主湿热之研究 [J], 宋乃光
4.加味平胃散对消化不良湿热蕴脾证黄腻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J], 黄李平;吕
军影;阙铁生;黄耀全;严明
5.黄腻苔主病举要 [J], 刘耕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舌诊笔记(二四)

舌诊笔记(二四)

舌诊笔记(二四)
苔黄干燥,甚至苔干而硬,颗粒粗松,望之如沙石,扪之糙手者,称为黄糙苔。

苔黄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形,称黄瓣苔。

苔焦黄,黄黑相间,如烧焦的锅巴,主邪热伤津,燥疾腑实之症。

苔淡黄而润滑多津者称为黄滑苔,多为阳虚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感受湿热之邪。

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

多见于热极伤阴。

白腻灰黑苔为白腻苔日久不化,生在舌中根部出现灰黑苔,舌面湿润,舌质淡白胖嫩者多为阳虚寒湿,痰饮内停。

黄腻灰黑苔,多为湿热内郁,日久不化所致。

苔焦灰干燥,舌质干裂起刺者,不论外感内伤,均为热极津枯之症。

苔黄赤兼黑者称为霉酱苔。

常有胃肠宿食、湿浊积久化热,熏蒸晦浊上泛而成,也见于血瘀气滞或湿热夹痰的病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腻苔(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舌苔黄腻在中医诊断中称为黄腻苔,正常人的舌面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为舌苔,黄腻苔的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不能见底。

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

舌苔黄厚而腻,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

治宜清热,化湿,祛痰。

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若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舌苔黄腻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二病因病机1.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

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

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

2.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3.若舌色深红发绛,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热痰互结,中焦湿热,胃肠宿食。

治宜清热化湿,涤痰导滞。

4.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阴盛于内,逼热上浮;素体内有瘀血.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

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逆;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5.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夹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

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三辩证施治1.暑湿感冒症状
发生于夏季,面垢身热汗出,但汗出不畅,身热不扬,身重倦怠,头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黄,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2.胃肠实热
症状:舌苔深黄,厚而干燥,甚或老黄焦裂起芒刺,面赤身热,汗出连绵,日晡潮热,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或纯利稀,腹满疼痛拒按,谵语,甚则神志不清,或循衣摸床,脉沉有力,或滑实。

治法:通腑泄热。

方药;大承气汤
3.脾胃湿热壅滞
身热不扬,心烦,口渴不欲饮,腔腹胀满,不思饮食。

舌苔黄而垢浊,舌质红,恶心呕吐,大便垢腻恶臭,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健脾助运。

方药:黄连温胆汤
4.胃热炽盛
身大热,但恶热不恶寒,心烦,口渴饮不止。

舌苔黄,汗大出,面赤,脉洪大。

治法:清胃凉血,养阴生津。

方药:玉液煎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