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避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避讳
古代的避讳
避讳:避开忌讳。常见两种: 一种是修辞格。即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 直接说出该事物,另用它法表达。“死”,从古到今,人 们用了数十种同义的词语来间接表述。如古代用“亡”、 “尽”、“殁、殒、崩”等。今天的避讳词语有“下世、 辞世、谢世、逝世、去世、升天、老了、走了、不在了、 永别了、与世长辞、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等等。
避讳方法
2.同义字或同音字避讳:在宋代时,避“纨”字,当时 的“纨扇”便成了“团扇”。在明、清两代避讳中除 了可以改成同义字外还可以改为同音字,元代的赵元, 后入明代,到了明代他的题款上就避了明代的讳,将 “元”改为“原”。又如清代的弘仁避乾隆名“弘历” 的讳,因此写成了“宏历”。
避讳方法
3.完全避讳等:要避讳的字词不写。避讳有严格的规 定,但在具体的情况下也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如: 皇帝已故五世的祖宗不讳,但有照讳的,在唐代, 人们一直避李世民的讳,五世以后出于保险、尊敬、 习惯等人们还照讳不误 。
古代的避讳
另一种即人物姓名的避讳。即人们在说话或者写文章 的时候不能乱说乱写,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物的名字时,必 须设法避开,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 改说改写。人物姓氏的避讳,大约起源于周代。孔子在记 史的过程中,就明确地提出过,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为贤者讳"。到了汉代,避讳范围趋于宽广了。
古代的避讳பைடு நூலகம்
雍正四年,查嗣迁任江西考官,以“维 民所止”作为考题。招来了杀身灭族之祸。 “维”、止"二字,是将"雍正"二字去了头。 其子也因而坐死,家属被流放。由于查嗣廷 是浙江人,而浙江省也因被牵连,停止乡会 试六年。
避讳方法
1.缺笔避讳:在碰到要避讳的字时,这个字要少写一 笔,但少写的一笔在什么地方是有严格规定的。唐代, 如唐太宗李世民,不避最后一个“民”字,而缺笔在 “世”上,写成“ ”。宋代和清代则一般都缺笔在 字的最后一笔上,如:宋代的“殷”字作“ ”;清 代玄烨的“烨”字,写成“ ”等。
古代的避讳
《论语· 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汉石经残碑就改作 “何必去父母之国”。汉高祖的吕后名“雉”,当时的文 书,凡是遇到了“雉”字,就一律改成与“雉”同义的 “野鸡”。汉文帝名刘恒,因为“恒”与“常”同义,于 是把“恒山”改为“常山”把“恒娥”改为“嫦娥”。汉 景帝后讳志,字阿渝。因避讳,“渝”字 改“喻”,“渝” 姓便成了“喻”姓。汉武帝名刘“彻”,当时有辩士名叫 蒯彻,为避讳刘彻,史书上只好将蒯彻的彻字改为 “通” 字,称为蒯通。课文改荀卿为孙卿。汉光武帝名刘秀,便 把“秀才”改称为“茂才”。汉明帝名刘庄,当时便把 “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而且,把凡是姓“庄”的 一律都改为姓“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