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6-精选.pdf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

2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3:激活物:抗原-抗体(IgG1~3和IgM)复合物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 C 4b2b C5转化酶: C 4b2b3b 起始分子:C19

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MBL途径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N氨基半乳糖

参与的补体成分:MBL.MASP1,2,C4,C2,C3,C5~9 所需离子:镁离子

C3转化酶: C 4b2b C5转化酶: C 4b2b3b 起始分子:MASP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物:G-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

参与的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C9 所需离子:镁离子

C3转化酶: C 3bBbP C5转化酶: C 3bBb3b 起始分子:C3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

3抗原的种类:

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

产生的主要抗体: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可产生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含多个重复排列的B细胞表位

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产生免疫记忆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IgG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23天。2.出生3个月开始合成,3-5岁达成人水平。3.可活化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作用。4.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5.能与葡萄球菌蛋白A(SPA)结合,可纯化抗体,免疫诊断。

IgM1.血清中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B细胞表面为单体:mIgM,BCR 2.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3.体液免疫应答中产生最早,早期诊断。 4.激活补体能力强。 5.天然血型抗体是IgM。

IgA1.分为两型:血清型(单体)存在于血清,免疫作用弱。分泌型(SIgA)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分泌液中局部免疫防御(一防)激活补体免疫调理作用 2.SIgA为二聚体,有J链和分泌片。3.SIgA为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4.SIgA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婴儿。

IgD1.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2.血清中含量很少。

IgE 1.血清中含量最低。 2.可介Ⅰ型超敏反应。 3.寄生虫感染时升高。

5超敏特点: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快,消失快,可逆。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无严重组

织细胞损伤,局部或者全身发生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IgE介导。补体不参与。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参与的抗体是IgG、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致病。靶细胞主要是血细胞和某些组织成分。Ⅲ型超敏反应特点:参与的抗体为IgG 或IgM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是致病的因素。

补体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是引起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病变局部特征是中性粒细胞

浸润为主的炎症。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反应速度慢,消退亦慢。抗体、补体不参与。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致病。病变特征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无明显的个体差异。

6新生儿溶血症1)母子间Rh血型不合,血型为Rh-的母亲因输血、流产或分娩过Rh+的胎儿时,Rh+RBC进入体内产生了抗Rh抗体(IgG类)。当体内产生Rh抗体的母亲妊娠且胎儿血型为Rh+时,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其红细胞表面相应Rh抗原结合使之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发生新生儿溶血症。预防:产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Rh抗体及时清除进入母体内的Rh+红细胞,可有效预防再次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症。2) 母子ABO 血型不合发生率高,症状轻,如O型血母亲生A、B型胎儿。分娩时少量进入母体内的胎

儿红细胞,可通过表面A/B型血型物质刺激母体产生IgG类抗A或抗B抗体,此类血型抗体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红细胞溶解破坏。该型新生儿溶血症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7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一、CK的理化特性属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存在形式: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分型:分泌型和跨膜型二、产生特点1、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

胞产生。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肿瘤细胞2、多向性: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几

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3、自限性:分泌是短暂的自限过

程三、作用特点1、CK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2、以较高的亲和力与其受体结合,具有高效性;3、时效性4、一种CK可对多种靶细胞发挥作用,产生多种

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称多效性;5、几种不同的CK也可对同一种靶细胞发生作用,产生相

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称重叠性;6、网络性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在合成分泌、受体表达、

生物学效应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调节,构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8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杀伤清除病原体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3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加工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5免疫调节

9NK T细胞表面标志:CD56(小鼠NK1.1),TCR-CD3复合受体功能 1.分泌穿孔素或通过Fas/FasL,杀伤靶细胞;2.分泌IL-4,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3.分泌IFN-γ和IL-12,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4.分泌趋化因子参与炎症反应.

10.γδT 细胞表面标志:TCR-CD3+、CD4-CD8- T细胞功能:1.杀伤靶细胞,杀伤机制与CD8+ T细胞类似; 2.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10.补体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补体产生部位:90%在肝细胞,少量由巨噬细胞肠黏膜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补体多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补体在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补

体固有成分中C3含量最高,C1q分子量最大。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理化因素影响,如56℃30分钟灭活。

1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将酶标物引入反应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程序规范化。

(1)间接法ELISA: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标记物:酶标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二抗)。

(2) 双抗体夹心法ELISA: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标记物:酶标已知抗体。

12效应CTL的形成及其主要生物作用:①穿孔素街道的细胞溶解②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③Fasl与Fas结合介导的细胞凋亡④TNF-β与TNFR-I结合介导的细胞凋亡

5细胞毒性T细胞其作用: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同时也可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了解.

13补体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补体产生部位:90%在肝细胞,少量由巨噬细胞肠黏膜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补体多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补体在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补

体固有成分中C3含量最高,C1q分子量最大。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理化因素影响,如56℃30分钟灭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