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延安13年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谈延安精神
闫庆军
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
(一)落脚陕北(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达吴旗镇——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
(二)延安岁月(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全面抗战的到来(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
——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并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三)转战陕北(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渡过黄河、前往华北)
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创造的辉煌业绩
(一)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了两次重大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进程。
两次转变:
第一次: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第二次:由民族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转变。
(二)把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上的重大飞跃。
《毛泽东选集》1—4卷中收入159篇文章,有112篇是在延安时期写成的,占总数的70%以上。
七大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
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
”
(三)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召开,27日在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确立。
43年任政治局主席。
45年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几次成功与失败之后,才认定和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袖集团的地位,这是中国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组织保证。
(四)成功实施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把党建设成了“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的同时,正确地把握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联的党建规律,成功地解决了党的建设中的几个重要课题。
第一,坚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作为主要标准,成功解决了发展党员的问题。
第二,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成功地解决了非工人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
第三,坚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干部队伍,成功地解决了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支撑问题。
第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从严治党,注重党员质量,成功地解决了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的问题。
(五)全面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执政为民的基本经验。
第一,党领导人民进行空前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使一切抗日的人们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
第二,党创造性地提出“三三制”的政权体制,进一步强化了党在根据地的执政地位。
第三,党着力建设廉洁政府,防范腐败现象侵蚀政府肌体,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健康有序运行。
第四,党把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三、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积累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一)善于并勇于理论创新,竭力推进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实现全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二)着力把党建设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前进的关键所在。
(三)高度重视培育既继承民族传统、反映无产阶级政党风貌,又体现时代要求的精神产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前进的重要动力。
(四)坚持政策和策略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筹谋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前进的基本条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这90年里,中国共产党的火种由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烧红整个中国大地,有一重要阶段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有一个地方曾经是无数热血青年、仁人志士所向往,那就是有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的延安。
今天,这个地方对于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来说,还是那么的亲切,敬意油然而生。
追寻中国革命足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有13年是在延安这个神圣的土地上进行的,这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力量大发展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期,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十三年。
在这里,也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那就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发展而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思想理论上的先进和成熟是党在政治上先进和成熟的根本前提,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纲领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今天,我党所面临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一种精神的形成
和发展,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今天形成的奥运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更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才使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富强、走向世界。
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把握科学性。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实践证明,延安精神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放射着永恒的光芒,充满着时代的活力,是指引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和成就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把握规律性。
延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总结社会发展规律、革命成功规律和执政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铭记延安精神,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三是赋予时代性。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赋予了延安精神丰富的时代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在实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延安精神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方面的时代价值,并创造性地把延安精神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联系起来,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使之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1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