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实践的教育策略。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一、课程设计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包括节日、民俗、民间艺术、游戏等等。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编制特色教学活动,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课程设计中。

例如,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可以设计小学生参与制作春联、腊八粥、糖葫芦等手工制品,讲解春节文化背景和神话故事,让孩子们体验传统的年味和民间文化风情,也能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爱好。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民歌、民间故事等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和体验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材的质量,以及对孩子们兴趣的刺激和激发。

环境设计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园的各个场所,都可以设计符合民间艺术文化特点的环境:如图案壁纸、手工饰品、灯笼、挂画等。

例如,在幼儿园教学场所的墙面上,可以绘制古代民间设色的动物或植物图案,或以松竹桃、桃符等作为年节主题饰物。

在孩子们的卧室、活动室等场所,可以设置符合环境特色的装饰品和杂志、故事书等资料,以增加孩子们的文化氛围感。

同时,也可以利用孩子们的绘画、手工等技能培养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认识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在番茄去皮工作中,可以用吓唬孩子的方式来让他们帮助做这项工作。

在教育活动中,如亲子活动、户外体育运动、艺术展览等活动也可以融入民间艺术文化,增加孩子们的体验感和文化情感。

例如,策划一个本土民俗游戏方案,开展传统游戏比赛、民俗表演、春节展览等活动,增强孩子们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制定一份关于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选择1.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三只小猪》、《姜太公钓鱼》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传达传统民间文化并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和表演。

2. 民间音乐和舞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如《茉莉花》、《踢毽子》等。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民间手工艺: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民间手工艺,如剪纸、剪纸贴画等。

通过手工艺的制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1. 整合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课程的方式,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在语言课上讲述民间故事,音乐课上学唱民间歌曲,美术课上学习民间手工艺等。

2. 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民间艺术文化。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民间乡村场景,让孩子们扮演农民、妇女等角色,让他们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生活气息。

3. 互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民间舞蹈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魅力。

三、课外活动1. 参观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观一些民间艺术展览馆、博物馆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

2. 亲子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增进亲子关系。

3. 社区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去社区参与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活动,让他们与社区居民互动,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幼儿园教育成为了家长们极为关注的焦点。

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通过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多元文化的呈现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多元化地呈现各种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文化,如京剧、川剧、越剧、皮影戏、木偶戏、民间音乐等。

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来为孩子们现场表演,或者通过PPT、视频等形式来呈现。

幼儿园还可以打造一个小型的文化艺术馆,将各种民间艺术品进行展示,并举办相关讲座、讲解等活动。

这样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方式。

在这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办公室、走廊、教室等空间进行艺术化装饰,增加一些民间艺术的元素,使得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与之相遇。

二、亲子互动的形式在幼儿园教育中,亲子互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

通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来。

比如可以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教孩子们制作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刺绣等,让家长们也可以一起参与其中。

这样既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民间艺术文化认知,也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户外活动,如民间艺术文化体验活动等。

可以到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地方进行参观,或者到一些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家中进行拜访,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文化,让孩子们亲眼见到传承人们的手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启发与引导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通过一些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孩子们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

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童话剧等形式来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民间艺术的故事和传说,比如说关于京剧、豫剧的故事、名角、经典剧目等。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

下面将讨论一些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

利用教育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民间文化艺术的音频、视频和图片素材,供幼儿观看和聆听。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民间音乐、讲解传统绘画和剪纸、展示民间手工艺品等,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融入民间文化艺术元素在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可以将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融入游戏、手工制作、舞蹈和表演等活动中。

可以设计制作传统剪纸、民族服饰、乐器等手工,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感受民间手工艺的独特魅力;还可以编排民族舞蹈和戏曲表演,让幼儿参与增强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组织民间文化艺术的参观和体验活动。

幼儿园可以安排幼儿参观传统工艺展览、民间美术馆等文化场所,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欣赏传统艺术品。

还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或专家到幼儿园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幼儿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的传统技艺和创作经验。

这些活动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学习机会和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形式,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民间文化主题,展开艺术创作活动,如绘制民族画、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编创民歌舞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深入了解民间文化艺术,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通过渗透民间文化艺术,让幼儿从小接触、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师可以利用教育资源,融入民间文化艺术元素,组织参观和体验活动,以及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达到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教育目标。

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方法

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方法

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艺术素养。

而在闽南地区,闽南民间艺术因其独特的韵味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备受关注。

将闽南民间艺术与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具体方法。

一、闽南剪纸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剪纸墙贴:在主题区域的墙壁上贴上精美的闽南剪纸作品,可以增加区域的艺术氛围。

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图案,例如:闽南戏曲人物、传统建筑物等。

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一起剪纸,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剪纸装饰物:将闽南剪纸艺术应用到区域活动的装饰中,如门窗、地板、桌椅等。

这样不仅能为区域增加美观和独特性,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和学习闽南剪纸的技巧和风格。

二、闽南面塑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面塑人物: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面塑工作站,供孩子们动手体验。

可以准备一些面塑原料,如棉花、颜料、刷子等。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具有闽南特色的面塑人物。

这样既能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闽南面塑的魅力。

2. 面塑展览: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专门展览闽南面塑作品的区域。

可以请来专业的面塑师傅,为孩子们现场示范面塑的技巧,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闽南面塑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闽南民俗游戏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铜钱抓鱼: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仿制的渔池,放入一些用纸张制作的铜钱。

孩子们可以用小渔网来抓这些铜钱,增加乐趣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了解闽南民俗游戏的魅力。

2. 踩高跷:准备一些适合幼儿高度的高跷,并在主题区域开展踩高跷比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体力,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并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到闽南民俗游戏的乐趣。

综上所述,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一、通过艺术启蒙课程培养兴趣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艺术启蒙课程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

在音乐课上,可以播放一些经典民间音乐,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在绘画课上,可以引导幼儿画一些民间艺术元素,如剪纸、中国画等,从中体验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手工课上,可以教授一些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激发幼儿对手工艺术的兴趣。

二、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和表演幼儿园可以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和表演,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或团队来幼儿园进行表演,如舞龙舞狮、变脸、传统戏曲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和观看,感受民间艺术的神秘和魅力。

可以在幼儿园内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展示一些民间艺术品,如陶瓷、刺绣、剪纸等,让幼儿了解和欣赏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

三、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和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民间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民间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可以组织一些传统的小游戏,如跳房子、双方对抗等,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游戏来了解和体验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可以组织一些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和民间文化的魅力。

四、借助绘本和故事传递民间艺术文化通过绘本和故事的方式,可以生动形象地传递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和价值。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选择一些以民间艺术为题材的绘本和故事书,如《三只小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让幼儿通过阅读和听故事的方式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或爱好者来幼儿园讲述民间艺术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和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采和文化内涵。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组织展览和表演、开展传统游戏和活动,以及借助绘本和故事等方式来实施。

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幼儿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进行讨论。

一、创造浸入式学习环境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创造浸入式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可以通过布置民间艺术展示区、悬挂传统手工艺品、播放民间音乐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感受到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组织孩子参观民间文化艺术展览,到传统手工艺作坊参观,感受传统工艺技艺。

通过亲身参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融入民间文化艺术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民间文化艺术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在绘本故事、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方面融入民间文化元素。

在绘本故事中讲述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授孩子们经典传统歌曲和舞蹈,引导孩子们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通过将民间文化艺术融入教学内容,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手工制作比赛、传统音乐舞蹈演出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加强家园共育,共同培育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喜爱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加强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比如邀请家长来学校展示传统手工艺品、讲述传统民间故事,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引导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讨论的策略:1. 通过故事和绘本传递民间文化:故事和绘本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故事和绘本,通过讲故事、展示插图等方式,让幼儿接触到民间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念、传统节日等内容。

2. 组织民俗活动和游戏:幼儿喜欢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踩高跷、玩抬河灯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观摩民间艺术表演: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到幼儿园进行表演,如皮影戏、杂技等。

幼儿通过欣赏和参与,可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4. 制作民间手工艺品:民间手工艺品是传承和展示民间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折纸等,让幼儿亲手参与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 创设民间文化角落:在幼儿园中创设一个专门的民间文化角落,陈列一些与民间文化相关的物品,如传统乐器、民间戏剧道具等,让幼儿在玩耍的同时了解和接触到民间文化。

6. 邀请家长参与: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陪伴者和教育伙伴。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有关民间文化的教学活动中,如讲故事、表演、手工制作等,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感受和传承民间文化。

7. 建立民间文化俱乐部:在幼儿园中建立一个民间文化俱乐部,定期开展有关民间文化的活动和学习。

俱乐部可以组织民间文化知识竞赛、乐器演奏比赛等,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深入了解和传承民间文化的平台。

通过以上的策略,幼儿可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和了解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小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民间艺术文化是指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既可以增强幼儿们的文化自信心,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关于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可以通过节日活动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在中国,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幼儿园可以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学习民间舞蹈、唱民间歌曲等方式来庆祝这些节日,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

春节期间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剪纸、画春联,清明节可以组织扫墓活动并讲解清明节的由来,端午节可以教孩子们包粽子并学习《荷叶飘香》等端午节的文化知识。

通过这些节日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也可以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幼儿园可以通过艺术课程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在幼儿园的艺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民间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等。

通过这些艺术课程,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绘画课上可以让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等,让他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在音乐舞蹈课上可以教孩子们学唱《茉莉花》、跳广场舞等,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在手工艺课上可以教孩子们学编织扎染、剪纸折纸等,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民间手工艺品,体会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幼儿园可以设计一些以民间艺术文化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比如传统民间游戏、民间童谣游戏等。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民间文化知识,比如“跳皮筋”、“踢毽子”等民间游戏,还可以教孩子们唱《小兔子乖乖》、《咿呀咿呀哟》等民间童谣,让他们体验到传统游戏和歌谣的魅力。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要想有效地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要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深入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文化。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

要想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深入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文化,包括传统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民间音乐舞蹈等。

只有教师自己对民间艺术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引导幼儿们去感受和体验。

可以增加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民间艺术文化课程设置。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民间艺术文化课程,让幼儿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认识和感受传统文化,也可以为他们以后深入学习文化奠定基础。

民间艺术文化课程的设置也可以激发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方式,让幼儿们在玩耍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组织幼儿们参与民间游戏,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民间音乐舞蹈等,让他们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

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幼儿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可以通过家庭和社区的参与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传播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幼儿园可以积极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参与到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中来,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来幼儿园做传统文化的讲解,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民间艺术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幼儿们在和家长、社区居民的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文化。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以下是一些实施这一策略的具体措施:
1. 推广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民间舞蹈、民俗乐器演奏、民歌演唱等,通过亲身参与和观摩,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2. 引入民间艺术教材:在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引入一些民间艺术教材,如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乐谱等,让幼儿通过故事、歌谣等形式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3. 设计民间艺术手工制作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品,如剪纸、布艺、陶艺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4. 组织民间艺术表演和展览:幼儿园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或社区艺术团体来幼儿园进行表演和展览,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欣赏传统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5. 建立幼儿园民间艺术小组:在幼儿园内设立民间艺术小组,由专门的教师指导幼儿学习和练习传统民间艺术,如民间舞蹈、传统乐器演奏等,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6. 增设民间艺术角落: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设置一个专门的民间艺术角落,展示传统艺术作品和工艺品,让幼儿自由观赏和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上述策略,幼儿园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鉴赏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民间艺术文化,让幼儿在乐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以下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可以设置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展示墙或角落,展示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品,比如剪纸、泥塑、传统服饰等。

这些展示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营造了一种民俗文化的氛围。

教师还可以邀请社区的民间艺术家或者文化传承人来幼儿园做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和传授,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融入民间艺术文化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元素,比如故事、歌曲、舞蹈等,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利用民间传统的故事和故事配套的歌曲,通过讲故事、唱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又如,可以邀请民间舞蹈艺术家来教授幼儿一些传统的民间舞蹈,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组织文化活动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与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传统民俗节日庆祝、民族服饰秀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活动还可以促进家长的参与,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局面。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介绍和展示传统文化的特色,让幼儿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艺术的逐渐消失,幼儿园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社会的教育场所,应该对儿童进行民间艺术文化的培养和传承,让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延续。

因此,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成为目前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新策略。

那么,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呢?一、游戏体验法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儿童接触到民间艺术文化,如:用竹子和绳子制作风车、手工纸扎船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不仅能够了解到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还能够了解到民间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堂展示法课堂展示是幼儿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展示民间艺术文化的艺术品,给孩子们展示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

老师可以准备各种民间艺术品,如:木雕、陶瓷、锉刀等等,并且给孩子们讲解每种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寓意等等,让孩子们了解到民间艺术文化的背后故事和历史文化。

三、季节主题法幼儿园教育中季节主题法的运用也可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比如,在春节期间,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剪纸、贴窗花等等民间艺术;在端午节期间,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制作龙舟、粽子等等民间艺术。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民间艺术文化,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欢乐和快乐。

四、游园活动法幼儿园教育中经常会举办游园活动,这也是一种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好方式。

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走访周边的文化古迹,如:古建筑、寺庙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游园活动中,老师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学习民间艺术表演,如:民间舞蹈、弹唱等等,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灵魂。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游戏体验法、课堂展示法、季节主题法、游园活动法等等。

通过这些渗透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可以通过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策略一:选择适合幼儿孩子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

幼儿对形象鲜明、动感强烈的影像情感较为敏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绘画、雕塑、剪纸等艺术形式,给孩子们进行直观的艺术体验,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策略二:通过绘本、故事、音乐等方式引入民间艺术元素。

绘本是幼儿教育常用的教具,可以选择一些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呈现,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可以选用一些融入民间艺术元素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让孩子们感受到民间艺术的情感表达。

策略三:组织民间艺术表演和亲子活动。

可以邀请一些擅长民间艺术表演的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表演,让孩子们亲眼目睹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

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民间艺术的体验和创作,增进亲子关系的也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

策略四:借助手工制作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

手工制作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可以结合民间艺术的特点,引导孩子们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去制作民间艺术品,如剪纸、泥塑、面塑等。

通过手工制作,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艺术能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民间艺术的过程和技巧。

策略五: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民俗活动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浓厚文化氛围。

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打造一些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场景,比如民间艺术的展示角落、民间艺术的角色扮演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乐趣。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还能够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并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

首先是融入传统民间艺术活动,通过举办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技艺。

其次是开展民间艺术文化主题活动,如民间音乐舞蹈表演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利用民间艺术文化素材设计教学,邀请民间艺术文化工作者进行讲座,组织家长参与民间艺术文化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幼儿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文化。

通过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可以提升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民间艺术文化、融入传统活动、主题活动、教学设计、讲座、家长参与、综合发展、了解、兴趣。

1. 引言1.1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发展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及情感发展的全面提升。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其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和教学来建立良好的基础,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这个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可以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重视和关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实现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1.2 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民间艺术文化是一种承载着民族传统和文化底蕴的宝贵遗产,其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精神。

民间艺术文化以其朴实、真挚、质朴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分析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分析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分析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丰富幼儿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分析:一、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幼儿园可以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包括传统舞蹈、民俗音乐、剪纸、泥塑等,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通过学习和体验,幼儿可以增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二、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幼儿园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或者社区的传统手工艺人到幼儿园进行展览和交流,让幼儿近距离接触真实的传统艺术作品,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外部的民间艺术展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演变。

三、举办传统艺术表演:幼儿园可以邀请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到幼儿园进行演出,让幼儿欣赏传统艺术的精彩演绎。

在活动中,可以通过讲解和互动的方式,向幼儿传递民间艺术的知识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编排民间艺术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编排民间艺术活动,如合唱、舞蹈或者戏剧表演等。

通过创作和演出,幼儿不仅能增强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融入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可以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在教室布置中加入民间艺术元素,或者在日常活动中穿插民间艺术的课题和内容。

通过与生活紧密结合,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六、家校合作推广: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推广传统艺术文化。

可以邀请家长在学校进行民间艺术课程的讲解,或者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民间艺术的创作和表演。

通过家校合作的推广,可以扩大传统艺术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幼儿受益。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开设课程、组织展览和表演、编排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家校合作推广等策略,可以使幼儿在接触和体验传统艺术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发展兴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成为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

一、将传统手工艺品活动融入到教学中幼儿园教育应该重视手工艺品活动,利用手工礼品的特性、民间技艺、美学观念等来渗透民间文化艺术。

幼儿可以通过手工礼品的制作学习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文化,如剪纸、剪窗花、绣花、编织、嵌画等等。

同时,利用背后的传统文化和神话色彩进行讲解,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民间文化知识。

二、引导幼儿参与民间戏曲表演中国传统剧目中,以“二黄剧”、“相声”、“板书”、“散打”等为代表的民间戏曲一直深受人民喜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引导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民间戏曲表演。

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让幼儿体验传统戏曲,懂得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

三、利用传统民谣歌曲丰富教学知识汇集于民谣,唱响祖国山川。

在幼儿园教学中,利用传统民谣歌曲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民间文化的传承,鼓励幼儿学唱其中的经典歌曲,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四、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传统节日上,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可以增强幼儿对民间文化的感受,如春节的庆祝活动、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中秋节的“赏月”活动等等,让幼儿了解并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增强幼儿文化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兴趣,进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祥星幼儿园李海珍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吸收和引进了大量的世界进步文化。

高科技的技术,现代化的信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当代的孩子正被越来越多的洋食品、洋玩具包围着。

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们淡忘了对本民族、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了解。

“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

较之其他的教学艺术形式,更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体现中国民间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和增强民自尊心、自信心”。

这是一位资深学者的话.我们知道,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纵观世界幼儿教育,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学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随着新《纲要》贯彻实施,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主题性教育模式正被幼儿园广泛所采用和推广,采用主题的形式综合儿童各领域的学习内容,把主题内容直接和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主题建构在儿童已知和想知道更多的知识背景上,是一种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开放性系统。

因此,怎样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的教育?怎样将民间艺术的内容更合理、更系统的融入到主题活动中?是本课题要探讨、尝试的问题。

二、实验设计(一)、实验假设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幼儿个体发展为前提,以主题活动为主要的活动形式,。

活动中抓住教育的契机,渗透民间艺术的内容,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感受民间艺术活动的无穷魅力。

(二)实验前期准备:通过网上查询、翻阅资料等途径了解了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游戏、民间节日、民间饮食文化等等。

民间艺术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反映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表达普通劳动者审美观点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民间俗成、世代沿袭的艺术。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摘要】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故事、歌谣、手工制作、表演和讲解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和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员的互动,幼儿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传统文化。

设计特色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民间艺术文化、策略、故事、歌谣、手工制作、表演、展示、传承、讲解、示范、活动结合、教学内容、重要性、价值1. 引言1.1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民间艺术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代表着民间智慧和情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引入民间艺术文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运用民间艺术文化故事和歌谣、开展民间艺术文化手工制作活动、组织民间艺术文化表演和展示活动、邀请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员进行讲解和示范,以及设计特色活动结合幼儿园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和体验,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2. 正文2.1 运用民间艺术文化故事和歌谣运用民间艺术文化故事和歌谣是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民间艺术文化故事和歌谣蕴含着丰富的本土文化传统,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传递民间艺术文化中的经典传说和故事,如《孔融让梨》、《哪吒闹海》等。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可以通过故事和童谣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喜欢听故事和唱童谣,可以选择一些包含民间艺术元素的故事和童谣来给幼儿讲解。

可以讲解一些有关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选择一些民歌和民谣,让幼儿学唱,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音乐能力。

可以通过手工艺制作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制作手工艺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接触到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让幼儿学习剪纸、编织等传统手工艺,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并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可以邀请一些手工艺人来幼儿园进行示范和指导,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

可以通过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喜欢模仿和表演,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舞蹈和戏剧剧目,让幼儿进行学习和表演。

可以学习一些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姿,让幼儿自己编排和表演一段舞蹈。

可以选择一些传统戏剧剧目,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体验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

可以通过参观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组织幼儿去艺术博物馆、传统工艺制作场所和民间艺术表演等地进行参观和实地考察,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

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授课和演示,让幼儿和专业的艺术家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体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祥星幼儿园李海珍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吸收和引进了大量的世界进步文化。

高科技的技术,现代化的信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当代的孩子正被越来越多的洋食品、洋玩具包围着。

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们淡忘了对本民族、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了解。

“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

较之其他的教学艺术形式,更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体现中国民间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和增强民自尊心、自信心”。

这是一位资深学者的话.我们知道,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纵观世界幼儿教育,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学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随着新《纲要》贯彻实施,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主题性教育模式正被幼儿园广泛所采用和推广,采用主题的形式综合儿童各领域的学习内容,把主题内容直接和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主题建构在儿童已知和想知道更多的知识背景上,是一种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开放性系统。

因此,怎样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的教育?怎样将民间艺术的内容更合理、更系统的融入到主题活动中?是本课题要探讨、尝试的问题。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假设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幼儿个体发展为前提,以主题活动为主要的活动形式,。

活动中抓住教育的契机,渗透民间艺术的内容,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感受民间艺术活动的无穷魅力。

(二)实验前期准备:通过网上查询、翻阅资料等途径了解了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游戏、民间节日、民间饮食文化等等。

民间艺术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反映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
认识感受,表达普通劳动者审美观点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民间俗成、世代沿袭的艺术。

(三)、实验原则
1、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动力,为此,在材料的提供和活动安排上注重幼儿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能及创造镁的能力。

2、启蒙性原则:学前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所确立的目标是启蒙性的,没有追求过高的认知目标,不任意拔高,也不盲滞后,使幼儿成为探索的主人,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陶冶性原则:艺术活动就是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注重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从而发展幼儿的艺术感染力。

4、家园共育原则:民间艺术来源与人们的生活,注重和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正是为民间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来源,也促进了民间艺术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实验对象和时间:
1、实验对象:本课题实验对象为宁波市祥星幼儿园大班43名幼儿。

2、实验时间:一学年(2003年9月━2004年6月)
三、具体操作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人的视觉现象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刺激。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为幼儿创设的环境、情境能激发幼儿去感知、去发现,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1、创设美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园里以民间艺术的特色来创设环境,如:在每个班级的外墙上布置了不同主题的民间活动,端午赛龙舟、春节舞龙、元宵闹花灯。

在通道上采用了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年画、十二生肖、风筝、脸谱等等。

让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的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2、创设走进自然、社会的机会。

为幼儿提供外出参观的机会,使幼儿更直观、更形象的感知传统的民间艺术的美。

为此,组织假日活动小组利用双休日和
节假日到天一阁、保国寺参观,带领幼儿到月湖、梁祝公园踏青,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

(二)根据主题内容将民间艺术活动融于其中,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主题形式的教育是一种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开放性系统。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来选择或生成一定的内容。

为此,我们充分抓住教育契机,结合原主题内容的特点将适合的民间艺术内容渗透在其中,使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潜移默化感受了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

在《绿色家园》的主题活动中,在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幼儿保护我们的地球,做个环保小卫士,生成了民间文学活动“大禹治水”。

生动的故事情节使幼儿明白了古人治水的不易。

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对风筝很感兴趣,而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为此,生成了“风筝”系列活动,使幼儿在欣赏风筝、放风筝、制作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民间工艺的伟大。

在《有趣的动物》中把“老鼠嫁女”“守株待兔”等一些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寓言融入其中,使幼儿在风趣的故事中明白了一定的道理。

民间艺术的内包罗万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因此,在每个主题中都要仔细分析主题内容,寻找与主题相吻合的民间艺术内容。

这样,不仅拓宽了幼儿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三)利用民俗活动,开展“民间艺术”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民间艺术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因为它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对幼儿而言,民间艺术就是动手、动身和动脑的艺术,民间艺术就是与提取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艺术。

因此,要利用本土的、地方性的民间传统节日来开展主题式的活动。

春节的舞龙舞狮,元宵的闹花灯,端午的赛龙舟等一些传统的民间活动有着无穷的魅力,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我国独有的民俗节日和活动。

在元宵节来临时,我们组织幼儿包元宵、吃元宵,请家长帮助孩子做花灯,并让幼儿提着自己家做的各式花灯进行游园展示活动,并把花灯布置在幼儿园的通道上,使全园的幼儿都感受到了节日的浓浓气氛。

在端午节中让幼儿看老师裹粽子,制作香袋,观看赛龙舟的VCD,给他们讲屈原的故事。

在中秋活动中还
开展了大带小的“中秋大团圆”活动。

在欢庆春节、重阳节等民间节日时,我们都失时机的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从而使孩子了解了节日的来历,同时也感受了民俗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四)挖掘家长、社区资源,促进民间艺术活动的深入开展。

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的生活,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教师所接触、所了解的民间活动屈指可数。

而我们的幼儿园处在城乡交接处,部分家长从小在乡间长大,了解的民俗活动较多。

为了更好的、更全面的对幼儿实施民间艺术教育,我们积极主动的向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们讨教,并发动家长一起搜集资料,为幼儿欣赏、学习提供了机会。

组织的班级假日活动小组,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支持,每次活动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民间艺术活动能深入的开展,家长是我们支柱和后援团。

四、实验成效及体会
通过历时一年的教育研究,发现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但不与主题的活动相抵触,而且效果相当的理想,它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民间艺术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神话、歌曲、童谣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像一股股甘甜的清泉滋润了幼儿的心田。

大禹、精卫等让幼儿懂得了什么是不畏艰难。

〈孔融让梨〉又让他们知道了互相谦让的道理。

民间艺术教育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在许多发面都表现出了自信、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二)民间艺术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来自于生活,反映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本身。

民间艺术不是对民间生活的简单反映。

民间艺术的美已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美,民间艺术的美具有美学意义上的美的特征,民间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美的感受和欣赏的过程。

因此,民间艺术就具有了美育的价值。

通过民间艺术活动,幼儿讲的多、唱的多、看的多、操作的多,极大的开阔了幼儿的审美视野,拓宽了审美认知领域。

(三)民间艺术活动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民间艺术本身就是综合的智慧。

民间艺术首先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但民间艺术的价值不限于艺术和审美。

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生活活动及生
活材料、生活环境等都会反映民间艺术之中。

因此,民间艺术是一种综合的智慧,对民间艺术的感受、欣赏的过程,也是一种综合的学习过程。

例如:民间文学中的“猜谜语”,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积极动脑,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训练了幼儿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会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有一些民间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逐渐的消失了,在开展教育时往往不得不中途中断。

由于民间艺术内容涉及面广泛,而教材中现成的资料很少,这就需要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教材和教学用具上。

有些民间艺术内容有很强的迷信色彩,为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壮大都必须深深地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瑰宝。

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兴旺,都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改变民间艺术“过时、老土”的观念,充分挖掘民间艺术中的精华所在,使我国五千年的古老文化能一代代的继承发扬。

2004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