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实践的教育策略。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一、课程设计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包括节日、民俗、民间艺术、游戏等等。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编制特色教学活动,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课程设计中。

例如,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可以设计小学生参与制作春联、腊八粥、糖葫芦等手工制品,讲解春节文化背景和神话故事,让孩子们体验传统的年味和民间文化风情,也能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爱好。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民歌、民间故事等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和体验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材的质量,以及对孩子们兴趣的刺激和激发。

环境设计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园的各个场所,都可以设计符合民间艺术文化特点的环境:如图案壁纸、手工饰品、灯笼、挂画等。

例如,在幼儿园教学场所的墙面上,可以绘制古代民间设色的动物或植物图案,或以松竹桃、桃符等作为年节主题饰物。

在孩子们的卧室、活动室等场所,可以设置符合环境特色的装饰品和杂志、故事书等资料,以增加孩子们的文化氛围感。

同时,也可以利用孩子们的绘画、手工等技能培养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认识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在番茄去皮工作中,可以用吓唬孩子的方式来让他们帮助做这项工作。

在教育活动中,如亲子活动、户外体育运动、艺术展览等活动也可以融入民间艺术文化,增加孩子们的体验感和文化情感。

例如,策划一个本土民俗游戏方案,开展传统游戏比赛、民俗表演、春节展览等活动,增强孩子们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制定一份关于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选择1.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三只小猪》、《姜太公钓鱼》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传达传统民间文化并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和表演。

2. 民间音乐和舞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如《茉莉花》、《踢毽子》等。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民间手工艺: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民间手工艺,如剪纸、剪纸贴画等。

通过手工艺的制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1. 整合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课程的方式,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在语言课上讲述民间故事,音乐课上学唱民间歌曲,美术课上学习民间手工艺等。

2. 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民间艺术文化。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民间乡村场景,让孩子们扮演农民、妇女等角色,让他们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生活气息。

3. 互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民间舞蹈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魅力。

三、课外活动1. 参观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观一些民间艺术展览馆、博物馆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

2. 亲子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增进亲子关系。

3. 社区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去社区参与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活动,让他们与社区居民互动,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幼儿园教育成为了家长们极为关注的焦点。

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通过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多元文化的呈现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多元化地呈现各种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文化,如京剧、川剧、越剧、皮影戏、木偶戏、民间音乐等。

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来为孩子们现场表演,或者通过PPT、视频等形式来呈现。

幼儿园还可以打造一个小型的文化艺术馆,将各种民间艺术品进行展示,并举办相关讲座、讲解等活动。

这样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方式。

在这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办公室、走廊、教室等空间进行艺术化装饰,增加一些民间艺术的元素,使得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与之相遇。

二、亲子互动的形式在幼儿园教育中,亲子互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

通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来。

比如可以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教孩子们制作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刺绣等,让家长们也可以一起参与其中。

这样既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民间艺术文化认知,也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户外活动,如民间艺术文化体验活动等。

可以到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地方进行参观,或者到一些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家中进行拜访,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文化,让孩子们亲眼见到传承人们的手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启发与引导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通过一些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孩子们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

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童话剧等形式来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民间艺术的故事和传说,比如说关于京剧、豫剧的故事、名角、经典剧目等。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在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特别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更应该重视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因为这正是幼儿接触世界,学习文化的关键时期。

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策略,使民间艺术文化能够充分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从而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一、利用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获得快乐、体验、学习、锻炼等多重功能。

而利用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游戏活动,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

可以设计一些传统节日游戏,如抓周、踩高跷等,通过这些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还可以设计一些传统手工艺游戏,比如剪纸、画符等,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能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又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开展民间艺术文化主题活动除了游戏活动,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文化主题活动,以便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文化。

比如可以组织民间民俗知识大赛,让孩子们通过答题比赛的形式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可以组织民间艺术表演活动,邀请一些擅长民间艺术的老师或者艺人来给孩子们表演一些传统的曲艺、杂技等,以此来教育和启发幼儿民间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邀请一些传统手工艺师傅来幼儿园,给孩子们做一些手工艺制作示范,比如陶艺、糖画、剪纸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引导孩子参与文化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文化课程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文化课程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同样是极为必要的。

在幼儿园里,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民间艺术文化课程,比如教授一些民间歌曲、古诗词、传统故事等。

还可以在课程中融入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技巧,让孩子们学会一些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制作。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幼儿园教学中的民间艺术文化渗透,是指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将民间艺术文化元素融入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可以通过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体验到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比如通过模仿民间舞蹈来进行舞蹈游戏,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来进行手工游戏,通过演唱传统民歌来进行音乐游戏等等。

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还能够增加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

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可以通过幼儿园的艺术活动来实现。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欣赏和模仿民间艺术形式,比如让幼儿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制作中国结和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学习古诗词和民歌等。

通过这些艺术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操,还能够了解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节庆活动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传统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比如元宵灯谜游戏、中秋月饼制作、春节舞龙舞狮表演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能够亲身参与,感受到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游戏、艺术活动和节庆活动等形式,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操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幼儿园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资源。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民间艺术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积淀,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涵。

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更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进行深入探讨,探究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式。

一、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审美情感民间艺术文化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多种形式。

将这些形式融入幼儿园教学中,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学习民间艺术文化,能够让幼儿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拓展幼儿的视野民间艺术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和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开设民间艺术文化课程幼儿园可以通过开设民间艺术文化课程的方式,将民间艺术融入教学中。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民间绘画、剪纸、民俗舞蹈、手工艺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让幼儿在充满趣味和激动的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举办民间艺术展览和表演活动幼儿园可以结合家长和社区资源,举办民间艺术展览和表演活动。

可以邀请有专业技能的艺术家或者民间艺术传承人前来表演和讲解,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和神奇,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手工艺是民间艺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手工制作活动。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一、通过艺术启蒙课程培养兴趣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艺术启蒙课程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

在音乐课上,可以播放一些经典民间音乐,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在绘画课上,可以引导幼儿画一些民间艺术元素,如剪纸、中国画等,从中体验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手工课上,可以教授一些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激发幼儿对手工艺术的兴趣。

二、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和表演幼儿园可以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和表演,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或团队来幼儿园进行表演,如舞龙舞狮、变脸、传统戏曲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和观看,感受民间艺术的神秘和魅力。

可以在幼儿园内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展示一些民间艺术品,如陶瓷、刺绣、剪纸等,让幼儿了解和欣赏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

三、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和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民间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民间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可以组织一些传统的小游戏,如跳房子、双方对抗等,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游戏来了解和体验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可以组织一些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和民间文化的魅力。

四、借助绘本和故事传递民间艺术文化通过绘本和故事的方式,可以生动形象地传递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和价值。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选择一些以民间艺术为题材的绘本和故事书,如《三只小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让幼儿通过阅读和听故事的方式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或爱好者来幼儿园讲述民间艺术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和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采和文化内涵。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组织展览和表演、开展传统游戏和活动,以及借助绘本和故事等方式来实施。

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幼儿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要想有效地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要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深入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文化。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

要想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深入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文化,包括传统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民间音乐舞蹈等。

只有教师自己对民间艺术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引导幼儿们去感受和体验。

可以增加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民间艺术文化课程设置。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民间艺术文化课程,让幼儿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认识和感受传统文化,也可以为他们以后深入学习文化奠定基础。

民间艺术文化课程的设置也可以激发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方式,让幼儿们在玩耍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组织幼儿们参与民间游戏,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民间音乐舞蹈等,让他们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

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幼儿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可以通过家庭和社区的参与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传播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幼儿园可以积极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参与到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中来,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来幼儿园做传统文化的讲解,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民间艺术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幼儿们在和家长、社区居民的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邓倩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民间传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艺术奇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吸收和引进了大量的世界进步文化。

高科技的技术,现代化的信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当代的孩子正被越来越多的洋食品、洋玩具包围着。

却对本民族经典文化知之甚少,远离了曾影响了代代优秀人物的经典文学、国粹艺术,现代的家长也认为古典文学古老无用,无视甚至丢弃了我们民族最基本的文化支撑,中国的传统文化将逐渐出现断层现象。

据此,根据我们根据实际,选择了适宜幼儿的民间传统文化。

一、将传统民俗文化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闲散环节中这些环节我们主要安排传统民间游戏。

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在组织游戏时,我们注意在活动内容上要动静交替,在环节上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时间,主要是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

如:晨间活动及离园活动等,幼儿在室内玩起了“拾子”“找东南西北”“拍大麦”等游戏,户外活动时,让幼儿玩“城门几丈高”“跳皮筋”、“老狼老狼几点钟”、“荷花荷花几月开”、“打宝”、“石榴花儿遍地开”等活动性强的游戏;餐前饭后幼儿玩了“翻绳”、“手影游戏”、剪纸等活动量较小、较安静的游戏,这样,不仅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同时很重要的是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使幼儿得到充分地自由和发展。

二、传统民俗文化和各领域教学的有机衔接传统民俗文化可以融合到幼儿园的各学科中,如我们结合语言活动向幼儿传授民间童谣、民间传说,社会领域里我们向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的教育,通过制作、分享传统食品,让幼儿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向幼儿进行民间音乐的学习,美术活动中我们通过剪纸、欣赏等,让幼儿领略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健康活动中,我们结合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这样,通过民间游戏在各领域教学中的渗透,让民间游戏和各领域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民间艺术文化,让幼儿在乐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以下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可以设置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展示墙或角落,展示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品,比如剪纸、泥塑、传统服饰等。

这些展示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营造了一种民俗文化的氛围。

教师还可以邀请社区的民间艺术家或者文化传承人来幼儿园做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和传授,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融入民间艺术文化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元素,比如故事、歌曲、舞蹈等,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利用民间传统的故事和故事配套的歌曲,通过讲故事、唱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又如,可以邀请民间舞蹈艺术家来教授幼儿一些传统的民间舞蹈,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组织文化活动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与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传统民俗节日庆祝、民族服饰秀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活动还可以促进家长的参与,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局面。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介绍和展示传统文化的特色,让幼儿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试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试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试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加普遍。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幼儿园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因此,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对于幼儿的教育成果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的班级、走廊、教室等各个角落,摆放具有艺术气息的装饰品,可以让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到民间艺术文化。

例如,在教室墙上挂上民间艺术作品,或者在角落放置民间艺术手工制品,都可以让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往往难以持久,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手工、绘画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进去。

例如,可以舞蹈团队,设计民间舞蹈内容,让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

或者在手工课上要求幼儿制作民间艺术作品,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及体验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

三、挖掘孩子的民间艺术文化热情孩子天生就有对美的感性质疑,如果能够发掘孩子的民间艺术文化热情,就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主题讨论等形式,了解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识和兴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如果孩子对剪纸感兴趣,那么可以在教学中教他们剪纸工艺及技巧。

或者如果孩子对绘画感兴趣,那么可以在教学中教他们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四、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教育教学中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

根据幼儿园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深入研究适合幼儿的民间艺术文化知识,整合相关的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从多个角度去了解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艺术的逐渐消失,幼儿园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社会的教育场所,应该对儿童进行民间艺术文化的培养和传承,让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延续。

因此,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成为目前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新策略。

那么,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呢?一、游戏体验法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儿童接触到民间艺术文化,如:用竹子和绳子制作风车、手工纸扎船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不仅能够了解到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还能够了解到民间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堂展示法课堂展示是幼儿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展示民间艺术文化的艺术品,给孩子们展示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

老师可以准备各种民间艺术品,如:木雕、陶瓷、锉刀等等,并且给孩子们讲解每种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寓意等等,让孩子们了解到民间艺术文化的背后故事和历史文化。

三、季节主题法幼儿园教育中季节主题法的运用也可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比如,在春节期间,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剪纸、贴窗花等等民间艺术;在端午节期间,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制作龙舟、粽子等等民间艺术。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民间艺术文化,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欢乐和快乐。

四、游园活动法幼儿园教育中经常会举办游园活动,这也是一种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好方式。

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走访周边的文化古迹,如:古建筑、寺庙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游园活动中,老师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学习民间艺术表演,如:民间舞蹈、弹唱等等,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灵魂。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游戏体验法、课堂展示法、季节主题法、游园活动法等等。

通过这些渗透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丰富幼儿的文化素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实施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幼儿园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民间艺术元素。

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民间故事、唱民间歌曲等方式,使幼儿了解民间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可以以民间剪纸、皮影戏等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创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舞龙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来推广民间艺术文化。

我国有许多重要的民间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幼儿园可以在这些节日举办庆祝活动,以民间艺术为主题,展示传统的习俗和文化。

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幼儿学习和制作年画、灯笼等民间艺术品,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术。

幼儿园可以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民间艺术活动,如传统绘画、剪纸、民歌等的教学和展示,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共同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家庭艺术展览,邀请家长展示家庭中的传统手工艺品和艺术作品,促进亲子交流和文化传承。

幼儿园可以通过与社区、博物馆等机构的合作,推广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来园进行艺术表演和示范,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学习民间艺术技巧。

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社区中的传统工艺作坊、博物馆等场所,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融入民间艺术元素,幼儿可以了解和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幼儿园还应与家庭、社区等合作,共同推广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使民间艺术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分析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分析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分析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丰富幼儿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分析:一、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幼儿园可以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包括传统舞蹈、民俗音乐、剪纸、泥塑等,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通过学习和体验,幼儿可以增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二、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幼儿园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或者社区的传统手工艺人到幼儿园进行展览和交流,让幼儿近距离接触真实的传统艺术作品,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外部的民间艺术展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演变。

三、举办传统艺术表演:幼儿园可以邀请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到幼儿园进行演出,让幼儿欣赏传统艺术的精彩演绎。

在活动中,可以通过讲解和互动的方式,向幼儿传递民间艺术的知识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编排民间艺术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编排民间艺术活动,如合唱、舞蹈或者戏剧表演等。

通过创作和演出,幼儿不仅能增强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融入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可以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在教室布置中加入民间艺术元素,或者在日常活动中穿插民间艺术的课题和内容。

通过与生活紧密结合,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六、家校合作推广: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推广传统艺术文化。

可以邀请家长在学校进行民间艺术课程的讲解,或者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民间艺术的创作和表演。

通过家校合作的推广,可以扩大传统艺术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幼儿受益。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开设课程、组织展览和表演、编排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家校合作推广等策略,可以使幼儿在接触和体验传统艺术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发展兴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祥星幼儿园李海珍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吸收和引进了大量的世界进步文化。

高科技的技术,现代化的信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当代的孩子正被越来越多的洋食品、洋玩具包围着。

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们淡忘了对本民族、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了解。

“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

较之其他的教学艺术形式,更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体现中国民间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和增强民自尊心、自信心”。

这是一位资深学者的话.我们知道,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纵观世界幼儿教育,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学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随着新《纲要》贯彻实施,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主题性教育模式正被幼儿园广泛所采用和推广,采用主题的形式综合儿童各领域的学习内容,把主题内容直接和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主题建构在儿童已知和想知道更多的知识背景上,是一种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开放性系统。

因此,怎样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的教育?怎样将民间艺术的内容更合理、更系统的融入到主题活动中?是本课题要探讨、尝试的问题。

二、实验设计(一)、实验假设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幼儿个体发展为前提,以主题活动为主要的活动形式,。

活动中抓住教育的契机,渗透民间艺术的内容,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感受民间艺术活动的无穷魅力。

(二)实验前期准备:通过网上查询、翻阅资料等途径了解了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游戏、民间节日、民间饮食文化等等。

民间艺术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反映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表达普通劳动者审美观点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民间俗成、世代沿袭的艺术。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可以通过故事和童谣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喜欢听故事和唱童谣,可以选择一些包含民间艺术元素的故事和童谣来给幼儿讲解。

可以讲解一些有关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选择一些民歌和民谣,让幼儿学唱,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音乐能力。

可以通过手工艺制作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制作手工艺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接触到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让幼儿学习剪纸、编织等传统手工艺,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并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可以邀请一些手工艺人来幼儿园进行示范和指导,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

可以通过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喜欢模仿和表演,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舞蹈和戏剧剧目,让幼儿进行学习和表演。

可以学习一些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姿,让幼儿自己编排和表演一段舞蹈。

可以选择一些传统戏剧剧目,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体验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

可以通过参观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组织幼儿去艺术博物馆、传统工艺制作场所和民间艺术表演等地进行参观和实地考察,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

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授课和演示,让幼儿和专业的艺术家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体验能力。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可以通过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策略一:选择适合幼儿孩子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

幼儿对形象鲜明、动感强烈的影像情感较为敏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绘画、雕塑、剪纸等艺术形式,给孩子们进行直观的艺术体验,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策略二:通过绘本、故事、音乐等方式引入民间艺术元素。

绘本是幼儿教育常用的教具,可以选择一些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呈现,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可以选用一些融入民间艺术元素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让孩子们感受到民间艺术的情感表达。

策略三:组织民间艺术表演和亲子活动。

可以邀请一些擅长民间艺术表演的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表演,让孩子们亲眼目睹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

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民间艺术的体验和创作,增进亲子关系的也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

策略四:借助手工制作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

手工制作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可以结合民间艺术的特点,引导孩子们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去制作民间艺术品,如剪纸、泥塑、面塑等。

通过手工制作,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艺术能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民间艺术的过程和技巧。

策略五: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民俗活动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浓厚文化氛围。

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打造一些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场景,比如民间艺术的展示角落、民间艺术的角色扮演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乐趣。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还能够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以下是一些实施这一策略的具体措施:
1. 推广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民间舞蹈、民俗乐器演奏、民歌演唱等,通过亲身参与和观摩,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2. 引入民间艺术教材:在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引入一些民间艺术教材,如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乐谱等,让幼儿通过故事、歌谣等形式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3. 设计民间艺术手工制作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品,如剪纸、布艺、陶艺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4. 组织民间艺术表演和展览:幼儿园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或社区艺术团体来幼儿园进行表演和展览,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欣赏传统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5. 建立幼儿园民间艺术小组:在幼儿园内设立民间艺术小组,由专门的教师指导幼儿学习和练习传统民间艺术,如民间舞蹈、传统乐器演奏等,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6. 增设民间艺术角落: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设置一个专门的民间艺术角落,展示传统艺术作品和工艺品,让幼儿自由观赏和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上述策略,幼儿园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鉴赏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讨论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进行讨论。

一、创造浸入式学习环境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创造浸入式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可以通过布置民间艺术展示区、悬挂传统手工艺品、播放民间音乐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感受到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组织孩子参观民间文化艺术展览,到传统手工艺作坊参观,感受传统工艺技艺。

通过亲身参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融入民间文化艺术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民间文化艺术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在绘本故事、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方面融入民间文化元素。

在绘本故事中讲述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授孩子们经典传统歌曲和舞蹈,引导孩子们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通过将民间文化艺术融入教学内容,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手工制作比赛、传统音乐舞蹈演出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加强家园共育,共同培育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喜爱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加强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比如邀请家长来学校展示传统手工艺品、讲述传统民间故事,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引导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并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

首先是融入传统民间艺术活动,通过举办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技艺。

其次是开展民间艺术文化主题活动,如民间音乐舞蹈表演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利用民间艺术文化素材设计教学,邀请民间艺术文化工作者进行讲座,组织家长参与民间艺术文化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幼儿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文化。

通过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可以提升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民间艺术文化、融入传统活动、主题活动、教学设计、讲座、家长参与、综合发展、了解、兴趣。

1. 引言1.1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发展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及情感发展的全面提升。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其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和教学来建立良好的基础,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这个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可以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重视和关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实现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1.2 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民间艺术文化是一种承载着民族传统和文化底蕴的宝贵遗产,其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精神。

民间艺术文化以其朴实、真挚、质朴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祥星幼儿园李海珍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吸收和引进了大量的世界进步文化。

高科技的技术,现代化的信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当代的孩子正被越来越多的洋食品、洋玩具包围着。

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们淡忘了对本民族、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了解。

“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

较之其他的教学艺术形式,更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体现中国民间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和增强民自尊心、自信心”。

这是一位资深学者的话.我们知道,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纵观世界幼儿教育,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学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随着新《纲要》贯彻实施,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主题性教育模式正被幼儿园广泛所采用和推广,采用主题的形式综合儿童各领域的学习内容,把主题内容直接和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主题建构在儿童已知和想知道更多的知识背景上,是一种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开放性系统。

因此,怎样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的教育?怎样将民间艺术的内容更合理、更系统的融入到主题活动中?是本课题要探讨、尝试的问题。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假设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幼儿个体发展为前提,以主题活动为主要的活动形式,。

活动中抓住教育的契机,渗透民间艺术的内容,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感受民间艺术活动的无穷魅力。

(二)实验前期准备:通过网上查询、翻阅资料等途径了解了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游戏、民间节日、民间饮食文化等等。

民间艺术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反映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
认识感受,表达普通劳动者审美观点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民间俗成、世代沿袭的艺术。

(三)、实验原则
1、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动力,为此,在材料的提供和活动安排上注重幼儿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能及创造镁的能力。

2、启蒙性原则:学前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所确立的目标是启蒙性的,没有追求过高的认知目标,不任意拔高,也不盲滞后,使幼儿成为探索的主人,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陶冶性原则:艺术活动就是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注重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从而发展幼儿的艺术感染力。

4、家园共育原则:民间艺术来源与人们的生活,注重和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正是为民间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来源,也促进了民间艺术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实验对象和时间:
1、实验对象:本课题实验对象为宁波市祥星幼儿园大班43名幼儿。

2、实验时间:一学年(2003年9月━2004年6月)
三、具体操作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人的视觉现象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刺激。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为幼儿创设的环境、情境能激发幼儿去感知、去发现,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1、创设美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园里以民间艺术的特色来创设环境,如:在每个班级的外墙上布置了不同主题的民间活动,端午赛龙舟、春节舞龙、元宵闹花灯。

在通道上采用了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年画、十二生肖、风筝、脸谱等等。

让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的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2、创设走进自然、社会的机会。

为幼儿提供外出参观的机会,使幼儿更直观、更形象的感知传统的民间艺术的美。

为此,组织假日活动小组利用双休日和
节假日到天一阁、保国寺参观,带领幼儿到月湖、梁祝公园踏青,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

(二)根据主题内容将民间艺术活动融于其中,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主题形式的教育是一种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开放性系统。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来选择或生成一定的内容。

为此,我们充分抓住教育契机,结合原主题内容的特点将适合的民间艺术内容渗透在其中,使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潜移默化感受了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

在《绿色家园》的主题活动中,在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幼儿保护我们的地球,做个环保小卫士,生成了民间文学活动“大禹治水”。

生动的故事情节使幼儿明白了古人治水的不易。

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对风筝很感兴趣,而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为此,生成了“风筝”系列活动,使幼儿在欣赏风筝、放风筝、制作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民间工艺的伟大。

在《有趣的动物》中把“老鼠嫁女”“守株待兔”等一些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寓言融入其中,使幼儿在风趣的故事中明白了一定的道理。

民间艺术的内包罗万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因此,在每个主题中都要仔细分析主题内容,寻找与主题相吻合的民间艺术内容。

这样,不仅拓宽了幼儿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三)利用民俗活动,开展“民间艺术”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民间艺术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因为它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对幼儿而言,民间艺术就是动手、动身和动脑的艺术,民间艺术就是与提取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艺术。

因此,要利用本土的、地方性的民间传统节日来开展主题式的活动。

春节的舞龙舞狮,元宵的闹花灯,端午的赛龙舟等一些传统的民间活动有着无穷的魅力,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我国独有的民俗节日和活动。

在元宵节来临时,我们组织幼儿包元宵、吃元宵,请家长帮助孩子做花灯,并让幼儿提着自己家做的各式花灯进行游园展示活动,并把花灯布置在幼儿园的通道上,使全园的幼儿都感受到了节日的浓浓气氛。

在端午节中让幼儿看老师裹粽子,制作香袋,观看赛龙舟的VCD,给他们讲屈原的故事。

在中秋活动中还
开展了大带小的“中秋大团圆”活动。

在欢庆春节、重阳节等民间节日时,我们都失时机的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从而使孩子了解了节日的来历,同时也感受了民俗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四)挖掘家长、社区资源,促进民间艺术活动的深入开展。

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的生活,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教师所接触、所了解的民间活动屈指可数。

而我们的幼儿园处在城乡交接处,部分家长从小在乡间长大,了解的民俗活动较多。

为了更好的、更全面的对幼儿实施民间艺术教育,我们积极主动的向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们讨教,并发动家长一起搜集资料,为幼儿欣赏、学习提供了机会。

组织的班级假日活动小组,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支持,每次活动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民间艺术活动能深入的开展,家长是我们支柱和后援团。

四、实验成效及体会
通过历时一年的教育研究,发现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但不与主题的活动相抵触,而且效果相当的理想,它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民间艺术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神话、歌曲、童谣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像一股股甘甜的清泉滋润了幼儿的心田。

大禹、精卫等让幼儿懂得了什么是不畏艰难。

〈孔融让梨〉又让他们知道了互相谦让的道理。

民间艺术教育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在许多发面都表现出了自信、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二)民间艺术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来自于生活,反映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本身。

民间艺术不是对民间生活的简单反映。

民间艺术的美已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美,民间艺术的美具有美学意义上的美的特征,民间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美的感受和欣赏的过程。

因此,民间艺术就具有了美育的价值。

通过民间艺术活动,幼儿讲的多、唱的多、看的多、操作的多,极大的开阔了幼儿的审美视野,拓宽了审美认知领域。

(三)民间艺术活动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民间艺术本身就是综合的智慧。

民间艺术首先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但民间艺术的价值不限于艺术和审美。

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生活活动及生
活材料、生活环境等都会反映民间艺术之中。

因此,民间艺术是一种综合的智慧,对民间艺术的感受、欣赏的过程,也是一种综合的学习过程。

例如:民间文学中的“猜谜语”,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积极动脑,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训练了幼儿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会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有一些民间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逐渐的消失了,在开展教育时往往不得不中途中断。

由于民间艺术内容涉及面广泛,而教材中现成的资料很少,这就需要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教材和教学用具上。

有些民间艺术内容有很强的迷信色彩,为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壮大都必须深深地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瑰宝。

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兴旺,都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改变民间艺术“过时、老土”的观念,充分挖掘民间艺术中的精华所在,使我国五千年的古老文化能一代代的继承发扬。

2004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