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
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2、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
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
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这样的文学观念偏重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13、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藏斯提出。
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14、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15、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情致:由黑格尔提出。
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17、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
“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18、艺术真实性: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19、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文学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名词解释:
1、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3、语音层面: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韵律两种形态。
4、节奏: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春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5、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6、文法层面: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7、词法: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8、句法: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9、篇法: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0、辞格层面: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文学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文学形象系统名词解释:
1、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2、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3、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应用于意境理论中,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4、象征意象化: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
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即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追求意象应合,不惜以荒诞的幻象求得意念的真实。
5、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
6、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7、典型: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0、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叙事作品名词解释:
1、叙事: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2、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
3、文本时间: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述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
4、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特定角度。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由四种: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及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5、叙述标记: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6、故事: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
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
7、结构: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
叙事作品中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叙事文本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
8、叙述功能: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对叙述功能的研究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形态研究中提出的。
9、符号矩阵: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10、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11、隐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12、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
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文学概论第五章
第五章抒情作品名词解释:
1、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
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2、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
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3、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
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4、抒情的修辞策略:所谓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5、隐喻: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6、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7、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如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浮云、大雁、流水、杨柳”等。
8、抒情母题: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如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思归、怀乡、伤逝、惜别等”。
9、颂诗:颂诗最初也是一种歌,它可以是一种节奏鲜明、格调高昂的抒情诗,也可以是一种追求技巧、沉于冥思的抒情诗,既能表现集体情感又能抒发个人感受,通常用来歌颂神圣。
我国《诗经》中就不乏颂诗,屈原的《橘颂》可列入颂诗的范畴。
10、情诗:情诗是用来歌唱爱情的诗,要抒情作品中,它抒发的情感最为强烈、真挚和细腻,也最具个人色彩。
如《诗经》
11、哀诗:也称悲诗、挽歌,是用来悼念死者和表达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也有为死者安魂、令败者止悲的功用。
我国楚辞中的《国殇》《哀郢》皆为哀诗中的佳作。
12、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
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3、抒情作:抒情作品是专门用来抒情达意的,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4、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
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
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
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5、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