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瘾对其应对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中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大学生网瘾对其应对方式
的影响
院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教育学
姓名贾海彬
学号0604105212
学习年限2006 年 9月至2010 年 6 月
指导教师王艳职称讲师
申请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2010年5月20日
大学生网瘾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
学生姓名:贾海彬指导教师:王艳
摘要:随着网络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体,特殊的环境和发展性压力使他们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身心健康极易受其影响。
本文通过对晋中学院300名本科大学生作《网络成瘾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无网瘾大学生占31.85%,有网瘾大学生仅占1.03%,67.12%的大学生是使用网络过度和有网络成瘾倾向;同时,有网瘾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因此,必须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教育,综合运用家庭的爱与关怀、学校的预防和心理援助机制、社会的责任与群体力量来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网上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应对方式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ts impact on
life coping
Author’s Name:Jia Haibin Tutor:Wang Yan
ABSTRACT:As the network continues to enter people's lives, college students used as the main network, the special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al pressures so that they become susceptible IAD, easily affected b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ased on the Jinzhong university 300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as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tudy found: no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s accounted for 31.85%, with only 1.03%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s, 67.12% the students use the network over and tend to IAD; the same time, college students tend to addiction use "self-blame," "Fantasy" and other immature coping. Therefor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network knowledge.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family's love and care, the school's protect and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mechanism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munity effort to build a well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online environment, help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WORDS:Undergraduate;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Life Coping
目录
1引言 (1)
2 综述 (1)
2.1网络成瘾 (1)
2.2应对方式 (2)
2.3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 (2)
3 研究方法 (2)
3.1 研究对象 (2)
3.2 研究工具 (2)
3.2.1 网络成瘾量表 (3)
3.2.2 应对方式问卷 (3)
3.3 研究方法 (3)
3.4 数据处理 (3)
4 研究结果 (3)
4.1 网络成瘾在人口学变量中的差异 (3)
4.2 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差异 (4)
5 讨论 (5)
5.1 网络成瘾在年级间的差异 (6)
5.2 网络成瘾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6)
5.3 网络成瘾在文理专业间的差异 (6)
5.4 网络成瘾在应对方式方面的差异 (6)
6 建议 (7)
6.1 家庭的爱与关怀 (7)
6.2 学校的预防与心理援助机制 (7)
6.3 加强社会的责任与群体力量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9)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国网络用户大部分都是年轻的高学历人群,它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与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高校成为网络负面影响的重灾区。
Goldberg最先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概念[1],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周倩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的定义加以修改,使网络成瘾有了比较确切的概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7月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62亿人,其中18~24岁的网民占33.5%,42.0%的用户文化程度是大专和本科[2]。
一份针对北京市4所正规高校的调查表明,一所招生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50人左右退学,其中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有关,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沉迷网络导致旷课或者所“挂”科目过多①。
2004年,武汉科技大学曾进行了一次统计,某校当年2万名普通本科生,一学年过后,有830余名学生面临退学边缘。
武科大的调查显示,退学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因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而导致学习成绩太差②。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人群,由于学习、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其自身心理特点、便利的上网条件,很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高度重视网络成瘾现象,加强对网络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探索正确恰当的心理调适方法,对网络成瘾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2 综述
2.1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
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K.S.Young在1997提出ACE模型中的A,C,E是指Anonymity(匿名性)、Convenience(便利性)和Escape(逃避现实)。
她认为这是网络导致用户成瘾的三个特点。
匿名性是指人们在网络里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便利性是指网络使用户足不
①/20060118/n241499069.shtml
②/nergames/yjzh/view/0509/720062.html.
1
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逃避现实是指当碰到倒霉的一天,用户可能通过上网找到安慰。
前人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有5种心理特点:①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
②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
③青春期性心理尚不成熟。
④大学生还未学会正确地应对现实中的困难挫折。
⑤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与生活的目标,因而在受到同学、朋友的邀请或偶尔上网后便沉迷于网络,虚度光阴。
因此,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
2.2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因此,又称应对策略。
它作为应激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重要作用。
2.3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
如今,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研究很少,在部分论文中有零星的调查与研究,研究网络成瘾对应对方式的影响,这对促进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应对方式有很重要的意义。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晋中学院的文学院、数学学院、机械学院、英语学院共300人作为研究被试,其中男生113人,女生187人;理科生158人,文科生142人;来自城的65人,来自乡的235人;大一、大二、大三分别100份,共得到有效问卷292份,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被试的基本情况
年级男女城乡文理总计
大一39 60 13 86 50 49 99
大二41 54 17 78 36 59 95
大三26 72 27 71 50 48 98
总计106 186 57 235 136 156 292
3.2 研究工具
2
3.2.1 网络成瘾量表
《网络成瘾量表》是由金伯利·扬(K.S.Young)所编制的网络成瘾鉴定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将网络成瘾分为为4个等级:20分到30分为正常范围(无网瘾倾向),31分到49分为网络使用过度,50分到79分为网络成瘾倾向,80分到100分为网瘾成瘾。
3.2.2 应对方式问卷
《应对方式问卷》是由肖计划等编制的问卷,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应对策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该问卷共包括62个条目,每个条目列举了一种应对方法,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或“否”,如果选择“是”还需要对每种应对方法进行3个等级的有效性评价,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有效、比较有效、无效。
在《应对方式问卷》中共有六个项目因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其中“解决问题、求助”是成熟的应对方式;“自责、退避、幻想”是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则是混合型。
3.3 研究方法
首先随机在校园内选取50人进行《网络成瘾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测,初测后发现其信度、效度良好,并在开学两周后分别对晋中学院的文学院、数学学院、机械学院、英语学院的被试进行《网络成瘾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的发放,回收后统计原始数据。
此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8份,回收率为99.33%,有效问卷为292份,有效率为97.33%。
3.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网络成瘾在人口学变量中的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性别以及文理科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在年级方面有极大的差异(P ≤0.001),而在城乡方面没有差异。
结果见表2。
3
表2 网络成瘾与人口学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变量SD SE F Sig.
年级大一.638 .064
8.184*** .000 大二.721 .074
大三.775 .078
性别男.782 .076
4.389* .037 女.702 .051
城乡城.821 .109
2.532 .113 乡.708 .046
文理文.667 .057
9.489** .002 理.782 .063
***P≤0.001 **P≤0.01 *P≤0.05
4.2 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差异
大学生都是高知识的青少年,对新的知识接收和学习很快,很可能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而网瘾大学生与无网瘾大学生在使用不同应对方式方面也会表现出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网瘾大学生与无网瘾大学生在自责、幻想、合理化和解决问题四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而在求助和退避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总体而言,网瘾程度越高者其应对方式越不成熟。
这个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结果见表3。
4
表3 不同网络成瘾程度在应对方式方面的显著性检验
变量网瘾程度M SD SE F Sig.
解决问题
正常范围9.44 1.868 .194
6.695***.000网络使用过度9.17 1.802 .151
网络成瘾倾向8.13 2.282 .311
网瘾成瘾7.00 2.646 1.528
自责
正常范围 2.19 1.895 .197
6.418***.000网络使用过度 3.06 2.081 .175
网络成瘾倾向 3.69 2.464 .335
网瘾成瘾 2.33 .577 .333
求助
正常范围 5.84 2.218 .230
.630.596网络使用过度 6.09 1.978 .166
网络成瘾倾向 5.70 2.203 .300
网瘾成瘾 5.33 1.528 .882
幻想
正常范围 3.91 2.205 .229
6.804***.000网络使用过度 4.93 2.129 .179
网络成瘾倾向 5.31 2.509 .341
网瘾成瘾7.00 2.000 1.155
退避
正常范围 3.92 1.801 .187
1.429.234网络使用过度 4.37 1.919 .161
网络成瘾倾向 4.52 2.170 .295
网瘾成瘾 4.33 .577 .333
合理化
正常范围 3.80 2.057 .213
2.903*.035网络使用过度 4.30 1.894 .159
网络成瘾倾向 4.76 1.952 .266
网瘾成瘾 4.00 2.000 1.155
***P≤0.001 **P≤0.01 *P≤0.05
5 讨论
5
5.1 网络成瘾在年级间的差异
不同年级之间的网络成瘾呈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由于大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对大学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且处于从高中紧张的学习到大学较为轻松的学习过度的阶段,课程的安排相对于高中来说,已经减轻了很多,但相对于大二、大三的课程安排仍然比较多,因此,网络对他们的负面作用还是比较少;大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充分的了解,敢无故旷课、夜不归宿,这为他们去上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到了大三年级,课程大量减少,空余时间增多,一部分学生要考研等等,忙于学习,而另一部分不考研的学生则是通过其他方式去度过,上网则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
因此,网络成瘾在大一、大二与大三间有较显著的差异。
这就需要各个年级的辅导员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尤其要从大一就要引导大学新生正确面对网络和使用网络,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5.2 网络成瘾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不同性别之间的网络成瘾发生率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略高于女大学生。
此结果与Anderson[3]、Kubey[4]研究结果一致。
一般认为是基于生理差异及传统社会文化,男女两性就群体而言在大学时期存在着行为差异。
男大学生更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面对网络这一新事物时,男生往往更容易被网上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男生在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时不愿对伙伴、家长和老师倾诉,当网络媒体出现时,男生便倾向于利用网络媒体来宣泄负面情绪。
而女生则大可向他人宣泄负面情绪,善于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5]。
5.3 网络成瘾在文理专业间的差异
文理专业之间差异也比较显著,这与文理专业的课程性质、课程设置和安排有很大的关联。
文科的学习并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而理科则不然,它的学习往往需要下更大的努力。
因此,网络成瘾在文理间发生的程度不同,差异很明显。
5.4 网络成瘾在应对方式方面的差异
与无网瘾大学生相比,有网瘾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表现得更加不成熟、不积极,他们更倾向于幻想和自责,较少使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考察不同网瘾程度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网络成瘾与其面临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是否有因果关系。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性,从理论上讲它更有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原因而非结果[6],正是由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不成熟,才致使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本次研究发现,网瘾程度越深大学生越不善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这种成熟的应付方式,他们更加倾向
6
于使用“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P≤0.001)。
因此,应对方式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预测变量之一,那些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应对方式的青少年在遭遇到大量的生活事件时,他们更有可能在较深的程度上沉迷到网络之中。
案例:高校心理老师们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夜间沉迷网络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眠、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的现象,用他们的话说:“只有与网络为伴,我们才感觉到自信和力量。
”某大学哲学系大四学生小孙一直为找工作的事情而烦心,尤其到了晚上,总是觉得漫漫长夜难以忍受煎熬,活着特别没意思,这种时候他总是无所事事地在网络上闲逛,遇到同学或朋友时,就有一阵没一阵地聊天,偶尔也到BBS上插科打诨,然后看看帖子和新闻,再盯着屏幕发发呆,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三四点。
此次研究证实了应对方式不成熟的大学生更容易沉迷到网络中的说法,有力的证明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应对方式十分重要,尤其要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6 建议
由于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以及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形成网瘾的极大诱因。
因此,针对前人的研究以及本次的研究结果,建议如下:
6.1 家庭的爱与关怀
家庭是人生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培养孩子意志品质。
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应对方式,在面对挫折、困难时能够坦然面对,冷静处理。
在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中,家庭关系紧张的占较大比重。
家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
不仅在经济上支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等。
6.2 学校的预防与心理援助机制
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的时间,因此,学校的责任更加多一些。
首先要让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了解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让他们在学校里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其次,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络成瘾的苗头,就应该多加疏导,并鼓励学生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解决问题,班主任还应积极协调网瘾学生和同班同学的关系,发动群体力量为网瘾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共同帮助和引导其走上正确的求学道路。
再次,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生活疏离。
最后,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应采用多种方
式(如讲授、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们以更加积极和更加成熟的应对方式来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负性刺激。
建立心理援助机制,是学生戒除网瘾的关键[7]。
运用心理学的手段戒除网瘾,相对来说比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网瘾程度的不同,有选择地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戒除网瘾。
一是心理咨询。
可以通过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帮助学生纠正认知的偏差,解除心理的困惑,提升其自信心。
二是团体辅导。
组织网络成瘾学生集中进行团体辅导,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运用团体动力和适当的心理咨询技术,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方式,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三是心理治疗。
可以运用心理学上的脱敏强化训练,组织网瘾学生进行野外成长训练,使其在封闭环境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交流,并锻炼身体,从而转移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让其找到别的爱好替代上网,如打球、登山、游泳和户外运动等。
6.3 加强社会的责任与群体力量
首先多开发健康生动的电子产品,过滤不健康信息,创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过滤不健康信息的软件早已问世,关键是采不采用、如何采用问题。
其次利用法律手段规范网吧管理,各地网吧从内容、服务对象、营业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清理、整顿,各级执法部门应严格管理。
再次加大教育投入,为高等教育提供经费、人才保障。
有的学校因经费紧张,校园网无法开通,有的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很难担负起对学生引导、教育的责任。
最后,要重视全民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人员的培养,为网络成瘾者提供矫治服务。
戒除网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还可以采用时间管理等方法来戒除网瘾。
其核心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和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发展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以取代消极的成瘾行为。
参考文献:
[1]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55-359.
[2]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7-07-30]./index/OE/00/11/index.htm.[3]Anderson KJ..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 exploratory study.The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01,50(1):21
[4]Kubey RW,Lavin MJ,Barrows JR.Internet use and collegiate academic performance decrements:early findings.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1:375
[5]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机制探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6]张月娟.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96-99.
[7] 高校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原因及戒除对策[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5
附录:
附录一:网络成瘾量表
同学们:
大家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请您花一些时间填一下这些心理调查问卷。
问卷结果只为心理科研所用,不会泄露给您的老师或其他任何人,所以请您按指导语的要求真实地填写自己的感受。
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年级:性别:文理:城乡:
指导语:
每个题有五种选项(完全没有、很少、偶尔、经常、总是),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作为答案,在您的选项下划“√”来表示您的选择。
附录二:
同学们:
大家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请您花一些时间填一下这些心理调查问卷。
问卷结果只为心理科研所用,不会泄露给您的老师或其他任何人,所以请您按指导语的要求真实地填写自己的感受。
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年级:性别:文理:城乡:
应对方式问卷
指导语:
此问卷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面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如果选择“否”,则不必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