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识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识字
作者:朱海燕
来源:《现代教育创新》2013年第06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
而且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怎样才能使这些刚上学的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且将这些比较枯燥的汉字认得清,记得牢呢?
一、利用游戏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
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用“开火车”的形式,这个游戏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帮助教师在教学时中能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而且在巩固环节中,使用开火车的方法,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加强。
在游戏方法上我们还可以“改良”,如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形式也可以多样,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
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再比如“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我们常用来复习和巩固生字,将生字进行归类识记。
如: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
”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门'一碰,们们。
”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既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乐趣,争强了识记效果。
二、利用儿歌识字
生动有趣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对低年级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
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如“鹅”字:我的鸟儿是只鹅。
“朋”字:小月和大月,成了好朋友。
“停”字:一口打破宁,人来停一停。
这样一句话的儿歌言简意赅,好读又好记。
对于一些形近字、同音字,同样能用儿歌详加辨析,进行比较,一语中的。
比如用儿歌区分“己”跟“已”:自己自己不关门,已经已经半关门。
又如“响”与“想”:张大口,声音响;多用心,认真想。
对于有相同部件而偏旁不同的系列字,用儿歌记忆也很适宜,如教学“青”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太阳出来天气晴。
”有心就有“情”,有米“精”神好。
看东西用眼睛,说话嘴边常带“请” 。
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一组形声字,能根据部首辨析字义,儿歌中还渗透礼貌教育,妙趣横生。
再如,给“皮”字加部首可以组成:坡、波、破、跛、披、被、玻、婆、菠,可以编成儿歌:有
土堆成坡,有水波连波,碰时擦破皮,走路跛一跛,披衣床上坐,被子多暖和,透过玻璃窗,夕阳染山河,外婆来看我,带来甜菠萝。
这样,学生通过儿歌识字兴趣盎然,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字形深入分析、对字义加以理解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就特别牢固。
正好达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这一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义文字,对初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讲解字义是件难事,往往是越解释越深奥、越解释越糊涂。
多媒体课件具有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特点,它把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
在教学第一个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
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识字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
再比如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杆,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杆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
再比如“看”字,画面上有一人把手搭在眼睛上往远看的画面;“刃”字配有用手指点刀口处的画面。
这些画面,使学生悟出了中国汉字的一些造字方法,很容易地理解了字义并记住了字形,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感,降低了学生初学汉字的难度。
而对于合体字的记忆,也可以用上多媒体,如“妈、安”等合体字,我们可以让部首呈现出红色的、偏旁是蓝色的,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突出了汉字部件及其部位,较早较好地让学生感知了偏旁部首的概念。
也能让学生很快学会了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而不是一笔一笔的零星记忆,这就简化了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四、学会归类识字
中国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
例如: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2》,要认识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
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
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月”的偏旁大多和人的身体有关,如“肚、腰、胳膊、脸”;“虫”的偏旁大多和昆虫有关,如“蛙、蜻蜓、蚂蚁、蜈蚣、蚊”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认识的字中,我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
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扌'的是'打'”。
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
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
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五、多阅读课外读物,巩固已学汉字
遗忘是学习和记忆相伴随的心理过程,学过的东西,假如不及时复习,时间过得越长,遗忘的内容就越多。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学过的字,是另一种形式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多阅读课外读物可有效地巩固生字、学习生字,同时获得成就感。
在方法上教师可采取“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阅读:优等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逐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学困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
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
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
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