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自主创新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坚持自主创新的思考
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7年底,温家宝同志领导的中央联合调查组总结了中关村的经验并提出建立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议。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成立。199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请示,并明确要求把中关村园区建设成为“一区三基地”,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要求并且出台了支持做强中关村的八条政策措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园区综合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天,我想从中关村的探索和实践出发,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关于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关于中关村创新的内涵
中关村的创新是全方位的,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而其他三方面的创新是围绕和支撑技术创新而创造的环境。制度创新是指,通过投融资、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人才资源、信用、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和试点工作,创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和制度。组织创新是指,通过发起设立、运作机制、职能定位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创新,塑造激励创新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型的企业组织、产业组织、社会组织和行政组织。文化创新是要通过思想观念的变革和先进文化的交融,为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关于中关村创新的力量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三支创新大军,这就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中关村进行创新的优势特色资源,是中关村进行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支撑。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有31所大学和113家科研院所,这样高密度、高水平的科技资源在中关村地域聚集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大学、科研院所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承担着知识创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功能。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园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园。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要突出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只有产业界才具有管理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市场化这个复杂过程的技能和能力。在中关村,围绕自主创新进行优势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的着力点就在于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中关村在芯片、软件、疫苗等许多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无一不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而实现的。“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的发明专利约占北京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累计已经达到9项。“非典”灭活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星光多媒体芯片、龙芯CPU、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爱国者数码消费产品、英纳高温超导线材等一批高端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中关村平均每100家高科技企业中就有13家参与了各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三、关于中关村创新的目的
自主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灵魂,是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当大家都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都在高喊要自主创新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时候仍要正确认识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关系。创新并不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最终目的。建设国家高新区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就是说不仅要“发展高科技”,更要“实现产业化”。这个问题实质上要讲的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招商引资为主,一种是以自主创新为主。通过招商引资形成的产业形态一般是制造业,而自主创新所形成的产业形态是研发和高技术服务业。我们认为,这两种模式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都需要,但是中关村必须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道路。因此,当全国各地处在长时间、大规模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中关村却在做着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大力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民族品牌的艰苦探索;同时,就在“中国制造”的标签贴满全球的时候,中关村率先提出了“中国创造”。
可以说,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成果才能转化为商品、转化为财富。所以我们提出的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这个目的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创新必须创业;二是每一个高科技的GDP都是“绿色”的,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中关村科技园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了快速发展,对北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6400家,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800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率达到27.7%,占全国高新区总量的七分之一左右;实现增加值954.9亿元,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已达45%,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兴起。
四、关于中关村的制度创新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体制改革的产物,同时也是制度创新的先行者。中关村的“二次创业”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一次创业”时的冲破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转到率先建立起支撑自主创新的市场经济的四大制度:投融资制度、产权激励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信用制度。我们认为这四大制度既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支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在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过程中,制度创新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各级立法机关和政府部门,要在解除旧的制度规则束缚和新的制度供给上发挥突出的作用,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创新创业行为,为“技术创造财富”搭建平台和制度通道。
近年来,中关村发挥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法制建设、工商登记注册、经济统计、投融资、信用、知识产权、股权激励、中介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工作。
在投融资方面,成立了担保机构和技术产权交易所,设立了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