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劳动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学生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运用劳动能力征服自然和发行自然的过程。目的在于获取人生活必须资料。可见,劳动是维持人们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基本生活手段,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只就是一部劳动的历史。所以,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即使是一个星期,也会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事情。”

而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的对立使得劳动变得下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充分说明剥削者对劳动者的态度。即只有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民文化道德素质极大提高,人们才会把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从生活谋生手段到生活第一需要,所变化的不仅仅是几个单词,更包含了遥远的时间和复杂的过程,这里需倾注多少人类劳动!

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自身劳动观念及技能程度如何,决定其未来工作的性质及程度;更由于在未来的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没有良好的劳动技能,未来将无立足之地。因此,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于个人未来命运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然而,中学生群体之中,劳动观念及劳动技能锻炼得怎么样呢?据调查,在一所职业中学某班50名同学填写的一份有关劳动知识调查表中,认为劳动光荣的仅占15%,认为不光荣的占16%;无所谓光荣与不光荣的占58%;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的占22%,能做少量事务的占52%,不做的占28%。这种数据留给我们的是惊讶,反映了当代职高生对劳动的态度。总的说来,这种观念是消极的、被动的。

那么,为什么现代职高生对劳动会有此观念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应试教育阴影下,劳动技能被束之高阁,学习纯粹是一种理论行为脱离联系实际,缺乏实践的学习必然导致高分低能,只有理论知识而无生活经验,只见大脑而不见双手的头重脚轻的人。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部分人陷入无法走出的物欲误区,认为生活即是消费,消费便是生活。事实上,市场经济需要竞争,但竞争应是知识技能竞争,而不是消费的竞争。因此,市场经济固有不足,但根本差错不在市场经济,而在于生活在这种经济下误解的人们。

三是现代家庭误区。作为中学生的父母,大部分是艰苦时代出生的,他们深深了解生活的艰辛,更有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因此,他们拼命劳动,节食俭衣,创造条件,不忍心让孩子再过艰苦生活,生活费,孩子要多少则给多少,而很少过问生活费用的具体使用过程,总是说:“看你做事都不顺眼,干脆别做了。”“读书去吧,家务事爸爸妈妈去做。”这种思想和行为必导致学生安于享受,只顾消费,不懂劳动,更

谈不上艰苦朴素的完全脱离生活劳动的抽象的人。

对个人来说,把生活看作是消费而不是劳动,必然导致以个人为中心的享乐主义泛滥,最后必然导致个人主义,对国家来说,无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解决呢?那只有一个方法,劳动观念及技能的培养只有到劳动中去锻炼。

首先,要完善劳动观念的宣传教育机制。全社会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力盈造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光荣等观念,突出劳动先进人物,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光辉典范作用。批评、鞭策各类漠视劳动纪律、毫无劳动观念后进人物,依法制裁违反劳动纪律、巧取豪夺奸诈之徒。

其次,完善教育机制、突出学校作用。针对学生劳动观念不强的现状,目前对学生劳动实践、劳动技能所提目标还停留在表面上,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技术培养和各类技能考核,突出学校作用。在校学生应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劳动实践锻炼,如帮助困难家庭劳动、自建劳动实习基地、暑期的劳动调查报告、体会等,多形势、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劳动观念、艰苦朴素观念和各项劳动技能,把学生劳动技能训练考核与学生考核相联系。最后,取得家长帮助,重在家庭锻炼。在校学生的生活时间要集中在学校、家庭。从初始角度看,家庭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最初单元。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一方面,家长以其自身的艰苦劳动给学生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就不断有意识布置、指导、检查、督促子女完成各项劳动任务。第一步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从最终结果看,劳动体会比劳动结果更重要。劳动观念及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社会、学校、家庭应努力凝聚成合力,形成以社会舆论形势,学校来教育,重在家庭和学校实践的一个完整过程。而在这方面,家庭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再通过舆论盈造良好的声势。这一任务,又是一个长期的需不断努力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