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治平主任医师针灸治疗慢性泄泻经验_马小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0・Shanghai J Acu-mox, Apr 2013, V ol 32, No 4文章编号:1005-0957(2013)04-0240-02 ・名医经验・ 夏治平主任医师针灸治疗慢性泄泻经验

马小平

(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江苏 226600)

【关键词】 针灸疗法;针药并用;名医经验;腹泻;医案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3.04.240

夏治平老师是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江苏省海安针灸学校名誉校长,原南通市针灸学会理事长,江苏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针灸学会文献研究会理事,南通市劳动模范,

江苏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全国卫生系统

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早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执教20年,今仍被该校聘为博士生导师。主编

和参编中医学著作l9部,其中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六部专著代表部级和国家级水平,主编《实

用针灸推拿治疗学》获华东区二等奖,副主编《中国经络文献通鉴》获国家图书奖,《简明针灸学》

译成英文,受到国外针灸学者的重视。他在临床上擅长运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内科和男科疾病,

方法独特,临床疗效显著。

夏治平为全国知名中医,从医60年,对运用针灸治疗慢性泄泻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随师多年,亲眼目睹了夏治平老师运用针灸治疗慢性泄泻疾病的经过,现整理有关治疗经验如下,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1 注重调神与调理脾胃的结合

慢性泄泻多为急性泄泻迁延日久,由实转虚,脾胃受损,日久伤肾,运化失职,而为慢性泄泻,《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实则胀,虚则泄。”《景岳全书・泄泻》:“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满,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在治疗上多以运脾化湿为治疗大法。夏治平老师临证过程中,在尊重传统治疗慢性泄泻重视调理脾胃的同时,多结合采用调理心神的治疗措施,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夏治平老师指出,大凡慢性泄泻之人心神必烦躁,情志失调可影响慢性泄泻的治疗转归,因此,夏治平老师在运用针灸治疗慢性泄泻时,除取脾俞、胃俞、中脘、梁门、足三里、三阴交等调理脾胃的穴位外,也常取内关、太冲、四神聪等穴位,相得益彰,效如桴鼓。 2 处方选穴善用特定腧穴

慢性泄泻多责之于脾胃,但与肝肾等脏器功能失调也有密切的关系,经络是脏腑功能在人体特定的反应线,在十四经循行线上分布着许多特定穴位,这些特定穴位为脏腑经络之气所深聚的部位,脏腑功能失调往往在其相应的特定穴位上出现部分异常表现,或表现为穴位处皮肤的异常,或表现为压痛敏感,针刺相应的特定穴位可以对有关脏腑功能的失调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夏治平老师在数十年间运用针灸治疗泄泻时多十分注重选用背俞穴、募穴、原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如脾俞、胃俞、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夏治平老师还受古代医家的启发,重视特定穴位之间的配伍应用,《灵枢・五乱》:“气在于胃肠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夏治平老师在临证中师古不泥古,特定穴位配伍灵活多样,有同经的特定穴位配伍,也有异经特定穴位配伍,有上下配伍,也有左右以及躯干与四肢等特定穴位配伍使用的方法,针刺特定穴位对于调整脾胃肝肾失调的功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主张重灸以温补脾肾

慢性泄泻的基本病机多为脾病与湿邪,湿邪与脾

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湿盛可困遏脾运,脾虚又可生作者简介:马小平(1959 - ),男,主任医师

上海针灸杂志2013年4月第32卷第4期 ・241・

湿,致使泄泻缠绵难愈。夏治平老师指出湿为阴邪,易困脾阳,非重用温灸则湿邪不能祛、脾肾之阳不能振,《灵枢・刺节真邪》:“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朱丹溪:“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均表明灸具有温阳行气散寒等作用,夏治平老师在治疗慢性泄泻过程中,善于借鉴古代医家的临证经验,不断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加以总结与提高。夏老师常选施灸的腧穴有脾俞、肾俞、中脘、梁门、关元、足三里等穴,分前后两组,隔姜灸7壮以上,或运用温灸盒重灸中脘、梁门与气海、关元处,施灸时间达20~30 min,使艾灸热量深透内脏,以祛除寒湿之邪,温运脾肾之阳。《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与灸配合,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4 针药结合,优势互补

夏治平老师临证中常常牢记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的一段话:“故其致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也。”倡导针灸与药物并用,治病或用针法,或用灸法,或针灸并用,或针灸与药物同施,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以达到取长补短效果。久泻原因复杂,在病程中寒热夹杂、虚实互见者每每有之,对于久泻所表现的复杂证候,夏治平老师常常辨证分为脾肾阳虚型、寒湿郁结型、肝脾郁滞型、肾虚热阻型等,在应用针灸的同时,脾肾阳虚型多选用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寒湿郁结者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肝脾郁滞型选用柴芍六君汤加减;肾虚热阻型选用乌梅丸加减。

5 病例介绍

5.1 病例1

患者,女,46岁。患者自2年前起大便溏泻,时发时止,曾服多种药物未愈。半年前起,腹泻次数增多,白天大便四五次,夜间二三次,便前肠鸣,腹胀作痛。矢气频频,窘迫难忍,便后腹中即舒,舌淡苔白滑腻,脉沉细。辨证属于久泻肾虚,寒湿阻结,治拟补虚温肾,祛寒化湿,针刺取肾俞、脾俞、中脘、梁门、关元、足三里、太溪穴,肾俞、脾俞、中脘、关元穴,分前后两组给予针刺后温针重灸,其他穴位单针不灸,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同时给予口服中药汤剂,乌梅丸合参苓白术丸加减;处方为党参10 g,肉桂5 g,黄连3 g,木香5 g,川椒3 g,当归9 g,白芍9 g,灸甘草3 g,参苓白术丸(包煎)18 g,每日1剂。经针灸和口服中药治疗1星期,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考虑舌苔白腻而滑,为沉寒积湿所为,针灸穴位增加三阴交、内关、四神聪,中药汤剂去白芍,加苍术、乌梅、炮姜。继续治疗1星期,腹痛明显减轻,矢气少,夜间不泻,舌苔转薄。继续治疗1星期诸症向愈,随访1年腹泻未发。

5.2 病例2

患者,男,61岁,工人,2010年4月8日初诊。初病因肝脾失和,胸胁胀痛,给予承气汤下之,遂发腹痛肠鸣,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日夜达5次以上,无里急后重之感。近半年来,泄泻次数明显增多,四肢乏力,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脉弦而缓,舌苔薄白而腻。经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夏治平老师据此分析,肝脾郁滞,调气则已,医反下之,徒伤胃气,遂成飧泄之证。治拟培土抑木,调理肝脾,针刺取肝俞、脾俞、中脘、太冲、足三里、四神聪穴,直刺,行平补平泻针法,每日1次;同时口服中药汤剂,处方为白术12 g,白芍10 g,陈皮10 g,茯苓12 g,甘草9 g,炮姜炭6 g,炒吴茱萸3 g,煨葛根12 g,防风6 g,泽泻10 g,水煎服。经针灸与中药治疗1星期,痛泄均止,苔腻渐化,脉仍弦张,针刺加取期门、内关穴,中药汤剂去吴茱萸、白芍,加白术、茯苓各15 g。继续治疗1星期,脉象较前有力,舌苔白腻已化,饮食逐渐增加,背俞穴和中脘加用温针灸,中药汤剂加党参、当归各9 g,以调补气血。继续治疗10次,诸症向愈,恢复工作。

收稿日期

2012-1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