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
作者:冯国栋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4期
摘要:摄影术的发明以及快速的普及,大大拓展了视觉艺术。由于摄影自身在技术方面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它在艺术方面的进步,并且引发了视觉艺术的进步。同时视觉艺术对摄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摄影创造了最广的发展空间。摄影如此年轻,有太多的可能性可以探索了,图像是包含很多的艺术形式,不单单是摄影。在我国,人们仅仅把“摄影”同“照相”画等号,对于“影像文化”了解不够深刻,更谈不上重视。摄影在视觉艺术中处在极为尴尬的境地,但很多人是意识不到的。在影像世纪,摄影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致使人们观看、思考、解读与言说发生着无比深刻的变化,这变化在今天的重要性胜于传统绘画、文学、戏剧曾经有过的重要性。摄影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人们,改变着人们,让人们觉察不到这种改变。摄影是严肃的,应当严肃对待。
关键词:图像艺术;公共艺术;摄影文化
对于毕加索、塞尚、康定斯基、蒙得里安……这一系列探索者的名字,代表着现代艺术的滋生和萌芽,哺育着各艺术门类的成长。也多少影响着曾被人看做是艺术边缘学科的摄影艺术。摄影术的发明乃至今天的快速普及,大大拓展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人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工作者的时代。”也有人预言:“21世纪必然是图像文化和图像艺术的时代。”
一、图像艺术大大拓展了视觉艺术
1.什么是图像艺术
现代图像艺术是跨摄影学、电影学、电视学、计算机图像学等领域的新兴学科,它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也是当今社会占主导性的主流文化。在现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作用推动下,迅猛发展着以影视、网络艺术为代表的现代视觉图像艺术,已在人们的审美文化生活中占据了中心舞台,俨然已是电子媒介时代、读图时代。
2.图像文化的时代特征
从印刷出版物到电子媒体,从户外广告到日常记录的手段,图像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感知事物和认识事物的常见方式,进入到了家庭和个人生活之中,并且与个人的精神生活相关。“照片不仅是一个图像,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阐释”。总之,在我们这个时代,视觉方式更加凸显出来,人可以通过“看”(也伴随着听)来知觉并且理解世界。对“看”的依赖和“看”所承受的重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图像的方式是视觉形象的重要感知方式,从横的方向看,不同民族语言的阻隔被打破;从纵的方向看,同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文字的垄断被打破,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的大众文化时代,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和没有语言文字隔膜的图像文化传播形式,更加紧密和有效地把人类连为一体。
从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发明了摄影以后,一种新的按本雅明的说法:“机械时代的复制艺术”的图像文化诞生了。以摄影为母体为基础,在其后几十年发明了电影,一个世纪以后普及了电视以及今天的计算机平面和三维的设计,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图像文化艺术家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类普遍的关注和赞叹,并在短时间里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摄影是世界各地都能够理解的唯一‘语言’,它在所有民族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维系着人类大家庭。”
二、摄影在图像艺术中的处境
1.摄影与艺术
自摄影诞生以来,“摄影是艺术吗?”是争辩已久的老话题。20世纪至3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中叶的西方一样,对摄影是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社会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陈传霖在上述文章中曾这样写道:“摄影艺术运动在中国,若雨后春笋,生气勃勃,精于技术,明于学理者,固不乏人,但漠然淡视者,亦复不少。”他在《半农谈影》中说,这样“扳一张卷一张”的“会了”,也“只等于五分钟的‘会了’!而人家却有苦苦研究了几年还不敢说‘会了’的,呜呼!此‘会了’之所以可恶而该打也。”吴印咸在1937年发表的一文中也反驳说:“在一般守旧的学者们看来,以为只有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建筑、舞蹈和戏剧才是艺术……除了以上七大艺术之外,仿佛艺术这象牙之塔中,再也不许其他东西闯进了。”“摄影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混血儿。”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摄影是世界各地都能够理解的唯一“语言”。图像应用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除了艺术摄影,新闻、宣传、工业、农业、军事、地理、海洋、航空、医学、法制等等领域都可以看到摄影工具和图像的应用。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摄影。不管人们承认与否,摄影已经不自觉的进入艺术殿堂,成为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2.摄影成为“公共艺术”
今日,身边环绕着的是铺天盖地的缤纷图像,它们被张挂,然后被揭下,成为缤纷精美的垃圾。小时候几张粗糙的小画片就可以奉若至宝的年代一去不返。数码映象普及,撷取图像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轻而易举了。
目前,“艺术作为摄影”对摄影来说太过于沉重了,尽管摄影的用途甚广,涵盖范围极大,但高科技发展的速度远比摄影要快得多。中国是绘画大国、古国,自从百年来“普及”西画及其
教育,已构成空前庞大的所谓“美术界”,可是我们影像文化的社会层面与艺术家群体中,关注甚少。
谁都会拍照,谁都见过照片。而摄影恰恰不像绘画、电影那样的“高处不胜寒”。谁都可以完成,因此也就颇有争议了。其实能够确凿证明我们曾在这世上活过,唯照片而已。人们对摄影的认识仅仅是美丽的照片而已,对摄影文化的陌生是难以想象的。
三、了解摄影文化
摄影比任何艺术更严肃、更无情。摄影难以为社会所驾驭。唯摄影胆敢自外于艺术。摄影不同于绘画。当我们驻足一幅纯绘画前,想象的是画家的形象,研究的是画家的想法,这时的我们和画家之间产生的是一种纯粹的简单的意向交流;而我们在一幅摄影作品前时,想法往往被牵扯进了画面里,再而惯性地被推到画面背后的故事场景里,然后更进一步联想后续的情节。这时人们往往忽视了摄影师的存在,引起兴趣的是这幅作品后面的故事,这个人当时在做什么,当时的环境如何,而后又发生了什么……这是摄影对摄影师残酷的一面,因为这个原因,摄影师只能永远藏在镜头后。他们牺牲了自己的身份,为的只是心灵的贴近,真实的感受。而在同时,中国当代摄影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走向成熟。他们人数极其有限,绝大部分是在体制或主流艺术视线之外,他们的提呈不单是摄影作品,更是大量的影像文化问题——它们在中国被严重忽视,在外国却获得关注与研究,这正是“摄影在中国”的诸多问题之一。摄影以其始终无法定位的性质、持续更新的科技,及其不断扩增的应用范围,使摄影的触及点与涵盖面远远超出传统艺术门类曾经能够涉及或无法涉及的领域,并越出摄影自身,而成为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图像学、现象学、科技研究、军事研究、商业应用及种种教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课题。
我们面对一个正在来临的图像时代,也在迎来读图的一代,图像将对艺术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它本身也正在成为艺术,成为艺术形式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它是不可回避的,我们不再可能在画室里面,在象牙塔里面安心地作画,因为我们的经验也正在被它改造。沃尔大林说过:“每一个艺术家都发现在他面前的某种可能性,他被这些可能性所局限,即使最有创造性的天才也不能超越其所诞生的时代为他所固定的某种局限。”视觉有其自身的历史,视觉文化从来没有变得像今天这么强大,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过来,最终也将在现实与文化中创造出新的视觉艺术。
参考文献:
[1]夏放.摄影艺术概论.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陈丹青.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琪.艺术学概论.北京高教出版社.
[4]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