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艺术讲义
《摄影构图教案》课件
《摄影构图教案》课件第一章:摄影构图概述1.1 摄影构图的定义解释摄影构图的概念,强调其在摄影艺术中的重要性。
强调构图是摄影创作的基础,对于作品的表现力有重要影响。
1.2 摄影构图的目的探讨构图在摄影中的作用,如引导观众的视线、创造平衡和对比等。
分析优秀的构图能够增强照片的视觉吸引力,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二章: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2.1 规则三分法介绍规则三分法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如将画面分为三等分网格。
强调通过规则三分法可以创造出平衡和视觉焦点。
2.2 对比与平衡讲解对比与平衡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
分析如何通过对比与平衡来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第三章:摄影构图中的线条与形状3.1 线条的运用介绍线条在构图中的作用,如引导观众的视线、创造动态感等。
分析如何利用线条来构建有趣的构图。
3.2 形状的识别与运用讲解形状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识别和利用不同形状来创造视觉焦点。
强调通过形状的运用可以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和视觉吸引力。
第四章:摄影构图中的光影与色彩4.1 光影的运用介绍光影在构图中的作用,如塑造立体感、增强氛围等。
分析如何利用光影来创造出有趣和动态的构图。
4.2 色彩的运用讲解色彩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情感表达、创造氛围等。
强调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提升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第五章:摄影构图的实践与应用5.1 构图实践技巧提供一些构图实践技巧,如观察角度、拍摄位置的选择等。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拍摄来提升构图能力。
5.2 构图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摄影作品,探讨其构图的优点和效果。
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模仿经典构图,提升自己的摄影创作水平。
第六章:摄影构图中的视觉元素6.1 点、线、面的构成讲解点、线、面在摄影构图中的作用和表现力。
分析如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创造出有趣和动态的构图。
6.2 摄影构图中的空间感介绍空间感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营造深远感、层次感等。
强调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距离来表现空间感。
讲稿——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请大家想一想:当你已经熟悉了相机的基本构造,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可是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拍出来的照片却没有人家的照片更吸引人呢?这是为什么呢?有些照片格外出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构图,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如何善用构图来改进你照片的质量。
一、构图的含义构图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摄影出现的2000年前,希腊和罗马人就已经应用了构图法则,这在其建筑中有明显的体现。
关于摄影构图的定义十分简单:在图片范围内,有美感地选择和安排物体。
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作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运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
1、辨证认识摄影构图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构图是形式,摄影的内容寓于形式之中,没有构图的形式就不能很好的表达内容。
●运用生动、适当的形式来揭示一定的内容;正因为构图是形式的,所以过于追求形式的构图有时会形式盖过内容,使照片现出匠气和作作。
●防止滑向“形式主义”的泥坑。
2、摄影构图主要是一种“艺术性学问”而不是“技术性学问”●“艺无定规”,防止思想凝固、僵化中国画论上讲:“画有法,画无定法。
”摄影构图也是如此。
它有一些大多数人公认的一般性的法则,但这些法则有时又不是绝对的,不可以生搬硬套。
●摄影语言:线、形、色、虚、实安排一幅照片的构图,要从总体去考虑,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
二、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1、简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构图时就要有意识地在画面中突出主体,精简陪衬,宾主分明,令人一目了然。
摄影构图艺术讲义
34
(3)运用线条的作用突出主体
35
第二节 陪体
概念 作用 陪体的处理方法
直接陪体 间接陪体
36
第三节 环境(前景与背景)
37
38
26
(3)画面意味中心
27
(4)画面边角
28
作业:
1、摄影构图的定义是什么?摄影构图的两个目的是什么? 怎样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画面的均衡?影视画面获得均衡的方法主要有 哪些? 3、影视画幅有何特点?影视画幅的幅面可以分为那些部 分?
29
第二章 构图各元素及其处理
一般将构图各元素分成主体、陪体、环境(前景 与背景)、空白、动感几个部分。主体是画面当中最 重要的部分,主体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主体的 处理必须要突出、醒目;陪体是与主体结合最紧密的 次要对象;前景景物对于画面创作具有多种作用;背 景景物交待主体所处的时空,影响主体的表现,背景 的处理必须简单化;空白影响着主体在画面中的突出 程度及画面意境的营造。动感体现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运动速度、运动轨迹、运动关系等。
2
本课程教学分为七大部分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 二、构图的各元素及其处理 三、拍摄角度 四、画面造型艺术 五、线条、形状、影调 六、色彩 七、光线
3
第一讲 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
提纲: 1、摄影构图的概念 2、构图的一般规律 3、边框、画幅、幅面划分
4
第一节
1、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的概念
7
一、对称
从形式上看,对称大致有几种:左右对称、两侧对称、 上下对称、辐射对称。 对称结构的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划一、排列相等。 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心理反应,构成平 稳、安宁、和谐、庄重感。
第三章摄影构图2讲课讲稿
以虚实对比突出主体
4、利用色彩对比突出主体
主体与背景在色调上的对比越强烈,主 体越突出,对于表达主体也越有利。
如图大面积绿 色有一点红色, 显得格外夺目. 绿色中的影调 变化塑造了汽 车的形体
明亮的背景和深暗的红花形成色彩饱和度的对比, 使这幅画面色彩构成具有对比性质,更好地突出了 主体
当主体背景均为浅色时,主体应有暗的轮廓线; 当主体背景均为深色时,主体应有亮的轮廓线
竖构图中的兴趣中心
一般说来, 画面右端那 些交叉点被 认为是最强 烈、最吸引 人的位置。
绽放
追
《饥饿的苏丹》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 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鹫 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 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 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鹫,看着小女孩 离去。
第六节主体-视觉的趣味点
在一幅摄影作品中,主体、前景和背景 是画面组成的有机部分。
1、主体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中总要有一 个主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 就是主体。
作为主体,一般应该具有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它有集中人 们的思想,使人们领悟事物内容的作用。 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是画面结构的依据,并有 集中 观赏者视线的作用。
3、陪体使画面造型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 如图《藏人》并没有单调 地通过刻画人物面部来表 现主题,而是利用上下两 个人物,通过一老一少, 一虚一实的表现手法,运 用对比及特写来吸引读者。 画面下1/3处的孩子,露着 两只迷茫的眼睛,直视镜 头,而身后作为陪体的老 者尽管脸部模糊,但依稀 能够看到的沧桑面容,与 前方没有经过岁月磨砺的 孩子的脸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使画面的造型更丰富, 加大了观看者的联想空间。
摄影构图su专题知识讲座
三、环境 :前景和背景旳总称
前景:位于主体前面旳人或物,它距离相机 近,因而成像大、影调深、轻易吸引视觉注 意而给观众留下就较深刻旳印象。
背景是位于主体背后旳景物或空间。除了某 些特写镜头,一般说来,一幅画面能够没有 前景,但背景总是以多种方式存在着,它和 主体几乎是不可分割旳联络成为一种整体。
一、拍摄距离旳选择
• 近景
• 近景用以体现物体,只能体现被摄体最 有代表性旳一小部分,强调出物体旳质 感特点及构造特点;体现人,一般体现 人物腰部以上旳肖像。
• 近景在人物肖像摄影中利用旳最广泛, 它合适细腻旳体现人物面部特征和内心 世界。
一、拍摄距离旳选择
• 特写
• 摄影机与被摄体之间旳距离很近,只能摄取被 摄体旳某些局部和细节。或以整个画面云体现 某种小旳物件,此类照片效果称为特写.
一、拍摄距离旳选择
• 全景
• 全景旳范围大小取决于拍摄现场旳面积 或对象体积旳大小,拍摄距离差别很大, 一般没有严格统一旳要求。
• 假如拍摄画面以人物为主,全景一般要 体现人旳全身,体现人物动作、姿态、 体态旳全貌,全景能交待人物与环境旳 关系,并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 全景在新闻报道摄影中应用得很广泛。。
对称式构图
均衡:
均衡是取得良好构图旳另一原则。 静中倾向于动,较对称显得生动、有活力 掌握均衡就是合理安排形状、颜色和明暗
区域,使其相互补充,使照片看上去很平 衡。
非对称式旳均衡
对称式均衡
船和地平线位于中间,
给人静止和呆板旳感觉。 我们把地平线提升到上三 分之一处并将船置于左边, 效果立即不同。
图1 图2
纵向物体也最佳不要摆在中间位置。
例如:左图纵向物体位于中间,而右图中摄影者仅移动了一 下相机,就得到了更有体现力旳照片。
摄影构图讲座
黄金分割点
a/b=a+b/a,接近三分之一,所以我们大概地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
黄金分割点容易在潜意识上帮助观众“读”出你的照片,关键是“读”出而不是那个死板的点。“主体不能放中间”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美没有限制,美是自由的。比起三分法来说更重要的是平衡,如果主体没有陪体,它不仅会失去平衡,还会创造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负空间。黄金分割只是一种潜意识,潜就意味着不明显,更容易被画面中更吸引观众的点抢走பைடு நூலகம்意力。
实线和虚线
二、几何之面
面分为矩形、圆形、三角形
矩形构图主要是利用物体的固有形状呈现的,用好矩形构图可以使画面更有秩序感。对称构图时把矩形放在正中,会显得更大气
矩形
稳定、厚重
圆形在视觉上可以呈现出均衡感,圆形上的每一个点所处的位置都是均衡对等的,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完美的对称。
圆形
首先,框架式结构能起到“圈重点”的作用,引导、强调、突出被表现的主体。其次,通过框架观看也可以对干扰表达的元素进行遮挡,为画面增添神秘感,使得画面更加简洁。第三,从框到景,由此及彼,画面表达更含蓄,更有视觉层次的递进。
寻找、发现自然场景中的“画框”和拍摄主体结合,所形成的结构在摄影中又称为框架式构图。
优美完满
画面中的三角形既可以是物体本身呈现的形状,也可以由多个物体组合而成。当画面中的三角形的高与画面垂直时,会增强画面的稳定感;而当画面中的三角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时,就会给画面带来动感。一张照片中的三角形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可以利用多个三角形强化了画面的稳定感、动感和空间纵深感。
【摄影艺考】摄影构图 ppt课件
ppt课件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60
向心构图
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画面中心位置,四周景物呈现朝中 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视线强烈引向主体,并起到聚焦 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产生压迫中 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ppt课件
61
ppt课件
ppt课件
67
ppt课件
68
ppt课件
69
ppt课件
70
ppt课件
71
摄影艺术造型法则
1、线条透视【近大远小】 a、尽可能的接近景物的起点拍摄 b、充分的利用线条、形成画面上透视收缩 c、利用前景 d、选择角度 e、利用广角
ppt课件
72
ppt课件
73
ppt课件
92
ppt课件
93
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并运用空间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重新组合框架内部的新秩 序时,这时的摄影师就把框架看作一种外部世界和框内世界的界限,把框架之内看成是 一个独立的天地,追求的是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等等视觉效果。封闭式 构图的心理基础主要源于传统的构图观念。这些在严谨的美学心理支配下的摄影师要求 画面有明确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观赏者的联想和延伸也都在画面上提供的元素中进 行,摄影师对观赏者的导向性也相对的明确。
ppt课件
3
三、构图的性质
艺术家为了明确而动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当安排各种 视觉要素的那种构思。
在创作中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巧思结构,精心 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出本质的东西,并把作品的 主题思想体现到鲜明的形象组织中去。
构图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
摄影构图艺术讲义
“构图”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构图是造型艺术术语,一 般用于绘画和摄影等平面艺术中。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思 想内容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二维空间内,安排和处理人、 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 图在中国传统的绘画称为“章法”或“布局”。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中经营位置, 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 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肢体思想和审美 情感。
20
(1)横幅画
21
(2)竖幅画
22
(3)方幅画
23
(4)影视画幅 特点: 分类:
24
3、幅面划分 我们一般将镜头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画面几何中心、画
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边角,这四个部分对于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处理画面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1)画面几何中心
25
(2)画面趣味中心
17
五、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作“杂多统一”,“对立统一”,它是 “寓变化与整齐”,使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比例、变化、 参差、虚实、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概括。
18
六、变化和谐
亦称和谐,这是音乐中借用来的概念,它是形 式美的最高级。异形、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 相成相济就是和谐。
19
第三节 边框、画幅、幅面划分
1、边框 概念:边框是画面的分界线,它可以排除次要的、没有价 值的东西,使得主要的、有价值的东西显得更鲜明、更集 中、更精练、更典型。
确定边框形式的基本原则:根据景物线性结构的骨架来确 定。
2、画幅: 与边框直接相关,形成了三中最常见的的画幅形式,即横 幅画、竖幅画、方幅画。横幅画、竖幅画的长短边比一般 为8:5 。
8
《摄影构图》PPT课件
7
.
15.09.2020
第二节 摄影构图的内容
建立总的视觉印象(基调) 确立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 确立画面范围,以及长宽比例 区分被摄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透视与空间深度的控制 点线面的运用 影像清晰与模糊的配置 画面气氛的渲染
.
8 15.09.2020
第三节 摄影构图的基本步骤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11 15.09.2020
兴趣中心 景别 均衡
12
.
15.09.2020
第六节 摄影构图的视觉设计
1、主题突出 2、简洁而富有条理 3、追求动感与节奏
13
.
15.09.2020
14
.
15.09.2020
15
.
15.09.2020
16
.
15.09.2020
17
.
15.09.2020
18
量体裁衣
量:观察被拍摄物体 体:被拍摄对象 裁:具体拍摄技巧措施 衣:最后完成的拍摄作品
4
.
15.09.2020
选择=舍弃
选择:
位置 距离 角度 时机
.
5 15.09.2020
摄影构图的局限性
平面的 静态的(瞬间的) 视觉的
6
.
15.09.2020
摄影成功的秘诀
打破摄影自身的局限性 打破人眼视觉的局限性
观察分析研究被摄对象 组合画面 区分影调层次 拍摄的方向、距离、角度
9
.
15.09.2020
第四节 摄影构图的视觉元素
形状 线条 色彩 影调 质感 虚实 节奏 时间 空间
《摄影构图讲座》课件
上海市2020-2021版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8高三上·大兴期末) 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2. (2分)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和AlCl3三种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三种氯化物溶液的体积之比为()A . 1∶1∶1B . 3∶2∶1C . 6∶3∶2D . 9∶3∶13. (2分)(2018·鄂州模拟)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月饼因为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B .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C . 酸雨样品露天放置一段时间,酸性减弱,为防治酸雨,应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D . “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4. (2分) (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同温同压下,相同数目的分子必具有相同的体积B . 等质量的O2 和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6:1C .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D .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5. (2分)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0.3mol NO2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AB . 0.1mol CH5+含NA个电子C . 1 L 0.50 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1.5NA个离子D . 标准状况下11.2 L Br2中含1.0NA个溴原子6. (2分) (2018高一上·乐山期末) 在Fe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直至溶液中沉淀的量不再改变为止。
摄影艺术之构图第一讲
过度曝光一般被人们认为是不好的片子,因 为光线太强导致片子色彩和细节损失太多,但 从另一面想,这恰恰也是一种艺术效果的形式, 现在过度曝光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时 装肖像、CD封面、海报等),还有一些商业广 告也用上了,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下面我们就 来看看如何来调过度曝光效果。
正常曝光
曝光过度
曝光过度的惊人效果
光线不好,大中午, 花朵显得灰白
镜头的焦距 镜头焦距:是指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镜头 的重要性能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 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也就是 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 。 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能够让近处的人物产生夸张效果
3、物距;物距大小与景深大小成正比。物距越大,景 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什么是曝光
光线进入相机后,在感光元件(CCD/CMOS)进行感光, 再经过处理后显影,最终还原所拍摄的画面,这个过程即 为曝光过程。曝光值用EV表示
深色调的房屋 能够平衡画面, 压住偏白的雾 气,否则画面 会有轻浮的感 觉 要表现雾气洁白的 感觉,最好在正常 曝光的基础上增加 一定量得曝光补偿, 不要过曝
背景一般是指主体后面的景物,具有衬托主体、 说明环境、丰富画面内容的作用。
选择背景可以遵从以下几个原则:避免杂乱,力求简 洁,可选用如蓝天、草地等单一成分的背景;如果背 景中对象较多,显得杂乱,可以通过虚化的方式来简 化背景;背景色彩不宜过多,背景色彩过多会造成喧 闹的感觉,分散欣赏者的注意力;亮度不宜过高,但 剪影等特殊效果例外。
突出的主体
常见的主体突出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
第一种是通过调整拍摄视角以及镜头焦距,将 主体比例放大,使之充满整个画面,给欣赏者 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摄影构图概述
◇ 摄影构图是摄影创作的核心问题,摄影构图有两个主要目的:一 是获得最佳的画面形式,二是最好的表现主题思想。 ◇ 摄影应该遵循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 谐等艺术规律。 ◇ 摄影艺术是直接用客观形象表现生活,表现世界的方法。这就决 定了摄影艺术:形象的逼真性、准确的纪实和丰富的生活性(逼 真性) 。 ◇ 摄影艺术必须受制于客观事物和客观形体。只能选择,提炼,取 舍。 ◇ 视觉形象和造型手段是摄影艺术表现生活的重要特点(视觉性)。 ◇ 用二维空间表现客观的三维世界(空间性)。 ◇ 用凝固的瞬间表现表现事物发展中的一个时刻(时间性)。 ◇ 造型和瞬间决定了摄影作品必须形神兼备。
2
本课程教学分为七大部分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 二、构图的各元素及其处理 三、拍摄角度 四、画面造型艺术 五、线条、形状、影调 六、色彩 七、光线
3
第一讲 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
提纲: 1、摄影构图的概念 2、构图的一般规律 3、边框、画幅、幅面划分
4
第一节
1、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的概念
34
(3)运用线条的作用突出主体
35
第二节 陪体
概念 作用 陪体的处理方法
直接陪体 间接陪体
36
第三节 环境(前景与背景)
37
38
形式方面: 主要是被摄对象自身的外部形态,包括物体的形 状、轮廓、明暗、色彩状况。外部形态最重要的是轮 廓形式是否清晰。
32
二、主体位置
主体位置的放置实际就是画面构图样式,有以下几 种: 1、三分构图法(黄金分割构图法) 2、三角形构图法 3、S形构图法 4、对角线构图法 5、对称式构图法
33
三、主体面积
7
一、对称
从形式上看,对称大致有几种:左右对称、两侧对称、 上下对称、辐射对称。 对称结构的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划一、排列相等。 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心理反应,构成平 稳、安宁、和谐、庄重感。
8
1、左右对称:即以事物的中轴线为基准,左右两边 完全对等;
9
2、两侧对称:即以事物的中线为基准,左右两边的 事物不是完全对等的,而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某种相似 性,或者有明确的相对性,这种对称形式可以被看成较宽 松的对称。
15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
1、对比的概念 又称对照,是把对象间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 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 的感官有较大的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 的效果。
16
2、对比的作用:
一是使原因素中已存在但不鲜明、不显露的外形和内 涵在对比中更加突出、强烈; 二是对比带来变化;
三是对比可产生第三种含义
17
五、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作“杂多统一”,“对立统一”,它是 “寓变化与整齐”,使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比例、变化、 参差、虚实、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概括。
18
六、变化和谐
亦称和谐,这是音乐中借用来的概念,它是形 式美的最高级。异形、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 相成相济就是和谐。
19
第三节 边框、画幅、幅面划分
10
3、上下对称:以画面的横向中轴线为基准,上下 部分完全对等。
11
4、辐射对称:即以一点为中心,对应点可以在任何 角度上构成对称关系。
12
二、平衡(均衡)
• 摄影造型艺术中,平衡是组成视觉形象的诸因素在 组合中所达到的一种美的分布关系。 • 在摄影构图中,平衡的画面不一定是两边的景物形 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不一定是绝对 的对等,而是被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不同排列 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平 衡,是一种艺术平衡。 • 在平衡感的构成中,有两个因素是重要的:重量和 体积。 • 在摄影构图中,重量感的种类(10种)。
“构图”一词来自拉丁语(Composition),其意义是:结 构、组成、连结和联系。即是画面的构成(Constitute、 Form、Compose、Component Part)。构图就是确定画面中 的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以便最终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线条、光线色彩和影调结构的完美的画面。 “构图”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构图是造型艺术术语,一 般用于绘画和摄影等平面艺术中。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思 想内容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二维空间内,安排和处理人、 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 图在中国传统的绘画称为“章法”或“布局”。
1、边框 概念:边框是画面的分界线,它可以排除次要的、没有价 值的东西,使得主要的、有价值的东西显得更鲜明、更集 中、更精练、更典型。 确定边框形式的基本原则:根据景物线性结构的骨架来确 定。 2、画幅: 与边框直接相关,形成了三中最常见的的画幅形式,即横 幅画、竖幅画、方幅画。横幅画、竖幅画的长短边比一般 为8:5 。
20
(1)横幅画
21
(2)竖幅画
22
(3)方幅画
23
(4)影视画幅 特点: 分类:
24
3、幅面划分 我们一般将镜头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画面几何中心、画 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边角,这四个部分对于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处理画面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1)画面几何中心
25
(2)画面趣味中心
30
第一节 主体
概念 作用(2个) 处理主体的基本原则 影响主体在画面中突出程度的三要素 1、主体的自身条件 2、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3、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
31
一、主体条件
主体的自身条件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方面: 当人们为表现某种主题去观察处于某个情节中的 对象时,由于事物的内涵引导,某些事物会在人们的 意识中更为重要,易于突出。如大型集会中的领导人、 空旷三野中一座塔等 。
26
(3)画面意味中心
27
(4)画面边角
28
作业:
1、摄影构图的定义是什么?摄影构图的两个目的是什么? 怎样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画面的均衡?影视画面获得均衡的方法主要有 哪些? 3、影视画幅有何特点?影视画幅的幅面可以分为那些部 分?
29
第二章 构图各元素及其处理
一般将构图各元素分成主体、陪体、环境(前景 与背景)、空白、动感几个部分。主体是画面当中最 重要的部分,主体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主体的 处理必须要突出、醒目;陪体是与主体结合最紧密的 次要对象;前景景物对于画面创作具有多种作用;背 景景物交待主体所处的时空,影响主体的表现,背景 的处理必须简单化;空白影响着主体在画面中的突出 程度及画面意境的营造。动感体现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运动速度、运动轨迹、运动关系等。
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是影响主题突出程 度的第三个因素,根据主体在画面当中的面积的 大小,一般可以分出两类处理主体的方法,即直 接处理主体和间接处理主体。 1、直接处理主体 2、间接处理主体 (1)明暗对比突出主体,大面积的暗 衬小面积的亮; (2)色彩的对比突出主体即用大面积 的某种色调衬小面积的色调。“万绿丛中 一点红”
5
2、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中经营位置, 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 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肢体思想和审美 情感。
6
第二节 构图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大体上总结出了以下这些规律:对 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及节奏 等。
13
影视摄影构图中获得画面均衡的方法有七种
1、被摄对象位置安排(见图) 2、视线方向、线条走向、运动方向 3、光影配置 4、前景运用 5、色彩色调运用 6、声音运用 7、剪接作用
14
三、黄金分割
将画面按黄金分割点连线进行分割,在其中定出主要 与次要的位置,一般将画面边线平均分成三等份,将相对 的分割点相连,画面中的连线都是黄金分割线,线的交叉 点就是黄金分割点,画面主体一般放置在黄金分割点处, 黄金分割的比例为1:1.168,接近四六开。中国画中讲的 “井”字构图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