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
封建君主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 政体。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专制的 演变,大体可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和两种 形式: 从秦到元——宰相制的君主专制 明清时期——无宰相制的君主专制
秦汉:三公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 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 宰相的权力
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 上起了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一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 人心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民主革命胜利:推翻封建统治,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
清朝-----军机处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隋唐-----分散相权
汉朝
中朝
皇 权
外朝
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避免独大 皇 权 不 断 加 强
宋:二府三司制,再分相权 2、演变 元:一省两院制
二、丞相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 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 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 负责往下传达,“承旨遵办”。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 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 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 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认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式 有何新变化?
•明朝:内阁的设置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 趋势一: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趋势二: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趋势三:思想控制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百家争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三、东西方的差距
1、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开始出现于: 夏朝 •内容:
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
分封制
• 中国古代封建国家政治制度 •开始确立于: 秦朝 •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夏启 (一)、王位世袭制:始创于 。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 ①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 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 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 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明太祖
三、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内阁:参与商讨、拟定,皇帝决策 军机处:跪受笔录、提高效率,皇帝决策
相 权 日 益 削 弱 并 最 终 废 除
【探究活动2】为什么 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 度发展到了顶峰?
①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 家的最高政务的。 ②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 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 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 的“外朝”。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废相结果: 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
宰相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对皇权影响
内阁首辅 非法定,咨询机构
侍从咨询为主,无 决策权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 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 物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①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 流分明,沿革清晰。 ②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 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 臣效死忠,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 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财政、军事 和文化教育大权。 ③人治高于法制。虽然每朝每代都曾制定和修订法律,但政治生活 的主流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尤其是君主的言论,可以任意冲击、 取代法律。 ④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 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法网 严密周全。
⑤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居家为孝,事君为忠, 借助父权来加强君权和行政权。 ⑥在漫长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 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⑦调整伦理关系与等级秩序的礼制,得到行政法的确 认而与政治制度结合,形成典型的官僚政治、严密的等级 制度,造成严重的官民对立现象。 除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 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 的重现,以及在地方实行行政包揽一切的权能主义,等等。
③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 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 散在许多人手中。
④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 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 任与支持。
⑤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 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 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 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 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初期满洲贵族商 讨并决定军国大事的 一种重要形式。它决 定的事,连皇帝也难 以更改。
康 熙
设立南书房 三足 鼎立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
扩大皇权
雍 正
设立军机处
a.最初名称 设置时间、地点 人选
军机处
b.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人员简单
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 到顶峰
c.特点:简、速、密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
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
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 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封建国家政治制度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 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 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凌驾于内阁、 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皇权受 到限制。
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从中说明了 什么?结果又如何? ⑤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⑥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 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 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⑦结果: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 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 帝手中。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 诸侯国受封之后,在其境内自成一体,有其相对
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到西周后期, 王权衰弱,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 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形成了诸侯争 霸的局面。葵丘会盟中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 式承认(“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标志着分封 制开始瓦解。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 结束。(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 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即生产力的 发展)。
明清: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永乐朝创设内 阁,至清朝又设军机处,皇权已达顶峰。
从宰相制度的变化之中,我们看到:
皇帝通过对相权削弱 分割 兼并,一步步 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 制。丞相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消除了相权对皇权 的分割,大大加强了君主对中央的控制。
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
法定,制度赋权
参与决策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 议 制约皇权
内阁的性质
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 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在一定程度上皇权形成制约。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 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阁臣 也只是皇帝的侍从。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 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三)、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核心)
1、起源: 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 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 权的稳定)。 3、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 4、作用:保证了 贵族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位,有利于 。
(一)、概况: 1.含义: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 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 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中央集 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地方必 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二者不能完 全分开 2.基本内容: A.皇帝制 B.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 C.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封国制、行省制度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
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 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 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
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 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 专制独裁。
二、清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君主专制顶峰
内阁
1、创立内阁的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时 期 名 称 职 权 特 点 设 殿 阁 仅备皇帝顾问兼 品秩较低,侍从顾 大学士 协理章奏 问,不参与决策 设 内阁 参与机密事务的 地位逐渐上升 决策 可以“票拟”对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奏疏的处理意见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 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 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 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作了哪些 改革?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⑵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殿阁大学士 ⑶这则材料反应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进步
落后
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 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 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文字 狱,禁锢了文化。 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来 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却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 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 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 想蓬勃发展。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 “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 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 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
清代皇帝 的批红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侍 从 顾 问
票 拟 权
X(时期)
O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君主专制达新高度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中央: •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创立内阁
为什么废除宰相
• 根本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 直接原因:地方上废除行省后丞相权力过 大,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制。
评价宰相制的废除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 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独裁专制。同时也 是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1、康熙—— 中枢分权: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 2、雍正—— 设军机处 特点:简、速、密 职能: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 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 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