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试题型及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 择 题(单选共20题,共20分;多选共5题,共
10分)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成果和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著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然后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938年9月至11月,在延安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活的灵魂: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②群众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的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
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历史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1957-1977年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势情,国情,党情)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六、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①一切从和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七、与时俱进的内涵: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八、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和主要形式。
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主要形式:武装斗争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我党的优良作风
三大法宝: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
优良作风:①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作风②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③自我批评的作风
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包括哪些?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②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包含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十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十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内容为“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十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十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十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矛盾。(p137,p143)
科学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十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p147)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十八、“三个有利于”的标准。(P167)
1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
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十九、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p17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二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P182-183)
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用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好处
二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p185-186)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十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主要实现形式。(p189)
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
二十三、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p191)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