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程炳文
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Panicum miliaceum),英文名proso或broom-corn millet,又称黍、稷、糜,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制米作物,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其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糜子产区经济相对落后,研究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人才、信息缺乏,使糜子这一古老的作物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年来,糜子都是作为救灾、避灾作物被长期种植,很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开发和发展糜子产业,不仅可以抵御干旱威胁,提高糜子价值,而且对改善膳食结构,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建设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1、我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
糜子产业,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科学化服务体系。包含了糜子科学化研究、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稳定和发展糜子生产,扶持和巩固糜子产业,形成农科教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糜子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科学体系,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欠发达地区粮食安全、饲料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意义重大。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我国糜子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其它作物和产业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起点很低的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的寥寥无几,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种植区域相对集中,面积基本稳定
我国糜子种植分布范围很广。北从内蒙古海拉尔,南到海南的琼海,南北跨度30纬度;东从黑龙江的同江、虎林、西至新疆的哈巴河、阿图什、喀什,东西跨度67经度;垂直分布由海拔200米的山东日照到西藏海拔3000多米的扎达、普兰,落差2800多米,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栽培。主产区集中在我国长城沿线地区,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河北的部分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100万hm2,居世界第2位。我国包头、东胜、榆林、延安一线(东经110°)以东地区主要栽培糯性糜子,向东延伸粳性糜子种植的数量越来越少;该线以西地区以栽培粳性糜子为主。
1.2研究基础差,投入少,手段和方法落后
中国糜子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间几起几落,并不十分顺利。坚持进行糜子研究的单位和人员屈指可数。持续将糜子列入研究计划的包括宁夏、陕西、甘肃、山西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自治区),而且经费十分有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糜子研究的单位只有6个,即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所、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而且主要以品种选育和品种资源的鉴定利用为主。二十世纪末期,有食品加工、医疗护理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对糜子加工和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但也仅仅停留在初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多。
1.3优势区域不明显,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糜子一直没有进行过种植区域布局规划,多年来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种植糜子的地区一方面是由于有长期种植糜子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克服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有计划地作为产业来发展几乎是空白。带来的问题是年际间面积变率大,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品质没有保证,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1.4深加工技术研究少,加工增值空间小
糜子加工利用少,深加工研究更少。除了有少量的企业利用糜子进行酿酒、炒米外,其他应用都没有形成规模。利用糜子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包括山东的即墨老酒、兰陵美酒、宁夏的金糜子酒、内蒙古的蒙古酒等酒企业。在内蒙古科左中旗宝龙山镇,成立了宝龙山炒米协会,“科尔沁草原”牌炒米给当地带来了年800多万元的收入,是为数不多的利用糜子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例子。而糜子作为保健食品走上城市人餐桌的历程还很艰辛。
1.5糜子产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市场反映迟缓
经营分散,规模小,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是糜子产业化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糜子主产区多是我国老少边贫干旱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教育、交通、信息、观念落后问题使小规模生产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很脆弱。没有健全的专业市场,没有专业化的产业协会,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先进加工技术的支撑,难以形成支柱性产业。资金缺乏,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备。以原粮和粗加工产品为主,市场走向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
2、我国糜子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1各级政府对杂粮事业的重视为糜子产业腾飞提供了机遇
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支持。各级政府为支持杂粮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对糜子产业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82年,在辽宁沈阳召开了全国三小作物会议;1983年,在山西太原举行了全国糜子品种资源会议;1986年,在山西忻州召开了全国小杂粮研讨会;1994年,在陕西榆林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小杂粮研讨会;2001年,成立了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2004年,建设了全国小宗粮豆品种示范园;2006年,成立了全国糜子科研协作组,杂粮列入国家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行动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每次会议的召开和计划的落实都对杂粮事业和糜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糜子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1糜子是我国北方旱区的稳产作物
在我国糜子主要产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变异系数为10.79%,糜子播种面积则变动较大,其变异系数达17.7%。糜子产量的变异幅度较粮食总产量的变异幅度小。糜子面积和产量的变异系数约为粮食作物总数变异系数的1.5倍,说明糜子生产不稳定。粮食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粮食总面积变异系数的2.2倍,而糜子总产量的变异系数则为糜子总面积变异系数的1.8倍,说明糜子本身产量要比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定。在春旱年份,糜子等雨播种,以自身面积的不稳定保证粮食面积的稳定,保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在春季丰雨年份,糜子以自身生长发育进程与雨季相吻合的特征,充分利用有效降水,保证产量的提高。
2.2.2糜子是水分高效利用作物
糜子是半干旱区的主要秋粮作物,生长期与雨热基本同步,在多数年份水分不成为限制糜子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
糜子的叶片含水率、相对含水量和束缚水含量等水分指标都较春谷子等谷类作物高,表现出有利于抵御干旱条件的水分饱和度。数量充足的自由水对生理过程酶促进生化反应起重要作用。束缚水在温度升高时不蒸发,可以减轻干旱对植物的危害。以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为例,春小麦、豌豆、马铃薯、胡麻和糜子的水分生产效率依次为 3.47kg/(hm2·mm),3.18kg/(hm2·mm),38.08kg/(hm2·mm),2.44kg/(hm2·mm)和9.13kg/(hm2·mm),以糜子最高。
糜子的蒸腾速率(11.08士0.0l6ug/cm2s)比高粱、谷子和玉米都低,较玉米低4.9;在气孔扩散阻力(scm-1)的对比中,糜子(5.81士0.070)稍高于高粱而显著高于玉米,所以糜子的耗水量也就少得多。
糜子种子发芽需水量仅为种子重量的25%,而高粱、小麦和玉米则分别为40%,45%和48%。所以,在干旱地区当土壤湿度下降到不能满足其它作物发芽要求时,糜子仍能正常发芽。国内有报导指出,糜子的蒸腾系数(255.12)比高粱(276.39)、谷子(257.00)和玉米(337.62)都低。前苏联有关资料指出,在14种作物中糜子的蒸腾系数(200~250)最低。有资料报导,把主要谷类作物的蒸腾系数排序:以糜子为100,则粟为107,高粱为114,玉米为131,大麦为194,小麦为209,燕麦为218。另据Haberlandt报导,100cm2糜子茎叶表面的水分蒸发量为1.71克,仅为小麦(2.66克)的72%左右。这些资料说明,在禾谷类作物中糜子的耗水量最低,用水最经济。
2.2.3糜子是抗旱避灾作物
糜子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和忍耐性在防范农业种植业风险,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对缺水的适应方式是植物抗早性的重要组成。一般说来耐早品种忍受到低水势的作用,而御旱品种维持了高水势。糜子比谷子、玉米维持了较高的叶水势水平,揭示了糜子比谷子、玉米御早优越的特性。糜子比谷子、玉米蒸腾速率高峰早3~4小时,气孔早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