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综述

我国应急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综述
我国应急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综述

我国应急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我国学者在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关于公共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宏观层面,都旨在研究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规划、以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都没有深入到人力资源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整理和分析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研究对于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人力资源

可以说一切应急管理中关于人的行为和应急的具体操作等研究都属于应急管理“人力”研究的范畴。笔者在这里着重整理和评述的是——以现代人力资源理论与应急管理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应急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学科,笔者将它定义为应急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本文的重点也是在梳理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

曹杰等人在《现代应急管理》[1]一书中虽然尚未独立成一章研究,但却分两块提到了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在本书第二章——应急管理体系中有对资源支持与技术保障系统研究。资源系统下的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子系统,其定义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人员主体储备,如消防员、交警、医护人员、军人等。具体阐述为,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系统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在规划中将人力资源分为高级决策型人才、执行指挥型人才、具体操作型人才、监督指导型人才、信息技术型人才这五大类。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涉及人才需求、人才招聘、人才选拔、人才培训和人才招聘等问题。在这一部分作者先将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定义,然后做了具体人才类型的划分,最后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帮助应急组织储备人才使用人才。在第五章——应急运行机制中,作者在资源管理机制一篇又一次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应急管理人力资源问题。在前部分人才分类的基础上,这一部分主要讲如何管理,作者认为首先是观念引导、提升应急人力资源认识水平。其次做好应急人力资源规划、充实并优化应急队伍建设。再次加强应急培训、提升应急人力资源素质。最后合理展开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其后作者又提到了应急人力资源的工作流程如下图:

可以说作者的关于应急人力资源的工作流程图是很精辟的。对我们建设应急人力资源体系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余明阳在其09年的《危机管理战略》[2]一书中专门分了“危机管理中人力资源战略”一章,但其内容也主要是从危机管理人员的甄选和危机管理中人力资源培养两方面写的,并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应急人力资源机制研究。

梁贤艳、吴淑娴在《应急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分析》[3]中从对应急人力资源含义入手,对当前国内应急人力资源的情况做了分析,并对相关情况提出了我国应急人力资源的对策。

彭毅,徐江洪在《应急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4]则是从应急管理体系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鲁娜在《危机管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5]中主要从危机管理组织职能入手,讨论了危机管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她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划分为决策领导机构、抢险处置队伍、技术专家支持、后勤保障人员、媒体公关人员这五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摘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文章论述了各个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杨兴东、王红霞、魏玉莲、成卫山(XX)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 0世纪6 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这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但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工作量,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代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

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功能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汇报逐渐转向数据处理和分析、替管理人员做出预测和决策支持,并通过电子流程进行自动化和跨平台跨网络工作等方面转变。 蔡昊(XX)在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时也提出了三个发展的时期。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但是,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的巨大工作量,用计算机的高准确性来避免手工的错误和误差,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八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八原则 一、“以顾客(员工)为关注焦点”的原则 如果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企业的一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话,那么员工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接受者——顾客,那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实质上就是以员工为关注焦点。这里我们把员工看成是企业的一种顾客,它是对企业顾客含义的广义化,意味着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要关注企业的外部顾客——产品(服务)的消费者,同时要关注企业的内部顾客——企业员工。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以员工为关注焦点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首要原则将成为必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真正把人力资源看成企业的第一资源,才能为人才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让其发挥才干。 笔者曾通过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项员工对所服务企业的满意率的调查,调查发现,直接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2.3%,以类似语言或具有相同含义的语言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占51.4%,而员工对所服务企业认为满意或较满意的只占19.7%。 上面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在企业很重要,同时也说明了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员工对企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满。同时也验证了“以人为本”仅仅是大多数企业的一种口号而不是一种行为。

试问,若由你来对“以人为本”这种企业理念做出释义,你会怎样来解释呢? 答案可能会有很多种,甚至有人可能会做出不小篇幅的释义,但笔者认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处理员工关系时,只要坚持“把员工看成一个有真正社会需求的人”来对待时,这个企业已经“以人为本”了。 1、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通常,员工的需求会表现在对薪资待遇、工作条件、被组织的认可程度等方面要求,企业应对员工的这些要求和期望进行充分调查,在充分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情况后来制定有效人力资源政策。 2、结合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所以结合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来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实现企业良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3、确保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企业内部得到沟通。 由于组织中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各类员工对企业的需求和期望会有不同甚至提出一些不太合理的需求和期望。因此,企业在调查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后,应将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交流,对合理的需求和期望应该得到组织的认可和满足,对不合理的需求和期望要客观的指出,从而使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成为理性的要求。 4、评估员工的满意程度并针对评估结果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良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应包含完善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员工对企业满意度的评价是人力资源评价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把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列入重要的工作项

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冬季小学期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姓名:魏子贵 学号:20120610310069 指导老师:唐建荣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8号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制度从规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开始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绩效管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我国的很多学者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考核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绩效管理最开始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是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尚书*荛典》里有“纳于大麓,暴风骤雨弗迷”,就是指荛将帝位禅让给禹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但是随着经济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结果的管理和对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的管理。李智勇、陆珂在《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思考》(2008)提出绩效管理不是仅仅停留在“结果考核”水平上的事后管理,而是一个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系列干预活动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不仅针对员工以往的业绩进行考核,还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跟踪、考核与反馈、指导辅助、绩效改善计划制定等环节。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当今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共识,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并利用了绩效考核结果。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比较显著的问题有以下4点: 1.考核观念落后,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尹之峰、白延静在2011年发表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中提出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及沟通、绩效结果的应用等五部分,但国有企业中,

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办法

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 办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为保证病人安全,紧急情况下迅速调配护理人员到位,确保护理工作高效、安全、有序的开展。特制定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合理动态调配护理人员,充实临床护理队伍,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推动活动的深入。 二、组织领导 建立以护理部领导,以各科护士长为组长、护士为成员的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组员要求工作能力强、业务精、思想素质高、身体健康。 组长:杨慧芸 内科组: 副组长:崔慧(内二科护士长) 成员:兰雪丽(内一科护士长) 常连菊(内二科护士)王宇玉(内一科护士) 外科组: 副组长:董春花(手术室护士长) 成员:李芬(外科护士长)袁卫琴(妇产科护士长) 王江荣(外科护士) 急救组: 副组长:杨雨霞(急诊科护士长) 成员:韩晓莉(儿科护士长) 赵竹玲(急诊科护士)陈媚(内一科护士) 冯玲(妇产科护士)刘玉(护理部干事) 后勤储备组: 副组长:杜秀荣(护师) 成员:范春红(主管护师)师改莲(供应室护士长)

三、启动原则 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传染病流行等突发事件,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紧急医疗抢救、特殊急危重病人护理、病房紧急缺编等突发事件,各科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四、报告程序 1、正常上班时间:护士→护士长、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分管院长 2、中班、夜班、节假日:护士→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主任 3、特别紧急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上报或直接通知相关人员,或向其他科室人员请求紧急援助。 五、调配原则 1、各科护士长必须合理安排好科内的人力资源,并确定在特殊情况下的替代人选,如节假日,各科必须安排备班,备班者电话要保持畅通,做到随叫随到。 2、各科护士长根据危重病人的比例、手术数、床位使用率实行弹性排班。 3、各科遇到下述情况之一时,原则上先由护士长在所管辖的各科间进行调配。 4、若遇特殊情况,护士长不能在所管辖科室增援机动护士,可请求有关科室护士长增援。紧急状态时,由护理部启动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①、护理单元加床数超过规定床位的,且床∶护比低于配置要求,增援机动护士1人。 ②、各类重大抢救,需要安排临时特护的,增援机动护士1—3人。 ③、护理单元(非监护系统)危重病人(病危)≥3人,增援机动护士1人。护理单元有长期病假(病假≥3个月),且床∶护比低于配置要求,增援机动护士1人。 六、职责及要求 1.积极参与科室及护理部的各项技能培训,不管提高护理急救技能。 2.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流程。 3.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人力管理有哪些法则

人力管理有哪些法则 、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实施目标管理不但有利于员工高效地工作,更是为绩效考核制定目 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制定目标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上升到技术的层面,经理必须学习并掌握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即是: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可实现(Attaina 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

限。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制定的过程也是HR经理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HR经理必须和员工一起在不断制定高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绩效能力。 二、招聘面试的STAR原则 招聘面试是HR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每个成功的经理人都必须具备高超的招聘面试技巧,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创造岗位高绩效。所谓STAR原则,即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在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的时候,不妨试试STAR 原则。STAR原则是面试过程中涉及实质性内容的谈话程序,任何有效的面试都必须遵循这个程序。在与应聘人员交谈时,首先要了解应聘人员以前的工作背景,即所谓的背景调 查(Situatio n),然后着重了解该员工具体的工作任务(Task)都是哪些,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怎么做的,都采取了哪些行动(Acti on),所采取 行动的结果如何(Result)。通过以上四个步骤,HR经理基本可以控制整个面试的过程,招聘到合适的人才。SATR原则是经理招聘面试的一个好工具,里面蕴涵着大量的技巧,HR经理应该在招聘工作中不 断摸索,提高能力。 职责清晰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任何的管理都是从管理职位开始的。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作为一个HR经理,必须对这个问题做更为深入的思考,有效地加以解决,使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要想使员工的职位说明书更加准确,职责更加清晰,经理就必须懂得6W1H这个重要的原则。 所谓6W1H,即是:I.Who-工作的责任者是谁?2.Forwhom-工作的服

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HRBP又称为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HR BUSINESS PARTNER)实际上就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部门或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及经理在员工发展、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制度规范在各业务单元的推行落实,协助业务单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帮助培养和发展业务单元各级干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做好HRBP,需要切实针对业务部门的特殊战略要求,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将人力资源和其自身的价值真正内嵌到各业务单元的价值模块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HRBP的重要作用。 HRBP图册 HRBP是伴随着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分化和升级而出现的,与HRBP相伴随而生的还有人力资源共享中心(HR shared service center,HRSSC)、人力资源专家 (Human Resources Specialist,HRS),其中,人力资源专家是由公司内部在员工安置、员工发展、薪酬、组织绩效、员工关系和组织关系方面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要针对以上方面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和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公司变革服务。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则是指在招聘、薪酬福利、差旅费用报销、工资发放等基础工作方面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统一服务。HRBP与人力资源共享中心、人力资源专家共同组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驾马车”,其中HRBP是人力资源内部与业务经理沟通的桥梁,他们既熟悉HR各个职能领域,又了解业务需求,既能帮助业务单元更好的维护员工关系,协助业务经理更好的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工具管理员工,同时也能利用其自身的HR专业素养来发现业务单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提出并整理出发现的问题交付给人力资源专家(或领域专家)来更好的解决问题和设计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 在设置了与HRBP这一角色相适应的HR架构之后,明确HRBP本身的定位和职能就成为发挥其最大功效的关键。HRBP必须承担以下职能: (1)从HR视角出发参与业务部门管理工作; (2)与HR研发组(人力资源专家)和HR支持组(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合作,给出有效地HR解决方案; (3)向人力资源专家和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反馈HR政策、HR项目和HR进程的实施有效性;(4)协调员工关系,调查培训需求; (5)制订并执行业务部门HR年度工作计划; (6)运作适应所在业务部门的HR战略和执行方案; (7)参与所在业务部门的领导力发展和人才发展通道建设; (8)支持企业文化变革并参与变革行动;

国内外人力资源整合文献综述

2.4 国内外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整合(Human Resource Integration,简称为HRI),作为企业管理整合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自19世纪美国发生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们从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作了比较多的研究。Schweiger,Walsh (1980)在著作中,讨论了雇员在并购中的冲突、紧张、职业不确定性、行为难题、压力、生产力损失、财务安全、工作地点的重新安排、同事间的信任等问题的典型感受。Krug,Nigh(1998)对跨国并购中的被并购企业管理者离职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被并购企业管理者的大量离职与并购两企业所在国的文化差异、高的国际整合水平(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和被并购企业在并购前的绩效水平显著相关;文化差异越大、国际整合水平越高、并购前的绩效越低,其离职率越高。美国学者P·普里切特,D·鲁宾逊(1999)在《并购之后:如何管理被收购公司》中对企业并购对员工的心理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被收购公司人员的综合评价和挽留等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并购管理提出了一些指导原则。这本书是国内引进较早的,也是较为系统性地介绍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的著作,但由于这本著作是关于企业并购之后各方面的整合问题,比如财务、战略、组织结构等整合问题,因此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的研究就显得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在并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亚力山德拉·里德·拉杰科斯(1999),他在《并购的艺术——整合》中对并购后的几种主要形式的整合对作出了详细的讨论,以问题的形式一个一个相应回答,并配合相关典型案例加以讨论。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讨论了并购中人员的裁减主要要看公司下一步的战略,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导致裁员,有些恰好相反。关键员工对企业非常重要,要通过精神和物质激励、设置约束条件等各种方式保留优秀的员工。并从组织结构、薪酬福利等方面以本国的具体情况为背景做出了具体的方案。菲利浦·米尔韦斯,米切尔·马克斯(1999)在《兼并管理》中从组织的角度和人的角度描述了兼并管理的方

成功人力资源管理的12个关键原则

成功人力资源管理的12个关键原则 1、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关注三个标准 三个标准简单地说,一是利润;二是成本;三是时间。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把自己看作是经营者,所以在规划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时必须关注项目的财务指标,必须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必须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或控制成本,必须注意时间,讲求时效。 2、任何事都应当先规划再执行 人力资源同其他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样,需要人力资源经理投入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规划。只有详细而系统的由人力资源项目有关成员参与的规划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唯一基础。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能制定一个新的计划来反映环境的变化。规划、规划、再规划应该成为人力资源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人力资源经理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企业管理折合决策者传递一种紧迫感 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可以流动的。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是由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决定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时时向决策者和直线经理们提醒企业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向他们提出职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4、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应使用一种可以度量能被证实目标 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是数字驱动的,他们关系的企业的利润、成本、市场份额、销售额等,所以和他们交流,人力资源必须学会运用他们的语言。比如,如果员工满意度提高一个百分点,企业的效率就会提高几个百分点,成本就会将第几个百分点,每年能给企业创造的利润是多少湾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这些数字语言应该经常出现在你的规划和计划中,经常从你的嘴里流出来。 5、人力资源目标和计划必须生动形象地得以交流和沟通 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是忙忙碌碌的,都有着自己的压力,往往会使他们忽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再加上他们很可能并没有接受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训练,所以他们常常无法理解你的思想、你的观念和你的工作,以及你的要求,所以你必须使你的目标合计化非常生动具体和形象。比如财务数据、图表等等。 6、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可能会发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一塌糊涂,没有一点章法。论资排辈、沾亲带故、没有计划、人员离职率高居不下等等。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目标只能一点一点地去实现,并且每实现一个目标就进行一次评估,确保所有参与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的人都能从逐步进步中得到鼓励。 7、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决策层和经营者的支持 不涉及利益和权力调整的人力资源方案是没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方案,除了浪费公司人力和财力之

人力资源部如何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部如何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人力资源职能部门今后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它将不得不应付各种新的困难和任务。它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运作,也就是说它将作为‘直线’而非‘职能’部门工作。”即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角色为创新者、组织变革的设计者、触媒和推动者、组织发展专家、企业的策略伙伴、策略规划专家、战略思想家、文化差异的调停者、杰出沟通者与组织冲突的解决者、企业经营的顾问、员工的教练与支持者。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创造组织变革的环境,并与经营战略结合,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一、战略合作伙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的角色定位 传统的人力资源部(人事部)的主要职能是为直线管理者和雇员提供操作性服务。这一职能强调提供各种有关服务,如招募、选拔、培训、薪酬福利和员工关系等,通过制定制度、程序和政策,以监督和控制的形式保证各项具体职能的实施,关注的是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人的问题,所起的作用是保障。扮演的控制性与行政性角色主要有以下四项:1.为内部客户提供服务;2.制订规章制度与计划;3.执行公司策略。如公司的招募与裁员,人力资源部必须严格执行;

4.保护公司文化。 现在,人力资源部正逐步走向以建立起具有鲜明的员工开发特性的、协调合作的组织体系为目标,其关注的是与人有关的企业经营问题,所起的作用更多是支持。即人力资源部正在提供直接与重要的管理问题相关的服务,而且在确定这些问题和形成解决它们的必要战略的过程中,他们通常起着领导作用。扮演的策略与服务性新角色主要有以下几项:1.支持企业重要目标。不仅注意在员工的方面,也需要在公司的市场有所助益。2.服务公司的客户。人力资源部不只是服务于内部的员工,对于公司的客户也必须延伸。如外部客户可能要求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公司的相关做法,如培训等措施传承给公司的客户。3.建立组织能力。4.建构企业的能力。5.保证一致的价值观。6.熟悉周边企业业务经营状况。当本企业人力资源出现短期过剩时,实施劳务输出;当人力资源出现短期供应不足时,进行业务外包等。 相应地,人力资源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人力资源部门的演进及其职能转变表明,人的问题的重要性、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企业的高管层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许多企业都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当成是一种能够通过强化和支持企业经营活动而对企业的盈利性、质量改善以及其他经营目标做出贡献的有效手段,并且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中“关于人方面的问题的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摘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文章论述了各个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杨兴东、王红霞、魏玉莲、成卫山(2007)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这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但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工作量,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代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功能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汇报逐渐转向数据处理和分析、替管理人员做出预测和决策支持,并通过电子流程进行自动化和跨平台跨网络工作等方面转变.

人力资源文献综述

行分析,变量由11方面组成,即招聘前对拟招聘岗位人员应具备的技能/资质/特征进行分析的比例;新员工中经过正式招聘程序录用的比例;招聘小组成员的平均人数;新员工在第一年平均接受培训的时间(天数);老员工每年接受培训的平均时间(天数);工作业绩在晋职中发挥作用的程度(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正式的绩效评估的员工所占的比例;每年根据个人绩效评估发放的奖金占其总收入的平均比例;进行工作分析的岗位所占的比例;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态度调查的员工所占的比例;能够共享组织信息的员工所占的比例。本研究把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四个,即母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的年限;企业的经营年限;企业规模,用员工人数反映;外商投资企业的母公司所在国。研究进行了两组回归分析,一组考虑刮过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经验,另一组考虑外商独资企业的经营年限,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使用层析回归分析法检验前文提出的假设。 研究结果给本文的两个假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袭在所调查的外商独资企业的样本范围

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的整合都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作用,另外,企业经营年限对企业绩效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整合的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大些,这与国外类似研究的结论不同,原因可能是:第一,中国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必须频繁变化竞争战略,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相应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第二,由于外商独资企业要经历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的,人力资源管理不猛在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三,同西方国家相比,某些“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在中国可能效果不明显,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在中国可能效果不明显,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结论显示未来的研究应当探索人力资源的单个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或使用确认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人力资源要素的组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文章局限性:首先是样本量小,第二是由于由同一位被访者同时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实

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2015学年冬季小学期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姓名:魏子贵 学号:20120610310069 指导老师:唐建荣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8号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制度从规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开始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绩效管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我国的很多学者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考核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绩效管理最开始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是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尚书*荛典》里有“纳于大麓,暴风骤雨弗迷”,就是指荛将帝位禅让给禹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但是随着经济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结果的管理和对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的管理。李智勇、陆珂在《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思考》(2008)提出绩效管理不是仅仅停留在“结果考核”水平上的事后管理,而是一个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系列干预活动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不仅针对员工以往的业绩进行考核,还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跟踪、考核与反馈、指导辅助、绩效改善计划制定等环节。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当今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共识,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并利用了绩效考核结果。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比较显著的问题有以下4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二个关键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二个关键原则 1.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关注三个标准 三个标准简单地说,一是利润;二是成本;三是时间。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把自己看作是经营者,所以在规划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时必须关注项目的财务指标,必须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必须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或控制成本,必须注意时间,讲求时效。 2.任何事都应当先规划再执行 人力资源同其他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样,需要人力资源经理投入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规划。只有详细而系统地由人力资源项目有关成员参与的规划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唯一基础。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能制定一个新的计划来反映环境的变化。规划、规划、再规划应该成为人力资源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人力资源经理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企业管理者、决策者传递一种紧迫感 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可以流动的。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是由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决定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时时向决策者和直线经理们提醒企业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可能导致的 严重后果,并向他们提出职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4.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应使用一种可以度量能被证实的目标 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是数字驱动的,他们关心企业的利润、成本、市场份额、销售额等,所以和他们交流,人力资源必须学会运用他们的语言。比如,如果员工满意度提高一个百分点,企业的效率就会提高几个百分点,成本就会降几个百分点,每年能给企业创造的利润是多少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这些数字语言应该经常出现在你的规划和计划中,经常从你的嘴里流出来。 5.人力资源目标和计划必须生动形象地得以交流和沟通 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是忙忙碌碌的,都有着自己的压力,往往会使他们忽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再加上他们很可能并没有接受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训练,所以他们常常无法理解你的思想、你的观念和你的工作以及你的要求,所以你必须使你的目标设计得非常生动具体和形象。比如财务数据、图表等等。 6.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可能会发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一塌糊涂,没有一点章法。论资排辈、沾亲带故、没有计划、人员离职率高居不下等等。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目标只能一点一点地去实现,并且每实现一个目标就进行一次评估,确保所有参与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的人都能从逐步进步中得到鼓励。 7.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决策层和经营者的支持 不涉及利益和权力调整的人力资源方案是没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2015学年冬季小学期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姓名:魏子贵 学号:20120610310069 指导老师:唐建荣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8号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制度从规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开始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绩效管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我国的很多学者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考核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绩效管理最开始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是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尚书*荛典》里有“纳于大麓,暴风骤雨弗迷”,就是指荛将帝位禅让给禹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但是随着经济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结果的管理和对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的管理。李智勇、陆珂在《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思考》(2008)提出绩效管理不是仅仅停留在“结果考核”水平上的事后管理,而是一个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系列干预活动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不仅针对员工以往的业绩进行考核,还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跟踪、考核与反馈、指导辅助、绩效改善计划制定等环节。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当今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团队管理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团队管理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精选文库“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淮南子》;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孟轲”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到团队协 作的重要性,而韦伯斯特也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引入团队理念、培育团队精神、建立群体共识、发挥团队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高效团队的特征 针对国内企事业单位团队的状况,在建设高绩效团队时,我们必须明确高绩效团队的一些特征。只有创建的团队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良好团队特征,才会高效。 (一)团队必须具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只有目标清晰,方向明确, 才会有效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中去。 (二)团队成员必须具有相关的工作技能。高绩效团队是由一群有能 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理想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而且相互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合作品质。 (三)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团队成员相互信任是高绩效团队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大家都能体会到,信任这种东西,是相当脆弱的,它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但又很容易被破坏。而且,只有信任他人, 才能换来被他人的信任。所以,维持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必须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在培养相互信任方面,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沟通。向团队成员解释有关决策和政策。能及时回答或反馈员工 所提问题。如果自己存在不足或做错了事情,要勇敢坦率地承认。二是支持下属。对团队成员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鼓励和支持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尊重下属。真正授权给团队成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四是公正无偏。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恪守信用,在绩效评估时能做到客观公正。五是让下属易于预测工作的发展趋向。处理日常事务, 应有一贯性,明确承诺并能及时兑现。六是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管理者要通过展示自己的业务技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钦佩与尊敬。 (四)团队成员的一致承诺。高绩效的团队成员对团队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和承

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随着全球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软件产品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企业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在成为我国应用管理软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mphasis on knowledge and talent, busines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as a software product, enterprise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it; At the same tim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nterprise resource management as an integral part, 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nagement software marke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in China is becoming the key development areas. Keywords: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人力资源人员应急预案.doc

人力资源人员应急预案 人力资源人员应急预案是对于岗位人员出现短缺、资质不足、编制过剩、岗位不合理等突发情况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应用激励机制、员工关系等管理手段及其它必要的辅助手法,保障人员合理、及时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企业运行发展的需要。 一、目的 为保证人员出现短缺时能尽快补充人员,并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保障,特制定应急计划。 二、范围 适用于东营万邦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应急计划的启动和组织; 3.2人力资源部招聘培训组负责岗位分析、招聘、培训工作; 3.3人力资源部人事基础组负责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 3.4用人部门负责人员需求及补充计划的提报; 3.5用人部门负责人员的盘点、储备及人员的落实情况,并提供人员的相关资料; 3.6用人部门负责人员绩效评估及各项技能培训; 四、内容 (一)岗位人员应急突发状况及措施

1、岗位人员短缺 建立人才需求系统。通过建立职位分析系统,对现有人员的盘点,分析人员的素质与数量是否与业务量相匹配,人才供给的内部开发及外部聘用比例。 建立人员数据库,分析现有员工的技能,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工作能力建立公司人员储备表,具体包括以前的经历、培训背景、技能证书、职业兴趣、主管的评价等内容反映员工的竞争力,通过它可以判断哪些员工会被提升或调配。这样可以保证空缺的岗位有相应数量的员工来填补,而且有合适的人来填补。 建立人员晋升方案,对各岗位的工作范围、每个关键职位的可能接替人选、接替人选目前绩效、提升潜力以及需要培训的内容,来决定公司重要职位空缺的人选。优先提拔培养内部人员,使人才有发展的平台。与大、中院校建立“定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每年从优秀院校中的二年级进行选拔,第三年的课程加入我公司企业文化、流程、技能学习,同时到公司进行现场实习,实习期间进行评估,选拔优秀人员作为储备干部。 对于许多一线岗位来说,要与劳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让他们依照公司人员需求的淡季旺季提前进行人员筛选,同时,提高员工的企业质量意识和加强技能考核,提高新入员工的整体素质。 2、人员资质不足、岗位不合理 建立培训开发系统,进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工作技能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五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五原则工具一:招聘面试的STAR原则 4 @+ i/ D7 G- u* K2 ]; V0 p 招聘面试是HR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每个成功的经理人都必须具备高超的招聘面试技巧,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创造岗位高绩效。所谓STAR原则,即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在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的时候,不妨试试STAR原则。STAR原则是面试过程中涉及实质性内容的谈话程序,任何有效的面试都必须遵循这个程序。在与应聘人员交谈时,首先要了解应聘人员以前的工作背景,即所谓的背景调查(Situation),然后着重了解该员工具体的工作任务(Task)都是哪些,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怎么做的,都采取了哪些行动(Action),所采取行动的结果如何(Result)。通过以上四个步骤,HR经理基本可以控制整个面试的过程,招聘到合适的人才。SATR原则是经理招聘面试的一个好工具,里面蕴涵着大量的技巧,HR经理应该在招聘工作中不断摸索,提高能力。" D* o( I9 H! \! g& Y% p 工具二:职责清晰的6W1H原则- M0 v9 }( V$ g+ @4 M9 ?0 w H 职责清晰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任何的管理都是从管理职位开始的。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作为一个HR经理,必须对这个问题做更为深入的思考,有效地加以解决,使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要想使员工的职位说明书更加准确,职责更加清晰,经理就必须懂得6W1H这个重要的原则。所谓6W1H,即是:1. Who—工作的责任者是谁? 2. For whom—工作的服务和汇报对象是谁?3. Why—为什么要做该项工作?4. What—工作是什么?5. Where—工作的地点在哪里?6. When—工作的时间期限?7. How—完成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程序是什么?只有对上述问题逐一做出了回答,员工才能对工作清楚,才更愿意负责,更敢于负责。# r+ P2 Q, b3 d \% R4 X: {# q! D 8 j! g3 w8 A6 k 工具三: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f' j$ A s/ `7 h, P$ V ' Z7 E; o" s- @8 g/ X: 实施目标管理不但有利于员工高效地工作,更是为绩效考核制定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制定目标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上升到技术的层面,经理必须学习并掌握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即是: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制定的过程也是HR经理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HR经理必须和员工一起在不断制定高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绩效能力。 工具四:有效管理的PDCA原则7 N+ U, W$ s) u; {+ T 2 b# S4 {* V) E1 U 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ment)的首字母组合。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PDCA的循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这样四个阶段。对HR经理来说,这是一个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的工具。采用PDCA可以使你的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通过实施并熟练运用,HR经理一定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更加有效地驾驭工作。 : N' F9 B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