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及表征
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

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探讨摘要:纳米氢氧化镁是片状结晶,具有典型的纳米片层状结构,在340℃分解而生成氧化镁。
不溶于水,溶于酸和铵盐溶液。
该产品具有纯度高、粒径小,可进行原位包覆改性等优异性能,能更均匀地分散于PA、PP、ABS、PVC等橡胶、塑料产品。
以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在微波辐射的反应条件下,利用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镁,并分别考察了不同氨水浓度、硫酸镁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微波辐射间歇对氢氧化镁颗粒粒径的影响,并通过XRD、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
关键词:氢氧化镁;直接沉淀法;纳米Abstract:Nano magnesium hydroxide is flaky crystal, with a typical slice layer structure. Magnesium oxide is generated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Nanomagnesium hydroxide at 340 ℃. It is insoluble in water, soluble in acidand ammonium salt solution. The product has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as high purity, small particle size, modified in situ coating. It can bemore evenly dispersed in the PA, PP, ABS, PVC and other rubber andplastic products. With magnesium sulfate and ammonia as rawmaterials in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conditions, nano magnesiumhydroxide is generated using direct precipitation method. Nanomagnesium hydroxide particle diameter size is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concentration of magnesium sulfate,reaction time, microwave radiation frequency. The structure andmorphology of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XRD andTEM.Keyword:Magnesium hydroxide; direct precipitation; Nano1引言1.1纳米氢氧化镁的物化性质纳米氢氧化镁是指通过特殊方法和工艺制备的粒径介于1~100nm的新型氢氧化镁。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其应用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其应用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其应用引言纳米材料在当今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纳米氧化镁作为一种纳米材料,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方法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方法有多种途径,本章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典型方法。
1. 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首先,将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产生氢氧化镁。
然后,将氢氧化镁溶液加入到高温高压的水热反应体系中进行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离心机分离出沉淀,沉淀即为纳米氧化镁。
2. 气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气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镁主要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氧化镁气体分解成氧化镁纳米粒子,然后通过沉积或沉淀的方式得到纳米氧化镁。
常用的气相法包括喷雾热解法、溅射法等。
3. 模板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模板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同样适用于纳米氧化镁的制备。
该方法通过将纳米材料自组装在特定形状的模板上,经过处理后得到纳米氧化镁。
常见的模板包括聚苯乙烯微球、介孔材料等。
二、纳米氧化镁的应用领域纳米氧化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氧化镁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其具有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制备细菌过滤器、医用材料等。
此外,纳米氧化镁还具有较好的成骨性能,可用于骨组织工程。
2. 环境污染治理纳米氧化镁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
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性能,可以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去除,如汞、铅等有害物质。
3. 电子领域纳米氧化镁在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其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较高的热导率,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电子器件、导电胶体等。
4. 防腐蚀领域纳米氧化镁还可以应用于防腐蚀领域。
在金属腐蚀方面,纳米氧化镁具有优秀的阻化学性能和防腐蚀性,可以起到有效保护金属的作用。
结论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与表征

器
№
O2 ( 量 分 数 ) 通 过 X 射 线 衍 射 ( D) .% 质 。 XR 、透 射 电镜 ( E 、N 吸 T M) 2
附 、 密 度 分 析 等 手 段 对 改 性 前 后 样 品 进 行 表征 分 析 。 果 表 明 : 堆 结 改性
后 样 品 分 散 性 好 ,结 晶度 高。 红 外 光 谱 ( T I F — R) 和 沉 降 实 验 结 果 表
摘 要 :采 用 易于 _ 业 化 的液 相 沉 淀 法 。在 石 油磺 酸 盐 的 作 用 下 ,合 成 T -
改性 纳 米氢氧 化镁 。通过 沉 降体 积 实验 确定 改性 剂 的 最佳 用 量 为
抑 烟 、 毒 、 稳 定 性 高 等 特点 而成 为 人 们 研 究 的热 无 热 点『 ] 1 。然 而 氢氧 化 镁 因表 面呈 强烈 的亲 水 性 而 与 聚
第 1 6卷
第 6期
VOI 6 NO 6 . . 1 De . 01 o2 0来自21 0 0年 1 2月
改性 纳 米 氢 氧化 镁 的制 备 与 表 征
董 海 波 , 志 平 , 永 红 ,周 大 鹏 杜 赵
( 国 日用 化 学工 业 研 究 院 山 西纳 米 技 术 应 用 中 心 , 西 太 原 中 山 000 ) 3 0 1
线衍 射 ( R 、透 射 电镜 (E 、 : 附 、 密 度对 X D) T M) N 吸 堆 所 得样 品进行 表征
Absr c : e u f c m o i e n n — i e ma n su t a t Th s ra e d f d a o sz d i g e i m h d o i e y r x d wa s
sra e df r. h il fh fc df d g OH) n n — at ls ufc i esT e edo t e u a e mo i y s r mo i e ( i M 2 a o p r ce i
氢氧化镁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P ip hl sX’Pr MP r i et D Po型 x 射 线 衍 射 仪 , u c Kt = .5 8n 为辐 射 源 ; E 一10型透 射 电镜 o=0 141 m JM 0 和 JO E L一2 0 10高 分 辨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 R K R BUE V CE 2 E T R一 2型傅 立 叶红外 光谱 仪 。
貌 基本 为薄 片 ; 当水 热时 问延 长至 2 , 4h时 出现 了 比
较 多 的 一 维 产 物 ( 3一b ; 续 延 长 水 热 时 间到 图 )继 4 , 到 的产物 主要 是 一维 结 构 ( 3一C 。从 产 8h 得 图 )
物 的高分辨 照 片 ( 3一d 来 看 , 图 ) 绝大 部分 为纳米 管 ,
man y n n t b swhih we e mo nd 1 0 0 ~1 5 0 am n ln t nd 2 —3 m n d a t r i l a o u e c r u 0 0 i e gh a 0 0 a i imee .
Ke wo d ma n s m y rx d n n t b s s n h s y rs g ei u h do ie a ou e y tei s
氢 氧 化 镁 ( ( H) ) 一 种 重 要 的 工 业 化 学 Mg O : 是
影 响 J所 以制 备 特定 形貌 的 Mg O : 为 一个 被 , ( H) 成
品, 在阻燃复合材料、 重金属脱除、 烟气脱硫 、 电器和 电子产品、 锂离子电池、 中和酸性废水、 制药 中的抗酸 剂及造纸吸收剂等领域均有重要 的应用 ¨ , ] 同时 , 它也是制备 M O的重要原料 , 国 内外受到广泛 的 g 在
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制备和表征

( c ol f h m cl n i eig, a a nvri f eh o g S ho e ia E g e r oC n n D l nU iesyo T c nl y,D l n 16 1 , hn ) i t o ai 0 2 C ia a 1
貌 的 影 响 , 得 的 最 佳 制 备 工 艺 条 件 为 : 剂 为 乙醇 , 淀 转 化 剂 为 氢 氧 化 钠 , 获 溶 沉 氢氧 化 钠 溶 液 初 始 浓 度 为 2m lL, o /
氢氧 化 钠 与碱 式 氯化 镁 的物 质 的 量 比 为 2:1反 应 温 度 为 6 , 0℃ , 应 时 间 为 1h 反 。
关键 词 : 氧 化镁 ;纳米 棒 ;制备 ; 征 ;形 貌 氢 表 中 图 分类 号 : Q 3 . T 1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36 (0 0 2 —0 3 0 10 4 7 2 1 ) 1 0 5— 3
Pr p r to n a a t r z to fM a ne i m y o i e Na r ds e a a i n a d Ch r c e i a i n o g su H dr x d no o
Absr c Ma n su h d o i e sn l r sa n r d t im ee fa o t1 t a t: g e i m y r xd ig e c y t lna o o s wih d a t ro b u 00 ~ 2 0 r a d l n t 0 i m n e gh o b u z a e p e a e y pr cp tto o v r in me h d, sn a i a n su c lrd a o o s fa o t6 tm r r p r d b e i iain c n e so t o u i g b sc m g e i m h o i e n n r d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1、直接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是向含有Mg2 +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生成的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最常见的是氢氧化钠法和氨法直接沉淀法操作工艺简单,控制反应条件可制得片状、针状和球形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2、均匀沉淀法均匀沉淀法不是直接加入沉淀剂,而是向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使它与水或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剂,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均匀生成,从而使反应在溶液中均匀进行。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一般是用尿素和可溶性镁盐反应3、反向沉淀法直接沉淀反应法是把沉淀剂加入盐溶液,这样由于溶液pH 变化将引起沉淀颗粒的ξ电位经历由正到负的过程,而当颗粒表面电荷为零时颗粒会发生二次凝聚,导致颗粒团聚长大。
反向沉淀法是把盐溶液加入到碱性沉淀剂中,使反应体系的pH 始终处在碱性范围内,使氢氧化镁颗粒表面始终带负电,有效地避免了团聚体的产生,从而可获得粒度小、分布均匀的纳米氢氧化镁颗粒。
4、沉淀- 共沸蒸馏法液相法制备纳米Mg (OH) 2 的团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加入分散剂可以有效防止液相反应阶段的团聚,但由于Mg (OH) 2 颗粒表面吸附水分子形成氢键,OH 基团易形成液相桥,导致干燥过程中颗粒结合而产生硬团聚。
采用非均相共沸蒸馏干燥技术可有效脱除颗粒表面的水分子,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团聚。
选择的共沸溶剂要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条件下蒸汽相中含水量大,其表面张力要比水小。
此外,它本身的沸点要尽可能的低。
常用的共沸溶剂是一些醇类物质,如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和正戊醇等。
戴焰林等将制备的Mg(OH) 2沉淀用一定量的正丁醇打浆,于93 ℃共沸蒸馏, 体系温度由93 ℃升高到正丁醇的沸点117 ℃的过程中水分完全蒸发,在117 ℃下继续蒸发除去正丁醇,最后得到了粒径为50~70 nm 的片状氢氧化镁。
但由于正丁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并且正丁醇的回收也比较麻烦,因此,要想实现工业化生产还有一定的难度。
氢氧化镁的制备和性质表征

氢氧化镁的制备和性质表征氢氧化镁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Mg(OH)2。
它可以从天然矿物中提取,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本文将介绍氢氧化镁的制备和性质表征。
一、氢氧化镁的制备1. 从天然矿物中提取氢氧化镁是一种天然矿物,它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地壳中。
镁矿石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镁,可以通过加热矿石来获得氧化镁。
随后,将氧化镁与水反应,即可制备氢氧化镁。
2. 化学合成氢氧化镁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通常使用镁盐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作为原料,反应后可以得到氢氧化镁。
其中,使用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如下:MgCl2 + 2NaOH → Mg(OH)2 + 2NaCl3. 实验制备氢氧化镁为了制备氢氧化镁,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镁丝放入稀盐酸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镁离子。
(2)将氨水滴入反应体系中,使得溶液中的氢氧化镁逐渐沉淀。
(3)将反应得到的沉淀洗涤干净,即可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镁。
二、氢氧化镁的性质氢氧化镁是一种白色固体,无臭、无味。
它有着多种特殊的性质,可以在化学、物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酸碱量氢氧化镁在水中呈碱性,可以中和一定量的酸性物质。
由于其性质稳定,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中和反应。
2. 热分解在高温环境下,氢氧化镁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这时,它会分解成氧化镁,并释放出一定量的水蒸气。
3. 压缩强度氢氧化镁具有较高的压缩强度,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的固体材料。
此外,氢氧化镁还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可以用作高温下的隔热材料。
4. 医疗用途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氢氧化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它可以作为一种平衡盐酸和胃酸的缓冲剂,可以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
5. 工业应用氢氧化镁还可以用作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它可以作为油漆、塑料、橡胶等材料的填充剂,增加其硬度和强度,并改善其耐磨性。
三、理化性质测试为了更好地了解氢氧化镁的性质,可以对其进行多种理化性质测试。
其中,最常用的测试包括元素分析、热分析、光谱分析等。
纳米氢氧化镁的结构表征和阻燃特性

图 < 纳米氢氧化镁的 C D E图
2< 3 4 5
K < C > 6 NS 4 9 9 > 6 @ ? 4 8 .= 6 ? ? 7 > .8 9(5% :;)
! " ! 纳米级氢氧化镁 W c d e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 将 上述方 法 制 得 的 纳 米 氢 氧 化 镁 以 * f *的 比
W 引言
F ’ ! Y 0 Y 纳米氧化镁由于在催化 X 陶瓷及电子 X 等领 Z " ’ 1 Y 域 的 应 用’ 得 到 广 泛 而 深 入 的 研 究X 纳米氧化镁 &
] 实验
] Q W 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的制备 在 " / ^氯 化 镁 水 溶 液 中 加 入 一 定 量 的 表 面 活 性剂 @ 剧烈搅 拌下缓 慢加 入 F D ! /和 ‘ ’ G ^ _+ + #‘ 的氢 氧化 钠 水 溶 液 & 最 后 将 所 得 沉 淀 过 滤Z 洗 涤Z 真 空烘干即得纳米级氢氧化镁粉末 & 氢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 ] a N b T 将 ! 1 E ^’ & & c的 6 #;J #;d F 9& ( 4 2 e + ,f I A % g 和! 1 F 1 M & K c纳米级氢氧化镁在橡塑混炼机上 F 2 $ 然后将混合后的样品在 F 0 / h融 熔 混 合 " 1 & ,f 样 品 压 片 后’ 在空气 F / 0 / MF 1 / h下 压 片& >‘ A和 F 中自然冷却到室温 & ] Q i 极限氧指数 J K j k l ! P G 0 D V V标 准 并 在 m < 84按 ;( @ > ? : n型氧 指数上测试 & 测试样条尺寸 F ! / / ,,oG ,,o0 ,,& ] & p q r s p测试 j 测试 D E "测试按 ;( G 0 1 D V V标准进行 & 9< @ >? 样条尺寸 F ! V ! Q V ,,oF ,,o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年 1 月 01பைடு நூலகம்1 0
J uRN F DO o AL O NGGUA I ERST EC N UN V I Y OF T HNOL GY O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V11 N . o.8 O5
0c . t 2 1 0 1
纳 米 氢 氧 化 镁 的 制 备 及 表 征
1 3
1 2 1 1
至0 1
9 8
7
6 5
0.4 0 0 0 0 . 0 0 1 0 1 . 6 0.8 0 2 . 2 0 .H . 8 0 1 . 2 .4 O 1 1 . 0 0 2 6
聚 乙 二 醇, g
图 7 表 面活 性 剂 用 量 对 粒 度 的 影 响
基和吸附水 ,无法达到 良 的分散效果 ;若聚乙二醇胶束浓度过大 ,会导致混合液体流动性变差 ,不但 好 没有明显改善分散效果 ,并且有使颗粒粗大的趋势_ 。 4 j
1 2 7 衬底 法 制备纳 米 氢氧化 镁 ..
1 )单 注 一衬底 :以半饱 和 N C 0m a11 L作 衬底 ,取 1m LL M C, 0m o/ g 12 L于 10m 0 L烧 杯 中 ,加 入 0 120gP G一 00,在恒 温 6 % 、搅拌状 态 下使 其完 全溶 解后 ,将 2 o LN O .1 E 60 0 0mL2m l a H滴 加 到上 述 /
一
层 改性 剂 ,改性 效 果较 好 ,从而 体 系 的粒 度也 较 小 ;当用 量超 过 该 值 以后 ,随着 改 性 剂用 量 的增 大 ,
改性 剂之 间 的相互 作 用反 而影 响 了 Mg O :的改 性效 果 ,导 致 了体 系 的粒 度 上升 。P G浓 度 太低 ,聚 ( H) E 乙 二醇溶 液 中的胶 束 浓度 较低 ,不 但颗 粒 间的静 电斥 力 不够 强 ,而且 也不 能彻底 遮 蔽颗 粒 间的非 架桥 羟
罗群
( 东莞理工学院
梁 志辉
53 0 ) 2 88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东莞
摘 要 :采用液相合成法,考察 了合成温度、表 面活性剂种类、沉淀剂种类、表 面活性剂用量等 因素对氢氧
化镁 粒 径 和 粒 径 分布 的影 响 。 实验 表 明 ,温 度 6 ℃ ,采 用 聚 乙二 醇 ( .5pm) 作 表 面 活 性 剂 ,氢 氧 化 钠 ( 0 0 7 p 2
m lL o )作为沉淀剂,得氢氧化镁粒径 D 0为 55I / 5 . m,粒径 分布集 中。另实验 表明 ,双注法不 用衬底 即可获得 x 颗粒更细的氢氧化镁 。采用微胶囊技 术、硅烷改性后 的样品活化指数较小 ,改性效果一般 ,有待进 一步研究。 关键 词 :纳米氢氧化镁 ; F A M;激光粒度 分析 ;红外光谱
1 2 6 表面 活性 剂加 入 量对颗 粒 大小 的影 响 ..
往 2 L1mo L的 Mg1溶 液 中加 入 00 16g聚 乙二 醇 ,搅 拌 约 5mi ,逐 滴 加 入 2mo L 0m l / C: .5 n后 l / N O 滴 加 速率 为 0 2mL mi) a H( . / n ,在 6 %水 浴及 磁搅 拌 中完全 反应 ,继 续搅 拌 3 i。改变 聚 乙二醇 的 0 0rn a 质量 为 0 100g .5 ,0 252g重复 上述 实验 ,并 进行 粒径 分 析 。 .0 ,0 112g .0
m。在上 述反 应条 件下 ,当温度 等 于 6  ̄ ,可 以制得 较 小 粒度 的氢 氧化 镁 ,但 从分 析 报 告 中看 ,粒 0C时 径分 布较 广 ,随反 应 温 度 升 高 ,氢 氧 化镁 颗 粒 的 粒 径 增 大 ; 当反 应 温 度 超 过 7  ̄ 时 ,颗 粒 粒 径 超 过 5C 20p 0 , m,但 是 分布 相对 集 中 。
6 0
7 0
8 0
9 0
10 0
图 2
温 度 对 粒 度 的 曲线 图
当镁 离子 与氢 氧根 离子 浓 度 比为 1 2 : ,反应 时 间为 3 i ,反应 温 度对氢 氧 化镁粒 度 的影 响如 图 0r n时 a 2示 。反 应 温度 为 6 " 01 5 、 0C以及 室 温 时 ,D 0分 别 为 6 7/ 2、7 ℃ 9 o 5 . , z m、16 6 I 6 . m、2 9 3/ x 5. , z m、1 19 3.
NO a H重 复实 验
多次 重复 采用 氨水 制备 氢氧化 镁 的实验 ,其他 反应 条件 一致 ,连续 改 变其反 应条 件如 氨水 的浓 度或 反应 温度 ,但所 得 的氢 氧化镁 粒度 仍不 如采用 氢 氧化 钠 的效 果 小 ( 图 5 如 、图 6所 示 ) ,且 如 果 温度 太 高 ,氨水 分解 ,产 率很低 。但 采用 氨水作 沉 淀剂其 粒径 分布较 小 。
温 室材料 隔热 效果 明显 。总 之 ,纳 米 氢 氧化 镁 是 一 种 具有 耐 热 性 、隔热 性 、绝 热 性 、增 强 性 的 无 机 材
料 ,应 用广泛 。
1 实验部分
1 1 仪 器设 备 .
上海 爱建 纳米 A 一Ⅲ原 子力显 微镜 ,激 光粒度 分析 仪 ( J 济南 润之 科技 有 限公 司 ) ,多 晶硅 针尖 ,剪
刀 ,双面 胶 ,直径 1CI 片 ,电子 天平 ( A 1 4 海恒 平科学 仪器 有 限公 司 ) 1基 T F 2 0 3上 红外 光谱仪 ( 6 T—I 3 0F R美 国 Nclt i e) o 1 2 制备 方 法与 比较 .
1 2 1 纳 米氢 氧化镁 的制备流 程 . .
NO ( a H 滴加速率为 0 2m rn ,在 6 ℃水浴及磁搅拌 中完全反应 ,继续搅拌 3 i , . L/ i) a 0 0mn 重复上述步
收 稿 日期 : 0 1 7—1 2 1 —0 9
作 者 简 介 :罗 群 ( 9 3 ) 16 一 ,女 ,广 东英 德 人 ,主 要 从 事 化 学 实 验 研 究 。
由图 7可知 ,随 着改性 剂 用量 的增 加 ,体 系 的粒 度 出现先 减小 后 增大 的现 象 。且 当用量超 过 0 1 . 5g
时 ,颗粒分布不均 ,跨度较大 。这是因为 M ( H 的比表面积是一个定值 ,随着改性剂用量 的增加 , gO ) 被包 覆 的表 面逐渐 增 大 ,改性 效果 逐渐 增强 ;当用 量 达 到一 定 的数值 时 ,Mg O :的表 面 刚好 包 覆 了 ( H)
第 5期
罗群 ,等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及表征
7 5
骤 ,水浴 温度 分别 调 整为 7 、9 ℃及 室 温进行 实 验 ,D 0与温 度 的相关 性 如 图 2所示 。 5 0 5
g 1, 1 0 白
0 O 0
m 0
5 0
0
2 O
3 0
4 0
5 0 T /
,
J
,
赵
| 。
l { /
粒 度/m # 粒 度 分 表
图 4 便 用 吐温 所 得 氢 氧 化 镁 粒 径 分布 图
1 2 5 同一温度 ( 0 ) 下 ,不 同表 面沉 淀剂 ( a .. 6℃ N OH与 2 % 氨水 )对粒 径 的影 响 5
往 2 L1mo L的 Mg 1溶 液 中加入 0 1g聚 乙二 醇 ,搅 拌 约 5mi ,逐 滴加 入 2m lLN O 0m l / C: . n后 o aH / ( 加速 率为 02mL mn ,在 6  ̄ 浴 及 磁 搅 拌 中完 全 反 应 ,继 续 搅 拌 3 n 以 2 % 氨 水 代 替 滴 . / i) 0C水 0mi。 5
表 面活性 剂 氯氧化钠
洗涤干燥
图 1 纳 米 氢 氧 化 镁 的 制 备 流 程
1 2 2 温度 对 制备纳 米 Mg OH) 影响 .. ( 的
往 2 LMg 1 ( o/ ) 溶 液 中 加 入 1 0 m C 1m LL 0mL吐温 ( % ) 8 ,搅 拌 5mn后 逐 滴 加 入 2mo L 的 i l /
1 2 4 在 同一温 度 ( O )下 ,不 同表 面活 性剂 对粒 度 的影 响 .. 6℃
往 2 L1m lL的 Mg 1溶 液 中加 入 1 L8 吐 温 ,搅 拌 约 5ri ,逐 滴 加 入 2m lLN O 0m o / C: 0m % n后 a o/ a H ( 加速率 为 02m / i) 滴 . L mn ,在 6 "水 浴 及磁搅 拌 中完 全 反应 ,继续 搅拌 3 n 0C 0mi;把 1 %吐 温换 为 0mL8
粒 度分 析报 告
粒度分 罔
t ’ _ l- 一 一 I
.
^,
,
拦
/
}
.
图 5 使用氢氧化钠所得 氢氧化镁粒径分布图
第 5期
罗群 ,等 :纳米氢 氧化镁 的制备及表征
7 7
妊
I f I :
I
/ / f
}
/
礤
图 6 使 用氨水所得氢 氧化镁粒径分布 图
, I
1I 一 一 一
.
.
{,f ’ l 『 / /
.
/
度/l “J 』 J
度分布表
图 3 使用 P E所 得 氢 氧 化 镁 粒 径 分 布 图
7 6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度分 布 罔
{ ’_ - /, r 。 I ’
母
中 图分 类 号 :T 14 Q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 1 ( 0 1 0 0 7 0 9— 32 2 1 ) 5— 04—1 0
纳 米氢 氧化镁 具有 典 型的纳 米层 状结构 ,在 30 5 %分 解 而生成 氧 化镁 ,作 为 阻燃 剂 应 用广 泛 。氢 氧 化 镁 阻燃剂 通过受 热 分解 时释放 出结 合水 ,吸 收大量 的潜 热 以降低 它所 填充 的合成 材料 在火 焰 中 的表 面 温 度实 现阻燃 ,具 有抑 制 聚合物 分解 ,对所 产 生 的可燃 气 体进行 冷却 的作 用 。分解 生成 的氧 化镁 又是 良 好 的耐火 材 料 ,也 有 助提高 材料 的抗 火性 能 。它放 出的水 蒸气 也可 作为一 种 抑烟剂 ,纳米氢 氧化 镁 主要 优 点是分 解 温度较 高 ,故 当一些 热塑性 材料 较 高 温度 加工 时 ( 于 2 0 ) 高 0 % ,用 氢 氧化 镁 作 阻燃 剂 可 避 免加 工 时 因阻燃剂 分解 而引 起塑 料 的质变 ,从而 降低火 灾 的危 害 。 氢 氧化镁 还具 有 良好 的隔热性 ,如含氢 氧化 镁 1 ~0 的透 明塑 料 薄膜 有 良好 的 隔热 作 用 ,用 作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