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摘要
与法律等外在的强制性控制手段相比,社会舆论是一种中介性的、社会内在的软控制手段。它实质上是以社会民主的方法,即公开信息及批评和自由讨论,通过治理社会失序为社会冲突提供出口,依靠公民社会的力量,调节社会关系、重塑社会共识,从而实现并强化社会的自我控制。认识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重视社会舆论对社会控制发挥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舆论社会控制作用机制重要性
1.社会舆论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信息网络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舆论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社会舆论,就是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
社会舆论通过向公众公开信息、报道新闻、发表评论,对国家机关、国家公务人员、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进行报道、批评或建议,以此实现或强化社会控制。并且,“从历史上看,社会舆论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而出现的。在人类创造法律制度之前,舆论就是调控社会的‘司法行为’” 。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刚性的权力而言,它是一种无形的权力,也是一种柔性的权力,以其特有的方式广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有效的实现社会控制。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社会舆论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由社会公众自发形成,这种自发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其优点在于控制成本较低,社会成员认同度高。局限性在于控制范围较小,控制方式简单,容易受到偶然性的影响,社会控制的预见性差;二是由社会组织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传媒广为宣传而形成,这种感觉自觉形成的社会舆论是社会成员
对社会运行的自觉把握和导向,实现社会系统的自为控制。与自在控制相比,它又明确的主体、客体和明确的目的,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主动权的把握。
2.社会舆论对社会控制的重要性
社会舆论本身是一柄双刃剑, 它既能引导受众又可能误导受众, 既能整合社会也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既能教育人又可能造出一批庸人, 既能娱乐人又可能毒害人的身心健康。在现代社会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是看门狗,即第四等级;在中国是耳目喉舌,政府镜鉴。毋庸置疑,不论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社会,社会舆论都是社会有机体的啄木鸟,在对社会环境的监督和公民个人的约束上,它能够达到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1社会舆论对社会实施软控制
在我国,媒体不是司法机构,也不是结构性的监督部门,本身不拥有强制性权力,社会舆论不能对社会实施直接的硬控制。但它可以通过公开信息、揭示真相,将报道对象置于阳光之下,对社会实现软控制。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即是明证。该事件之所以发生,应该有真相不公开的因素在其中。当地少女李树芬溺水死亡,在长达六天的时间里,由于死者家属怀疑李树芬被奸杀而连续上访上诉,但警方没有及时公布信息,反而阻止媒体报道,致使谣言四起,矛盾激化,最终升级为暴乱。
2.2社会舆论为社会公众表达利益诉求
借助社会舆论监督这种方式,公开社会公共信息和政府公共决策信息,为社会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2007年的山西黑窑工事件就比较典型。该事件的起点就是事件中的一个受害者向河南电视台记者付振中求助,希望记者帮他在各地砖窑寻找丢失的孩子。而媒体则是将记者辗转采访拍摄到的“黑砖窑”现场的骇人画面播出之后,即引出了事件的全部真相及其后续的政策反应,最终帮助相关部门解救了大量被强迫为黑砖窑工作的农民工。可见,媒体公布真相的行为,不仅能够表达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而且帮助公民实现了的表达权。由此,社会舆论通过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这种保障,又让公民获得了一种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公民参政议政、参与公共讨论的热情。反之,如果限制媒体公开事实真相,则是对公民表达权的剥夺,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事件的彻查,阻塞民意的正当表达,还会掩盖住深层次的矛盾,为社会控制遗留十分危险的隐患。
2.3社会舆论实现社会控制修正功能
2008年10月11日发生的哈尔滨警察伤人致死案中,社会舆论展现了这种自我修正功能。最初有媒体报道说,哈市齐新等6名警察酒后行凶,打死了22岁的大学生林松岭。于是群情激愤,谴责警察滥权施暴。随后,哈尔滨电视台播放了现场监控录像,人们发现死者林松岭打架时也十分勇猛。紧接着就有消息说,林家背景深厚,既有富商又有高官。随后民意发生了大转弯,成了“六提辖打死林衙内”,警察不畏强权,为民除害。10月18日,黑龙江省政府召开记者会,哈尔滨市公安局官员称,经过逐一核实后,确认网上传言不属实,死者家没有高官背景。10月20日,死者家属及律师又召开媒体见面会,称监控录像公布不够全面。此后,舆论再次发生分化,一部分站到两边继续对阵,另一部分却不愿意在残缺不全的消息中继续争吵,把诉求改变成要求公布更多真相。随着社会舆论的不断修正,舆论监督也不断深入,逐步靠近真相,社会舆论出色地表现出这种修正功能。
3.社会舆论实现社会控制的途径
社会舆论向公众传播、宣传系列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以维护社会秩序。一方面, 大众传媒将由立法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所制定、颁布的法律、政令公之于众, 呼吁人们遵从现有的社会规范, 同时, 大众传媒向人们传播价值观念、人生信仰和行为方式, 从而引导公众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 大众传媒将公众意见与呼声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渠道反馈给社会统治集团, 促使立法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考虑公众需求, 对现行法律和制度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断提高其行政能力, 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3.1通过社会暗示实现社会控制
社会舆论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惩罚和奖赏来使人们行为符合社会需要的, 或消极性控制,或积极性控制。那么,在既没有奖赏,又没有处罚的前提下,有没有可能实现社会控制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控制的力量又是从何而来呢?罗斯指出, 这种控制的力量主要来源于社会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有可能迅速而无批判的加以接受,并依此作出行为反应,这种反应过程便是社会暗示。
社会舆论显然具有对公众形成社会暗示的条件和优势。研究表明, 社会舆论强烈热议的议题与公众所重视的议题成正比。社会舆论是大众传媒主体根据其经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