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崇明老宅在时光中遗世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崇明老宅在时光中遗世独立
名人故居不仅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一笔极其难得的精神财富。在崇明,城桥镇有李凤苞、曹炳麟住宅,堡镇有杜少如、倪葆生住宅,目前,这些名人故居都得到了相对妥善的保护。看看以下这些老宅,你了解多少~
曹炳麟故居崇明城桥镇嘉乐弄42号,曹炳麟故居。宅前的门楼、风墙均已拆除,代之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大楼。曹炳麟建造居室时取名“句溪草堂”,实际上是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筑于民国初年。
曹炳麟(1872—1938),字吟秋,号钝吟、钝翁、六不居士,城桥镇人。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中了秀才后,边在学宫念书以备乡试,边招徒讲学以维持生计。
此君既热衷于科举,又向往西方教育模式。时有王清治开崇明近代教育先河,创办新学堂崇实公学,曹炳麟全力支持,将私塾里的学生转来,还担任了国文教员。光绪廿八年秋,曹炳麟考中举人,任安徽知县候补职。莅任后细心考察财政,凡急办之事,必一一整理上报,颇得上司赞赏。其间曾奉命往宣城办案,深入调查,终使多年悬案大白。
曹炳麟故居
民国肇始,曹炳麟返回崇明,一度辅助办理县政,出任县署总务兼警务课长。他秉性耿直,遇事议论风生,据理分析,绝不轻从,任上认真履行职权,为官员立规,使忠勤本职;勉力维持秩序,以安定民生。
曹炳麟一生中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开办了崇明第一所中学。民国建立,教育更新,崇明各地小学如雨后春笋,却无一所中学,退出政界后的曹炳麟有心补这个缺,与严师孟等商议呈文县署请立中学。县署批准建立中学,令曹炳麟全权筹备。
1915年9月1日,崇明县立中学开学,设一个班,学生62名,学制4年。
曹炳麟故居
校长曹炳麟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崇明县志稿·人物曹炳麟》中好评他:“循循善诱,学生听其口讲指划,似被春风沾时雨,因是就学于斯校者皆钦仰之。”
曹炳麟担任校长十余年中,克服设置简陋、资金短少、经验欠缺等困难,用心维持,乐育英才,前后入学者达15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家境贫困而才学中上的270多位学生,均在校中顺利完成学业后,或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或服务于社会大展宏图。假使未设崇明中学,这批同学中的十之八九,将因赀绌而湮没无闻,无所作为。
1942年起,学校增设高中部,1958年,改名上海市崇明中
学。
编撰民国《崇明县志》,是曹炳麟又一重大贡献。
1919年,本县续修县志,曹炳麟担任总纂,拟定编纂方案,将分纂、征访、绘图、总校、分校、缮写归属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鉴于县志数十年一修,频频增加成汗牛充栋趋势,为此提出修志方针:“得其要则详焉亦简,宽焉亦严,文不繁而事增,辞不滥而义备”。历时6年,《民国崇明县志》脱稿付印,专家评论,这是历代县志中最完美的一部,还曾翻译成白话本广为传诵。
曹炳麟故居
陈干青故居陈干青故居位于今港西镇团结村998号,建成于1936年冬,大门门楣上方花岗岩上镌刻的“思蓼山庄”四字“思蓼堂”前苑园里,高耸着陈干青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碑,碑座的“终身从事航海业挽回航权垂青史”等语,道出了这位航海家的非凡业绩、卓越贡献。
痛哉!直到上世纪初,受不平等条约的压迫,千吨以上海轮的船长,均为清一色的外国人。是“航海界爱国模范”陈干青,打破了洋人一手遮天的局面。
陈干青故居
陈干青生于1891年,1914年从吴淞商船专门学校毕业后,供职于上海三北轮船公司,历任三副、二副,大副。本“欲挽回航权,须先劳筋骨、苦心志”之旨,自我加压,驾
船在上海至秦皇岛、汕头、日本、南洋群岛间,经受锻炼、磨砺。
六七年里,陈干青积累了丰富经验,盼待着天降大任。时机来了,总经理虞洽卿委以“升利”号船长的重任。在中国现代航海史上写下了崭新一页:陈干青以他的深通学识、坚强信念、爱国之心,征服了洋人港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海轮船长!时为1922年春。中国海员扬眉吐气,称赞他是“夺回航权之先锋”。
年轻的船长陈干青,指挥着“升利”开始了新的航程,乘风破浪在大海外洋,一个又一个航程安全往返……
陈干青故居
1924年4月,陈干青出任“肇兴”轮船公司总船长。1926年筹建中国商船驾驶员联合会,当选会长。1932年9月,陈干青首创“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力于保障船员利益。1933年10月,陈干青出任“上海航政局船舶碰撞处理委员会”委员,秉公裁判,奋力为同胞维权。1935年8份,他被交通部批准一人兼海损理算、船舶检验、货物检验、船舶估价四职,熟练应用《国际船舶避碰章程》,保护华商利益。同胞感恩戴德,赞为“救难天尊”。上海沦陷,陈干青誓不为敌服务,辞职停业回了崇明,闭门读书,撰写《思蓼堂随笔》。日寇投降,陈干青去上海复业,为航海业的恢复奔走呼号,组建“全国轮船公会联合
会”,共谋航海界团结振兴。
成为名人的陈干青,铭记家乡养育之恩,出资创办义学鸣玉小学,为农家贫儿施教。参与崇明轮船公司招股,设计并监造“天赐”轮,购买“天佑”轮,航行于上海崇明间;抗战胜利后创办惠崇轮埠公司,购置“大星”轮船,建造码头,便利沪崇间交通往来。
1953年9月,陈干青以积劳成疾病逝。1991年诞生百年之际,三个儿子整修了思蓼山庄,并进行纪念活动。后小儿子陈晓钟自澳门回乡长住,再次修缮,精心设计布置为“航海家陈干青故居博物馆”,2006年10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守宅“思蓼”的陈晓钟,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观瞻者。
陈干青故居
李凤苞故居走近城桥镇东河沿街62号李凤苞故居,问周边居民知道李凤苞否,点头的少摇头的多。
李凤苞(1834——1887年),字海客,号丹崖,崇明城桥镇人,秀才出身,因无意于八股文,与科举绝缘,把兴趣转向杂著,博览诸书,无师自通天文、历算、地理、兵法,旁及音韵、金石、医药、卜筮、书法、绘画等等。
同治初年,小有名气的李凤苞一鸣惊人。省府奉朝廷令制作江苏地图,分发各县绘制,知县知李凤苞通晓此法,交其进行,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用以准望法精确绘成《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