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府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定义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
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
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
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
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
准选本。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
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
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
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
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
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
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光
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
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刘勰《文
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
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
了《乐府》专栏。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
统称为“乐府”。
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
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
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
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
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
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
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
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
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
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
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
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
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
另立新题。
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
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
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
向衰落。
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
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
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元和四年(809),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
元稹和作了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
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
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
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
于写新题乐府,
也有古题乐府。
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白居易《与元九书》)。
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为朝廷宴飨所用。
: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
曲”。
: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
荒凉恐怖,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 因而发出怨言, 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
活的写实诗篇。
又如
《东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 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
“仓吾多腐粟, 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 早行多悲伤”,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
《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来,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所有, 肚皮是饿了, 于是采着野谷葵草煮着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出门望著
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于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
作了无情的控诉。
《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 丈夫对亲友
哭倒, 孤儿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 真实动人, 令人凄酸。
《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隶和仇人, 尽量折磨他, 必欲置之死地。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老汉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
反映
游子漂泊
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
是以此类羁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如《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
县, 辗转不相见”, 便是写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好的丈夫而辗转流徙他乡的。
《有所思》写一个女子知道爱人有他心的时候, 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给他的礼物
摧毁了, 表示一刀两断的决心, 但是当好忆起当初定情幽会时的甜蜜生活时, 便又觉得不能一刀两断, 显出作者的痛苦矛盾。
《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
般的热情表
白: 除了山川崩竭, 天地毁灭之外, 爱情不会终止!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
它不从正面
写弃妇的
悲哀, 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
尽管她的劳动比
人强, 颜色也不比人差, 她还是不免于被抛弃。
她的不幸仅仅由于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同
时热情地歌颂了二人忠于爱情, 宁死不屈的精神。
《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邪行》都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 黄金为门, 白玉为堂, 堂上置酒作乐, 中庭华灯煌煌, 舍后珍禽罗列。
子弟人人做官, 贵者至二千石。
年轻妇女无事可做, 调丝弄弦而已。
《陌上桑》则叙述了一个太守侮弄一个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斥
责的故事。
诗中揭露了官吏的荒淫无耻面目, 同时塑造了坚贞,勇敢,美丽的女性形象秦罗敷。
在汉乐府中, 有不少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
如《江南可采莲》是江南青年男女
采莲时所唱的歌谣, 一面工作, 一面歌唱, 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快乐, 和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汉乐府诗亦有饮酒求仙的思想, 是那些受有神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的反
映。
如《善行哉》、《西门行》、《王子乔》等篇, 都是这类作品。
至于人生无常的作品, 如《怨诗行》、《驱车上东门》, 主题都是怨叹人生无常, 鼓吹“游乐当及时”,“游心恣所欲”,宣泄颓废没落的情绪。
1.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如《孤儿行》
写孤儿受兄嫂虐待, 诗句虽参差不齐, 而情与境会, 孤儿口状心计之状, 活现笔端。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没有
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言体的:如《公无渡
河》,《善哉行》;有杂言体的, 句法自由多变, 整散不拘:如《鼓吹曲辞》
里《铙歌》中的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 变化极为自由。
汉乐府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如《江南可采莲》,《孔雀东南飞》等, 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 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 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则数句。
汉乐府民歌篇
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 便长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如《杂曲?枯鱼过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莲》便是只有七句。
2.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
有句句押韵的, 如《平陵东》:“平陵东, 松柏桐, 不知何人劫义公”,“心中恻, 血出漉, 归告我家卖黄犊”便是;有隔句押韵的, 如《东门行》、《燕歌行》、《梁甫吟》等;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 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
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
端。
3.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上山采
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
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4.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
如《上邪》如山洪爆
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
会哭泣, 会写信等。
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 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5.
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便是。
6.,
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 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此诗回环往复, 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 文字活泼, 正是民歌的本色。
汉乐府民歌继《诗经》之后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
如建安时曹操父子,王粲,陈琳等以描写社会乱离疾苦为内容的诗篇, 正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精神。
它们多用乐府旧题, 运用叙事的方法和通俗的语言, 在形式上也见出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唐代杜甫虽不用乐府旧题而“因事立题”, 诗的精神和体制实与汉乐府民歌一脉相承, 直接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
白居易,元稹效发杜甫做“因事立题”的社会诗, 而且提出“诗歌合为时而作”的口号, 也正是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
汉乐府诗的风格多样, 有清新明朗, 有深情婉转, 也有慷慨悲歌, 但都统率于质朴自然的风格下。
所谓质朴自然, 表现在诗歌语言上, 矢口成言, 绝无文饰, 故浑朴真挚, 独擅古今。
后世诗人多受汉乐府的影响。
汉乐府以五言和杂诗为主。
杂言诗于建安之后大盛,曹操,曹丕,李白等杂言诗莫不源
于乐府民歌。
乐府对五言诗的影响更大, 东汉时摹仿者甚多, 至建安已出现
“五言腾踊”的局面, 取代《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 而成为一种主
要的诗歌形式。
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的歌行体的形成亦有影响。
六朝诗人鲍照的五言和杂言乐
府都是杰
出的, 唐代李白的乐府歌行更是空前, 它们在艺术形式上所受汉乐府民歌的影
响也是显著
的。
用对话、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
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这些手法, 对后世诗歌的修辞手法亦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