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进补最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部
夏季气温高,人体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某些分泌腺的功能受到影响,因而常会出现消化力减弱、食欲不振等现象,故应适当多吃一些清淡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乳类、鸡、鱼、新鲜蔬菜、瓜果等,尽量少吃或不吃太油腻的食物。
另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内的水分和盐分会随着汗水流失不少,应经常喝水进行不断补充。
夏季进补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平时体质较差营养不良、大病初愈、年老体弱的人,更应适时进补,以增强体力,提高抗病能力。
卷二夏部夏季调养篇
夏天昼长夜短,睡眠、休息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多,营养物质也随汗液排泄,体力消耗比其他季节要大,而同时消化功能大多有所降低,进食减少。
许多人到了夏天就会瘦下一圈,体质也会有所下降,出现“身体无病三分虚”的现象。
所以,夏季加强饮食调养是必要的。
夏天饮食重在养脾。
脾主长夏,主运化,主升清,主疏血,主肌肉四肢,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清代著名中医程杏轩氏在《医述》一书中说:“食物入胃,有气有质……得脾气一吸,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
”意思是说,脾将人体所摄取的食物,进行消化,其中精华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脏,再由心脏输送至全身各处;其糟粕部分,则通过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
由此可见,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把食物中的精华,输往全身各处。
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是由脾胃供应的。
脾是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在中医学上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
长夏饮食宜养脾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湿为长夏的主气,而长夏雨水较多,空气中的湿度很大,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尤其易伤脾胃之阳气,容易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因此,夏天特别是长夏,应注意贯彻“春夏养阳”的原则,注意保护脾胃的功能。
其二,脾主长夏,而长夏正是伏天时节,天气酷热,人们挥汗如雨,人体的消耗很大,急需要大量的营养素来补充。
这就增加了脾胃的工作负荷,故长夏应保护好脾胃。
其三,长夏酷热,人们为了防暑降温,而大量食用凉食和冷饮,冷饮无度以及大量喝水,也会因寒凉而伤脾胃。
所以,在夏天进补时,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并以温食为主,应少吃多餐。
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人体消耗最多的季节。
这些原因均有可能造成人体营养素代谢紊乱,耗损津气,气随津脱,从而导致气津两虚。
因此,夏季饮食要清淡平和,以摄入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和无机盐的食物为主。
维生素对人体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
夏季人体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春、秋、冬三个季节之和还要多。
这是因为夏季气候炎热,维生素的消耗量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出汗,汗液中水溶性维生素流失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
夏季人体需要补充大量维生素、新鲜蔬菜和夏熟水果,如西红柿、西瓜、甜瓜、杨梅、桃、李等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夏季应多吃一些高维生素的食物。
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缺少的物质。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所以,在夏季蛋白质需要量要比平常增加10%~15%左右。
每天人体大约需要100克左右的蛋白质,并要注意补充一些赖氨酸。
夏季应食用一些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鱼、肉、蛋、奶、豆类等食物。
水和无机盐缺乏,能引起肌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既影响耐热能力,又极易诱发中暑。
因为夏天天气太热,体温过高,人体大量出汗,不但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而且汗液
中还排出大量的钠、钾以及钙、铁、镁、铜、锌、锰、铬、硫、磷等微量元素,人体如果缺钠,将会引起严重缺水,甚至造成脱水。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以维持酸碱平衡。
当补充水分时,宜少量、多次补充,这样可以减慢排汗速度和减少水分蒸发。
补充钠时,可根据汗多汗少而定。
同时,还要吃一些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蛋类、海带等,以补充钾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
由于夏天人们容易出汗,气随汗泄,常以气虚津亏为多见,表现为短气乏力、倦怠懒言、口燥咽干、头晕眼花、手足心热、便干不畅、舌红少苔,脉细无力而稍数。
上述症状,采用食物的进补方式即可以有效缓解。
如有必要药补,需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一些益气、生津的滋补品。
值得注意的是,夏天应以素食为主,注意饮食的科学搭配,适当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鱼、肉、蛋、豆类,多喝些荤素搭配的汤类,多喝些粥(如绿豆粥、赤豆粥、冬瓜粥等)。
平时多吃些水果,自己也可以做些清凉而有营养的饮料,如百合汤、莲子汤、绿豆汤、红枣米仁汤等,常喝必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夏天人体的消耗很大,如果不及时进行补充,就有可能导致肌体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疾病。
所以,人体消耗越大,就越要加强滋补。
夏季饮食进补,应以清淡平和为主,肥腻及燥热之物,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应尽量少食或不食。
注意事项篇
酷热的夏季,导致许多人茶饭无思,消化功能降低,容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适等症状,有的人还易发生胃肠道疾患。
这是因为夏天人们出汗较多,体内的水分、氯化钠和水溶性维生素也会随着汗出而流失不少,引起水盐代谢失调,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导致胃液酸度降低。
另外,身体大量出汗也会使体内钾离子过多丧失,加之为了散热,血液多集中于体表,而胃肠道供血减少。
体内蓄热和出汗过多,也使胃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紊乱,容易诱发其他一些胃肠道疾患。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必须注意饮食调节,注意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1.多食苦味食品。
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既可凉拌又能炒肉、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
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
苦笋:苦笋味道苦中带甜,性凉而不寒,具有消暑解毒、健胃消积等功效。
人们常用苦笋、排骨、青菜等原料做成多种佳肴,味美可口,堪称夏日蔬中上品。
此外,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
值得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
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还有增进食欲、健脾利胃的作用。
2.补充盐分和维生素。
夏天人体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
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
营养学家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B2各2毫克,钙1克。
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
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蕃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也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3.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
天气炎热时,适量吃些冷饮或喝点饮料,能起到一定的解暑降温作用。
雪糕、冰砖等冷食是用牛奶、蛋粉、糖等材料制成,不可食之过多。
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的
收缩,可诱发腹痛、腹泻等病症。
饮料的品种较多,多饮会影响食欲,严重可损伤脾胃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4.勿忘补钾。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
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
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食含钾食物。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
茶叶中也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5.讲究饮食卫生。
暑天饮食卫生特别重要,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即使天气再热,饮食上也不可过分贪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夏季进补可以采用滋补、清补、平补等方式,但必须根据自身体质,根据身体的虚弱症状有选择地进行进补,切忌盲目乱补。
滋补是通常采用的一种利用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
常用的滋补食品有猪肉、牛肉、羊肉、母鸡、鹅、鸭、鳖、海参等;滋补药物有熟地黄、阿胶、鳖甲、鹿角胶以及各种补膏,如十全大补膏、洞天长春膏等。
由于这些补品、补药都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有的还偏于温性,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
然而它们的补益作用较强,对比较严重的体质虚弱者有很好的调治作用,因此像患重症、手术后或妇女分娩后,即使在夏天也照样可以服用。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一定要适量服食,不要过量;胃口不好、舌苔厚腻,或发热、腹痛泄泻时不宜服食。
清补是利用服用有补益、清热功效的补品、补药来达到补益虚弱的方法。
常用的清补食品有百合、绿豆、西瓜等;清补药物有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等。
但有几点要特别注意:第一是身体阳虚,有畏寒症状的人必须少食或不食;第二是进补应该有所节制,在春、夏两季过于用寒凉药物,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平补是服用性质平和的补品、补药来达到补益虚弱的方法。
这一类补品、补药为数较多,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莲子、芡实、薏仁、赤豆、大枣、燕窝、紫河车、银耳、猪肝等。
这些补品、补药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若能在夏季正确服食,同样可取得良好效果,只是在吸收蕴蓄方面略逊于冬令进补。
温馨提示:为了取得良好的进补效果,进补者应该以身体虚弱的类型选用相适应的补品、补药,如气虚的应补气,阴虚的要补阴,心虚不宁的要补心,脾虚食少的要补脾等等。
至于自己的体征需要何种补法,应在中医的指导下实行。
分类进补篇第一章男性篇夏季进补的原则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在四季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秋冬进补适宜补充热量较高的食物,以便为来年的生长积累营养、储蓄能量。
而夏季高温、湿度大,因此进补适宜清补,即选择一些既能补身体,又能生津液、解渴消暑的食物来补充身体的不足。
夏季进补可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清心去暑、清热解毒。
按中医理论,夏对应五行中的火,夏在五脏中属心,因此夏季应注意对心脏的保护。
饮食上宜吃一些性凉、性寒而味苦的食物,不宜吃辛辣、辛热及过于油腻的温热食品。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夏季吃寒凉食物要有度,量不要太过,过量会损伤人体脾胃。
二是清热利湿、健脾养胃。
夏季湿气重,常会影响人体的脾胃功能,导致人们食欲减退,因此应选择具有化湿作用的清淡食物,并且多吃一些汤、羹、汁及松软易消化的食物。
煎、炸食物尽量少吃,更不宜吃狗肉等湿热厚重之食物。
夏季人体代谢旺盛,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食欲不振引起摄入减少,营养素中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C、B族和锌等)很容易缺乏,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补充。
同时,人体大量出汗使人丢失更多的水分,所以补充充足的水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常食用一些适宜于夏季进补的食物,如大麦、小麦、绿豆、百合、黄瓜、菠菜、白菜、豆芽菜、芹菜、水萝卜、竹笋、茄子、兔肉、鸭肉、羊肝、鸡蛋及新鲜水果等,可以达到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作用。
此外,夏季还要多喝一些绿豆汤,绿豆性寒,味甘,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多吃些凉拌黄瓜,黄瓜性凉、味甘,可生津止渴,利尿消肿。
此外,西瓜、冬瓜、苦瓜、丝瓜等水果蔬菜,也应该在夏季经常食用。
它们都具有清热解毒、去暑解乏、清心明目的功效。
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体力消耗比其他季节大,又加上日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一般人到了夏天,体质都会有所下降。
因此,多数人常常是身体无病三分虚。
而生各种暑病的人,大都是阴分不足,体质较差,或营养不良,劳累过度。
这一类人对暑热的抵抗力差,难于适应炎热的气候,所以说“虚为夏病之本”。
此类人群在夏季可以选用西洋参、石斛、麦冬等益气生津的药物来适当进补,以调补正气,改善体质。
但是,夏季进补要掌握分寸,运用恰当,否则非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有害。
温馨提示:夏季进补要注意以下几点:
暑热未清者忌补。
如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甚至使已经逐步消退的暑热死灰复燃。
所以一定要结合清暑退热药,如清暑益气汤。
有湿热者忌补。
病人如有舌苔厚腻、胸腹胀闷、肢体酸重、小便黄赤等,是湿热困脾所致,不是真虚,故不能进补,否则有闭门留寇之弊。
忌腻补。
夏天多热多湿,补药的选择要注意补不助湿,补不增热,要清补,而不能腻补、蛮补。
因此,十全大补膏等成药、熟地等补药,甘温助热,应当忌用;体素无病,身体强壮者,一般不需补药,更忌长期进补。
夏季炎炎多养心
一年四季中,因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容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引起心烦。
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诱发疾病。
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
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
心脏。
要做到心静,首先要清心寡欲。
因为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
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
第二,多闭目养神。
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我们排除心烦杂念。
第三,多静坐。
因为静则神安,哪怕五分钟都会见效。
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
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一个坏了还有一个。
肝脏、肺脏也都有两叶,唯独心脏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同时因它昼夜不停地工作,又被视为人体最累的器官。
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慢养心要讲究不能累心。
因为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频率降低,心脏才能得到休息,方利夏季养生。
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生还要躲避高温。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
加之夏天温度高、出汗过多,不仅易导致心脑缺血,还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心要减少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
但因夏天又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出汗过多时,可喝一点淡盐水缓解。
夏天宜多吃养心安神之品。
如:茯苓、莲子、百合、小枣等。
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藕粉、银耳、西瓜、鸭肉等。
除此,夏天不妨吃点“苦”。
因为苦入心,可养阴清热除烦,如苦瓜、绿豆等。
体弱者在夏天要注意养心阳和心阴。
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表现为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并有出汗等症。
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发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其应该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可用人参2~3克、西洋参3~5克泡水饮,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心阴虚则是指心阴血不足而出现的病症。
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造成部分心血虚的症状。
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表现为五心(即胸心、两手心、两足心)烦热、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西洋参3克、麦冬3~5克、桂圆肉5~10个泡水喝,或吃冰糖大枣小米粥,或吃百合藕粉和银耳莲子羹。
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
可吃鸡血、鸭血、猪血、大枣、阿?胶或当归炖肉。
炎热的夏天,如果不注意养生,人便很容易上火,所以要特别注意防内火。
所谓内火,即是人体阴阳失衡而出现的内热症。
主要有心火、肺火、胃火和肝火几种。
心火分虚实两种。
虚火主要表现有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
有虚火的人可常喝点莲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麦冬等泡茶喝。
实火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舌尖红,有实火者可用导赤散或牛黄清胃丸降火。
肺火常伴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有时痰中有少量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两腮红、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舌红嫩。
有肺火者可用红枣、大米适量煮粥吃,或用沙参、麦冬泡茶喝。
胃火也分虚实。
实火表现为多食善饥、上腹不适、口苦口干、大便干硬。
胃有实火可用栀子、淡竹叶泡茶喝。
虚火表现为轻微咳、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可吃些有滋阴作用的梨汁、甘蔗汁、蜂蜜等。
肝火常表现为血压高、头痛剧烈、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易怒、两肋胀痛、烦躁、舌边红,可服一些相关的药物来治疗。
凡有内火者,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应多饮水,以清热降火来调节体温,多吃水果消暑,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抑怒熄火,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防止内火自生。
温馨提示:夏季人体出汗多,盐分损失也多。
人体缺盐,搏动就会失常。
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心主表,肾主里,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食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三伏天的饮食调养
伏天有人称之为“桑拿天”。
这样的天气常常使人感到闷热,往往睡眠少,
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
如果食用生冷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天热又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等症。
在这个酷暑的季节,合理的膳食搭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中医学上有种说法叫做“疰夏”,意思是说,夏季炎热潮湿,人体不能适应高温的调节,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头晕脑涨、心烦口干、胸闷心悸、自感发热等现象。
那么,疰夏时节,我们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医学专家提示,夏季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
在这其中,“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多果蔬”,又成为夏季食补的重要原则。
1.多酸多甘。
古人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事实证明,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欢冷饮,这样就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使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