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初来乍到》中的华裔形象及人物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来乍到》中的华裔形象及人物剖析
华人形象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华人在国际上所投射出的形象, 但从国际学术界和思想界扩散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情况来看, 由于各种政治、历史、文化的原因, 尤其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目前仍存在短板, 华人形象很大程度上是指西方话语体系所构筑的华人形象。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美剧不仅仅是闲暇之际的娱乐消遣, 也是美国价值观的一种输出。
美剧中所塑造的华人形象无论是配合剧情还是现实需要, 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美国人视野里的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
张建琴在其研究中指出, 电子传播时代以来, 数字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 加之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使视觉文化取代印刷文化成为现代社会主导性的文化形态。
这不仅意味着视觉文化特别是影像因素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也意味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 在跨文化的视野中审视西方影像中的中国形象, 具有时代的价值。
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 美剧中的中国元素和华人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015年美国广播公司(ABC) 推出了美剧中第一部以华裔家庭为主题的情景喜剧《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 , 该剧描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来自台湾的家庭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唐人街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定居的故事。
一经播出就颇受好评, 在IMDb1上的评分更是高达7.9 (总分为10) 。
要知道, 美国电视十分重视收视率, 一部收视率低下的电视剧是无法生存的, 只要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 那么不管该剧的情节进行到何处, 电视台都会毫不留情地腰斩, 而《初来乍到》已经播出四季。
本文将以该剧为依托, 分析美剧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以及《初来乍到》对华人定型化形象的挑战。
一、定型化的华人形象
“定型化形象”, 英文“stereotype”的汉译, 又译为套话、滞定性、定性视野、刻板印象等, 原本指印刷上用的铅版, 因此可以反复使用, 引申为一成不变的老框框, 旧俗套;思想领域内指人们对事物的先入之见。
哈罗德·伊萨克斯在《美国的中国形象》中指出, 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同中国的名川大河常涨常落并不断改变入海路线一样, 中国人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也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变化历程, 从马可·波罗到赛珍珠, 从成吉思汗到毛泽东。
除了学校、家庭、书籍、电影、教堂之外, 人们最后还通过新闻报道、新闻
影片以及无线电广播所报道的事件来认识亚洲。
这些重大事件的某些意识、印象、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
在各种传播手段中, 面向大众的电影和电视剧文化最容易深入人心。
常江在他的研究中指出, 在流行文化方兴未艾并不断借助电影、广播、电视等新技术日渐获得巨大影响力的20世纪上半叶, 如傅满洲2系列叙事这样的强势的通俗文本, 便扮演了将中国的刻板印象的象征符号植入西方人头脑中的权威力量的角色。
进入21世纪, 傅满洲的形象不复存在, 但他身上所代表的中国人“阴险、狡诈”的形象仍然挥之不散, 影响着西方人看待中国人的方式。
对他们而言, 中国仍然是一个遥远神秘的东方国度。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曾提到, 如果东方能够表述自己, 它一定会表述自己;既然他不能, 就必须由别人担负起这一职责。
二、美剧中的中国元素及中国形象
自1980年以来, 美剧在中国大陆传播发展38年, 从最开始的小众独享到现在的网络追捧显示了美剧的魅力。
1980年5月, 一部拍摄于1970年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它成为敞开国门之后中国人窥视美国的窗口。
进入21世纪后, 中国大步迈入网络时代, 大批美剧论坛和专门的美剧字幕组相继出现, 美剧真正开始走入国人的网络视野。
随着中美两国交流的不断加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美剧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角色也越来越多, 而华人在美剧中的形象也逐渐发生变化。
中国元素诸如汉语、中餐、中国功夫和中医等都出现在美剧中。
在近些年持续火热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 霍华德第一季第一集便用中文说了一句“洗个痛快澡”;吃中餐的情景在许多美剧中都出现过,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生活大爆炸》中每周必吃的中餐;《豪斯医生》中曾多次提到中医, 还曾用中药“冬虫夏草”来治病;中国功夫更是美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元素, 自李小龙闯入好莱坞之后, 中国功夫迅速风靡世界, 成为中国在世界上又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尽管中国元素在美剧中越来越多, 但对大部分美国人而言, 中国依然是一个具有异域风情的东方国度, 保留着东方的神秘感。
而美剧中的中国人形象依然是“他者”, 只能由西方“表述”东方, 替东方说话。
房小歆2016年的研究指出, “美剧中的华人形象通常偏向于负面, 且呈两极分化的分布。
一部分华人形象代表社会上层, 主要形象有官员、商人和黑帮头目。
这类形象通常都有共同的特点, 即永远庞大的财产, 深不可测的背景, 在社会上把握话语权。
而另一类华人形象则代表着社会底层, 主要形象为小市民、服务人员和偷渡客, 他们往往胆小怕事、爱贪便宜、无情无义。
”后者在美剧中已是屡见不鲜。
如美剧《绝望的家庭主妇》(2004年首播) 中, 影视明星伊娃家里的保姆都是中国人。
在《实习医生格蕾》(2005年首播) 第一季第二集中, 一个中国老太太也是以非法劳工的身份出现, 并得到美国医生的救助, 打造出了美国的救世主形象。
随着中美文化交流逐渐深入, 华人面孔开始摆脱单一的形象。
如华裔演员高圣远在美剧《犯罪现场调查》中出演技术专家阿奇·约翰逊。
但在改变华人负面的定型化形象中, 影视作品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初来乍到》中的华裔形象及人物剖析
《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 根据华裔美国厨师黄颐铭(Eddie Huang) 的同名回忆录改编。
剧名“Fresh off the Boat”是一句俗语, 通常泛指新一代去美国追求美国梦的移民。
该剧主要讲述上世纪90年代一个台湾家庭来到奥兰多定居的故事。
该剧以11岁小男孩艾迪的角度展开, 他的父母都是台湾移民, 父亲经营着一家牛排餐厅, 追逐着自己的美国梦;而母亲则努力融入美国生活, 同时也不忘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而小主人公艾迪则在文化冲突的各种困惑中寻找自我。
艾迪的爸爸路易斯·黄(Louise Huang) 在剧中是一个勤劳勇敢而且非常有爱的形象。
他带着一家人离开华人较多的华盛顿来到奥兰多, 经营着一家餐馆, 努力实现一家人的“美国梦”。
作为一名丈夫, 他爱护自己的妻子, 支持鼓励她去追逐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作为一名父亲, 他疼爱自己的孩子, 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成为真正的男人。
当艾迪想要钱买电子游戏时, 他指着艾迪爷爷的照片告诉他, “你的爷爷, 让我为了每一分钱都努力工作。
这种工作观薪火相传伴随我成长。
如果你想要钱, 你得自己去赚。
”这也传达出了中国人努力勤奋的传统美德, 父母不仅仅只是注重孩子的成绩, 同时也在于优秀品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商人, 他不错过任何商机, 抓住一切为自己餐馆打广告的机会;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令员工尊敬的好老板, 始终平等友好地对待自己的员工, 并相信人的善良。
可见《初来乍到》赞扬了路易斯的善良跟正直, 刻画了一个正面的华人形象。
艾迪的妈妈杰西卡(Jessica) 更是华裔女性的一个经典角色。
当然, 一方面,
她没有完全脱离华人母亲的刻板印象。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虎妈”, 她对自己的三个儿子成绩上非常严苛。
但另一方面, 杰西卡完全颠覆了传统美剧中对华人女性的刻画。
首先, 她形象多元化, 这体现在她既多才多艺, 兴趣广泛, 同时又是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非常有想法, 跟剧里只知道玩滑轮、爱八卦的白人女性不一样。
第二, 她虽然是个“虎妈”, 但并不是那种一板一眼、蛮横专制的母亲。
在艾迪因为被辱骂而跟同学起肢体冲突时, 她并没有因为校长要让艾迪退学而受到恐吓, 反而为艾迪据理力争。
平日里的她似乎永远不为艾迪着想, 但到关键时刻却是拯救和保护艾迪的“女英雄”。
杰西卡独当一面、明辨是非的鲜明个性让她成为该剧的最大亮点之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艾迪, 他并不是典型的中国“书呆子”形象, 而是一个热爱生活, 很有个性的移民二代。
他既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 同时也被嘻哈乐和其他黑人亚文化深深地吸引。
他从小就渴望融入美国的生活, 但在学校经历了无数的文化冲突, 仍在困惑中努力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
尽管中国对他而言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 但他不能接受任何人对中国或中国人进行侮辱, 在骨子里他仍然保留着中华民族美好的品质。
虽然在该剧中, 华人角色仍然有负面刻画, 比如艾迪爸爸开的餐馆是“盗版”的美国连锁品牌;艾迪妈妈爱贪便宜。
但该剧的优势正在于展现了华人的“多面体”, 打造出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 不能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地加以判断, 而这也是先前美剧的一贯作风。
黎煜在其研究中指出, “华人形象徘徊在撒旦与家臣之间, 完全出于美国社会的需要:如果华人不能被美国利用, 则是危险的、罪恶的撒旦, 需要立即被除去;假如华人能够为美国所利用, 则变成效忠的、顺从的家臣, 自觉为美国政府服务。
”[6] (黎煜, 2009) 总之, 《初来乍到》是打破华人定型化形象的一次有力尝试。
它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温馨有爱, 在追逐美国梦的同时也不忘民族特性的华裔家庭,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美剧可以做出同样的尝试, 向西方乃至世界观众传递一个客观真实的华人形象。
四、结语
正如之前提到的, 形象不是固化的, 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同时也会随着时代的迁移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海外, 中国元素中国文化自然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而美剧想要在中国市场中
占领一席之地, 必然需要以一个更为开放、包容、客观的心态来接纳中华文化。
吴恬敏(Constance Wu, 杰西卡的饰演者) 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人们通常认为, 当我谈论在亚洲和美国的生活经历时, 可以引用《卧虎藏龙》或《花木兰》这样的故事类比, 但其实那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很多人都以为亚洲文化非常神秘, 而没把我们当现代人。
”3中国以及东方的神秘感一直存在将会存在, 对华人的负面定型化形象短期内并不会消失。
在我们消遣美剧的同时, 也应该保持一颗批判的心。
正如房小歆在研究中指出的一样, “经过美剧层层加工过的‘美国形象’被一部分观众在愉悦的观剧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接受了, 在追剧的过程中, 这种经过艺术手段包装过的美国形象被不断加深, 并在心中逐渐形成了自认为最真实的‘美国形象’。
”(房小歆, 2016) 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辩证地看待美剧中反映出来的“美国形象”和“华人形象”。
美剧作为一种传播范围广, 受众群体大的文化传播方式, 在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来乍到》是对华人定型化形象的一次有力挑战, 为未来的美剧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笔者希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以及不同文化间交流的加深, 美剧中会有越来越客观且多元化的华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