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性陷阱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

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

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

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

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

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

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

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

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

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

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

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

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

变现的资产的欲望

概述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

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

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

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

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

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

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

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

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

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

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

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

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

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

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

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

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

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

在以利率为纵轴,货币量为横轴的平面座标图上,可以用货币需求曲线上与某一最低限度利率水平相对应的一段平行于横轴的曲线来描述流动性陷阱。出现这种情况,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将完全被投机性货币需求吸收,不再会引起利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增加。这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先提出的,但将其命名为流动性陷阱的则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支配,就是说,它既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有机会在持有债券和持有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当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反之,人们就会少持有货币而多购买债券。上述对持币动机及对货币需求的解释,实际上并未超出古典学派的视野。不同的是,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则根据上述理由,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即无力再加控制。他认为,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调节;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后,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