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看法
【摘要】凯恩斯主义理论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石又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 其政策主张是实施财政赤字政策以实现经济均衡。实践表明, “流动性陷阱”现象只能说明货币政策具有时滞而不能说明货币政策必然失效, 解决“流动性陷阱”问题只能依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相反, “流动性陷阱”是货币政策边际效用最大的标志, 正好说明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关键词】流动性陷阱理论根本缺陷货币政策有效性
【引言】凯恩斯认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那么,在现实实践中货币政策是否真的无效?
【文献综述】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在其早期论文中,曾运用若干资料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并明确得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的结论。然而,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M.布隆芬布雷纳和T.迈耶同样进行了实证研究,却得出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的结论。货币主义代表人物M.弗里德曼则持某种折衷态度。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动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市场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因为人们需要以货币来替代其他金融资产的普遍愿望会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的限度。一、以实例分析“流动性陷阱”的错误
与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密切相关的经济实例有两个, 即1929- 1933年经济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但这两个实例都不能说明凯恩斯“陷阱理论”的正确性。
1.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不能证明“陷阱理论”的正确性。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被公认为是凯恩斯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 恐怕一百个凯恩斯主义者就有99个人会这么说。情况真的如此吗?根据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等文献, 1929年开始的华尔街股市暴跌最后带来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实施过度紧缩的错误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哈里森等人要求投放货币救市的正确意见被否定后,美国的货币供应一再紧缩,结果股市一泻千里, 最终危机实体经济。有学者认为,如果美联储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就不可能会有1929- 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笔者认为,若当时美国采用了正确的货币政策, 就不可能诞生凯恩斯主义。可见, 凯恩斯主义出现是具有偶
然性的,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只能说明凯恩斯“陷阱理论”的错误,而不能证明“陷阱理论”的正确。
2.西方国家化解“次贷危机”的实践更加证明“陷阱理论”的错误。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了世界性的经济滑坡, 其机理与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完全一样, 源头都是美国华尔街证券市场的暴跌, 并迅速波及全球主要经济发达国家, 而且实体经济很快被拖累。“次贷危机”导致的证券缩水规模被认为超过了导致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那次证券暴跌, 经济界广泛预言世界会出现超过1929- 1933年经济的大萧条。但是, 以美国为主的世界各国主要实施的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不断扩大货币投放、降低银行利率, 虽然政策实施的第一阶段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陷阱”现象,但各国不为所动, 继续扩大货币投放, 结果世界经济提前复苏了, 并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压力。世界各国这
次成功的实践完全表明, “流动性陷阱”是一种存在时滞的高度有效的货币政策, 这同时也说明了“陷阱理论”及政策“药方”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从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以后,在采用货币扩张政策解决经济衰退方面, 已经有30 多年的成功经验,
可谓屡试不爽, 这难道不能说明“流动性陷阱理论”的肤浅吗?
2008年我国化解经济滑坡的实践也证明了“陷阱理论”是缺乏依据的。2008年下半年以来,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我国经济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问题, 我国迅速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 我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 并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迹象。我国这次扩张政策的主要手段是货币政策, 两年4万亿元的积极财政政策实际只有1万亿元财政资金投入, 另3万亿元是配套贷款; 我国两年将投放货币18万亿元( 2010年我国预计新增信贷约7.5万亿元 ) 以上, 是财政投放资金的18倍以上。在信贷投放之初, 我国出现了贷款大投放、经济毫无起色“流动性陷阱”现象, 一度引起广泛关注。但是, 就在我国出现“流动性陷阱”的同时, 我国股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上证指数从1600点上涨到3400点, 房价也出现大幅度上涨, 随后我国实体经济开始大幅度回升, 2009年我国GDP增幅为8.7%, 2009年12月的GDP增幅达到了11% 的较高水平, 2010年的GDP增幅会远高于2009年, 而且目前我国出现了通胀的巨大压力! 。可见, 我国的“流动性陷阱”是说明货币政策具有时滞,其后我国经济大幅度回升则体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 我国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月份正好是我国经济抵达谷底的时间, 是经济见底的最显著标志。相反, 如果我国不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而单纯实施财政政策, 则由于财政刺激经济的能力弱, 我国经济将在经济萧条的困境中越陷越深。
二、结论
1.“流动性陷阱”具有显著的经济正效应。证券投资带来的证券上涨必然出现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也必然带动消费和实业投资的增加。可见,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性陷阱”都是一个暂时的货币流动性现象, 都具有可以度量的存在规模和时间, 这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时滞。只要大继续保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必然会带来实体经济的增长, 而时滞仅仅是3- 6个月, 这对懂经济和金融的人来说不过是一个常识。可见,“流动性陷阱”只能意味着货币政策有效, 而不是相反。凯恩斯开出的货币政策无效、货币政策要让位财政赤字政策的经济增长“药方”, 并无可靠的理论依据。
2.“流动性陷阱”不仅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失效,相反,它意味着货币政策在“流动性陷阱”期间的政策效应最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方面,而目前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的规模都是GDP的一倍乃至数倍。一旦一国经济进入经济萧条阶段,货币管理当局必然要扩大货币投放。而当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时候, 实体经济显然是无法增长的, 原因不言自明, 即边际生产率低于利率,实业部门没有货币需求,一增加投资必然亏损,即通常说的“不贷款等死, 贷款是找死”。但是, 市场利率已经处于最低阶段, 虚拟经济价格在资金流入和上涨预期的双重作用下上涨最快(一般是暴涨),即货币政策虽然对实体经济无效, 但对虚拟经济具有最大效果。欧美国家的证券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是一天上涨百分之几十, 其市值的增加很大,哪怕一部分新增财富进入消费领域,就将拉动实体经济快速复苏;西方发动国家实体经济的一般涨幅达到3%就意味着要出现经济过热问题,一般的GDP增幅不过是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可见, “流动性陷阱”说明的是货币政策最佳效果,而不是无效;货币政策之所以出现无效的假象,是因为货币政策具有时滞,即3- 6个月。混淆货币政策的“时滞”和“失效”,是“陷阱理论”的根本缺陷。
【参考文献】
[ 1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丹译,商务印书馆,1997.
[ 2 ] 方福前著,《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 ] 米尔顿·弗里德曼, 安娜·J·施瓦茨,《美国货币史》,巴曙松、王劲松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4 ] 琼·斯特劳斯,《银行家摩根传》,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