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浅谈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摘要 ] 对水丸、蜜丸、浓缩丸、滴丸等丸剂中的主要剂型,从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现代研究作了概述 ,分析认为丸剂是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础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丸剂 ;剂型;展望

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量的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丸剂造型美观、载药量大, 携带、服用方便, 适应范围广、制备简便 ,不但适于大生产也可小量制备 ,在众多新剂型不断涌现发展的今天 ,仍然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是中药原粉较理想的剂型。作为一个传统而独特的剂型, 丸剂在现代剂型快速发展的今天, 所占比例虽有下降趋势, 但仍占有很大的比重[1]。至今许多著名而效果显著的经典方制剂多为丸剂, 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理中丸、逍遥丸等等, 深受消费者欢迎, 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生命力。

丸剂其突出的优点是由于其所用独特的传统赋形剂( 多用蜜或水蜜) 和制备方法, 使得

其作用缓和持久, 不良反应弱, 十分有利于治疗慢性疾病和病后调理, 这是化学药物和中药汤剂所无法比拟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缺点, 如溶散、崩解缓慢, 影响药物溶出与吸收, 特别是浓缩丸崩解需要时间过长, 患者时有感到肠胃不适 ( 不良事件) ;部分品种染菌严重( 特别是蜜丸类) , 易霉变, 卫生学不易达到要求; 丸剂中多有全粉入药, 而目前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和农药的使用, 造成了丸剂中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较为普遍, 从而严重影响了质量。

传统的丸剂有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 ,其中浓缩丸具有体积小 ,便于服用 ,符合中医用药特点 ,适应机械化生产 ,不需另加辅料等优点 ,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较好的剂型。现代发展的丸剂新剂型主要有滴丸、微丸 ,这两类丸剂符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丸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 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泛制法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的制备;塑制法用于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的制备;滴制法用于滴丸、胶丸 (软胶囊剂 )的制备[2]。

1.水丸

水丸一般采用蒸馏水、离子交换水或冷开水作赋形剂 , ,自来水不可用;根据处方要求有的用酒、醋、药汁作赋形剂。水丸用泛制法制备 ,大量生产多用泛丸锅 (即包衣锅 ) ,小量制备可用特制的竹匾手工操作。水丸大生产只能用泛制法 ,但工艺繁琐 ,周期长 ,占地面积大 ,崩解及卫生标准难控制等 ,而用机器塑制法制备则可克服上述缺点[3]。制备水丸需根据处方中的药物性质 ,如处方中富含粘性成分的药物较多时 ,可采用温水和坨;若处方中的药物粘性较差 ,加热水也不足以激发其粘性时 ,可适量加一些淀粉浆或糊精浆作为粘合剂 ,淀粉和糊精的用量以能改善药料粘性但不影响药丸溶散为宜 ,一般用 10% 的量 ,即可达到目的 ,药料的硬度一般应以成坨而不松散为宜[4]。对中药水泡丸剂型 ,陈斌等利用正交试验法对滋肾降糖灵制剂进行提取工艺、成丸工艺优选 ,结果表明: 水提工艺的最佳选择是加水 6倍 ,提取 3次 ,每次提取 1h,煎煮前用冷水浸泡 0. 5h;成丸工艺的最优水平是骨架材料为乙基纤维素 ,填充剂是山药和生地黄 ,干膏与填充剂比为 1:1,

崩解剂为微晶纤维素[5]。

2.蜜丸

蜜丸指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分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蜜丸用泛制法和塑制法制备 ,塑制法制备蜜丸 ,制丸块(和坨 )是工艺关键 ,大量生产多用捏和机和药 ,机器制丸机制丸;小量制备在盆内和药 ,螺旋式出条机及轧丸机 ,或搓丸板等手工制备。用塑制法制蜜丸时炼蜜应趁热加入药粉中 ,混合均匀 ,但处方中含有树脂类、胶类以及具挥发性药物时应 60℃左右加入。制备蜜丸可以通过调整用蜜量或用水量、炼蜜的程度及和坨时的蜜温和水温调整药材的粘性和硬度。制蜜丸时用蜜量一般是药粉的 0. 8~ 0. 9倍[6]。何群等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降脂丸制备工艺中蜜与药粉比例、炼蜜程度、和坨温度三因素对丸型成型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老蜜 (d= 1. 42)在80℃左右和坨 ,药粉与蜜为 1 1. 56时 ,制出的小蜜丸最好[ 7]。肖何用正交实验法对六味地黄丸制剂的和坨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 ,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 ,即每次加软材 16kg,软材温度30℃ ,辅料 50ml,和坨时间 15min,上述因素对

和坨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软材量> 和坨时间> 辅料量> 软材温度 ,结果表明 ,新工艺成品率提高6. 5% ,减轻了劳动强度 ,并首次选用混合机制软材、炼胶机和坨的方法制备可泡服型小蜜丸[ 8]。蜜丸含菌量的控制是中成药生产中的一个难题。因为药材来自植物、动物、矿物 ,又经采制、加工、运输、贮存、炮制等多个环节才制成丸剂 ,因此污染微生物的机会很多。加上包装材料和存放环境的影响 ,成品中含菌数往往超过“药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在生产中要高度注意这一问题。以下是一些综合解决的办法: ①水洗药材;②加热灭菌法 (包括高压蒸汽原材料灭菌、高压蒸汽丸块灭菌、药坨干热保温灭菌、热蜜和坨灭菌 );

③射线灭菌法;④微波加热灭菌。此外还有流通蒸汽法、远红外加热法、药物灭菌法 (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 )等灭菌方法。这些方法中 ,以热蜜和坨灭菌用得多些 ,其优点是灭菌效果好 ,设备、操作简单[9]。不过 ,对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和对热敏感的药物不宜采用。用电热恒温真空干燥箱抽真空 ,然后注入乙醇蒸汽进行灭菌 ,对某些含易挥发性、对热不稳定性药物均较适用[10]。有报道认为蜜丸含菌主要来源于药材饮片 ,

其含菌量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对药材饮片进行蒸汽灭菌、真空干燥 ,获得较好的灭菌效果[11]。因此 ,要根据不同的处方组成、药物性质 ,区别采用不同方法灭菌 ,使灭菌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

3.浓缩丸

浓缩丸又称药膏丸、浸膏丸 ,是丸剂中一种较好的剂型。浓缩丸按赋形剂可分为水丸型浓缩丸和蜜丸型浓缩丸。浓缩丸用泛制法和塑制法制备。制备浓缩丸时 ,浸膏的粘性是影响药坨性质的主要因素。若为半浸膏的浓缩丸 ,当药粉粘性不强时 ,可用温热的浸膏和坨;药粉及浸膏粘性均较强或全浸膏粉制丸时 ,则可以考虑适量加入药用淀粉 ,以减小粘性 ,甚至可以用一定浓度的乙醇和坨 ,也可考虑将药料在制备浸膏过程中加乙醇沉淀 ,除去部分具有粘性的杂质[12]。香砂六君丸传统剂型为水丸 ,为减少该药服药量 ,加快该药的释放速率 ,有报道将其改为浓缩丸并采用 L4( 23)正交试验表对其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加水量 8倍、 7倍 ,提取时间 1h时最佳;

4.滴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