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商品和公益价值。据Costanza等(Nature,1997)估计,全球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约33兆美元的价值。最近,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从活资本(living capital)的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PCAST,1998)。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meya-diversity countries)之一。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大国,中国比其他国家更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然而,巨大的人口压力、高速的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利用不当,使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40%的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15%~20%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胁、遗传多样性大量丧失(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因此,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起步较晚,但国家有关部门都给予了重视,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八五”以来,国家科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部门都分别设立重大项目,开展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初步明确了我国一些重要森林、草原、淡水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受损现状及其原因,评估了重要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状态及其机制,为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有数十篇研究论文在国际重要杂志(如 Nature,PNAS 等)发表,其中一些工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加之《中国动植物遗传多样性》等数十部专著(文集)的出版反映了我国该领域的整体科研水平。在UNEP等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下,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纲领性文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中英文版相继问世,在国内外,尤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总之,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积累了一定基础,但这些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和受威胁程度仍不相称,亟待加强相关研究,以服务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力争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于1998年12月11~13日在昆明市共同主持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会前,收到论文摘要154篇,编辑了论文摘要集,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同时,邀请了我国生物多样性领域17位知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详见附录1)。由于与会者积极参与,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扩大影响,比较集中地反映自1996年“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以来,我国本领域研究的进展。决定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这项工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和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经专家审稿、作者修改后,有59篇文章收入本文集。其中综合性论文11篇,遗传多样性方面论文9篇,物种多样性方面论文16篇,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论文19篇,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方面的论文4篇。

在本文集的编写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的赵丽惠同志完成了大量的编辑工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曹坤芳博士审校了英文摘要,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马克平博士负责统编、审订工作,有关部门的编委和有关的同志也以不同的形式

2 前言

为文集的正式出版作出了贡献。尽管我们尽力而为,但仍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甚至错误之处,恳请有关专家和广大同行朋友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利我们改进工作。

编委会

1999年 9月 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