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族众多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56各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26个除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有25个
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这15各民族分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其中除白族占全国白族总数的84%以上外其他14个民族95%居住在云南云南还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的25分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分别是傣族壮族苗族景颇族瑶族哈尼族德昂族佤族拉祜族彝族阿昌族僳僳族布依族怒族布朗族独龙族此外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在东南亚也有广泛分布这些跨境而居民族主要分布在境外越南老挝缅甸等地有的甚至延伸至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国傣族跨境人口最多分布也最广延国境线北起腾冲向南再向东至麻栗坡22县市都有千人以上的聚居地
壮族主题在广西云南延边地带马关麻栗坡福宁金平河口勐腊都有聚居地
布依族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沿边仅有马关河口两处有聚居地
哈尼族广泛分布于云南南部沿边一带自金平西至澜沧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澜沧县
彝族沿边地带自福贡向南再向东都有居住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耿马以北沿边10县市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德宏沿边
怒族以福贡贡山两县为主要聚居地
阿昌族主要聚居在德宏梁河两县
独龙族是云南世居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几乎全部聚居在贡山独龙江流域
苗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文山一带
瑶族主要在云南沿边地带中越边境
佤族以沧源西盟腹地为主聚居
布朗族对集中于勐海县布朗山以及周围山区
德昂族主要在潞西镇康两县
彝族是中国西南境内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就人口而言,彝族是西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总人口位居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之后的第七位。在地理分布上,彝族跨滇、川、黔、桂四省(区)而居,呈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仅就云南一省而言,除了楚雄和
红河两个自治州外,还分布在14个自治县,另有100万人口与其它民族交错而居。
云南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楚雄彝族有4705658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2.8%。在其境内现划分为13个彝族支系。1957年楚雄专区进行的民族识别调查,发现楚雄州境内的彝族自称、他称达40多个(尚不包括侮辱性的称呼)。在对各种称谓进行的语言、地域、经济、风俗习惯等方面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1958年1月楚雄专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将40多种自称和他称归总为13个“支系”,统称“彝族”
(1)罗罗支系:自称有罗罗颇、罗罗儒、腊罗颇,他称有白彝族、底嘎族、高山族、阿鲁、白脚子,主要分布在楚雄、南华、姚安、大姚、牟定、双柏等县。
(2)理颇支系:自称有便颇、骂池颇,他称有白彝族、黎族、栗族、骂池族。
主要分布在永仁、大姚、元谋、禄劝、武定县。
(3)诺苏支系:自称有聂苏颇,他称有凉山族、黑彝族、蛮族、蛮散族,主要分布在武定、元谋、永仁等县。
(4)纳苏支系:自称有纳苏颇、尼苏颇,他称有黑彝族、阿车族、红彝族、罗武族,主要分布在武定、元谋、牟定、双柏等县。
(5)山苏支系:自称有山苏儒,他称有赊苏、山苏,主要分布在双柏县。
(6)车苏支系:自称有车苏儒,他称有气苏颇,主要分布在双柏县。
(7)米撒儒支系:自称有米撒儒,他称有蒙化、土族、土家,主要分布在南华、
姚安。
(8)米切颇支系:自称有米切颇,他称有密岔族,主要分布在武定等县。
(9)格苏颇支系:自称有格苏颇,他称有彝族,主要分布在武定县。
(10)撒尼支系:自称有撒尼颇,他称有明朗族,主要分布在武定县。
(11)水彝支系:自称有婆胚,他称有水田白彝、水彝族,主要分布在大姚、永仁县。
(12)纳罗支系:自称有纳罗颇、阿罗族,他称有干彝族,主要分布在武定、元谋县。
(13)葛颇支系:自称有葛颇,他称有甘彝族,主要分布在武定县。2,
文化艺术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和民间文学关系密切,很多普遍流传的抒情长诗,如《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丝牛牛》等。都是用歌曲形式传唱的。除叙事性的歌曲外,有结婚时唱的歌曲如《惹打》,火把节唱的歌曲如《都火》、劳动时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学歌》等。此外还有山歌,如布拖高胜山歌、儿歌等。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也有差异。凉山南部地区的民歌高亢激越,中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的民歌敦厚朴实。过去的彝族民歌,总的说来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的民族、地区韵味十分鲜明。民间器乐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历史时空跨度极大。常见的有口弦、月琴、马布、葫芦笙、胡琴、彝箫、竖笛、唢呐等。此外,吹木叶,即以一片树叶来吹奏乐曲也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音乐。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妇女,无论老幼,襟前都挂着一付口弦,随时可以演奏。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吹奏时以手指拨动黄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月琴多为中青年男子喜爱,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月琴手。50年代,凉山彝族姑娘沙玛乌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