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特点

作者:陈丽莉李杰魏凌云严磊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1期

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10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均≥60岁,诊断标准依据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最主要的病因为冠心病48例(45.28%)(包括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其次是高血压23例(21.7%),在年龄≥80岁人群中,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比例明显增加。结论构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为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及糖尿病。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在老年病人中起主导地位,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以及瓣膜病是引起多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常见基础疾病。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因;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老年人的一大健康"杀手"。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已达0.9%,其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达1.3%[1],文献报道,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占同期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总病例的68.8%[2,3],尽管现有的药物治疗和植入性器械治疗能减缓心力衰竭的发展以及提高心脏功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很高,探讨和研究心力衰竭的病因,为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10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均

≥60岁,诊断标准依据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心功能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其中男50例(47.17%)女56例(52.83%),年龄60~95岁

(74.8±8.2)岁,心功能分布的情况:心功能Ⅱ级30例(28.3%),心功能Ⅲ级45例

(42.45%)心功能Ⅳ级31例(29.25%),见表1。

1.2分组按照60~69岁、70~79岁、≥80岁分为三个年龄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病因构成比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值

2结果

2.1不同年龄心衰主要病因构成最主要的病因为冠心病48例(45.28%)(包括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其次是高血压23例(21.7%),在年龄≥80岁人群中,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比例明显增加,见表2。

2.2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年龄增长,两病因和多病因心力衰竭发病率随之增加。多病因在60~69岁发病率为25%,70~79岁达40%。≥80岁均为两病因和多病因[5,6],60~69岁患者单病因占大多数64.29%,单病因心衰比例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多病因心衰的比例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见表3。

3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多个研究资料显示老年心力衰竭具有明确的病因,临床表现极不典型,以乏力出现的不少见,乏力可能与老年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降低等引起的肌肉疲乏有关,还可表现在精神障碍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嗜睡、精神萎靡、失眠等,其发生原因与脑供血不足、脑神经功能下降有关。

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防止和延缓心室重塑及神经内分泌激活机制,降低心衰病死率和住院率。若能有效预防及综合治疗本病的病因,对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极其重要[7],本组资料显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随年龄增长,多病因成为老年心衰的重要特点。当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病因并存时,造成心肌大动脉、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叠加,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缺血,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可导致心力衰竭(包括射血分数保留或射血分数降低)程度进展,对于高危人群,按照个体化原则,积极进行生活干预,指导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纠正所有可逆性致病因素,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处于前心衰阶段患者,阻止和延缓心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12):1076-1095.

[3]秦晓毅,卢新政.2010年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90-49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5]那开宪,张桂云,秦海,等.老年心力衰竭426例病因构成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38-339.

[6]张馨文,拓西平,杨贤兵.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因谱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5):11-12.

[7]王士雯.开展老年多病因心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5(4):244-245.

编辑/孙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