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昌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许昌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2009-03-18 来源:许昌市统计局
2008年以来,许昌市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安排部署,围绕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分类指导,认真抓好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切实了解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认真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对策思路,许昌市统计局农调队组织了专题调研。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加快现代农业的要求,2008
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结合全市实际,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为此,许昌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许政[2008]38号),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和一系列重要会议,专门听取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熊广田副市长召开农口和涉农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多次深入农村一线,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办公室,主抓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掌握进度,了解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在9-10月份,在许昌日报、许昌电视台对现代农业发展典型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
二、摸清底子,理清思路
根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全市发展现代农业
的安排,2008年5月份,许昌市政府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到县、乡、村和企业,对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了全市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的现状,并结合各县(市、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研究制定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的专项发展规划,以及各县(市、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选择了一批发展试点。在特色农业上,按照全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确定花木、蔬菜、中药材、烟叶、优质麦、红薯、食用菌和蜂产品等8个特色产业,重点打造花木、中药材、烟叶、蜂产品四大优势基地。在生态农业上,推广粮粮、粮经、粮果等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和林粮、林果、林菜、林药间作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善农业和农村环境;充分依托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市70万亩花木的辐射带动作用,挖掘全市三国曹魏文化的内涵,探索生态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循环农业上,以农村沼气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和节水农业等为重点,促进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减量化、无害化排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有机农业上,以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基础,积极探索有机蔬菜、有机果品等有机农产品,实现全市有机农业发展的突破。
三、明确目标,加快推进
一是突出发展特色农业。突出发展花木、蔬菜、中药材、烟叶四大特色产业,花木生产,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档次并重,全市花木面积发展到7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重点抓好推进区和鄢陵县6.5万亩名优花木科技园区建设。目前,推进区已发展花木专业村3个,鄢陵县名优花木科技园区已建成3.8万亩,入驻企业34家,进一步提升了花木生产档次和水平。蔬菜生产,全市面积稳定在100万亩,重点抓好襄城县4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和鄢陵县13.8万亩三樱椒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蔬菜生产效益。中药材生产,重点扩大木本中药材生产,抓好山货乡千亩杭白菊等22个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培育中药材生产企业,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烟叶生产,集中打造13万亩金三角现代烟叶科技园区。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节约型施肥施药技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8万亩,夏秋两季秸秆还田面积400万亩,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140万亩,促进了节约型施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按照“生态承载旅游、旅游激活生态”的思路,找准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点,引导农民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全市建设各类生态基地和观光区23个,林业生态村126个。如鄢陵县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1500亩的中原花木博览园、6900多亩的旅游观光区、1130亩的鄢陵陈化店花都温泉度假区,面积共计8500
亩,年接待观光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带动了会展、运输、饮食等产业的发展。
三是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培育和完善农业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化和循环化,达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良性循环。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以沼气为纽带,推广“畜—沼—果”、“畜—沼—粮”、“畜—沼—菜”等循环发展模式,提高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如禹州市累计建设农村沼气池3万口,年消耗秸秆590万公斤,年产沼液、沼渣23万立方,为2万亩农作物提供了有机肥料,有效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同时,认真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免耕、少耕、地表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大力发展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及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排放。
四着力发展有机农业。在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的同时,选择质量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产品,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全市有机农业发展。目前,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6个,面积55万亩,认证无公害产品2个,绿色食品14个。
四、抓好试点,示范带动
全市初步确定现代农业典型54个,其中特色农业典型12个,建设基地271万亩;生态农业典型23个,建设生态基地和观光区4.6万亩;循环农业典型8个,建设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村8个;有机农业典型11个,面积1.5万亩。按县(市、区)划分,禹州市8个,长葛市8个,许昌县9个,鄢陵县15个,襄城县9个,魏都区1个,东城区2个,经济开发区1个。
特色农业上,建设各类典型12个,涵盖花木、蔬菜、中药材、烟叶、小麦、红薯、食用菌、蜂产品等8个方面。生态农业上,建设各类典型23个,其中生态观光示范园11个,果蔬、林木生产基地12个,面积4.6万亩。循环农业上,建设各类典型8个,主要是结合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发展“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等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建立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村。有机农业上,建设各类典型10个,面积1.5万亩,涵盖胡萝卜、糯玉米、大枣、樱桃、莲藕、西瓜、葡萄等品种。
五、问题和建议
1、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资金不足。据调查,目前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每万亩需要环境检测评审费5000元;认证一个绿色食品,需要经费3000-5000元;有机食品认证,每千亩需要1.5-1.8万元。由于认证费用较高,基地、企业普遍感觉认证资金压力较大,建议市级财政对基地认证适当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