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文之网络新闻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新闻报道
【篇一: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篇:网络新闻的现状
第一章网络新闻的定义研究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
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
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
信息。
目前国内最新的网络新闻定义是杜骏飞著的《网络新闻学》,即: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 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 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 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
”
它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网络新闻的基本特征: 即基于internet (媒介)
的新闻信息(传播内容) ,同时它也兼顾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另外两大要素,即传者和受者。
这就表明网络新闻一方面在技术上依赖互联网的
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高质量的新闻传播者和接受各种信息的
储存者
第二章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
1987年,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
(san jose mercury news)创办,开创了网络媒体的新纪元。
90
年代中期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推动了上网用户的增加。
电子报
刊以时效性强、跨国界传播、费用低廉、自主选择性强、打印方便、保存时间长等特点,提高了报刊上网的积极性。
在美国,从《纽约
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
《芝加哥论坛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著名报刊到地
方性小报,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上网浪潮。
相对美国,我国的网络新闻是网络新闻媒体出现五年后才引进和缓
慢发展起来的。
1993年底,我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统
一领导中国的信息化建设。
1995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国际节点,
完成了与internet的互联和与国内公用数据网(chinaddn)的互联。
1995年5月17日邮电部宣布将chinanet向国内社会开放,提供所
有internet服务,这标志着中国的因特网进入商业化阶段。
随着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和不断进步,为中国报
刊的电子化、网络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和基础,使中国报刊进
入互联网成为可能。
到1995年年底,中国第一批网络媒体总数达
到七八家。
1995年10月—1997年5月是中国网络媒体酝酿发展阶段,由于对网络技术的陌生,专业人员不足,设备条件的限制,特
别是对网络信息传播意义、作用及规律在认识上的不足,中国网络
新闻事业整体上看速度较迟缓,运作的水准也较低。
自1997年下半年起,网络新闻传播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截
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
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
28.9%。
网络新闻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成熟和迅速扩展,使网
上新闻信息
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现在除了人民网、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传统媒体,一些非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络媒体也已经显露光芒。
如国
内著名门户网站“新浪”。
目前,新浪已经成为网民们最喜欢的新闻
网站之一。
还有“网易新闻频道”,另外搜狐新闻频道也吸引了大量
网民。
千龙新闻网与东方网的出现,为网络新闻网站进一步确立了
独立地位。
这些网站提供新闻数量之大、速度之快,已经使众多传
统媒体以及它们的网站望尘莫及,尤其是当国内外发生突发事件时,这些新闻网站抢新闻的意识连传统媒体都相形见绌。
第三章我国网络新闻的现状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播报新闻的方式,网络新闻的时效性,快捷性与传统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网络新闻的优势
网络新闻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吸引如此多的受众,主要具有以下这些优势:
(一) 内容丰富,形态多样。
传统报刊是视觉媒介,主要通过印刷在平面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面设计等静态符号来传递新闻信息。
网络新闻虽然仍以视觉
信息为主导,但却有了明显的不同。
网络新闻也有版面的概念,但是却
赋予了新的内涵,极大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
首先是文字。
传统报刊的新闻是静止不动的,而电子报刊的新闻,就可以设计为变幻字、运动字、渐变字等字体,从而更具视觉效果,使读
者长时间的关注某一新闻,而不会转移注意力。
其次是网络新闻有了超文本的结构和超链接的表现形式,随时可以
实现跳转阅读。
在传统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总是或多或少受到限制,网络则可实现以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
境中的一体化的信息传播。
所谓超文本,是“设计成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又包含
与其他数据的链接”。
用户单击文本中加标注的一些特殊的关键单词
和图像,就能打开另一个文本。
超媒体又进一步扩展了超文本所链接
的信息类型,用户不仅能从一个文本跳转到另一个文本,而且可以激活
一段声音,显示一个图形,或播放一段视频图像。
在超文本结构中,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甚至每一个词语、每一
个句子都可以联结另一个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或影视文本。
读者通过结构,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地以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进
行报道。
网络以超文本、超媒体的连接方式组织新闻信息,使用户接受新闻内
容时可方便地联想和跳转,大大方便了人民对某一新闻的深度探求。
另外,网络新闻在静态视觉信息中,增加了大量的动态信息,如博客和
播客。
由于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专家、机构正在将博客做为扩
大传播影响力的平台。
带动了博客用户的增长。
截至2009年12月,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
2.21亿,使用率为57.7%。
而随着国内社交网站的兴起,部分草根
博客进入社交网站,并使用其中的日志功能来撰写博客。
另外微博
客以互动性强、使用门槛低、更新便捷的特性使用户对内容的更新
比传统博客更为活跃。
(二) 具有可储存性。
网络新闻具有持久的特征。
如果感兴趣的人想要搜索或浏览回顾以
前的新闻,他可以利用网络的储存性功能,在某个新闻网站对这个
事件的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网站的跟踪报道,或开办的这个新闻的
专题,了解事件的背景,掌握事件的全过程。
(三) 时效性和全时性。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时效性和全时化的优势。
与传统媒介的生产发行手段相比,报纸出版周期长,广播电视虽然能
现场直播,但还是要受播出时段的限制,网络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没有
太多的中间环节,速度自然要快得多。
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高的突
发事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事件发生的时候立即将信息传播出去,同时根据事件的发展状况不断及时作出连续报道。
网络的另一大优势即信息的全时化播报。
网络上的新闻信息始终处
在动态的更新中,可以随时发布,同时,信息还可以在数据库中保留,而
报纸和广电媒体则不可以,更何况大多数广电媒体还不能一天24 小时滚动播出新闻,而网络恰恰可以整日全时播报。
(四) 广泛性。
回顾人类传播史,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无一不在拓展传播范围上做
出了巨大贡献。
报纸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类带到
了大众传播时代。
后来的广播电视因其具有迅速直接、真实生动、
易于理解等特点而得以迅速普及。
但是报纸发行量、覆盖面由于其
物理特性和各国政策因素毕竟有限。
广播尽管有短波能穿透国境,但
真正有影响的国际广播电台,也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拥有,而且目前广播
听众数量也逐年下降。
电视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并不显著,尽管许多国
家的电视节目已经通过卫星传输到世界每个角落,但由于收视设备的
昂贵及各国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平民家庭收看外国电视节目的并不多。
网络的出现根本突破了地域限制,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都可
以自由畅通地与全世界的计算机交换信息。
网络将单个人真正推到
了全世界媒介面前,实现了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人与人的地理
距离概念由于信息自由高速的流通而变得模糊。
(五) 互动性
互动性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的一个做突出的优势。
互动性意
味着
使网络打破了过去有信息传播的者单向传送信息的格局,信息传播
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变得切实可行
人们从传统媒体获取新闻基本上是被动的,比如广播、电视新闻,打开某个频率就可以听视到,报刊新闻,虽然具有一定选择性,但是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处于“给什么,看什么”的状态。
而网络新闻就不一样,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提供个性化服务,如yahoo 、excite、aol 等,网
民不必每天到网上搜索和登记,只需把自己的需求告诉有定制服务的
网站,就可以得到自己关心的新闻、天气、体育、股市信息、电视节目、影讯等最新消息。
传统的新闻媒体基本上都是单向传播的,为提高媒体质量,增加读者参与性,许多报刊开辟读者来信专栏,电台开办听众点播节目,电视台推出游戏节目、谈话节目等等,但作用都比较有限。
而网络新闻则使得人
们的信息反馈更加通畅、快捷,通过e - mail 、bbs 和讨论组等方式,
读者和网站可以及时沟通和交流。
读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对新闻信
息的意见,使得媒介可以迅速了解读者对网络新闻
的反馈意见,为以后向人们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提供可靠的保证。
网络媒体还可以对读者状况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与掌握。
统计软件
可以向网络新闻传播者提供读者在一天24 小时中各个时段的访问流量,一个时间段的读者访问总量及读者所在国家和地区,对及时有效地
调整传播方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网络新闻的传播模式。
网络新闻传播主要指以数字化、多媒体、高技术支撑的因特网为物
质载体和传播手段,传播文字、图象、声音等传播符号,实现交互性的
现代传播方式。
我国目前的网络新闻传播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1. 新华网、人民网等以中央传统媒体为依托,拥有政府背景的网络版
新闻传播模式;
2.南方网、大洋网等依靠地方媒体和地方政府背景的网络版新闻传
播模式;
3. 千龙网、东方网等依托地方性新闻媒体联合的网络版新闻传播模式;
4. 新浪网、搜狐网等商业性网站上的网络新闻整合版块式传播模式。
网络媒体辐射广泛,以上四大模式都有清晰可见的目标受众群。
传统
媒体的新闻网站多吸引新闻业内人士,其权威性是新闻业内的线索源头。
新浪网、搜狐网等新闻网站也以其快捷性、互动性的优势赢得
普通上网者的青睐。
而南方网和千龙网等二、三类新闻网站发展,
相对来说就不是很乐观了。
因为缺乏自主性,没有自己的特点,在重复
报道传统媒体的信息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发挥
出网络媒体的优势,使自己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这就要求我们认清新网络媒体的独特传播特点,善加利用。
三我国网络新闻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网络新闻也存在不少隐忧之处,只有理智和清醒地认识到这些
问题,才会有利于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
(一)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遭到质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网络新闻更要全面、准确、真实,但是在网络
“争夺眼球”的竞争中,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用各种充
满噱头的题目引起公众的注意,置正确的舆论导向于不顾。
全国政
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倪萍和同为政协委员的歌唱家郁钧剑都曾受到
不实报道的骚扰。
而以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最为典型,曾有媒体绘
声绘色地报道他带一个受资助的孩子出国,他女儿又如何经营着一
家大型文化公司。
这些网站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
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这些虚假新闻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不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败坏了网络新闻的名声。
如3月13日晚7时,格鲁吉亚“伊梅季”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插播俄罗斯正在入侵格鲁吉亚的假新闻。
由于假新闻中出现了英国和法国
驻格鲁吉亚大使的镜头画面,两位大使已经提出了强烈抗议,这一
事件演变成了真正的国际性事件。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45 %。
一些商业性网站
发布的新闻则可信度更低。
近期对上海网民的一项抽查表明,目前占
很大比例的受众认为
网络新闻最大的缺点是“可信度低”,而且对其真实性持否定性评价的
比例更是高达56. 6 %。
(二) 新闻与广告并存,受众对网络新闻失去信赖,同时传统新闻业标
准面临挑
战。
一个媒体的运营离不开广告,网络新闻也不能例外。
网络新闻媒体要维持正常运转须靠广告收益来平衡,这使得网络新闻
广
告化的现象日趋严重。
许多网络媒体除了采取电子邮件及旗帜广告(banner) 等常见的网络广告形式外,还将与新闻内容相关的广告放到
与新闻临近的位置,甚至将广告嵌入新闻内部建立链接。
这种版面编排,有时候连媒体本身都难以分辨“新闻”内容是新闻还是广告,更不要
说一般受众了。
事实上要读者在网上辨别商业广告与新闻内容之间的界限远比在传
统的印刷媒体上要难。
印刷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视觉
上区分二者的线索;而在网上,则还处于摸索阶段。
这一现状的直接后
果就是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度在逐步降低,因为他们无法分清所阅
读的到底是公正平衡的专业新闻报道还是带有商业倾向的广告信息。
这是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如何助理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将是未来网络媒体的一个研究方面。
(三) 网络新闻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普遍质量不高,同时多媒
体性及全时
观念欠缺。
当前腾讯新闻等许多中文新闻站点普遍存在着内容简单空洞的现象。
经常阅读网络新闻的读者会发现,不少网上新闻标题很大,内容却很少,
有的甚至只有短短的一行字,缺乏实质内容,相关背景也交代得不清楚,
使读者无法从新闻中获益,新闻价值不高。
网络新闻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多媒体的特性,虽然很多网站已经开始增
加
视屏和音频新闻的数量,但是目前中文网络新闻多数还是以文字为主,声频或视频材料很少。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技
术还不太成熟,另一方面,制作和消费的高昂成本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
碍了多媒体网络新闻在中文网络市场的迅速普及和发展。
此外,全时观念的欠缺也削弱了网络新闻高时效和及时发布的特性,一些大型网络新闻站点如新浪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基本上做到了全
天24 小时定期及时更新,而为数众多的中小站点因为技术原因或是编辑人手的限制,网络新闻的更新次数太少,导致部分网络新闻的发布迟
于相应的纸质媒体。
(四) 侵犯他人权力的法律问题增多,网络新闻缺乏法律规范。
现行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九类作品中,没有涵盖互联网上流通的数字作品。
那么,互联网上的新闻作品到底有没有版权? 如果有,如何行使它
的权利?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篇二:网络新闻特点】
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
更新速度快。
网络传播的更新周期可以分秒计算;而电视、广播的
周期则以天或小时计算,纸质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周甚至以天计算,
纸质期刊与图书的更新周期更长,这一点从科索沃战事的报道中很
容易得到证实。
1999年3月25日凌晨3时北约空袭的爆炸声响起,几乎同时新浪网上就出现了相关快讯。
在以后的进程中,各种图像、文字消息几乎每隔两三分钟就更新一次。
网络传播的即时刷新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其本身“接收的异步性”
又方便受众随时随地的接收。
接收的异步性,可以使受众不需受媒
体传播时间的限制、可按自己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包括阅读、
收听、收看)。
的确,过去我们从三大传媒接收信息时必须按传媒传
播的步骤来等待,尤其是广播和电视。
简言之如果我们一旦有什么
事情耽误了节目的播出时间,我们就无法再挽回了。
近年来,电视
已意识到自身的这一缺陷,努力用“滚动重插”形式来弥补,但效果
总是无法与网络“接受的异步性”相提并论。
网络新闻传播使边吃早
点边看新闻的人、边喝午问咖啡边关心当天消息的人,或是习惯睡
前了解一天动向的人可按自己的需要来接受信息,而无须赶早问新
闻而睡眼惺松,或为晚间新闻而耽误了休息。
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宣
报纸若多印1万字内容,就需增加一个版,给印刷、排版、发行、
成本带来很多问题。
广播、电视更是这样,内容要准确到几十秒、
几秒时间,字有时要算到几十个。
网络传播不同,存储数字信息的
是硬盘。
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网络传播的专题报道和数据库中,网络传播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储存和传播信息,运行各种信息
数据库,使得读者可以对历史文件随时进行检索。
对新闻传播来说,网络传播的这一重要功能开拓了实施“深度报道”的新的纵深途径,
它能够保证读者对新闻发生的广阔背景及所波及的影响进行全程观察,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生存环境发生的真实变化。
三、范围广、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网络传播的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互通互联
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传播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传播空间的无
限广阔,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目前有200多个同互联网
联结的国家和地区,使网络传播真正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如
《人民日报》,以前海外读者不容易读到当天的报纸,由于邮递速
度慢,一般要5天左右才能看到。
现在国内一上网,世界全知道。
传统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也可以做到范围广,但都不可能像网络
传播这样容易,这样无所不达,这样低成本。
如果考虑到利用卫星
通讯上网,则意味着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看到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上的空间概念,网络信息传
播实现了无阻碍化。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真实的地理隔离不存在了,国界等限制也不存在了;网络上的新闻传播不是单一文化而是跨文
化的传播。
互联网则成了不同国家之间跨文化传播的方便和迅捷的
信息交流渠道。
在互联网成为现实之前,世界各国人民想要了解国
外的信息,几乎只能经由本国的大众传媒。
而作为职业的新闻传播
机构,必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对信息进行筛选。
因而有学者
说国际新闻只是部分的事实。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网上,用户可以发现来自对方文化的声音,他们所得的各种信息没有经过
特定意识形态“把关人”的翻译和删剪,有助于用户全面地了解对方
文化的各个方面。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网络新闻传播由于起步较早,各方面比较成熟,
所以传播的力
度就明显地较大,对其他文化的新闻传播形成了冲击。
跨国化的传
播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多元的文化传播在网络上将出
现从未有过的激烈竞争的局面。
四、检索便捷
这种特性是传统传播方式所难以具备的。
现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
体每天发送大量的新闻信息,储存时占用大量的空间和金钱,检索
时更是费时费力。
目前,传统的报刊、电台、电视检索是在另外的
资料室、图书馆,用人工一页页去找,一盘盘去挑,网络传播则完
全不同。
凡是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网民只要动动手指,使可从
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作随意查询。
检索功能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使用信息的效率,也给网络传播增添了特有的魅力。
五、多媒体传播
所谓多媒体,就是使计算机成为一种可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知能力
的媒体,它集合了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片、动画、
视频等)来传送信息。
多媒体首先必须是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就是通
过比特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软盘、硬盘、光盘(包括vcd,dvd)、数
字电视、计算机网络等都属于数字媒体。
只有数字媒体才能“从一种
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
网络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
它可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
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
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逼真而
生动的感觉。
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
网络上的新闻是多
媒体的,它融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媒介(报刊)、声音媒介(广播)和视觉媒介(电视)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网络传播不仅可以表现出电视的功能,还因其容量大、可检索等功能,使其多媒体特性显得更实用。
一个网络传播,实际上是三种媒
体的综合体。
网上音频、视频、图片节目,等于是开办了网上电台、电视台、图片社。
现在,大型网站上,如《人民日报》网络版,都
有专门的视频、音频频道。
由于操作平台软件的成熟,人们可以在
计算机里开出多个窗口,一边听音乐,一边看视频新闻、文字新闻
或写作。
六、起文本
所谓超文本,是设计成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又包
含与其他数据的链接。
用户单击文本中加以标注的一些特殊的关键
单词和图像,就能打开另一个文本,超媒体又进一步扩展了超文本
所链接的信息类型,用户不仅能从一个文本跳转到另一个文本,而
且可以激活一段声音,显示一个图形,或播放一段视频图像。
网络
以超文本、超媒体方式组织新闻信息。
用户接受新闻内容时可方便
地联想和跳转,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和思维规律。
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多维的,发散的,而不是线性的。
传统新闻媒体
的表达方式是j顺序的、线性的,而不是跳跃的、多向的,这样的表
达方式不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
人们要求新的新闻媒体能够突破线
性表达的桎梏,采用多维的表达方式,使其具有联想功能,从而更
接近于人类对知识、概念、思想的表达习惯。
七、交互性
网络信息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
是单向的,编
读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
而网络传播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双向(编读之间)甚至多向(编读之间、读读之间)传播,信息的
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利
用肋s、聊天室、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工具实时沟通,实现互动,
对信息内容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还可以举行网络会议。
在传播中,受众对媒体的参与是一种一直不变的追求,而且这种参
与越来越被要求为一种即时的行为。
“观(听)众热线”“嘉宾访谈”等谈
话类节目、报纸上读者来稿专栏等,就是传统媒体注意到了这一点
的结果。
然而,这种参与毕竟受到多种因素的局限,能参与进去的
人很少,传统的三大媒体,无论其编辑记者多么才华横溢,多么形
式多样,但永远和自己的受众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一边只能说,
一边只能听,最多只能通过电话进行现场交流。
现在的网络传播的
读者可以在同一时空通过诸如电子论坛、电子邮件等途径同有关编
辑进行交流,甚至他们的这种交流本身可以成为网络传播实时发布
的信息的一部分。
传统纸质媒体是一种自上而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的媒体,而网络传播则采取是一种白下而上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
在网上发表见解;传统媒体—“般是单向传播,而网络传播则更强调
互动式的交流。
每一位信息的接受者都有了更大的主动权,他们不
仅可以自己选择传播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加主动地调阅自己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