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软条款:出口商的陷阱
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探析论文

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探析论文信用证软条款是指信用证中对货物数量、品质、交付期限、运输方式和费用等方面进行灵活约定的条款。
与传统的信用证相比,软条款具有更加灵活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的交易需求和市场变化。
然而,信用证软条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在于可能给出口商带来利益损失。
软条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可以将退货、更改交货期限等权力交给进口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口商滥用这些权力,可能导致出口商面临订单取消或价格调整等风险。
因此,出口商在签署信用证软条款时应谨慎考虑,并与进口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自身利益不被损害。
其次,信用证软条款可能给进口商带来付款风险。
软条款通常允许进口商在交货之前根据实际需要更改货物数量或品质要求。
然而,如果进口商滥用这些权力,可能导致付款延迟或拒绝付款,给出口商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出口商需要在信用证中明确约定付款期限和条件,以确保自身的权益不受损。
最后,信用证软条款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增加。
由于软条款对交货方式和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灵活约定,这意味着出口商需要与物流公司、货运代理和承运人等多个环节进行沟通和协调。
如果这些环节出现问题或延误,可能导致交货延迟或货物损坏等风险。
因此,出口商需要加强对物流和运输过程的监控,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并采取适当的保险措施,以减少操作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信用证软条款带来的风险,出口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出口商应在签署信用证前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调查,评估其信用状况和支付能力,避免与不良信用的进口商进行交易。
其次,出口商应在信用证中明确约定付款期限和条件,确保交易资金的及时到账,并要求进口商提供必要的担保措施,如银行保函或保证金等。
再次,出口商应与物流公司和货运代理等合作伙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加强监控,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并及时采取保险措施,以规避操作风险。
总之,信用证软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为双方提供了交易的灵活性,适应了市场变化和交易需求。
软条款——信用证业务中的“陷阱”

所谓信用证软条款 ,是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有信用 款信用证诈骗的案例屡有发生 。这种对 受益人来讲基 本没有 证附条件生效的条款 ,或者规定要求信用证受益人提交某些 保 障的信用证 , 一旦发生纠 纷或欺诈 行为 , 受益人风 险巨大 。 难以取得 的单证 , 使受益人处 于不利和被动地位 , 致受益人 为此 , 导 我们 应对跟单信用证 的条款 , 是软条 款深加研 究 , 尤其
的风险 则很大 , 在其付 款之后 , 得的只是 一堆文件 , 获 买方 要 证中这样 规定 : HSL T E FC E I O O E A 。 I E YR O R DTI N T P R — T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普资讯
—
删 浮 c金融 ~ E 论丛
B A OF AMEN Y W Y DMEN T。
须装 上指 定船只 。这类软条 款使 得开证申请人掌握 了货物是 方面不能不准备发 货 , 另一方面又无 法掌握发货日期 , 随时可 例如 ,94 月 。吉林某外贸公 司收到美 洲某公司申请 19:  ̄5
4 金额信用证 z olt f r i ; 用证 开出时 无 否装船 、 . 无 e ee O e t 信 r tr c d ) 何时装船的 主动 权 , 使我方 受益人陷 于两难境地 : 一 金额 , 通过修改增额或只能记账 , 而不发 生实际现汇支{。 寸 据、 证书的详细要求和 指示 。 为了履约 。 口商按时开 出信用 进 这些情况一 般发 生在 尚未 确定这个 信用证项下的各种单 能造成信用证逾期 。 证, 但注明限制生效条款。出 口商若急于 交货装 船 , 将使制单 开来的信用证。证中规定:开证申请人以修改书形式通知受 。 发 生困难 , 更难于结汇。 这种控制信用证生效的软条款比较 灵 益人 及其授权进行装船 前检验 的代表 详情及时间 我方受益 活, 其方法是阻止信用证生效 ,其实质是严格控制信 用证 交 人坚 决不 同意上述条款 , 并电请 申请人修改 。 由于开证申请人
信用证业务中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信用证业务中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相对于汇付与托收而言,因为信用证是银行信用,对于出口商大多会选择信用证支付方式进行结汇,但是信用证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对出口商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面临的风险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交易双方能够合理地选择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相应的制约与权利。
关键词:信用证;风险;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70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一、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因为信用证是银行信用,银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许多出口商认为只要买家顺利收到货物,出口商就可凭借装船单据很快取得货款,既安全又方便。
实际上,信用证只是一种付款方式,而非保险工具,对于出口商而言,信用证也具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信用证“软条款”是指开证申请人开立的信用证中附有陷阱条款,使出口商不能如期收款。
据此条款,开证申请人(买方)或开证行具有单方面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主动权,即买方完全控制卖方,是否付款完全取决于买方的意愿。
这种信用证改变了其本质,对出口商具有很大的风险。
“软条款”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外贸实践中常见的“软条款”有:1.开证申请人(买方)通知船公司、船名、装船日期、目的港、验货人等,受益人才能装船,此条款使卖方装船完全由买方控制。
2.信用证开出后暂不生效,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通知生效,或待货样经申请人确认后生效。
此类条款使出口货物能否装运,完全取决于进口商,出口商则处于被动地位;出口商见信用证才能投产,生产难安排,装期紧,出运有困难。
3.信用证到期地点在和有效期在开证行所在国,使卖方延误寄单,单据寄到开证行时已过议付有效期;信用证限制运输船只、船龄或航线等条款。
4.品质检验证书须由开证申请人或其授权者签发,由开证行核实,并与开证行印签相符。
采用买方国家商品检验标准,此条款使得卖方由于采用本国标准,而无法达到买方国家标准,使信用证失效。
软条款-信用证业务中的陷阱

教学案例一软条款-信用证业务中的“陷阱”1998年12月25日,我国A银行收到日本B银行的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申请人为日本的D公司,受益人为我国一外贸公司下属的食品加工企业CA银行收到信用证后认真审查了该证,发现有一软条款“INSPEC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MR.ZHANG OF D,XX OFFICE IN TWO EOPIES”。
工作人员在通知受益人时,指出了该软条款,提醒受益人注意。
受益人称该张先生现驻其公司,未提出异议。
后C公司在信用证效期内分为两次发货,并提交规定单据到A银行议付。
第一次议付时间是1999年1月29日,金额为USD26800.00,准时收回货款,问题出在第二次议付上。
第二次议付时间是1999年2月5日,议付金额为USD107520.00,因该证有偿付行,议付行及时收到了押汇款。
可时隔几日开证行发电至议付行称该单据有不符点,“检验证书上签字系伪造”,拒付并要求退回已收到的偿付行的款项。
同时,申请人D驻我国办事处亦来人到A银行,称他们收到的为空箱,根本没有货。
A银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研究作出决定:首先要保证资金安全,收到的款项不能退回。
同时根据《UCP500》第十五条“银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伪造或法律效力,或对于单据上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般性(及/或)特殊性条件概不负责”的规定给开证行发电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经过交涉,使开证行最终在1999年3月15日同意付款。
问题虽然得到了最终解决,但软条款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
开证行方面第一,开证保证问题。
银行只在有了足够的开证保证才不会被客户所左右,陷人具体的贸易纠纷,使银行的资金信誉受损。
在本案例中上银行是为客户D开立信用证,在出现贸易纠纷时,只好违背业务惯例勉强拒付,使自己银行的信誉受损。
第二,业务切入点问题。
从该案件来看,开证行纯属迫于无奈而无理拒付。
在单证一致的情况下,开证行应先行付款,而不应该介入具体贸易,无理拒付。
浅析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与防范

浅析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与防范[摘要]信用证能解决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这一优越性已使其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支付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以及相关立法不完善,使得信用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软条款”问题尤为典型。
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常常使得受益人无法依据信用证规定交付单据,获得货款。
它的存在,损害了信用证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信用证软条款的产生原因,内在性质以及表现形式的深入分析,力图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规避软条款带来的风险.关键词: 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识别及防范一、信用证软条款的含义及其风险所谓信用证软条款(soft clause),就是指开证申请人(进口商)在申请开立信用证时,故意设置若干隐蔽性的“陷阱”条款,以便在信用证运作中置受益人(出口商)于完全被动的境地,导致其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患的条款。
若加列了软条款,则该信用证实质上就是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或者说是尚未生效的信用证。
这种信用证的软条款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受益人(出口商)往往难以识别,以致落入对方(进口商)精心设计的陷阱。
软条款信用证的危害在于:外商利用这些“软条款”,常常故意挑剔,使出口商无法正常结汇,或大杀货价,或使出口商血本无归。
二、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分析信用证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既有信用证自身缺陷的内部原因,又有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1.信用证本身的缺陷。
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支付手段,其安全性相对已经得到了世界公认。
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源自信用证机制自身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信用证结算方式对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得并不平衡。
在信用证方式下,货款结算实行凭单付款的原则。
即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开证行都必须承担付款责任,可见,信用证支方式使卖方的权益受到了充分保护,而买方的权益没有受到充分保护。
信用证方式下出口企业面临软条款风险及对策

信用证方式下出口企业面临软条款风险及对策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收汇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软条款”尤为严重,常常使得受益人无法依据规定交付单据,获得货款。
信用证软条款的存在,极大损害了信用证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本文立足于实践,力图寻求有效方法来规避信用证软条款给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
标签:信用证;软条款;风险;对策信用证是当代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之一,对于买卖双方的交易有着其他结算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刚开始进行交易时,买卖双方均倾向于接受此种结算方式。
但是在实际业务中,信用证结算也存在许多风险和问题,尤以软条款最为严重,进口商往往利用软条款对出口商进行限制,对出口企业收取货款设置重重障碍。
一、信用证软条款含义信用证软条款,也称为“陷阱条款”,是在不可撤消信用证中加列某种条款,据此条款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具有单方面随时解除付款责任的主动权,即买方完全控制整笔交易,受益人处于受制人的地位,是否付款完全取决于买方的意愿。
这种信用证实际变成了随时可以撤销或可能无法生效的信用证,银行中立担保付款的职能完全丧失。
带有此种条款的信用证实质上是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极易造成单证不符而遭开证行拒付。
买方凭借信用证软条款还可以骗取卖方的保证金、质押金、履约金、开证费等。
二、我国出口企业遭受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表现形式(一)信用证规定在开证行到期正常情况之下,信用证的付款地应在出口地,这样出口方可以保证自己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日和到期日之前提交单据。
但是我出口方经常遇到信用证中规定到期地点在进口地,或虽然规定到期地点在出口地,但是注明单据须于指定日之前寄达开证行。
这样自出口方交单到指定银行收到单据存在一段邮寄时间,而且这一时间段是卖方无法控制的,而出口方又不能保证邮递部门能够不出任何差错地将全套单据交付指定银行,这样对于卖方而言就有了自身无法控制的风险,十分不利于安全收汇。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软条款”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软条款”在国际贸易的广袤海洋中,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和信任。
然而,其中的“软条款”却犹如隐藏在平静海面下的暗礁,给交易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信用证“软条款”,顾名思义,是指在信用证中加列的一些条款,这些条款使得信用证的付款条件变得模糊、不确定或者难以满足,从而为受益人(通常是出口商)的收款设置了障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信用证“软条款”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限制信用证生效的条款。
例如,规定信用证需在进口商取得特定的进口许可证或者满足其他特定条件后才生效。
这使得出口商在发货前无法确定信用证是否能够真正生效,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另一种常见的软条款是要求某些单据由进口商或其指定的人签署。
这就使得出口商无法完全自主控制单据的签署,容易受到进口商的刁难。
还有一种较为隐蔽的软条款是对货物检验条款的不合理规定。
比如,规定检验证书由进口商指定的检验机构或人员出具,且检验结果直接影响付款。
这样的条款容易导致进口商以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付款。
那么,信用证“软条款”是如何产生的呢?从进口商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出于对货物质量、市场变化等因素的担忧,试图通过设置软条款来保留更多的控制权和灵活性。
例如,当市场价格下跌时,进口商可能会利用软条款来寻找借口拒绝收货或付款。
此外,部分进口商可能存在欺诈的意图,故意设置软条款来骗取出口商的货物或预付款。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一些银行在审核信用证时不够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和指出软条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软条款的出现。
信用证“软条款”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出口商来说,软条款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按时收汇,增加了资金周转的压力。
同时,为了满足软条款的要求,出口商可能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精力和费用,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进口商恶意利用软条款拒绝付款,出口商可能会面临货物积压、资金链断裂等严重后果。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信用证的复杂性和漏洞进行诈骗,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下面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虚假单据诈骗某国内出口企业与一家国外进口商签订了一份价值 50 万美元的货物销售合同,约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在货物装船后,出口企业按照信用证要求向银行提交了全套单据,包括提单、发票、装箱单等。
然而,进口商在收到单据后,却发现提单是伪造的,货物根本没有装船发运。
进口商立即向开证行提出拒付,并要求出口企业退还货款。
在这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伪造提单等重要单据,骗取了进口商的货款。
这种诈骗手段通常比较隐蔽,因为进口商在收到单据时,很难立即核实其真实性。
而且,一旦开证行根据表面相符的原则支付了货款,进口商就很难追回损失。
案例二:信用证条款陷阱一家国内企业向国外出口一批服装,合同约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在收到国外进口商开来的信用证后,出口企业发现信用证中有一些苛刻的条款,如要求提供由进口商指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并且检验报告必须在货物装船前提交。
由于该检验机构在国内没有分支机构,出口企业无法及时获得检验报告,导致无法按时交单。
最终,开证行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了货款。
在这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在信用证中设置一些难以满足的条款,故意造成出口企业单证不符,从而达到拒付货款的目的。
这种诈骗手段常常利用出口企业对信用证条款的不熟悉和疏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案例三:软条款信用证诈骗某国内企业与一家国外公司签订了一份机械设备出口合同,合同金额为 200 万美元。
国外公司开来的信用证中包含了一个软条款,即要求出口企业在发货前必须获得进口商的书面确认。
然而,在出口企业准备发货时,进口商却故意拖延不给出书面确认,导致货物无法按时发运。
最终,由于信用证过期,开证行拒绝支付货款。
信用证中“软条款”与“陷阱条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 简化 手 续 , 五 可 节省 营业 开支
项下全部支付方式外 , 还包括赊销方式,由于有中国 出口 信用保险公司的风险保证 ,融资利率比较优惠 ,
而且 一 旦 发 生海 外 买 家 风 险 ,即商 业 风 险或 政 治 风
如出口企业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 , 可免去繁琐 的催证、 审证 、 改证 、 制单 、 向银行交单等手续和支付 银行信用证通知、 议付 、 查询回复 、 交涉等费用 , 以及 因“ 不符点” 而遭致开证行拒付所带来的麻烦 。 通过 上述 比较 可 以看 出 , 相对 于打包 贷款 和 出 口 押汇而言, 打包贷款虽属于装船前融资 , 但只适用于 信用证项下的融资 , 贷款手续严格 , 利率较高, 对中 、 小企 业而言 实在 是 不易 获得 ; 出 口押 汇属 于装船 后 而 融资, 虽范围广泛 , 不仅包括信用证项下的押汇, 还包 括付款交单 ( / ) D P 和承兑交单 ( / ) D A 项下的押汇, 融 资条件 比打 包贷 款宽 松 , 利率 也按 照市 场利率 , 只 但
参考文献:
1 .唐若听主编 .出口信用保险实务 [ .中国商务出版社,04年 l 月 M] 20 2 2 .姚新超编著 .国际贸易保险 [ .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 , SC NS T T oN US Nt O S UL A I
条 件” 去做 , 而且在 没有 任何 差错 的情 况 下, 受益 人才
能充分地享有信用证上得到偿付的权利 。换句话说, 如果受益人未能满足信用证上的“ 条件” 那么信用证 , 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对于受益人来讲, 能否满足 信用证上的 “ 条件” 即提供相符的单证是至关重要 , 的。信用证上有 “ 条件” 是正常的, 它能促使出 口人忠 实地履行 义务, 同时也有助于保护进 口人的合法权
浅析信用证“软条款”陷阱及其风险防范

浅析信用证“软条款”陷阱及其风险防范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跟单信用证由于直接以银行信用作支持,一直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交易方式,实际应用也最为广泛,素有“国际贸易血液”之称,但也不乏买方利用“软条款”陷阱大行商业欺诈的情况。
所谓“软条款”,是指开证申请人(进口商)加诸于信用证银行付款条件中有失公允的限制性条款。
此种条款的特点在于随意性很大,且由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一手操纵,足以轻而易举地置受益人和叙做出口来证融资业务的银行于单证不符或其他违约的境地,而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则可以此为由解除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责任。
总而言之,一旦信用证上载入了这些软条款,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就变成了可撤销信用证,银行信用保证便相应地蜕化为商业信用,毫不夸张地说,“软条款”信用证是出口商及其银行的大敌。
本文即是立足于业务实践,就如何有效识别并防范信用证软条款陷阱进行了初步探究。
标签:信用证软条款风险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作支持的结算工具,是开证行有条件地为进口商支付货款的承诺。
履行付款承诺的条件是出口商必须在信用证效期内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单据条款的商务单据(海运提单等货物单据)或金融单据(汇票),只要单证一致,单单相符,开证行就必须在单据提示日即期地支付货款,或在提示日确认在某一将来日期到时兑付。
综上所述,基于信用证的付款承诺虽然是有条件的,但却是第一性的,不需要追索就必须向受益人(出口商)或相关银行履行的付款责任,且不受贸易合同等其他契约关系的影响,是独立的责任。
为此,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跟单信用证一直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交易方式,实际应用也最为广泛,但也不乏买方利用“软条款”陷阱大行商业欺诈的情况,对此,出口商和叙做出口来证融资业务的银行,应具备足够的警惕。
1 关于“软条款”的有效识别准确识别“软条款”,是防范信用证欺诈的重要前提。
所谓“软条款”,是指开证申请人(进口商)加诸于信用证银行付款条件中有失公允的限制性条款,此种条款的特点在于随意性很大,且由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操纵,足以使受益人(出口商)和叙做出口来证融资业务的银行丧失控制权利,进而导致单证不符或其他违约行为,而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则可以随时将受益人置于陷阱,最终以单据不符为由,解除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责任。
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

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摘要:近年来,“软条款”已成为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主要风险之一。
只有正确识别信用证“软条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分析了信用证业务中“软条款”的特点及常见形式,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信用证“软条款”风险防范长期以来,信用证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国际结算中最为安全的结算方式。
2022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各个经济实体和国际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随之而来对信用证结算方式也带来了较大影响。
金融危机影响下,带有“软条款”的信用证对出口商的风险加剧,一旦贸易环境恶化,进口商或开证行就会利用“软条款”来设置障碍,从而损害出口商的利益。
因此,熟悉信用证“软条款”形式,并探寻风险防范之策成为当务之急。
一、信用证“软条款”的涵义及特点信用证“软条款”(SoftClaue)一般是指跟单信用证中规定的,受益人(出口商)无法满足或必须在开证申请人(进口商)协助下才能满足的条款。
在我国也称为“陷阱条款”(PitfallClaue),是指开证申请人(进口商)在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中加列一些特殊条款,使受益人(出口商)不能如期发货,据此条款开证申请人(进口商)或开证银行可以单方面解除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即买方完全控制整笔交易,受益人处于受制人的地位,开证行付款与否不是取决于单证是否与表面相符,而是取决于第三者或进口商的履约行为。
信用证“软条款”都是看上去“合理”但实际上根本不合理的条款,均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可操作性,付款条件含糊不清,所附条件生效方式隐伏着虚假性,开证行付款责任不明确,使得出口商即信用证的受益人难以取得或难以备妥与信用证条款表面相符的单据,进而信用证项下的货款无法得到偿付。
并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软条款”越来越多,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没有固定模式,甚至还故意加上一些专业性的表述,难以被非专业人员发觉,使受益人放松警惕,蒙受损失。
其根本特征在于它赋予了开证申请人或开证银行单方面撤销付款责任的主动权,从而改变了信用证银行信用的性质。
“软条款”信用证欺诈的界定、救济和风险防范

“软条款”信用证欺诈的界定、救济和风险防范在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中,跟单信用证一直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一种交易方式,因此我国国际贸易结算的80%以上都采用信用证方式。
但是近年来针对我国信用证欺诈的案件日益增多,其中“软条款”信用证常常以伪装的面目出现,成为信用证业务中出口商的巨大的陷井。
一、“软条款”信用证(一)“软条款”信用证的含义。
在UCP500文本中,从银行对受益人付款责任的角度分类,信用证主要分为不可撤销和可撤销信用证两大类。
然而实践中却产生了另一类UCP500所无法调整的信用证,即“软条款”信用证(soft clause L/C)。
在信用证交易中,银行仅处理单据而不处理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
因此只要出口商(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就将付款。
银行是否付款取决于出口商提交的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规定,因此出口商是否获得款项取决于他是否满足信用证条款的要求。
(二)常见的“软条款”信用证的表现形式。
实践中的信用证“软条款”可谓是五花八门,其主要作用在于使原本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在隐蔽的情况下变成可撤销的信用证。
其常见的表现有:(1)暂不生效的信用证,如本证暂不生效,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通知生效或待货样经开证人确认后再通知生效;(2)船公司、船名、目的港、起运港或验货人、装船日期需待开证人通知,开证行将以修改的形式另行通知;(3)货到目的港后通过进口商检验,检验证由进口商经过开征申请人授权的人出具和签署(即所谓的“客检证书”),同时其印签应与通知行持有的记录相符才履行付款责任;以上种种为典型的信用证“软条款”,如开证行不通知生效,不发修改书,开征申请人不出具证书或收据,不来验收,不通知船公司或者迟发证书和收据或签字不符等等,都会造成单证不符,遭到开证行拒付。
二、对于“软条款”信用证欺诈的法律界定和司法救济(一)信用证欺诈的法律内涵。
所谓信用证欺诈,是指在国际贸易信用证支付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假象或隐蔽事实真相,诱使其他当事人陷于错误认识而依赖于该事实而失去属于自己的有价财产或放弃某项法律权利,以达到从中获取一定的不当利益的目的而为的行为。
浅析信用证“软条款”陷阱及其风险防范

口方对货 物百般 挑 剔拒 不 出具检 验 合格 证书 , 导致 单证 不符 而被 开证行 拒付 , 并借 此 时机 , 要挟 出 口商减 价。上述 业 务 实践 ,就 如 何 有 效识 别并 防 范 信 用 证 软 条 款 陷 阱进 行 了初 步 探 条款 , 接违 反 了有 关进 出 口商品检 验 需 由一个 独 立贸易 直 究。 关 系人 之 外 的第 三 者 、 个有 资 格 、 一 有权 威 性 的检 验 专 业
欺诈 的 情况 。 谓 “ 条 款 ” 是 指开 证 申请 人 ( 口商 ) 诸于 信 用 证 所 软 , 进 加
并 导 而 开 证 申请 人 或 开 证 行 则 可 以 此 为 由解 除信 用 证 项 下 的付 款 责任 。 具 的 货物 检 验合 格 证 书 , 蓄 意迟 开 证书 , 致 受 益人 无
浅 析信 用证 “ 软条 款" 陷阱及 其风 险防范
崔 国朋 赵 林平 ( 行沧州 建 分行
摘 要 : 国 际贸 易支 付 方 式 中 , 单 信 用 证 由于 直接 以银 行 信 用 调 了信 用 证项下 单据 的独 立性 。 带有软 条款 的信用 证主 在 跟 而
作 支持 , 直 被 视 为相 当保 险 的 交 易 方 式 , 际应 用 也 最 为 泛 , 一 实 素 要特 点 之 一 , 恰是 在 货 物 问题 上 设置 陷 阱 , 中 的商 检 恰 其 有“ 国际 贸 易 血 液 ” 称 , 也 不 乏 买 方 利 用 “ 条 款 ” 阱 大 行 商 业 之 但 软 陷
谨防信用证软条款欺诈

谨防信用证软条款欺诈作者:赵艳丰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4年第11期作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工具之一的信用证,得到了广泛运用。
不过,由于信用证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软条款”,使得信用证的风险日益凸显。
信用证软条款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某些进口商(受益人)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或摆脱付款责任,在所开立的信用证中加入了一些软条款,使自己掌握贸易的主动权,并使出口商的结汇变得异常艰难。
在实际贸易中,常常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软条款的漏洞,蓄谋违法犯罪活动,导致出口商蒙受巨额经济损失。
欺诈案例进口商恒远公司是2012年在迪拜成立的贸易公司,主要经营各种时尚商品和奢侈品的贸易,其公司并不生产任何产品,纯粹是通过低买高卖赚取手续费。
其经营特点是通过多渠道获取海量信息,并通过对比分析选定合适的交易对手。
2014年3月,因为汇率的变动,在一笔贸易中恒远公司亏损了120万美元,处于破产的边缘。
由于经常利用信用证与国外的企业进行贸易,其对于信用证流程以及制定条款十分熟稳,经过一番挣扎,公司的高层决定利用隐蔽的信用证软条款骗取出口商的履约金。
出口商是位于中国香港的飞天公司,于2005年成立,主要生产时尚箱包,经过数年的打拼,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2014年4月,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发了一种高端的箱包,但由于前期的市场调研不充分,这款产品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
之后,因为经营和管理不善导致飞天公司库存大量堆积,资金链甚至可能出现断裂,现急需现金流去弥补资金链的缺口。
本案中的开证行南星银行是迪拜当地的小银行,通知行健通银行是香港地区的小银行。
恒远公司决定利用软条款进行欺诈,首先要选择目标企业。
恒远公司的高层通过渠道关系得知香港的飞天公司目前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并且其高级箱包有大量库存。
于是,恒远公司的代表通过中间人找到了飞天公司。
根据恒远公司的说明,其收到了某公司价值200万美元的高级箱包的供货合同,现在急需货物。
警惕信用证中软条款设置的陷阱分析

V 0I CE N I 3 C0P ES SI I GNED BY XI NDA NTERN ATI I ONAL.LTD”
I T 0F CREDI I E1n T SN0T 0P R. E ATI VE UNTI W E L ADVI E P CE , S RI
1要 求提 供不能获得 的单据。 .
书 , 或 者 对 方 根 本 就 不 派 人 来 如 在 海 运 提 单 中 规 定 将 内 陆城 市 又 又 信 检 验 , 作 为 出 口 企 业 又 能 怎 样 确 立 为 装 运 港 , 如 , 用 证 要 求 那
琶
管 铜 值 厕 瞧 审 敷 承 鼹 凰 绚 噙 四 笳
■ 艾 萍 上 海 商 业 会 计 学校
在我 国的 出 口贸易 结 算方 式
中 , 用 证 由于 结 算 的及 时 与 银 行 信
一
时 , 硬 性 规 定 的 条 款 外 , 故 意 除 还
、
小心信用证 中软条款设 设 置 隐 蔽 性 陷 阱 条 款 ,以便 在 该
DES T AT【 0N AND NALDOCU.
呢 ? 很 显 然 , 这 种 情 况 下 , 场 出 口 商 提 交 的 所 有 议 付 单 据 的 日 ME A R QI EⅥE S Y 在 市 NT RY E Ⅲ ] NT B
OFAME DME A。 ( 到 N NT ” 直 对 该 货 物 的 需 求 状 况 并 不 乐 观 , 期 必 须 早 于 买 卖 双 方 的 合 同 日 WAY
申请 人 ( 口商 )在 开 立信 用 证 人 在 议 付 时 必 须 提 交 由 申请 人 出 进
从一则案例看出口商轻易接受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

从一则案例看出口商轻易接受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李雍雅徐伟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用证支付方式将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成功地解决了商业信用的危机。
其运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单单相符、单证相符”。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大多数对外贸易企业采取了信用证支付方式,但某些外国进口商往往会利用信用证的严格相符原则,设置形式多样隐蔽性的信用证软条款,改变了信用证的不可撤销性,达到欺诈出口商的目的。
本文提供的一则案例,是进口商公开要求设置软条款,而出口商轻易接受后受骗上当,并造成严重损失。
一、案例介绍香港的飞天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广东东莞设立工厂生产时尚箱包。
由于经营与管理不善,导致一款高档箱包大量库存。
阿联酋迪拜恒远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是中间贸易商,主要经营时尚产品与奢侈品,由于受到国际汇率变动的影响,B公司处于破产边缘,为了挽救公司,遂起通过信用证软条款骗取出口商履约保证金的企图。
2010年,B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得知A公司资金周转不畅,通过中间人找到A公司,商谈购买高级箱包事宜。
随后,两家公司签订了一份高级箱包买卖合同。
合同中约定由A公司向B公司提供高级箱包,价值200万美元,分为两批供货,每批价款为100万美元,支付方式为信用证支付。
为了保证A公司的履约、产品的质量以及按期交货,B公司要求A公司提供履约保证金50万美元。
A公司由于产品长期积压,为了尽快收回资金,认为产品质量以及交货期限不存在问题,于是接受该项条款。
双方为了节省时间,决定由双方确定信用证的内容,商定开证行为迪拜的南星银行,通知行为香港的健通银行,议付行为香港的渣打银行。
在信用证拟定过程中,B公司要求A公司所提供的单据中加入应有B公司代表签署的买方抽检质量合格证明,B公司强调这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行为,但A公司表示不同意。
随后,B公司又要求在质量合格证书上有B公司代表签字印鉴并与开证行留底相符的条款,A公司虽然也不同意,但B公司一直强调这是为了保证其信用证项下的资金安全与交易安全,并作出了其签字与开证行一致的说明,还出示了在开证行留底的印鉴照片,实际上这份印鉴照片并不是在开证行留底的印鉴而是设置的陷阱。
关于信用证软条款的陷阱_0.doc

关于信用证软条款的陷阱【前言】在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处理过程中,熟悉国际惯例,了解游戏规则,并在实务中熟练地掌握运用,就能在业务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有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拓宽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力争最大限度地维护己方客户的合法权益。
下面的一则案例就是我行在出口信用证中在客户遭遇了“软条款” 陷阱的情况下,利用国际惯例规则,步步紧逼,成功地追讨回出口货款的案例。
【背景】信用证类型:限制中行付款信用证开证行:**某银行(简称开证行)寄单行:**农合行(简称我行)出口方:**某机电有限公司(简称d公司)【案例经过】某年6月10日,d公司向我行交来一套**某银行开立的不可撤销限制中行付款信用证项下单据。
经我行审查,确认该套单据与信用证要求相符。
但是,该信用证有“软条款”,即存在“经**授权机构确认后付款”(usdxxx to be paid after egyptian authority approval)的条款。
同时,该信用证明确表示,只有在该行获得进口方出具的已取得**有权机关同意放行货物的书面确认后方可付款。
很显然,这是一条受益人无法预知后果的陷阱条款。
经联系得知,货物已经于5月20日出运并将抵达目的港。
事已至此,考虑到开证行加列此条款时意思表达含糊,对于最重要的开证行收到单据后是否可以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先行放单给进口方并未说明,在跟d公司说明相关情况后,我行决定以交单行身份参与到这笔业务中来,直接向开证行寄单。
为做到争取主动、有备无妨,针对该陷阱条款并未明确的开证行是否可以先行放单给进口方的情况,我行专门在寄单面函上做出了应对,即着重强调“本套单据仅允许在付款后方可交付进口方”(kindly note that the documents can only be released against payment)。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行于当日6月10日通过敦豪快递dhl将相关单据寄出。
考虑到中东地区收汇的具体情况,在超过合理期限仍未收到开证行任何答复的情况下,7月4日,我行向其发出了追索电。
【信用证案例分析】信用证软条款风险揭秘

【信用证案例分析】信用证软条款风险揭秘 案件情况 2014年1月,国内A公司通过以前的客户甲先生了解到香港B公司欲购买1.2万件皮装,随后甲以B公司代理的身份与A公司进行了贸易谈判并签定了合同,价格条件FOB天津,合同金额90余万美元,合同规定的支付条件为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
不久,A公司收到新加坡曼谷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不过开证申请人并不是B公司,而是新加坡的C公司。
收到信用证后A公司即向甲支付了佣金,并从甲先生指定的工厂购进原料,积极生产备货。
按照信用证规定,“受益人应于发货前一周通知开证申请人装船计划,开证申请人将通过开证行确认该计划并通知船只名称,且以上两份电文原件均为信用证要求提供的单据。
”由于信用证上并未注明开证申请人的传真号码,A公司提前将装船计划通知了B公司,并请B公司通知开证申请人对此予以确认。
但B公司质检人员一再拖延产品检验时间,并对A公司的装船计划避而不谈。
一个偶然的机会,A公司获悉与自己同在一个省的D公司不久前也出口过同类的货物,且中间人同为甲先生,原料购自于同一家工厂,支付方式也为信用证。
不幸的是,D公司被甲先生和香港B公司的伎俩所蒙骗,盲目地将货物发给了他们,而由于并未接到开证申请人的装船计划确认,造成银行以不符点为由拒付,落了个钱货两空,损失近百万美元。
后D公司律师亲赴香港,但根本找不到所谓的B公司。
至此,一桩商业欺诈案水落石出。
A公司悬崖勒马,停止了货物的发运。
案情分析 本案一开始便存在一些疑点,但A公司都将他们一一忽略了。
1、买家资信状况不明 出口商A公司以前从未与香港B公司有过贸易往来,对其情况可谓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便与之签定了90余万美元的合同未免有些草率。
且A公司从未对B公司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哪怕是核实一下相关的地址是否存在这个公司(事实证明根本不存在)。
2、出口货物价格偏高,买家指定原材料供货厂家 在合同洽谈阶段,B公司的代理甲先生坚持A公司必须订 国内某工厂的原材料,理由是其质量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证软条款:出口商的陷阱
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跟单信用证使用最为广泛,也一直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一种交易方式。
因此,尽管我国出口贸易也接受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多种支付方式,但主要的收汇方式仍然是跟单信用证。
为此,我们应对跟单信用证的条款,尤其是软条款深加研究,这样有利于工作操作和安全收汇。
一. 货物检验证明或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开证人授权的人出具和签署,其印鉴应由开证行证实方可议付的条款等等。
这些条款对受益人来说极为不利,因为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人如果不来履行就不能出具检验证书或货运收据,这必然影响货物出运。
但是,即使进口商检验并出具了证书或货运收据,如果未经开证行证实,也会造成单证不符。
1999年1月,某三资企业将制好的一套单据交来交通银行汕头分行议付,经银行审核,发现其检验证书未按信用证条款要求的经开证行证实。
企业得知后,希望把证书再寄给国外进口商,请其要求向开证行证实,但由于往返时间长,如果寄去后再寄回来又会影响交单时间,所以,只好以单证不符寄往国外开证行。
由于该客户是老客户,又是资信较好的客商,所以,最后还是把货款收回来了,但是开证行已扣除了50美元的单证不符费和30元的电报费。
二. 检验证由进口商出具和签署并由受益人会签。
同时,其印鉴应与通知行持有的记录相符。
这种条款对受益人很不利,因为主动权已掌握在对方手里。
同时,不仅影响了议付时间,造成了单证不符,而且还影响了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
因此,受益人应洽进口商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修改或删除,以便受益人操作和安全及时收汇。
三. 检验证由某某出具并签署,他们的印鉴必须由通知行证实。
这个条款对受益人来说也是不利的,而且开证行并没有将印鉴资料寄给通知行,致使通知行无法证实。
另外根据ucp500号规定,通知行应遵守合理谨慎的原则,检查其所通知信用证的表面证实性,以保护受益人的权益,因而没有义务审核某某进口商的印鉴。
四. 票据应出具在有受益人名称的信函笺上,注明全称和地址。
对于这一条款,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发票出具在有受益人名称的信笺上,打上其地址就可以。
但也有人认为,即是在受益人的信笺上出具发票,其发票上也要打上受益人名称的全称和地址,不能只打上地址。
最近有一家企业按照第一种意见制作单据,即只打上地址,结果国外开证行提出不符。
笔者认为,这个条款仍不明确,应向国外开证行询问澄清以便正确制作单据。
五. 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的人出具并签署,其印鉴必须与开证行的档案记录相符。
对于这些条款,受益人不能把握其印鉴是否相符,因此,出口商应洽开证人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报修改或删除,以便安全及时收汇。
六. 由进口商授权人出具并手签的货运收据。
其印鉴必须符合信用证开证行的票据中心的记录。
对于这个条款,受益人不能把握其印鉴是否符合。
因此,应洽改。
七. 由进口商授权人出具并签署的货运收据,其印鉴必须符合开证行持有的记录。
对于这个条款,受益人同样不能把握货运收据上的签字和图章与开证行持有的记录相符。
因此,应洽额修改。
这都是一些非正常性条款,也是出口商所不应接受的。
众所周知,由于开证人或开证申请人授权人签发检验证这一条款不仅违反了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需由一个独立贸易关系人之外的第三者、一个有资格、有权威性的检验专业机构来执行的惯例,而且也违背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第四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
”根据惯例,银行不介入买卖或不参与交易,上述条款,开证人授权的代表签字须经本行(开证行)或通知行证实等,意味着银行参与了交易,违背了国际贸易惯例。
因此,这种条款,明显是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串通一气,坑害出口商的。
假设企业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完全一致,开证申请人授权的代表也出具了检验证,只要开证申请人勾结银行,指示银行否认该代表是经该行同意的,那么,企业就不能从银行获得货款。
为此,为了出口商本身的权益,应加强对信用证条款,尤其是软条款的审核,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洽进口商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报修改或删除,为顺利出运货物和安全及时收汇铺平道路
实践中常见的软条款
信用证暂时不生效,何时生效由银行另行通知。
信用证规定必须由申请人或其指定的签字人验货并签署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才能付款或生效。
信用证对银行的付款、承兑行为规定了若干前提条件,如货物清关后才支付、收到其他银行的款项才支付等。
有关运输事项如船名、装船日期、装卸港等须以申请人修改后的通知为准。
信用证前后条款互相矛盾,受益人无论如何也作不到单单一致。
但是,尽管具有上述条款的信用证,并不必然就是软条款信用证,如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的一案例〔法公布(2001)第2号〕中,信用证规定:“由申请人发出之货品收据,申请人之签字必须与开证银行持有之签字式样相符。
”两审法院都并不认为该条款属于软条款,而认定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的签字因与银行持有的签字式样不符构成单证不符。
实践中,由于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和经常性做法不一,有些要求对于其他当事人而言,属于软条款,对于另一当事人就不是软条款而是正常做法所要求的条款。
因此,判断何谓软条款,尚需要结合当事人的交易习惯和做法予以判断,而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前面提及的一些主要的软条款现象,也只是作为一种判断之参考。
总之,对于何谓软条款,是需要根据个案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