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褐斑病
发病条件:温度范围10-33℃,最适25-28℃。

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

该病发病较早,嫩叶较老叶发病重。

病菌随风雨直接进入叶片细胞的间隙,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2)黑斑病褐斑病
发病条件:病菌生长温限10-37℃,最适为25-28℃。

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

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

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

鲁花3号、海花1号、蔓生型小粒种易感病。

病菌落到花生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水滴,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从而引发病害。

黑斑病
(3)网斑病
发病条件:病菌穿透表皮侵入,在表皮下呈网状蔓延,毒害邻近细胞,引起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网状坏死斑。

连阴雨天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叶斑病发病部位在花生叶片,也可以称作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是危害花生的常发性病害,它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通过风和雨传播,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水滴,侵入到叶子内部,繁殖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病斑,破坏绿色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发病重的,叶片脱落,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

防治方法: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每次每亩喷药液2-3桶水,能达
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

推荐药剂:
1)用5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5克兑水30斤加丝润展着剂进行喷雾;
2)在花生初花期前用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盛花期1000-1500倍液喷雾。

3)用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2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

(4)花生锈病
花生锈病是指花生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

下部叶片先发病,渐向上扩展。

叶上很快变黄干枯,似火烧状。

花生锈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生严重。

主要侵染花生叶片,亦可为害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和荚果。

发病病株较矮小,形成发病中心,提早落叶枯死。

收获时果柄易断、落荚。

锈病发生的原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
多,生长过嫩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有害菌群或肥料中混有禾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温差大易发病
5)害虫危害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6)土壤疏松、腐殖质多的田块易发病。

7)播种早、管理粗放的发病重。

锈病农业防治方法:
1)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和农作物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
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播种后用药土覆盖,易发病地区,在幼苗封行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0)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2)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

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化学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
1)4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 000倍液
2)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3)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85%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
5)40%丙环唑微乳剂3000-5000倍液
6)125克/升氟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
7)喷药时加入丝润展着剂有增效作用。

(5)花生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

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

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

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
发病规律: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

连作田、土层浅、沙质地易发病。

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
(6)花生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一般发生在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后期为感病者。

果荚往往腐烂或种仁不满,造成严重损失,一般田地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达到60%~70%,特别是连作多年的花生地块,甚至成片死亡。

麦套花生早播的花生发病轻。

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株,在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引起根基组织腐烂。

当潮湿环境时,病部产生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剥落,纤维组织外露。

当环境干燥时,病部表皮凹陷,紧贴茎上,成株期感病后,约10~30天全株枯死,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贴地面,有时也出现主茎和侧枝分期枯死现象。

花生根、茎腐病防治:
种子处理:用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按照100毫升-300毫升药对水1500-2500毫升/100公斤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

药剂喷雾:当田间发病时,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15克加36%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15公斤灌根处理,亩用药液50~75公斤。

在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后各
喷一次,或者发病初期喷1—2次,还可兼治花生根腐病,立枯病、叶斑病等。

此外,还可以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0倍液灌根喷雾处理。

(7)花生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俗称死苗、发瘟、死棵子、青症等。

症状: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和落叶期为发病盛期。

病株初期通常先在主茎顶梢第二叶表现失水萎焉,早晨延迟张开,午后提前闭合,白天呈现萎蔫,夜间尚可恢复,随病情加重不再恢复。

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但叶绿素尚未破坏,因而呈“青枯状”。

病株根尖呈湿腐状,根茎内部变黑褐色。

潮湿条件下,用手挤压切口处,常渗出乳白色浑浊粘液。

病株上的果柄、荚果亦呈黑褐色。

病株从发病到死亡,一般7~20天。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施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2~3次。

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ml。

(8)花生白绢病
该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浸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发病较重。

病残体遗留在当地土中越冬,可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
目前针对花生白绢病没有特效药剂,只能进行提前预防。

1、土壤消毒
结合春耕生产,深翻行间土壤,并用70%甲基硫菌灵
30~45kg/公顷,加细土拌匀后撒于土中,以消灭残留病菌。

2、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锌肥、钙肥及生物菌肥。

如哈次木霉菌等,既能培肥地力、调节土壤养分,使花生植株营养平衡,又可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抑制白绢病菌繁殖
发育。

3、药剂防治: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加5%氨基寡糖素水剂进行种子处理。

在发病初期用39%精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冲灌。

(9)花生根结线虫病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名花生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矮黄病、黄秧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花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

我国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目前在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甘肃、海南等省(市、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山东发病最为普遍。

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结果少而稀。

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

1、轮作倒茬:与非寄主作物或不良寄主作物轮作2-3年。

2、清洁田园:清洁田园,深刨病根,集中烧毁。

增肥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铲除杂草,重病田可改为夏播。

修建排水沟。

忌串灌,防止水流传播。

4、药剂防治:穴施10%噻唑磷颗粒剂2-3公斤/亩。

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灌。

(10)花生疮痂病
花生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叶片染病初叶两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叶面上病斑黄褐色,叶背面为淡红褐色,具褐色边缘。

叶柄、茎部染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多数病斑融合时,引起叶柄及茎扭曲,上端枯死。

防治方法:
•23%松脂酸铜乳油600倍喷雾防治。

•5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喷雾。

•125克/升氟环唑1500倍液喷雾防治。

•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25毫升对水15公斤喷雾。

•喷雾时建议加入丝润展着剂
(11)花生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上的一类重要病害,我国70年代以来发病趋于严重。

1976年,病害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大流行,受害面积50多万hm2,减产花生20多万吨。

近20多年,病害流行频繁,给花生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侵染花生的病毒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近20种。

我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有花生条纹病毒病(花生轻斑驳病毒病)、花生黄花叶病毒病、花生矮化病毒病(花生普通花叶病)。

矮化病毒病
病株顶端叶片出现褪绿斑,并发展成绿色与浅绿相间的花叶,新长出的叶片通常展开时是黄色的,但可以转变成正常绿色,叶片变窄小,叶缘有时出现波状扭曲。

病株结荚少而小,有时畸形或开裂。

条纹病毒病
感病植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斑驳,沿叶脉形成断续绿色条纹或橡叶状花纹,或一直呈系统性的斑驳症状。

感病早的植株稍有矮化。

黄花叶病毒病
病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叶脉变淡,叶色发黄,叶缘上卷,随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症状,病株中度矮化。

该病常与花生条纹病毒病混合发生,表现黄斑驳、绿色条纹等复合症状。

病毒病的病害控制:控制花生病毒病应采用以选用无毒种子和治蚜防病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毒或带毒率低的种子,杜绝或减少初浸染毒源
3.治蚜防病
4.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苗期喷施病毒钝化剂,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等,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喷雾时和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农药、锌肥同时使用,加强效果,钝化病毒。

二、花生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花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蚜虫、金龟子、斜纹夜蛾、花生小菜蛾等。

地老虎、蛴螬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花生最好前茬是小麦、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

药剂防治:播前整地时,每亩用3%毒死蜱颗粒剂4-5公斤,浅翻入土;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做基肥使用。

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5~45公斤加细土250~300公斤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

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金针虫
种子处理:在金针虫爆发地块,用18%氟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1:100-50药种比拌种处理。

药剂防治:金针虫发生不严重的地块,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1:50拌种处理或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0-400克/100公斤种子包衣,此外还可36%微囊悬浮剂300-420克对水60-75公斤喷穴处理。

可以加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按照100毫升-300毫升药对水1500-2500毫升/100公斤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同时对根腐病/茎腐病进行预防。

花生蚜虫
早播春花生顶土尚未出苗时,蚜虫就能钻入幼嫩枝芽上危害。

出苗后,多在顶端幼嫩心叶背面吸食汁液。

始花后,蚜虫多聚集在花萼管和果针上为害,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下针和正常结实。

严重时,蚜虫排出大量蜜汁,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变黑,能致全株枯死。

一般减产
20%~30%,严重的50%~60%,甚至绝产。

蚜虫是花生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除自身为害外,往往带来暴发性的病毒病害。

防治方法:
常用杀虫剂:
有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7500倍;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倍;
12%溴氰·噻虫嗪悬浮剂1450倍-2400倍液进行喷雾;
30%啶虫脒悬浮剂5000倍等。

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金龟子
防治方法:
每亩可采用48%毒死蜱乳油50毫升在傍晚叶面均匀喷雾;30%高氯·马1000倍喷雾;
50%辛硫磷乳油按有效成分100克/亩拌毒土:在田间土壤湿润时将药剂集中而均匀地施于植株主茎处的土表上,可防治取食花生叶片或到花生根围产卵的成虫,并兼治蛴螬及其它地下害虫。

小菜娥和斜纹夜蛾
药剂防治:可用菊酯类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用,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菊酯和50%辛硫磷按3∶1混配使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1%甲维盐按1∶1混配使用,可提高防效且成本大幅度降低。

还可以选用20%呋喃虫酰肼悬浮剂800-1000倍喷雾防治,对虫和卵均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