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绪论
1、新闻学:
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
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媒介管理与经营:
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队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
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等。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源起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它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

主要观点有: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绝对自由化);报纸拥有对政府的监督
权(第四种权利);“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对事实的信念。

4、社会责任论:
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其基础仍
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包含三项内容: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
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要反映出社会
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稳定社会);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教育和宣传的责任);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不能漏报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

5、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核心内容:
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整合一一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一一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6、党报理论:
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
政策、法规等。

第一章新闻活动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二、经典总结:
1、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
进行的一切活动;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4、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5、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渠道,可以归为三类:
亲身传播- 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个人对个人的传播);
但是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大众传播- 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长处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群体传播-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属于定向传播,又属于无定向传播,得
依具体场合,参与人数来定;
它的出处和不足都介于亲身传播与大众传播之间。

•通过这三种渠道获得的当然不全是新闻,但人们从外界获取新闻或交流新闻,就是这三种渠道。

第二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本源: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2、新闻来源:
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3、新闻要素:
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
4、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5、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6、延缓性新闻:
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7、突发性新闻:
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经典总结:
1、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定时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2、新闻的定义: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名词解释:
1、信息 :
广义的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狭义的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宣传:
运用何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
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3、舆论: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二、经典总结:
1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新闻媒介从舆论中吸取力量,在西方各国号称除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势力。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实际已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身份,它既是舆论_ 的载
体,又常常使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三、简答题:
1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2、针对信息的特点,当代新闻工作在业务上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加强深度报道;(挖原因)
•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显示社会影响,揭示发展趋势)
•加强全方位报道;(对新闻作多侧面、多角度的报道)
3、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4、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1)反映并代表舆论;
(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是必要条件及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2)引发舆论;
(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一一公众关注的公共事务)
(3)引导舆论;
•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潜移默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用事实说话,“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
1、露布:
始于战国,逐渐专用来传布战争捷报,是我国比较早的向公众发布新闻的形式之一。

2、牌报:
这是露布的一种转化形式,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广泛使用,把起义军的战果和作战情况写在其上。

写在布旗上叫做旗报,写在木牌上叫做牌报。

3、悬书:
悬书出现于战国时代的郑国。

乡人把情况和意见、要求写在缣帛上悬挂出来,内容既有消息又有议论,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

悬书后来发展到“揭帖”,用毛笔写在纸上,
贴在墙上,供过往行人观看,多为匿名。

揭帖的内容有些事标语、口语、有些则是在新闻基础上加以评议,是一种夹叙夹议的写法。

4、报纸:
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5、广播(广播电台):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6、电视: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7、KDKA :
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KDKA电台颁发营业执照,这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KDKA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二、简答题:
1、整个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有共同点:
•古代社会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即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

新闻活动和情报活动很难区别开来,在许多方面,新闻活动就是情报活动;
•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基本是由统治阶级所垄断。

2、为什么说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报纸适应了当时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
★新的需求促进产生新的传播方式手段,而西方资本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
★资本家从技术生产提高上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因此创造了报纸的读者群;
★社会大生产创造了大量集中城镇,为报纸的发行传播带来方便;
★交通道路通讯保证新闻呢采集、发布的及时;
★印刷、报张的发展,保证报刊的物质需要。

3、报纸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
手抄新闻集编、写、发行于一人,他们是世界上第第一批真正靠新闻为生的职业新
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真正开山祖;
(2)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一一
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
新闻书已有刊名,但基本上不定期,中间间隔时间很长,新闻迟缓;没有固定的订
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商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
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3)第三阶段: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一一
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周
刊,每星期一张,仅刊登一项新闻;
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最初为周刊,旋改为日刊,通常被认
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仍采用书本形式;
1665年11月16日,英国《牛津公报》问世,它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单页两面印刷。

1792年,伦敦出版《英国每日新闻》,按日出版,四开小张,两面印刷,成为现代日报的始祖;
三、经典总结:
1、新闻事业的外在特征有三个专门化 : 有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固定传播工具;专门的新闻机
构。

2、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
在1967年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论点,试图以媒介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3、以媒介来分传播类型包括:口头新闻(广泛的群众性,保真度差,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信号媒
介(传播迅速,不能承载复杂信息),书信新闻,印刷媒介。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名词解释:
1新闻体制:
新闻事业的所有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机制等等。

(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2、私营媒介:
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股份制)的媒介。

3、哈瓦斯社:
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创办与1835年,这是西欧各国报纸迅猛发展时期,哈瓦斯社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办,是法新社的前身。

4、政治性报纸:
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多由政党、政治团体、国家机关来主持,用以宣传一个政党、
政府的政治主张、纲领、政策的报纸。

5、商业性报纸:
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报纸。

6、政治性的企业报(政企合一型):
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利益,经济上作为信息产业独立经营,政治上有既定目标的报纸。

7、深度报道:
新闻与评论的杂交,它抓住重大或令公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以大量的背景材
料来揭示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

8客观报道(又称纯新闻):
迅速地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

9、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
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有政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事
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隐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

10、调杳性报道(又称揭丑报道):
它用大量事实揭露一件丑闻或秘密交易,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或倾向。

二、简答题:
1、私营媒介的基本特点:
•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财政预决算,任命负责人,确定基本方针)
•依托财团; (不同程度上代表各大财团的利益)
•以赢利为目的;(赢利是所有私营媒介的基本方针)
•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私营报纸的发行基本都亏本,靠广告来弥补)
•迎合受众; (媒介以自己丰富的节目来吸引受众,然后把受众卖给广告客户)
•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为了争取受众往往抨击政府的纲领和政策,由于独立负责,
观点不受政府制约,有些新闻、评论有一定的深度,有独到的见解)
2、公营台的基本特点包括五个方面:
•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公共媒体既不属于私人,也不属于政府,而是属于全体公民所有。

公营台的管理机构
一经成立,就独立运作,不受政府的领导或控制)
•半官方机构;
(公营台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和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公营台本能地偏向政府)•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公营台的财源主要依靠收取受众交纳的收听、收视费)
•强调对公众负责:
(受众成为公营台真正的衣食父母,公营台重视新闻、服务、社交类节目新闻重视真 实、全面、客观、公正,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它面临的难题是:多层次的受众常常对节 目提出截然相反的要求, 一台难调众人口;当受众的观点和政府立场鲜明对立时, 公营
台左右为难) •不播广告。

3、国营媒介的基本特点:
(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于政府提供) (自觉地站在政府立场上)
(娱乐节目强调健康, 但内部缺乏活力, 4、
以中国为代表 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 一般属于 国家所有,不容许出现私人垄断更不容许敌对阶级分子办新闻媒介; •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党委确立新闻媒介具体的编辑方针; •党和国家从多方面支持、扶植新闻媒介。

5、 生产力水平提高和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的关系: •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变大, 分工日益精细,各方面需要信息更迫切, 这就大大刺激
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必然使读者群变大; •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成为国家经济中获利丰富的企业,刺激了
________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

6、 报纸的特点:
•记录性好,便于资料长期保存; •选择性强,便于读者自由安排时间阅读; •材料运 用自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 群众基础不及电视、 广播; ★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7、 广播的特点: •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渗透性好;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感染力强
★一瞬即过,过耳不留,使受众难以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 ★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8、 电视的特点:(具有广播所有的一切优点,而且还有独到之处) •强烈的现场感;
•亲切感; •简洁明了;
★电视的视觉性同时带来局限性, 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
而对复杂的题材作深.
度报道比较困难;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三、经典总结:
1、 16—18世纪是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这个过程缓慢、艰难。

进入
19世纪后, 新
闻事业日趋繁荣,各种新闻媒介以惊人的规模发展。

2、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3、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中的核心,决定了媒介的管理方式、与政府关系以及 媒介的运作方式。

(私营、公营、国营)
•完全依赖政府; •政府的宣传机构; •节目严肃但呆板。

节目更新慢,很少创新)
4、公营媒介以英国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和德国广播联盟为代表。

公营台,都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并
受政府保护。

5、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6、传播工具的物理特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7、通讯社是在报纸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才出现的。

8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9、非群体化就是受众的细分,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

中国的新闻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
前期,从中央到各省(市)、地(市)的基本格局都是一报两台。

报业的分众化从80年代中期开始,90年代加速;电台、电视台的分众化从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加速。

10、我国的报纸以报纸内容来分,分为: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在西方,以报纸内容来分,分
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11、自1994年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问世以后,都市报风靡全国。

12、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新闻:要求准确、具体、简洁、直截了当,让读者一目了然地获取其中信息;
评论:从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或重大新闻事件出发,加以分析,简洁地指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它的性质、影响、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

13、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六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媒介的共性:
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

2、新闻媒介的个性:
指它们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3、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
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4、私营一一除极个别独资外,绝大多数新闻媒介以公开或内部股份制方式创办;
公营——由社会公众所共同拥有的新闻媒介;
国营——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二、简答题:
1、新闻媒介的共性有:
(1)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
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2)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
•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 ___________
•新闻媒介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
文学作品;
•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
•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使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等。

2、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1)概念分析:
★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我国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力量,而且还是
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进而形成新闻事业具有双重性的新认识,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
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则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2)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
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
•新闻媒介形成积极竞争的态势;
(竞争的直接目标是争取更多的受众,为了吸引受众就要不断改进版面、改进节目,从而使新闻媒介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新闻媒介更加注意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
(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设备的竞争)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重视受众定位,使新闻媒介不断变化,其中心轴就是受众需要)
★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新闻媒介在做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放开手脚搞活经营)
★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在竞争过程中会走向不同的方向,物质产品价廉物美的倾向,精神产品降低格调的倾向。

在竞争中,如何保持新闻媒"一定的品位是我国新闻媒介需要解决的问题。

3、新闻媒介阶级性的体现,以报纸为例:
•选择事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言论
(从事新闻工作既要有阶级意识,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基本性质: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特点:(1 )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2)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事业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并存的格局
(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
(6)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三、经典总结:
1、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指导新闻工作的,或者说对新闻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一
般的商品生产规律,而是党性原则。

我们必须从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来考虑报纸的发行量
问题,决不能完全让价值规律支配新闻工作,决不能为了扩大发行多获利润而不择手段。

2、任何新闻事业都有阶级性。

不同的报纸,阶级性有强弱之分,有鲜明与不鲜明之分。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名词解释:
1、弱效果理论:
20世纪40年代产生,它认为新闻媒介的对受众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甚至是微弱的。

2、魔弹论:
这是早期关于新闻媒介效果研究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
“刺激一反应”论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

3、选择性理论:
I960年,约瑟夫•克拉帕出版的《大众传播效果》,认为新闻媒介向受众传播信息的过
程并非注射式的和直接的,而是必须经过中介因素,其效果只能是有限的。

4、使用与满足模式:
这是以“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

它与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效果完全不同。

(日本学者的归纳:解闷消愁;人际关系,
获得利于人际关系的效用;确认自我,寻找自己的坐标;监视环境)
5、二级传播理论:
它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194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的
关于总统竞选宣传调查而取得的收获。

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这种由“大众传媒T舆论领袖T 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为“二级传播”。

6、议题设置理论:()谁发现的)
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它的主要观点有: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大众传播媒介从众多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依据。

7、创新扩散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

1973年,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知晓,劝服,
决策,证实”四个阶段的说法。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而对“决策”,“证实”的影响力很小。

所以,为了推广新
技术、新观念,必须把大众传媒和亲身劝服结合起来。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实施舆论监督;•传播知识,提供语录;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2、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舞误导受众;
•新闻链接世界,却淡漠人际关系;
•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三、经典总结:
1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一弱效果一适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