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前播放《奥运会吉祥物宣传片》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提问]
1.同学们,刚才在动画片里都看到了什么?
2.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哪召开?
3.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
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古典的、浪漫的、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了解北京。
[回答]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小组活动]
小组根据所给图片和教材认识北京,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最主动。
2.职能
[过渡]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呢?
政治中心(出示政府机构图)(播放图片)、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3.历史悠久
[过渡]北京因其位置的优越性不仅是新中国的首都,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应该学过,古代很多朝代,如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
祖国的首都——北京
时 间
2016年 12月 日 第 周 第 课时
课 题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3.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京腔京韵自多情,甘美芬芳故乡情,在短暂的时间里,你对北京的知识领会了多少?
1.找北京的政府机关。
2.了解天安门广场的结构。
3.欣赏。
任选一项介绍北京是文化中心的条件。
在教材中找到能够证明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的语句。
了解北京旧城的格局,说出北京旧城的结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3、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提高分析、说明、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北京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措施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特别是政治、文化、交通地位。
教学难点: 北京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视频《北京欢迎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了解北京。
(一、)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山, 山与平原的结合部.西部是太行山的余脉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
2、地形: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依山带海,地势险要,被称为“天府”或“神京”。
3、气侯:类型: .特征: .4、河流:主要有河和河.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讲解过程中,分析其优越性,为学生分析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并且学案中的“课堂套餐”也有说明。
5、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理解)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是扼守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东南虽居渤海较近,但因其是内海,战略十分安全。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白板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生动性。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巩固。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相关知识。
情境创设:播放北京城市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和好奇心。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北京的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内容。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
难点:对北京城市职能的理解和未来发展的把握。
解决办法:
1. 针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可以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2. 对于气候特点,可以通过气候图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城市职能。
3、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4、通过北京学习加深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哪里吧?(北京)关于北京你们都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北京的具体位置、面积以及它的职能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北京,系统的学习关于我们首都的详细内容。
二、新授:教师出示北京的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北京的具体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为40⁰N,116⁰E。
海陆位置: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相对位置: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便于入海,大多流向渤海。
面积、人口:北京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
)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河流:主要河流有潮白河、永定河和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交通: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
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让学生找出北京的主要职能。
职能: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这里由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百所高等院校......3、北京还是国际交往中心。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读图6.42说说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说出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3.读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4.评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地理位置的评价。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祖国的首都——课前播放视频MV《欢迎你》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活动】城市符号首都符号;古城符号;现代符号。
【讲授】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学生观看图片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读下面两幅图,描述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周围被某某与某某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活动】位置与气候读“影响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的气候特点。
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
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活动】地形与河流结合地图,分析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从地形、地市、河流等方面,讨论的地理环境。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主要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北京这一课题,学生可能存在对北京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北京。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课件。
2.素材:准备与北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练习题:准备针对本节内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北京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北京有更直观的了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归纳区域人文环境特点,初步感受与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矛盾。
3.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挑战,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感受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评价。
四、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搜集、整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调查班内去过和没去过北京的同学各有多少。
请大家在组内做一下交流,然后分别请两位代表谈谈自己的北京见闻与感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注:认读包括两部分,学生认读和教师解读。
教师要强调,学习目标包括方法思路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
以自然环境特点为例,“自然环境特点”为内容目标,“运用政区图、地形图等资料探究总结”为方法思路目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北京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生活经验丰富,好奇心强,乐于探究。
但同时,他们对于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以及旅游资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以及旅游资源。
2.难点: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等。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北京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或者景点,如天安门、故宫、长城等,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对北京有多少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
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
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具有哪些城市职能?”“北京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
5.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北京的旅游景点,我们还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北京的历史文化?”引发学生的思考。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4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的地位和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一些地理知识,对于首都北京,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如北京的地理位置、天安门等。
但学生对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及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北京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的特点和优势。
4.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案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北京的特点。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功能区分布,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2.区域认知:帮助学生建立对首都北京的认知,了解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城市职能,培养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把握。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2.作业包括地理观察、资料收集、问题解答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给老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功能区分布等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_9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并且可以自学其他的省级区域。
学生对于北京都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让学生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本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习时结合已有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进行学习。
乡村学生学习水平不高,需要慢慢引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能急于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归纳区域人文环境特点,初步感受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矛盾。
2.培养学生及时、随时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感受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北京的自然环境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教学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四、教学设计活动1【导入】欣赏视频《北京城市宣传片》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吗?【生】北京【师】对,是北京。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北京。
设计意图:视频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2【讲授】追寻历史,感知古城北京1. 北京在中国的位置;2. 北京大致经纬度位置;3. 北京的地形地势特点;4. 北京的建城史;5. 北京的建都史;结论一:古城都以某一水源地为中心或在水源地附近。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四节北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运用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定都北京的原因为线索,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合作探究来认识区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逐步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奥运五环!哪个国家可以使用这个标志也代表了这个国家拥有了奥运会的举办权!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的首都北京成功申奥并在2008年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当时申奥成功时的喜悦!(我们能够看出这是两段不同时间的视频,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2001年宣布举办城市是北京的时候,整个中国沸腾了,我们真的赢了;当巴赫主席在15年宣布2022年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是北京的时候,我们再次沸腾,我们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北京是全球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为之自豪的首都——北京!问:同学们有谁去过北京?老师还没有去过,你能不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代表性的建筑可以作为北京市的符号呢?生:师:同学们说出了古城北京的代表建筑,也有现代北京的建筑,现在就让我们游览一下“老”北京和“新”北京。
(领学生打节拍,与学生建立互动)转折:领略了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新北京的现代化,同学们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把首都定在北京呢?中国包括县级市有六百多个城市,为何偏偏选择北京?生:师:同学们的理由都很充分,有的同学说北京历史悠久,我们看看有多久?从人类产生——建立城市——定都城,有着70多万年人类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真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啊。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
《祖国的首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
2.掌握的城市职能。
3.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地图分析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
2. 理解成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的条件。
3. 学会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难点: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问题情境:(出示图片)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讲话。
问: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习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出示课题:祖国的首都----教师指导:中国地图中,五角星所在的位置是?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阅读教师引导:之所以成为祖国首都,从历史角度来看,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做基础;从地理角度来讲,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做条件,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出示组图:了解的历史、名胜古迹。
讲解略过渡:本节课,我们重点从地理角度学习成为首都的原因。
提示学生:要了解一座城市,要从它的地理概况和自然特征深入,这也是学习城市的一种方法。
出示PPT:一、的地理概况1、面积、人口自主阅读:读课文P33,说说的面积、人口。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讲解。
出示PPT:2、地理位置提问:读右图,找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的省市。
学生分析图,回答,教师出示讲解。
a.经纬位置:40ºN 116ºE:(出示地形图,引导学生总结)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c.相邻省市:某某省,某某市过渡:下面一起来学习的自然环境。
出示PPT:二、的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地势:提问:读图,分析位于哪个平原的什么方位?地势怎样变化的?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答案,教师出示答案,讲解: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首都北京的深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北京,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我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但对于北京这一首都城市的详细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我国首都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及其在全国的发展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北京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2.课件:北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京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首都北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等,与其他学生或专业人士交流关于北京的知识和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北京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南接河北省,西靠山西省,北依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的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天安门、颐和园、长城等。
-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2.关键词
-地理位置:经纬度、邻省、邻区。
-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温带、四季分明。
-名胜古迹:故宫、天安门、颐和园、长城。
-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北京的城市职能”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纪录片:《北京印象》、《走进北京》等纪录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和生活风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是一节关于我国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关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图片素材: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建筑等图片。
3.视频素材:关于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的视频。
4.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建筑等,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内容,让学生对北京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部八年级地理下册《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的位置、X围,并能对的地理做出简要评价。
2、能利用资料说出首都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3、让学生学会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认识方法和思路。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应该注重图表资料的分析,对于的自然环境应抓住其区位优势的分析,正是位置优越才会悠久历史,才会成为首都;对于的历史,应抓住悠久历史与今天的无数名胜古迹及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对于的发展应始终以的城市职能为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的区位优势、悠久历史。
2、的城市职能与城市发展。
教学教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大家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她处在哪个位置,主要职能是什么?指导预学: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1、说一说: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2、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3、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交流探究:1、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答案更准确。
2、活动(一)(1)读图认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观察图6.3,描述一下及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
活动(二)(1)阅读:旧城的城市布局(2)了解的部分名胜古迹。
(3)古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
近年来,参观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说说你的看法。
精导: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有选择性的精讲部分内容一、政治文化中心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成为首都。
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正日益密切。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市我国历史文化古城和古都之一。
我们的远古祖先早在约70万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
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时,这里已经形成了聚落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从秦朝到清朝都先后都在此建都。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型:综合课◆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讲述:通过视频,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北京。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北京的地形”和图“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黑板副板书)1.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2.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4.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副板书:1.地理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4.河流: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归纳区域人文环境特点,初步感受与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矛盾。
3.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挑战,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感受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评价。
四、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搜集、整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调查班内去过和没去过北京的同学各有多少。
请大家在组内做一下交流,然后分别请两位代表谈谈自己的北京见闻与感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注:认读包括两部分,学生认读和教师解读。
教师要强调,学习目标包括方法思路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
以自然环境特点为例,“自然环境特点”为内容目标,“运用政区图、地形图等资料探究总结”为方法思路目标。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探究活动二:位置与气候读“影响北京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左图)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右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
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探究活动三:地形与河流关于建都条件,古代典籍《管子乘马篇》云:“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
”(注:教师可以适当地解读:城邑选址一定要选在高亢之处,但不能离水源太远,要有足够的用水;反过来说,城邑选址在低地时,不能离水源太近,否则容易遭受水害,还得修筑防洪设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结合下图,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区内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等河流以及一些湖泊,地势较高而不燥,水源充足而无水患之忧,正是“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的最佳注解。
(师:当然,北京作为古都的有利条件还可以从安全、交通、经济等方面分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搜集资料进一步探讨。
)板书:一、优越的自然条件1.依山向海的地理位置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3.地形与河流第2课时(二)历史悠久的古城探究活动:观察下列图片,谈谈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运用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并归纳出“历史悠久,文明厚重”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法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明长城明清紫禁城──故宫天坛──明、清帝王祭天和祈福的地方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群──明十三陵云居寺──收藏石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圆明园遗址传统民居四合院传统民居四合院传统民居区──胡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出示材料:(可让学生读一读)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宏伟的古建筑、优美的园林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居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集中了许多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据统计,北京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4个,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4个,其他确定有文物价值尚待确定保护级别的有4 000余处。
现已出土文物达10万件之多。
在众多的文物之中,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有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明十三陵,有我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海公园、香山公园及圆明园遗址公园,等等。
具有历代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古寺庙2 600多座,其中有历史悠久的佛教古寺潭柘寺,有收藏石经最多、堪称世界之最的云居寺,有我国最大戒台的戒台寺,有我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天坛祈年殿,有居于全国第二位的祭孔古建筑──孔庙,有以纪念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而兴建的文天祥祠、于谦祠、袁崇焕祠、杨椒山祠等。
还有近代现代名人的纪念地,如鲁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蔡元培故居、茅盾故居、齐白石故居、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故居等。
阶段小结: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
(承转)作为国家的首都,今天的北京有着哪些特殊的城市职能呢?(三)城市职能探究活动:依次观察下列三组图片,讨论它们分别体现了北京哪些方面的城市职能?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运用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并归纳出北京的城市职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法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人大常委会所在地中南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最高司法机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小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肩负着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CCTV大楼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发达,这里有包括北大、清华等全国顶级大学在内的上百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社科院等各类科研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有很多著名的国家级博物馆、展览馆……因此,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美国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华大使馆2014年北京APEC峰会外交部大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有众多的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多次成功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是中国与世界联系与交流的中心。
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板书:1.政治中心2.文化中心3.国际交往中心承转:神奇的北京,美丽的北京,伟大的北京,今天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四)现代化的大都市探究活动:自学教材39页到41页。
总结:教材从哪几个角度举例说明了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和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1.城市重点功能区的建设2.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3.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4.传统建筑的保护承转:那么,北京是否就完美无缺了呢?(五)北京的尴尬──环境与发展探究活动: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感想,并为北京的发展出谋划策。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看北京,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这一地理科学的永恒主题,树立科学、和谐的发展观。
材料一:雾霾中的天安门材料二:沙尘中的北京材料三:保护?发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注:雾霾、沙尘暴等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单靠北京自己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在学生探究和讨论时,并不要求得出一个圆满的结论,只要能体现“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就应该给予肯定。
)课堂小结:随着北京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发展与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做到二者的和谐共存和良性互动,如何使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后作业:1.搜集资料,说明北京现代化发展的成就。
2.搜集资料,说明北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矛盾。
七、教学反思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从教材的编写来看,本节内容并没有像一般区域地理那样按部就班,而是把“古都”作为切入点,试图从古都有利的自然条件出发,探究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从而承载课标中“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的要求。
这种编排,很好地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路,但也同时给教师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搜集相应的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除“自然环境”以外,北京的“历史传统”“城市职能”“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多以感性知识为主。
看起来很简单,几乎没什么可“讲”。
因此,提供典型的、直观感性的材料,由学生去感受、归纳、总结,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课标中对北京的表述是放在“认识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部分,这本身就隐含着“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看北京”的要求。
但这一节不是纯粹的环境教育课,通过认识北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出建议并通过彼此碰撞交流获得相应的思想感悟即可,在课堂上我们没有必要让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必须达成一致。
引导学生感受、思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辩证地分析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是这一节我们要让学生达成的重要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