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及其作品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濂及其作品特点

洪武年间,在文学的正常进程被切断的同时,另一种倾向在官方政治力量的推动下逐渐占据文学的主流地位,这就是以宋濂、王祎等人为代表的“道统”文学。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幼时家贫,借书苦读。曾师事元古文大家吴涞、柳贯、黄溍。元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固辞,并入山为道士。明初被朱元璋任命为《元史》修撰总裁,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事牵连被贬,死于赴四川茂州途中。

道统文学观由来已久:以韩愈、欧阳修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在理论上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的工具性,但并不轻视“文”;宋代理学家看到他们的不彻底性,于是提出“文道合一”甚至“作文害道”的论点,以防文人在“道”之外又受“文”的诱惑。宋濂的文学思想便是沿着理学家的极端观点。在《文原》一文中,他强调了文“非专指辞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显现,文与道相始终,道在哪里,文亦在哪里。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复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

以这种理论批评古代作家,就显出非常偏狭的态度。如在《徐教授文集序》中,宋濂公然提出孟子死后,“世不复有文”;贾谊、司马迁所得的仅是“皮肤”,韩愈、欧阳修所得的也仅是“骨骼”,只有到了宋代几位大儒,才“得其心髓”,才算得上“六经之文”。至于明显不合“温柔敦厚”标准的各种文章,在宋濂看来,更是“非文也”。

宋濂是一个理学家,因此他的思想封建意识较浓,比较陈腐和保守。他的文集中有大量美化、歌颂明王朝统治和表彰贞节妇女的作品。这大概就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但历史已经获得的进展,即使用强力去扭转,也还是有困难。所以,就是在宋濂身上,也还是存在两面性。

宋濂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一生著作颇丰,而散文为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文笔简洁,雍容典雅,又极具词采。其中的传记、游记、赠序、杂文等颇多佳作传世。他的人物传记非常有名,《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杜环小传》、《记李歌》等名篇写人记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特别善于塑造人物,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十分注意个性化,往往用一些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特点。比如《王冕传》写王冕小时候的故事,极富画面感: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书。听

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寺僧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这一段描写极为传神,将王冕的顽皮又好学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几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而佛像的“狞恶可怖”,与“小儿”的“恬若不见”对比,更显王冕的与众不同。

宋濂的赠序文也有许多为人传诵之作,比如《送东阳马生序》,写他年轻时刻苦求学的经历,纯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准确,语气亲切、温婉,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中的细节描写与他的传记文一样,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他的赠序文中也时有景色描写的文字,简洁秀丽,优美大方。比如《送天台陈庭学序》:“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宋濂的散文文辞简练典雅,少作铺排渲染。但偶尔有些描写的片断,也能写得相当秀美。各种文体往往各具特点,可以看出变化,不是那么僵板。总的说来,他的文章风格具有密吻于道德规范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技巧,所以能够成为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

对于宋濂来说,非常可悲的是朱元璋根本不承认他是什么“大儒”,而带有侮辱性地称之为“文人”(见《明史·桂彦良传》)。因为在朱元璋的政治体制中,已不能够允许有“大儒”——社会的思想指导者存在,皇帝本人就是思想指导者。宋濂最后其实是死于无辜,也反映出明初政治的严酷。

曾与宋濂同为《元史》总裁官的王祎,也是一位著名的儒者。他的儒学思想在推崇朱熹的同时,综合宋儒各学派,有兼容并蓄的长处。对于文学,他的理论观点和宋濂一样,要求文章风格与道德内涵一致。如《黄子邕诗集序》所赞美的:

“斥漫衍以为简,屏华缛以为质,黜奇诡以为平,祛浮靡以为实。”这可以看出明初强调“道统”的文学对散文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