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 (一) 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 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含义 (一) 感觉的概念 (二)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二、 感觉的种类 (一) 视觉 (二) 听觉 (三) 其他感觉
三、 知觉的含义 (一) 知觉的概念 (二) 知觉的特征
四、 知觉的种类 (一) 空间知觉 (二) 时间知觉 (三) 运动知觉 (四) 错觉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 从 70 年代起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 要研究方向。 认知心理学兴起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它标志着现 代心理学的诞生。 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83
风格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任何认知风格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只要能针对不 同认知风格的特点进行教学, 任何认知风格的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
(三)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运用的方案或技巧。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 有限的, 不可能在瞬间进行多种操作。 为了顺利地加工大量的信息, 人只能按 照一定的策略在每一时刻选择特定的信息进行操作, 并将整个认知过程的大量 操作组织起来。 因此, 认知策略对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所 说的 “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保持注意”、 “如何记忆” 等, 指的都是认知策 略。 当前,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和思维的策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例如, 记 忆活动中的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和思维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等研究结论, 已得到了心理学界的认可。 (四) 元认知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 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 一 是元认知知识, 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 结果等方面的 知识; 二是元认知体验, 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是 元认知监控, 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 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 予以自觉 的监督、 控制和调节。 元认知监控主要包括确定认知目标、 选择认知策略、 控 制认知操作、 评价认知活动并据此调整认知目标、 认知策略和认知操作等环 节。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最重要的心理成分。
84 第三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知理论
验和平衡作用。 他特别强调平衡的作用, 认为不但人的认识, 就是人的道德情 感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由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地建构而成的。
(二)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 就是将人脑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 王甦、 汪安圣, 1992) 。 应当指出, 这种类比主要局限于人脑与计算机在机能方面的 相似性, 而不管产生这些机能的物质结构。 人脑的物质结构与计算机的物质结 构虽然无法比拟, 但人脑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确非常相似。 例如, 它们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 都包含信息输入和输出、 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等过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特点有以下五点。 第一, 强调知识对认知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认为当人进行认知活动时, 作 为外部世界内化了的有关知识单元或心理结构图式被激活, 使人产生内部知觉 期望, 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寻和接受外部的特殊信息。 第二, 强调认知结构和过程的整体性, 认为认知活动要进行整体的综合分 析, 既需要感觉器官的活动, 又需要中枢对信息进行加工, 与过去的知识相对 照加以分析综合, 以确定认知对象的意义以及认识过程中各种环境的影响。 第三, 强调产生式系统, 将电子计算机科学中的这一术语引入认知心理 学, 用以说明人在解决问题时条件—活动 (C—A) 的程序。 第四, 强调表征的标志性, 表征、 命题表征、 类比表征、 程序表征, 代表 外部世界储存在头脑中的信息, 揭示语言、 符号各种表征的性质, 建构表征的 模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大重要课题。 第五, 强调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采取类比的方法把 人脑看做信息加工系统, 故揭示人脑如何接受、 编码 (表征)、 储存、 检索和 提取各种信息就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和核心。 认知心理学企图把全部认知过程统一起来, 它认为注意、 知觉、 记忆、 思维 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 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 由于它 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很可能会体现出人类认知过程的统一加工模式。 认知心理 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 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 就是要用 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 动机、 个性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还进一步扩展到 了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等领域。
认知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活动。 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主张研究心 理活动的结构与过程。 这种观点得到了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同, 成为当前占主导 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本章将简要介绍认知理论的基本框架, 系统阐述认知领域 各方面的重要研究。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认知理论是心理学研究最早、 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其研究成果已成为心理 学知识体系的主干。 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手段, 是人类基本的心 理活动, 也是首要的心理功能, 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三、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一) 言语感知 (二) 言语理解 (三) 言语知觉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81
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 在他的心算历史上, 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 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 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 题目是: “一 辆载着 285 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 这时下去 35 人, 又上来 85 人” , “ 在下一 站上来 101 人, 下去 69 人; 再下一站下去 17 人, 上来 15 人; 再下一站下去 40 人, 只上来 8 人; 再下一站又下去 99 人, 上来 54 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 “火车继续往前开, 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 先生。” 心算家得意地说: “ 您马上要知道结果吗?” “ 那当然,” 心理学家点点头, 微 笑着说: “不过, 我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乘客, 我想知道的是这趟车 究竟停靠了多少站。” 这位著名的心算家一下子呆住了。 心算家为什么答不出 心理学家的问题呢?
一、 认知的含义
“认知” 是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心理学术语, 但是不同的心理学家所使用 的 “认知” 一词往往含义不同。 一般认为, 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 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 指个体通过感觉、 知觉、 表象、 想象、 记忆、 思维等形 式, 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 是 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 是 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 认知对人的情绪、 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意识和注意
意识和注意是既相互区别, 又高度关联的两个概念。 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 为人类所独有, 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 是心理的高级水平。 注意是一种有选择
第四节 记忆
一、 记忆的含义 (一) 记忆的概念 (二) 记忆的分类 (三) 记忆的品质
二、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一) 感觉记忆 (二) 短时记忆 (三) 长时记忆
三、 记忆的规律及策略 (一) 记忆的规律 (二) 记忆的策略
第五节 思维
一、 思维的含义 (一) 思维的概念 (二) 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三) 思维的种类 (四) 思维的品质
二、 问题解决 (一) 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三)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三、 创造性思维 (一)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四、 表象与想象 (一) 表象 (二) 想象
第六节 言语
一、 言语的含义 (一) 言语的概念 (二) 言语的种类
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一) 言语听觉中枢 (二) 言语视觉中枢 (三) 言语运动中枢
82 第三章 认知理论
个由信息的获得、 编码 ( encoding & coding) 、 储 存、 提取 和使 用等 一系 列 连 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信息的获得就是接 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 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 信息的编码是将 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 以利于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使用。 个体在知觉、 表象、 想象、 记忆、 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 式。 信息的储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 在记忆活动中, 信息的储存有多种 形式。 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 来。 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 在认知过程 中, 通过信息的编码, 外部客体的特性可以转换为具体形象、 语义或命题等形 式的信息, 再通过储存, 保持在大脑中。 这些具体形象、 语义和命题实际就是 外部客体的特性在个体心理上的表现形式, 是客观现实在大脑中的反映。 认知 心理学将在大脑中反映客观事物特性的这些具体形象、 语义或命题称为外部客 体的心理表征, 简称表征 ( representation) 。 通常, “ 表征” 还指将外部客体以 一定的形式表现在大脑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奈瑟简介
奈瑟 ( U畅Neisser, 1928— ) 出生于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 现代认知 心理学的先驱。 1967 年, 他出版了被誉为认知心理学界 “ 圣经” 的 枟 认知 心理学枠 一书, 这成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他也因此被誉为认 知心理学之父。 随后他曾在康奈尔、 亚特兰大、 佐治亚、 宾州和艾姆力等 多所大学任教, 研究领域从早年的视知觉研究, 注意、 记忆、 语言、 自我 概念的研究等转移到晚年对智力测量的研究。 晚年的奈瑟将注意力转向了 人类的智力, 主要研究如何测量人的智商以及解释不同社会阶级和种族在 智商上的差异。 1996 年应邀担任全美心理学会主席。
二、 认知理论
(一) 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提出的关于认识的起源和发展的理论。 发生认识论试 图从认识的历史、 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 “运算” 的心理起源为 根据来解释认识, 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 发生认识论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 究人类的认识, 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 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 是传统的认识论, 而是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 是跨学科的 理论。 皮亚杰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认知发展的研究, 他认为, 人的认识起源于活 动, 而活动又内化成为可逆的运算活动 (内心活动)。 皮亚杰认为, 语言和思 维的发展是平行的。 思维结构越精细就越需要更多的语言参加, 高级形式的运 算结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思维并非起源于语言, 但智力越发展, 语言的重要 性也越大。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思维发展有四个主要因素: 成熟、 自然经验、 社会经
(二)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又称认知方式。 认知风格是个体 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 稳定的心理倾向, 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 的偏爱。 个体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这种偏爱。 例如, 在获得信息时, 有人喜 欢从外部环境中寻找, 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有人则从认知目标本身中探索, 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回答问题时, 有人倾向于迅速回答, 有人则只在有 把握时才回答。 在阅读材料时, 有人重视细节, 有人则重视整体。 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方式、 学科兴趣和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方 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应当提出, 认知
第三章 认知理论
本章内容细目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一、 认知的含义 (一) 认知过程 (二) 认知风格 (三) 认知策略 (四) 元认知
二、 认知理论 (一) 发生认识论 (二)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意识和注意
一、 意识与无意识 (一) 意识 (二) 无意识 (三) 睡眠与梦
二、 注意的含义 (一) 注意的概念 (二) 注意的功能 (三) 注意的种类 (四) 注意的品质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含义 (一) 感觉的概念 (二)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二、 感觉的种类 (一) 视觉 (二) 听觉 (三) 其他感觉
三、 知觉的含义 (一) 知觉的概念 (二) 知觉的特征
四、 知觉的种类 (一) 空间知觉 (二) 时间知觉 (三) 运动知觉 (四) 错觉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 从 70 年代起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 要研究方向。 认知心理学兴起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它标志着现 代心理学的诞生。 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83
风格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任何认知风格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只要能针对不 同认知风格的特点进行教学, 任何认知风格的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
(三)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运用的方案或技巧。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 有限的, 不可能在瞬间进行多种操作。 为了顺利地加工大量的信息, 人只能按 照一定的策略在每一时刻选择特定的信息进行操作, 并将整个认知过程的大量 操作组织起来。 因此, 认知策略对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所 说的 “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保持注意”、 “如何记忆” 等, 指的都是认知策 略。 当前,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和思维的策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例如, 记 忆活动中的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和思维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等研究结论, 已得到了心理学界的认可。 (四) 元认知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 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 一 是元认知知识, 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 结果等方面的 知识; 二是元认知体验, 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是 元认知监控, 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 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 予以自觉 的监督、 控制和调节。 元认知监控主要包括确定认知目标、 选择认知策略、 控 制认知操作、 评价认知活动并据此调整认知目标、 认知策略和认知操作等环 节。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最重要的心理成分。
84 第三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知理论
验和平衡作用。 他特别强调平衡的作用, 认为不但人的认识, 就是人的道德情 感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由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地建构而成的。
(二)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 就是将人脑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 王甦、 汪安圣, 1992) 。 应当指出, 这种类比主要局限于人脑与计算机在机能方面的 相似性, 而不管产生这些机能的物质结构。 人脑的物质结构与计算机的物质结 构虽然无法比拟, 但人脑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确非常相似。 例如, 它们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 都包含信息输入和输出、 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等过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特点有以下五点。 第一, 强调知识对认知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认为当人进行认知活动时, 作 为外部世界内化了的有关知识单元或心理结构图式被激活, 使人产生内部知觉 期望, 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寻和接受外部的特殊信息。 第二, 强调认知结构和过程的整体性, 认为认知活动要进行整体的综合分 析, 既需要感觉器官的活动, 又需要中枢对信息进行加工, 与过去的知识相对 照加以分析综合, 以确定认知对象的意义以及认识过程中各种环境的影响。 第三, 强调产生式系统, 将电子计算机科学中的这一术语引入认知心理 学, 用以说明人在解决问题时条件—活动 (C—A) 的程序。 第四, 强调表征的标志性, 表征、 命题表征、 类比表征、 程序表征, 代表 外部世界储存在头脑中的信息, 揭示语言、 符号各种表征的性质, 建构表征的 模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大重要课题。 第五, 强调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采取类比的方法把 人脑看做信息加工系统, 故揭示人脑如何接受、 编码 (表征)、 储存、 检索和 提取各种信息就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和核心。 认知心理学企图把全部认知过程统一起来, 它认为注意、 知觉、 记忆、 思维 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 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 由于它 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很可能会体现出人类认知过程的统一加工模式。 认知心理 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 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 就是要用 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 动机、 个性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还进一步扩展到 了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等领域。
认知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活动。 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主张研究心 理活动的结构与过程。 这种观点得到了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同, 成为当前占主导 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本章将简要介绍认知理论的基本框架, 系统阐述认知领域 各方面的重要研究。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认知理论是心理学研究最早、 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其研究成果已成为心理 学知识体系的主干。 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手段, 是人类基本的心 理活动, 也是首要的心理功能, 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三、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一) 言语感知 (二) 言语理解 (三) 言语知觉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81
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 在他的心算历史上, 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 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 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 题目是: “一 辆载着 285 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 这时下去 35 人, 又上来 85 人” , “ 在下一 站上来 101 人, 下去 69 人; 再下一站下去 17 人, 上来 15 人; 再下一站下去 40 人, 只上来 8 人; 再下一站又下去 99 人, 上来 54 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 “火车继续往前开, 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 先生。” 心算家得意地说: “ 您马上要知道结果吗?” “ 那当然,” 心理学家点点头, 微 笑着说: “不过, 我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乘客, 我想知道的是这趟车 究竟停靠了多少站。” 这位著名的心算家一下子呆住了。 心算家为什么答不出 心理学家的问题呢?
一、 认知的含义
“认知” 是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心理学术语, 但是不同的心理学家所使用 的 “认知” 一词往往含义不同。 一般认为, 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 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 指个体通过感觉、 知觉、 表象、 想象、 记忆、 思维等形 式, 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 是 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 是 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 认知对人的情绪、 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意识和注意
意识和注意是既相互区别, 又高度关联的两个概念。 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 为人类所独有, 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 是心理的高级水平。 注意是一种有选择
第四节 记忆
一、 记忆的含义 (一) 记忆的概念 (二) 记忆的分类 (三) 记忆的品质
二、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一) 感觉记忆 (二) 短时记忆 (三) 长时记忆
三、 记忆的规律及策略 (一) 记忆的规律 (二) 记忆的策略
第五节 思维
一、 思维的含义 (一) 思维的概念 (二) 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三) 思维的种类 (四) 思维的品质
二、 问题解决 (一) 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三)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三、 创造性思维 (一)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四、 表象与想象 (一) 表象 (二) 想象
第六节 言语
一、 言语的含义 (一) 言语的概念 (二) 言语的种类
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一) 言语听觉中枢 (二) 言语视觉中枢 (三) 言语运动中枢
82 第三章 认知理论
个由信息的获得、 编码 ( encoding & coding) 、 储 存、 提取 和使 用等 一系 列 连 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信息的获得就是接 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 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 信息的编码是将 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 以利于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使用。 个体在知觉、 表象、 想象、 记忆、 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 式。 信息的储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 在记忆活动中, 信息的储存有多种 形式。 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 来。 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 在认知过程 中, 通过信息的编码, 外部客体的特性可以转换为具体形象、 语义或命题等形 式的信息, 再通过储存, 保持在大脑中。 这些具体形象、 语义和命题实际就是 外部客体的特性在个体心理上的表现形式, 是客观现实在大脑中的反映。 认知 心理学将在大脑中反映客观事物特性的这些具体形象、 语义或命题称为外部客 体的心理表征, 简称表征 ( representation) 。 通常, “ 表征” 还指将外部客体以 一定的形式表现在大脑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奈瑟简介
奈瑟 ( U畅Neisser, 1928— ) 出生于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 现代认知 心理学的先驱。 1967 年, 他出版了被誉为认知心理学界 “ 圣经” 的 枟 认知 心理学枠 一书, 这成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他也因此被誉为认 知心理学之父。 随后他曾在康奈尔、 亚特兰大、 佐治亚、 宾州和艾姆力等 多所大学任教, 研究领域从早年的视知觉研究, 注意、 记忆、 语言、 自我 概念的研究等转移到晚年对智力测量的研究。 晚年的奈瑟将注意力转向了 人类的智力, 主要研究如何测量人的智商以及解释不同社会阶级和种族在 智商上的差异。 1996 年应邀担任全美心理学会主席。
二、 认知理论
(一) 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提出的关于认识的起源和发展的理论。 发生认识论试 图从认识的历史、 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 “运算” 的心理起源为 根据来解释认识, 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 发生认识论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 究人类的认识, 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 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 是传统的认识论, 而是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 是跨学科的 理论。 皮亚杰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认知发展的研究, 他认为, 人的认识起源于活 动, 而活动又内化成为可逆的运算活动 (内心活动)。 皮亚杰认为, 语言和思 维的发展是平行的。 思维结构越精细就越需要更多的语言参加, 高级形式的运 算结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思维并非起源于语言, 但智力越发展, 语言的重要 性也越大。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思维发展有四个主要因素: 成熟、 自然经验、 社会经
(二)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又称认知方式。 认知风格是个体 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 稳定的心理倾向, 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 的偏爱。 个体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这种偏爱。 例如, 在获得信息时, 有人喜 欢从外部环境中寻找, 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有人则从认知目标本身中探索, 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回答问题时, 有人倾向于迅速回答, 有人则只在有 把握时才回答。 在阅读材料时, 有人重视细节, 有人则重视整体。 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方式、 学科兴趣和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方 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应当提出, 认知
第三章 认知理论
本章内容细目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一、 认知的含义 (一) 认知过程 (二) 认知风格 (三) 认知策略 (四) 元认知
二、 认知理论 (一) 发生认识论 (二)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意识和注意
一、 意识与无意识 (一) 意识 (二) 无意识 (三) 睡眠与梦
二、 注意的含义 (一) 注意的概念 (二) 注意的功能 (三) 注意的种类 (四) 注意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