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人物的命名匠心独运,赋予人物名字深刻的文化内涵,流露出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肯定,传达出女性的欲望与追求,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时代的波澜。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物命名;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41-01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文学家是自己时代的儿子,因此应当跟其它一切社会人士一样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命名,透露出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潮流。

蒲松龄生活的年代是明末清初,由崇桢末年到康熙年间,其笔下的人物命名,不仅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表现出显著的艺术效果,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仿佛看到了明清之际社会大变革时期涌动着的个性解放的思潮和不断觉醒的女性意识。

法国著名女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西蒙·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曾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变为女人的”这一著名论断。

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依附于男性。

中国的女性更是饱受封建礼教的拘禁,“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评价标准,扼杀了女性的个性和自由,强迫她们成为面目模糊的贤妻、良母、贞妇。

女性可悲的生存状态,引起了蒲松龄的同情和关注,其笔下的人物命
名就流露出他对于理想女性的新思考。

《婴宁》中“婴宁”,取自《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

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

”唐成玄英疏云:“撄,扰动也。

宁,寂静也……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

”所谓“撄宁”,指的就是不为外物所扰,得失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

蒲松龄《趺坐》中“闭户尘嚣息,襟怀自不撄”,用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其名字也是小说主人公不为世俗所浸染的个性的体现,透露出蒲松龄对纯真无邪、不拘礼教的女性的肯定。

书中的婴宁自小生活在世外桃源中,无拘无束,爱花爱笑,身上洋溢着一种天然的个性之美。

王子服初见婴宁时,她笑容可掬,后来山中相遇,作者又多次展现了婴宁的笑:嗤嗤笑不已、忍笑而立、笑不可仰视、大笑、狂笑、微笑……其笑千姿百态,无所顾忌,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礼教的挑战。

王子服以婴宁所遗之花示之,并诉珍爱之情与相思之苦,婴宁却答“此大细事。

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

”王子服又向婴宁解释夫妻之爱与亲人之爱的区别是“夜共枕席”,婴宁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

”当母亲问起两人谈论内容时,婴宁竟曰:“大哥欲我共寝。

”这些言语,显出其思想纤尘不染,童心无邪,尤为娇憨可爱。

婴宁自由而放纵的言行,体现的是未受纲常礼教熏染的真性情,这样的女子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亲切感和感染力,就连蒲松龄在文中也以“我婴宁”相称,可见对人物的赞赏喜爱之情。

《说文解字》中对“乔”的解释为“高而曲也,从夭从高。

”《乔女》中乔女,虽容貌丑陋,然而从不自怨自艾,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其形象颇为高大。

乔女面如锅底,并且跛一脚,壑一鼻,到了二十五六岁才嫁给妻死却因家贫不能续的穆生,没过几年,穆生就死去,留下乔女和幼子。

在生活极度贫困之时,乔女向娘家求助,但是娘家态度冷漠,乔女饱尝人情冷暖后,选择了自立自强,孤儿寡母以纺织为生,虽度日艰难,但再不仰人鼻息。

有孟生家境富裕,丧妻并遗一子,嗷嗷待哺,孟生使媒人向乔女提亲,然而乔女却拒绝了这个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机会,因为她明白孟生愿意娶她,不是因为爱而是只想给孩子找一个奶妈。

由于容貌黑丑,乔女受尽嘲笑和鄙视,但她始终没有看轻自己,她宁愿靠自己的双手过苦日子,也不愿低人一等去给大户人家当奶妈。

后来孟生死去,村中无赖瓜分其田产,家中只剩一老夫人抱儿哭泣,孟生的好友在无赖威胁下不敢声张,乔女却勇敢站了出来,虽然历尽磨难,但终于为孟生讨回了公道。

乔女曾言曰:“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她为自己的品格而骄傲,也以自己的坚强和执着向世人证明,独立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比美丽的容颜更加灿烂夺目。

与那些一味攀附于男性、一生追求锦衣玉食而丢掉了灵魂的女子相比,乔女的生活显得更加真实和主动。

以上女主人公的命名都透露出对女性生命体验和本体价值的肯定,作者立足于女性本身去感知、体验人生和世界,传达出女性的欲望与追求,(於奇)这种与传统妇女观背道而驰的女性意识,和
明代中后期以来个性解放的思潮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明中期城市经济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在文化领域提倡个性解放和崇尚个性与真情的思潮开始涌动,并深深影响了大批进步文士。

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提倡人的真情真性;李贽提出的童心说,以自然人性论批判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基础的人性论,提倡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愿望;汤显祖主张“以情反理”,在《牡丹亭题词》中感叹:“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些思想反映在对女性的态度上,就呈现出对打破礼教束缚,保持独立个性,并尊重个人欲求和自我价值之女性的肯定,他们作品中的女性往往热爱生活,大胆追求爱情、婚姻,勇敢执著的面对人生中的风浪,她们富于才情和智慧,拥有纯真的心灵和热烈的情感,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保持自尊、自立和自信。

蒲松龄所生活的清初时代,虽然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以加强思想控制,但是明代中后期的思想潮流对后世的影响并未消退。

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以及传奇依然高唱自由爱情,也不乏对自由独立女性的赞美。

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同样受到明末和清初思潮的冲击,所以他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挑战礼教,追求自我价值和生存尊严的女子,传达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