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范
虾稻共作技术
一、虾稻共作技术“虾稻共作”,它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具体的说,就是种一季中稻,养两季虾,即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的过程。
(一)养虾稻田环境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电、路三通,保水性能好的稻田,面积一般以50亩为宜。
(二)稻田改造1、挖沟。
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 —4 m,沟深1m—1.5m。
稻田面积达到50亩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
2、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埂宽5—6m,顶部宽2m—3m。
3、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应用防逃塑料膜作材料,防逃网高40cm。
4、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高处,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虾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10%左右。
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m2)、田螺(投8—10个/m2),河蚌(放3—4个/m2)等。
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四)养殖模式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每年的8月底,中稻收割前15天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667 m2投放20 kg—30kg。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集稻田种植与虾塘养殖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
该技术以“水稻—田螺—稻虾共生”为特色,通过合理的水利设施和管理,使水稻和虾共生于同一块田地中,从而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实现虾的养殖,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相关内容。
1.适宜地区选择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适宜于江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这些地区的农民较为熟悉水稻种植和虾塘养殖的技术,因而更容易推广和实施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2.土地准备在实施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地,并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尽量避免盐碱地或者重金属超标的土地。
在土地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水闸、排水渠等,以便于后期的水稻种植和虾塘养殖。
3.水稻种植水稻种植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水稻种植方面,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
还需合理施肥,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要合理管理水位,保持适当的水深,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同时也为后期的虾塘养殖提供条件。
4.虾苗引种在水稻苗期,可以引种虾苗进入田地。
虾苗一般在5-7月份引种,此时正值水稻幼苗期,水稻对虾苗的影响较小。
进入水稻田地后,虾苗会在水田中自由活动,寻找适合生长的环境。
此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水田内有足够的水量和适宜的水质,以促进虾苗的生长。
5.虾塘养殖在水稻成熟后,可以放养适量的虾苗进行养殖。
为了养殖的效果,可以合理设置虾塘的大小和深度,提供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
要定期清理虾塘的杂物,保持水体清洁。
还需合理投喂虾饵,以保证虾的健康成长。
养殖虾的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和清理虾塘,防止疾病的发生。
6.收获与管理在水稻收获季节,可以同时进行水稻收割和虾的捕捞。
水稻收割后,虾可以继续在田间生长,直到成熟。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是一种集水稻种植和淡水虾养殖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在相同土地上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虾,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态稻虾共作栽培的技术原理和实施方法。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水稻作为虾塘底板,提供栖息地;稻田作为虾塘饵料,提供虾的食物;虾为稻田提供有机肥料和杂草控制;水稻和虾相互提供鱼类及其他生物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实施生态稻虾共作栽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土地准备: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生态稻虾共作栽培,土壤要求肥沃、排水良好,并且不污染水质。
2. 水利设施建设:根据水稻和虾的需求,建设合适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水渠和虾塘水体稳定、清洁的设施。
3. 水稻种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进行正常的水田栽培管理,包括浸泡、育秧、栽插、灌溉、施肥等。
4. 虾苗引种:选择适宜的淡水虾品种,购买合格的虾苗,根据虾的生长周期进行合理的引种时间和数量。
5. 虾塘养殖管理:根据虾的习性,进行合理的养殖管理,包括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
6. 虾稻合理配置:根据水稻和虾的生长周期和需求,合理安排虾塘养虾的时间和水稻的生长阶段。
7. 综合管理: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虫害、病害和杂草等问题,保持生态稻虾共作栽培系统的稳定和良好运行。
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水稻和虾的共作可以在相同土地上实现双重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虾可以帮助控制水稻田中的杂草和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 优化水稻的生长环境:虾的粪便和底泥中的有机物可以为水稻提供有效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4. 促进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虾作为底栖动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氮素,提高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
5. 增加水体养分循环利用:水稻田中的农药和肥料会被虾利用,减少水体中的养分流失,有效减少水质污染。
稻田养虾技术手册(完全版)
稻田养虾技术手册(完全版)稻田养虾技术手册(完全版)一:引言稻田养虾是一种利用稻田特殊环境条件进行虾类养殖的方法。
该技术在兼顾农田和养殖业的基础上,提供了稻田多样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机会。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稻田养虾技术的各个方面。
二:稻田养虾的基本原理1. 稻田养虾的生态环境i. 稻田的水质和土壤特点ii. 稻田对虾类的生态条件要求2. 虾稻共生的原理i. 虾稻共生的互利关系ii. 虾类提供的收益和稻田提供的生态服务三:稻田养虾的基础设施建设1. 稻田养殖区的选择i. 土壤条件的评估ii. 水源和水质的考察2. 稻田养虾的池塘设计i. 池塘的尺寸和形状ii. 池塘的堤坝和引水设施四:虾种的选择和引进1. 虾种的选择原则i. 适应稻田环境的虾种ii. 优质虾种的选购2. 虾种的引进和养殖前处理i. 虾种的购买和运输ii. 虾种的适应性调节和疫病防控五:稻田养殖的管理与技术1. 稻田兼顾养殖的灌溉管理i. 稻田水稻和虾类的兼顾灌溉 ii. 灌溉水质的管理和处理2. 垦殖与养殖的时间安排i. 虾稻连续、间断养殖的安排 ii. 稻田养殖的季节和时间要点3. 虾类的投放与养护i. 虾种的投放密度及方式ii. 虾类的饲料与日常管理4. 疾病防控和养殖水质管理i. 疾病的防治和监测ii. 水体的处理和环境调节六:稻田养虾的收获与经营1. 虾类的长势和生长周期i. 虾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周期 ii. 虾类的混养和分批养殖2. 虾类的适合收获时机i. 虾类的生长阶段和收获时机 ii. 虾类的收获和储存处理七:稻田养虾的风险管理1. 天气灾害的预防和应对i. 台风和暴雨对稻田养虾的影响 ii. 防洪和治水的技术措施2. 疾病和害虫的预防和控制i. 虾类疾病的发生和防控策略ii. 稻田害虫的防治和生态措施八:本文档涉及附件1. 稻田养虾的实地调研报告2. 稻田养虾的案例分析集九: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渔业法渔业法是指规范渔业生产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技术在水稻田中养殖青虾,实现了水稻-虾共作的良好互动。
以下是对该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技术概述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是指在水稻田中合理设置虾苗池,通过放置虾苗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青虾和水稻在同一片田中进行生长和综合利用。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农田杂草多、虫害多等问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经济效益。
二、技术步骤1. 优选适宜区域。
选择适宜的水田,要求土壤质地疏松、水质清洁,避开高污染区域和环境污染源。
2. 种植高产稻种。
选择高产抗病虫稻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 合理施肥。
根据水稻和虾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为两者提供充足的养分。
4. 准备虾苗池。
在水田中挖掘虾苗池,大小约为100平方米。
池内水位要保持稳定,水质清洁,用于放养青虾苗。
5. 放养虾苗。
购买健康、无病虫害的虾苗,适时放入虾苗池中。
注意虾苗的适应期和适宜密度,避免过度放养或过度捕食。
6. 控制水深。
在水稻生长初期,控制水深在5-10厘米左右,以便青虾的生长和活动。
水稻生长后期,适当提高水位,满足水稻的需水量。
7. 病害防治。
定期检查水田中的虾苗和水稻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有害病虫害。
8. 收获和加工。
待水稻成熟后,同时收获水稻和捕捞青虾。
将收获的水稻晒干、加工存储,将青虾进行初步的加工和销售。
三、技术优势1. 资源互补。
水稻和青虾是典型的资源互补作物,在田间共生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环境友好。
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不需要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水稻与青虾的共同生长和综合利用,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田的经济收益。
4. 社会效益积极。
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农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技术展望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是一种长远发展的农业模式,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该技术,提高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推广到更多的地区和农田中。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
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米,深0.5米,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
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
田埂面宽3米以上,田埂高1米。
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
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
在距田埂1米处,内要3米踢一处1.5米低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等待藤蔓开卖后,在寒冷的夏季起著遮阴消暑的促进作用。
在养育虾沟和田间里必须栽植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浮水性植物,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集中为不好,这样有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纳。
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亡墙,以免小龙虾逃离现场。
放养小龙虾虾苗或虾种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
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尾/亩或30公斤/亩。
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高温天气进种、苗要谨慎消毒,最好是进种苗时不用食盐水浴洗,进完种苗后用生石灰10公斤/亩对水体消毒。
每天晚、晚秉持巡田,观测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取食、生长情况。
田间管理主要分散在水稻晒太阳田、用药和登轮防害方面。
稻_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完整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养殖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人工繁育与养殖的环境条件、亲虾选育、亲虾选择、种苗繁育、成虾养殖等技术内容。
本技术适用于湖北省境内克氏原螯虾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1 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目前,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主要有既种稻又养虾即稻虾共生和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稻虾连作)稻连作2种养殖模式。
一、冬闲稻田(稻虾连作)一年双季商品虾养殖技术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稻田还是一般稻田,9~10月份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二年的4~6月份才开始种稻。
利用一年中7~8个月的这段空闲时间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每亩可收获50~150kg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可达400~3000元。
如果1年养殖2季,则产量和效益会翻番。
1. 一年双季放养幼虾养殖模式该模式具体指第一季商品虾养殖(4~8月份)放养的是幼虾,第二季商品虾养殖(8月份至翌年4月或5月份)放养的也是幼虾。
(1)开挖虾沟无论是利用稻田来进行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孵化、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都需要进行挖沟开溜,一般开挖成回形沟和田形沟。
稻田面积较小时挖回形沟,较大时挖田形沟。
无论是回形沟还是田形沟,都要求沟宽3~6 m左右,水深1.5~2.0 m,最浅不低于1 m。
筑埂利用开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稻田之间田埂顶部宽0.5 m~1.0 m。
稻田主干田埂顶部宽2 m~3 m。
防逃设施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防逃措施主要是防小龙虾逃逸,主要采取尼龙网或石棉瓦进行防逃处理。
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考虑进行。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干沟消毒在放养前1个月排干沟水进行晒沟,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泼洒。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同一水田或稻田内同时养殖稻和虾的一种农业技术。
它将水稻与虾类的养殖相结合,通过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具体内容。
在选择适宜水田进行综合种养之前,需要对土地的土质、水源等进行调查和评估,确保田地的水质、水温和土壤质量适宜于稻虾的养殖。
在作物方面,选择适合与虾类养殖相结合的稻种,如杂交稻、早熟稻等。
这些稻种不仅耐矮,且矮秧易管理,生育期短,能适应虾类的需求。
在养殖方面,可以合理布置稻田内的壁板和池塘,增加虾类的栖息地和居住空间。
还应提供适量的饲料,保证虾类的养分摄取和生长发育。
可以选择自然饵料如水草、藻类等,也可以人工投喂一些饲料,确保虾类的养分需求。
在施肥方面,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来进行施肥,以提高水质和土壤肥力,并为稻虾提供充足的养分源。
还应注意稻虾综合种养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虾类容易罹患一些传染病,如白腹病、黑点病等,需要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以采用增强虾类免疫力的方式进行预防,如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对于稻田的病虫害防治,可以采用合理的药剂和生物控制手段,如合理使用农药和鱼类等天敌进行防治。
在经营方面,可以积极开展龙虾、虾苗等的销售,为农民增加收入源。
可以选择合适的市场进行销售,也可以拓展旅游观光、农家乐等业态,增加经济效益。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技术。
它不仅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是一种以稻作为主,与虾共生栽培的生态农业技术。
这种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虾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更丰厚的收入。
1.选择合适的田地和品种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需要选择适宜栽种稻虾共生的田地。
选地要求好,地形平坦,坡度不超过5%,土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上。
同时,栽种要选择高产、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品种。
2.控制水体质量水质对于虾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注意水质的控制。
在选用水源的同时,根据土壤、水质等要素,在适当的时候加入化肥、细菌剂等成分,调整水质酸碱度和营养成分的平衡。
此外,水中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溶氧量,以保持虾类的正常呼吸和生理活动。
3.控制稻田病虫害在稻田里面,病虫害是不可避免的。
虾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捕食能力,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
而稻田里面的病害,则需要适当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控制。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准使用,以防止农药残留对虾和水稻的影响。
4.控制稻虾比例虽然虾类是兼食性的,但是为了保证稻田植物和虾类的生存,需要控制稻虾比例。
在养殖前,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虾苗的投放,一般为每亩200-250只虾苗。
在持续养殖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控制稻虾比例,防止虾类过多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
5.充分利用稻草和虾粪稻草和虾粪是农业生产中优质的有机肥料。
在生态稻虾共作栽培中,可以通过虾粪和稻草的充分利用,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并提高水稻产量。
在收割水稻时,需要将所有的稻杆留在地上,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也利用虾粪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总之,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是一项有益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适宜的地域和环境条件下,选择适当的品种和合理控制各种生态因素,可以提高水稻和虾类的收益和品质,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虾稻共作的养殖方法是怎样的_虾稻共作的养殖要点
虾稻共作的养殖方法是怎样的_虾稻共作的养殖要点(2)虾稻共作的养殖方法是怎样的_虾稻共作的养殖要点虾稻共作的养殖要点稻虾共作应选择进排水方便,水源符合农业用水和淡水养殖用水标准。
水稻收割后,用小型挖掘机沿稻田四周距田埂内侧2.5-3.0米处开挖环形沟,沟面宽1.2-1.5米,沟底宽0.6-1米,沟深0.8-1.2米,环形沟不封闭,在稻田的一端留10-20米不挖通,便于插秧和收割时机械作业通行。
利用小型挖掘机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压实田埂,防止小龙虾在田埂上掘洞。
田埂高于水稻单作田埂高度的0.3-0.4米,避免引起田埂塌陷和水土流失。
设置防逃设施,进水口用25目聚乙烯网片制作长方形网袋,排水口用25目金属网片,并安置到檐,防止小龙虾逃逸,进排水口设置在斜对角线上。
一般在当年水稻收割后的9月底或10月上旬-次年6月上旬养殖小龙虾;5-6月上旬专田育秧,6月中旬-9月底种植水稻,以水稻种植为主;5-6月上旬用地笼捕捞小龙虾,留下部分规格较大的小龙虾苗种与水稻共作,作为后备亲虾培育。
一般8月中旬-9月上旬,每亩投放15公斤亲本虾。
补投亲虾与水稻共作时间30-40天。
小龙虾生育期间要投喂植物性饲料,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次年的3-6月每隔15天投一次水草,用量为每亩80-120公斤。
在小龙虾种虾投放前,在沟内深水区水草处投放一些有益活饵料生物,如水蚯蚓、田螺和河蚌等,以提高小龙虾产量、品质和规格,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选择生育期150天左右的茎秆粗壮矮化水稻品种。
6月中旬在大田中小龙虾捕捞基本完成后,开始移栽育苗,移栽密度每亩1.3-1.4万穴。
3-6月小龙虾生长季节,早晚巡田一次,根据小龙虾摄食和活动等状况调节水位高低,使水温始终适合小龙虾的生存和生长。
水位变化幅度在0.3-0.6米之间。
一般大田水位控制在0.3-0.5米,环沟水位控制在0.8-1.2米;水稻插秧前,大田水位控制在0.4-0.6米,环沟水位控制在1.2-1.5米;避免小龙虾减少蜕壳次数。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一、地理条件道路通畅,水电配套,环境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旱涝无忧。
二、稻田改造1、选择稻田集中连片区进行改造,与四周的普通农田水系隔开。
适宜的稻田单块面积为20亩左右,以便投食、管理、捕捞。
2、沿稻田周围开挖宽2-3米、深0.6-0.8米、坡比达到1:1.5以上的环沟,田沟要占到稻田面积的10-15%。
3、在进水口设置80目的双层筛绢网布,在排水口设置40目以上的密眼网罩。
三、清野消毒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泼洒,或亩用茶籽饼浸出液10-15公斤进行全池泼洒。
四、施肥1、亩施500公斤充分发酵的有机肥+15公斤过磷酸钙,然后旋耕土壤,将肥料埋入10-20厘米的土层中。
2、施肥后有利于培养水草及饵料生物,还可以作为水稻的基肥。
3、养殖过程按时用光合细菌、EM菌加强改底。
五、种植水草1、施肥次日,沿环沟浅水处移栽伊乐藻。
移栽前用福乐灵杀灭青苔,并用茶皂素杀灭水草上的鱼卵。
2、移栽的水草以每3-5株为一簇,每簇水草的间距为1-2米(水草的移栽面积要占到稻田面积的60-70%),移栽后亩施20公斤磷酸二氢钾。
3、育苗中、后期,适当追施氨基酸类生物肥,这样既能确保水草正常生长,又能培育天然饵料。
六、放养虾苗1、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2、投放虾苗:于3月份中下旬投放虾苗,规格为80-100尾/斤的幼虾,投放量为30-40公斤/亩,投放前要用3-5%盐水对苗种消毒3-5分钟。
七、管理1、防逃:田埂用网片+塑料薄膜构建防逃墙,高度达到60-70厘米,底部埋入30-40厘米。
2、防鸟:开春后,在稻田中拉线驱鸟,防止虾苗被捕食。
3、投喂:投喂小麦、玉米、小杂鱼等饵料,日投喂量为为虾苗体重的3-5%,均匀泼洒投喂即可。
八、捕捞捕捞时间为4-6月份,于环沟及田中间投放虾笼进行捕捞,原则为捕大投小,轮补轮放,地笼投放位置应每隔2-3天更换1次。
九、翌年苗种来源未捕完的龙虾进入环沟后,可通过人工调控水位的方法诱导繁殖。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投喂:日投喂量为体重 3%~5%,均匀泼洒投喂,投饵种类 为小麦、玉米、小杂鱼等。
(八)捕捞
捕捞时间:4月~6月(水稻栽种 前),
捕捞方法:在环沟及田中间投 放虾笼进行捕捞,捕大投小,轮补轮 放,地笼设置位置2天~3天换一次。
(六)虾苗放养
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 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kg~40kg, 苗种下塘前需3%~5%盐水消毒3分 钟~5分钟。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 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2小 时以内。
(七)管理
防逃:田埂用网片加塑料薄膜 构建防逃墙,高60cm~70cm,底部 30cm~40cm埋入泥土中。
技术 交流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文/殷建平
一、概况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 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 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 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 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 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 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 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 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 污染。
稻虾共作在生产中多使用灯光诱 虫杀虫,禁用农药,加之龙虾在稻田 中生长,吃掉大量害虫和虫卵,其活 动还能为水稻根系松土,粪便被水稻 吸收,促进了水稻生长;水稻光合作 用产生的大量氧气,又有利于龙虾生 长。在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基本不用 或少量使用,生产出的稻谷达到有机 稻谷的标准,进一步提高稻谷品质, 对提升稻谷价格,提高 养殖户经济效 益等多方面都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九)第二年苗种来源
未捕完龙虾进入环沟后,通过人 工调控水位的办法,进行诱导繁殖。
(十)水稻种植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田资源,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虾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农田的生产力、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可以实现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生态优势三个方面来介绍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一、种植技术1. 种植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常用的品种有K优、重优、粳优等。
2. 土壤整理:在冬季或春季开始,进行水田的土壤整理,包括犁地、拔草、松耙、整平等工作。
土壤要求肥沃、酸碱度适中、富含有机质,便于水稻和虾的生长。
3. 播种管理:选择优质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然后进行露天或水浸播种。
播种前要配制好适宜的稻田肥料。
4. 水管理:水田的水位管理是关键,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种植初期到拔节期要保持水位在15~20厘米左右,抽穗至灌浆期要保持在3~5厘米左右。
5.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
一般在播种前施入适量的基肥,分几次施追肥。
二、养殖技术2. 养殖池塘准备:根据虾的生长需要,准备适宜的养殖池塘。
池塘必须选择在平坦地上,避免存在丘陵或洼地。
同时要保证池塘的水源和排水条件良好。
3. 养殖池塘管理:虾的饲养环境要求水温保持在20~30摄氏度,水质要清洁,含氧充足。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投喂、水体的循环替换和病虫防治等。
4. 饲料管理:根据虾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
一般可以使用鱼粉、豆粕、玉米粉等作为主要饲料。
三、生态优势1. 土壤改良:虾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大量的氨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
2. 害虫防治:稻虾共作时,虾可以吃掉稻田中的病虫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农田的农药残留。
3. 养殖经济效益:生态稻虾共作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农田的生产力,增加了农田的产量。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同一水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虾的一种综合性养殖模式,它采用了稻虾共生的自然规律,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间隙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养殖技术。
下面简述其主要技术点:1. 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
水稻的种植选择杂交稻或一二季稻,密度一般控制在亩2400-3600株之间,根据养虾密度的大小可适当调整。
养虾的品种选择巨型沼虾,每亩养殖口上限为20千克。
2. 稻虾共生区域的划分。
将水稻田划分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生态稻虾交错区。
其中,生态养殖区是虾池区域,生态种植区是稻田区域,生态稻虾交错区为两者合并区域。
3. 养虾培育及投养虾苗。
以4月初、7月初、9月初分三个时期投养虾苗,每次养虾苗10千克/亩左右。
投放前需对养殖区进行彻底清淤,并适量喂料增加虾苗营养,提高虾苗活率。
同时要定期清池,加强水质管理。
4. 稻田管理。
及时抽稻杆、除草收割、调整田间水位等对养殖虾有利的措施。
同时,为提高水稻和虾的产量,亩施厩肥40公斤,缓释肥150公斤,氮素、磷酸钾肥分别施用75公斤、22公斤、22公斤。
5. 养殖技术。
虾的养殖密度一般在80-180只/亩之间,对虾的饲料需求量每周为虾重的1%,饲养管理主要涉及水质监测、氧气供应、饵料投放和养殖工具清洗等方面。
6. 病害防治。
虾病症状表现多样,针对不同的病情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一般采用隔离、消毒、清仓、增氧、加强管理等方法,如虾死亡初期,及时清除死虾,加强虾池清洗和大量换水等处置。
7. 收割及加工。
在双季稻区进行围网,在收成期迅速将虾池虾捞出或引导到水稻田区,依次进行收割。
去壳后的虾可通过深度加工产生多种佳肴和营养品,也可进行简单加工后销售。
通过上述技术,实现了稻虾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养虾虾池的有机物及虾粪成为稻田与水中“天然肥”和有机肥源,钾、磷等矿质物互相补充,水稻生长也因此更健壮,稻虾兼收的效益较突出,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稻虾综合养殖规章制度
稻虾综合养殖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稻虾综合养殖的管理,确保生产稳定,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稻虾综合养殖指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水稻和虾类,利用水稻和虾类之间的互生互利关系,实现双层增产效果的一种养殖方式。
第三条稻虾综合养殖的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合规、科学规划、创新发展、绿色生产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稻虾综合养殖应当遵循“以水稻为主、虾为辅”的原则,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和规模,确保水稻和虾类的互惠互利。
第五条稻虾综合养殖的管理工作应当做到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加强研究和推广,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第六条稻虾综合养殖的管理工作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做到减少农药残留、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平衡。
第七条稻虾综合养殖的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生产结构,适时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八条稻虾综合养殖的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加强节水措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九条稻虾综合养殖的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和管理水平,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条稻虾综合养殖的管理工作应当健全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养殖操作流程,确保养殖过程合规合法,生产稳定有序。
第二章养殖规划第十一条稻虾综合养殖项目应当根据当地水稻田资源、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制定详细的养殖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十二条稻虾综合养殖项目应当充分考虑养殖规模、种类搭配、规划布局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养殖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备案审批。
第十三条稻虾综合养殖项目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水稻和虾类的生长周期和需求,保证养殖过程的协调有序,实现互利共赢。
第十四条稻虾综合养殖项目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做到减少污染、减少损耗、保护生态,确保养殖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稻虾综合养殖项目的规划应当合理配置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产出的最大化效益。
第十六条稻虾综合养殖项目的规划应当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确定养殖品种和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一定的农田环境条件下,对稻田与虾苗进行综合种养,实现双赢的良好效益。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生态因素综合作用,加强要素汇集,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新型种养方式。
下面介绍一下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适宜的稻虾组合(一)水稻品种的选择选择适应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水稻品种。
应选择早成并且生长旺盛的品种,特别是在春季播种时选择早熟品种。
早稻一般选择杂交早稻,或者先熟的本地品种,中晚稻选择籼稻或糯稻等品种。
选择适宜品种的淡水虾,如锦鲤、斑节虾、大尺蚌、淡水龙虾等;同时注意虾苗的生源和规格,以高活、健康、大小均匀的虾苗为宜。
(三)时间安排的选择时间安排应以虾苗最好的生长时期和稻田生长的发育和需求为基础,选择天气稳定的时期,尽量利用稻田的处境,抓住有效时机。
二、合理的稻虾配置(一)浅水驯养法浅水驯养是稻虾综合种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驯养淡水虾最好选择3-5厘米的水深,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零度抗冻法在寒冬季节,水稻与虾苗的供养必要通过完全零度抗冻方式进行,不但可以大幅提高虾苗在冬季的成活率,同时还能够欣赏到冬季水稻的优良品质。
三、科学的肥料使用(一)化肥的施用化肥就是地球人工合成肥料中的钾、磷、氮三个元素。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最核心的肥料活性物质,通过增加土壤肥力,使植物生长快速并增加产量。
(二)有机肥的使用首先,加强土壤有机质含量。
科学施用有机肥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化肥使用强度,降低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同时还能制造出健康绿色的水产品。
此外,有机肥能提高水稻、虾的抗性,增强品质,扩容大笑产。
四、虾蚕互灭在稻田里养虾,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桨形目的谷螟和各种蚕害,这些害虫会对稻田和虾的标号造成严重危害。
而虾蚕互灭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综合防止措施。
先用虾类饲养的虫饵喂养一些花蛾的蛹、鸟粪蝶的幼虫等虫子,然后再将这些虫饵放进水稻田内,等待蚕害自动迁离或互相消灭。
2024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虾(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的稻田选择、田间工程、水稻栽种与管理、苗种放养、养殖管理、捕捞收获、储存与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稻虾综合种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471 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SC/T 1135.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通则3术语和定义GB/T 22213、SC/T 113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稻虾轮作rotation of rice and crayfish在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水稻收获后养殖一季稻虾的一种种养模式。
3.3稻虾共作coculture of rice and crayfish在水稻生长期的稻田中养殖稻虾,稻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的一种种养模式。
4稻田选择4.1土质土质以壤土或黏土为宜,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
4.2水源水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 11607和NY/T 391的规定。
4.3面积面积以30亩~50亩为宜,长方形。
注:1亩≈666.7 m2。
5田间工程5.1有环沟模式5.1.1开挖环沟开挖“回”型环沟,沟上口宽3 m~5 m,下口宽1 m~2 m,沟深0.8 m~1.2 m,坡比1∶(1~1.2),沟占比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
除开沟部分外,其他部分不应开挖,田间开沟土方用于构筑圩埂,不应外运。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是指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虾的一种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增加农田的综合效益,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的实施方法和优势。
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合共作的早熟、耐阴、耐淹、耐高温的水稻品种。
选择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的虾种。
2.水田整地:水稻虾共作必须先进行水田整地,确保田面平整有利于水稻和虾的生长发育。
3.水质管理:合理调整水田水位,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虾需要较高的溶氧量,因此水稻虾共作要加强氧气供给。
定期通水、定期放水,保持水体流动,提高水质。
4.定期施肥:合理施肥是水稻虾共作的核心内容。
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根据水稻和虾的生长需求,科学施用复合肥或单一肥料。
5.虾苗增殖:选择优质虾苗,根据虾的生长速度和整体生态环境,适时添加适量的虾苗。
保证虾的数量与水稻的密度相适应。
6.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水稻与虾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和虾的健康生长。
7.及时收获:根据水稻和虾的生长周期,及时收获水稻和采收虾。
注意分开收获,避免互相干扰。
1.提高效益:虾和水稻共同生长,使一个水田同时收获水稻和虾,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
2.节约资源:共作水稻虾充分利用了水田资源,不仅能够增加水稻产量,还能够养殖虾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田水资源的浪费。
3.生态环保:虾可食用水田中的底层生物,减少了杂草和害虫,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还能够促进稻田水体的循环,提高水田的生态环境。
4.农民收入增加:通过无公害水稻虾共作,农民不仅可以增加农田收益,还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农田的高效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需科学施肥、合理管理水质,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和虾的健康生长。
通过采用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还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T18407.4要求;底质自然结构,保水性能好;交通方便,电力供应有保证的稻田。
4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 5051的要求。
4
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3350m2(50亩)为一个单元为宜。
5
5
沿田埂外缘向稻田内6~7m处,开挖环形沟,沟宽4m~5m,沟底离田面深1.0m,沟壁坡度1:1。环形沟靠田埂边有宽1m的平台,平台低于田面0.3m,平台与田埂的坡度1.5:1,环沟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
5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40~6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采用石棉瓦、硬质塑料膜或密网片加塑料农膜等材料制作,防逃网地上部分高40cm,地下埋20cm。
5
每个单元在环沟上设置1处鱼道,方便农用机械和人员通行,也保证环沟水体循环流动。将1根直径0.6m,长4m的波纹管埋于环沟底部并用土填平,两端用砖砌。有条件的地方可安置太阳能诱虫灯。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名君、施洋、李宇航、许焰林、仲伟光、沈北新区农渔委人员、沈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沈阳农大人员、沈阳市沈北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人员、舒新亚。
虾稻共作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
1
本标准规定了虾稻共作中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定义、稻田环境条件、养殖模式、病害防治、捕捞和运输。
DB2101/T
沈阳市地方标准
DB2101/T 0042—2018
虾稻共作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
( Crayfish-rice Co-cropping,Rice-crayfish Culture Standard )
2018-XX-XX发布
2018-XX-XX实施
沈阳市技术质量监督管理局发布
B 50.52.202
6.2.1.3肥水。幼虾投放前10天或5月份稻田整田前,应在稻田投施不含有害物质并经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牛粪、羊粪、鸡粪、猪粪等)或复合微生物有机生物肥,农家肥每667m2用量为100kg~200kg,复合微生物有机生物肥每667m2用量为200kg~300kg,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保持水体透明度,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营养。
移植水草。清塘除野后应在环形沟或操作平台上移植水草,供以后幼虾栖息、蜕壳、躲藏或起遮阴、净化等改善环境的作用。水草包括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可选菹草、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等,一般选2~3种,首选菹草、眼子菜;漂浮植物除水葫芦外,可用水花生、狐尾藻等替代,首选水花生。沉水植物种植在稻田操作平台上和环形沟底,种植面积应为操作平台面积和环形沟底面积的30%~50% ;漂浮植物移植在环形沟上,面积应为环形沟面积的30%~50%且要固定。
目
前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创普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渔委、沈阳市沈北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调控水深。5月至6月插秧前投放幼虾阶段,田面水深可保持10~30cm,插秧后根据稻谷需要保持田面适当水深,稻谷收割后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60cm~70cm。
7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其敌害较多,如水蛇、鲫鱼、草鱼、黄鳝、肉食性鱼类、水老鼠及水鸟等。放养前应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除野,加水时要用60~80目的纱网过滤;平时要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有条件的应在田边设置一些彩条等,恐吓、驱赶水鸟,也可用反光的金属丝和反光的玻璃镜片、废光盘等反射阳光驱鸟(光驱鸟);还可用锣鼓或鞭炮驱赶水鸟(噪音驱鸟);有条件的可用微波驱鸟器(微波驱鸟)和无人机驱鸟(机器驱鸟)。
巡池与调控水质。早晚巡池,观察水质等变化。成虾养殖阶段水体透明度30cm~60cm,水体透明度用加注新水或施肥的方法调控。平时要定期加注新水,克氏原螯虾生长旺季每隔20天投施一次“EM菌”或“光合细菌”或“小球藻”等有益微生物,调控水质,有条件的每半个月用市售的水质测试盒检测一次水质,水质指标PH7~8.5;溶氧≧5mg/L;最适温度17~31℃。
饲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
投饲。幼虾投放第一天即要投喂,投喂的饲料种类有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小龙虾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28%~36%)。动物性饲料包括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厂的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有玉米、麦麸、黄豆、豆渣、瓜皮、红薯及饼粕等,饲料应新鲜、清洁卫生,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规定。
克氏原螯虾的投喂讲究“四定”,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每日投喂1~2次,除傍晚投喂一次外,有条件的宜在午夜增投一次。日投喂量一般以幼虾总重的4%加减,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喂量的分配如下:傍晚70%;午夜30%,或傍晚70%,黎明30%,投喂以沿田边操作平台成线状投喂。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1℃时减少投喂,当水温低于10℃时停止投喂。
幼虾质量。幼虾应规格整齐,体色浅褐色,活泼健壮,受惊吓能迅速后窜,健康无病。
注意事项。包装、运输、投放幼虾时应避免离水操作。幼虾运到稻田应进行泡袋调温,避免水温相差过大(温差不超过2℃),泡袋调温方法是将装有幼虾的尼龙袋放置在平台水中浸泡约20~30分钟,再打开尼龙袋扎口,若袋中水温与环沟水温一致,即可放虾;若袋中水温与环沟水温不一致,则将环沟中水少量、缓慢加入袋中至内外水温一致,即可放虾。放虾地点应选择水草较多处,不能搅浑水。
3
成虾 Adult crayfish
性腺发育成熟的虾,可作为亲虾和商品虾。
3
商品虾Commercial crayfish
是指可在市场上流通交易的克氏原螯虾幼虾、亲虾和食用虾,商品幼虾分为两种规格,一种小规格幼虾在秋季的9~11月上市,体长为1.0~2.0cm,一种为大规格幼虾在春夏季的5~7月上市,体长为3.0~5.0cm。食用虾是上市供食用的虾,既有成虾也有大规格幼虾。
5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压实,以防渗水或坍塌。田埂应高于田面0.8m,顶部宽3.0m,田埂面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7%。
5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用波纹管或U型水槽做主渠道,支渠用PVC管并有阀门控制进水量,进水口用60~8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以双套管排水闸的形式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
幼虾投放
幼虾来源与运输。幼虾应来源于小龙虾良种场,采用双层尼龙袋充氧、带水运输(水运法),根据距离远近,每袋装幼虾300~400万尾;幼虾也可以采用半干半水运输法;对于不超过2小时的短距离运输也可以采用干运法。
投放时间。幼虾投放应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投放密度。每667m2应投放规格为3.0cm~5.0cm的幼虾30千克(160~200尾/千克)。
6
6
每年的5月至7月,中稻插秧前后,稻田灌水,在稻田环形沟平台上投放规格为3.0cm~5.0cm的幼虾,每667m2(亩)投放30千克(160~200尾/千克),投放幼虾养殖模式经成虾养殖阶段养成商品虾,亩产商品虾不低于100kg。
前期准备
清塘除野。投放幼虾前用市售并出厂不久的漂白粉(有效氯≧30%)按实际环沟水面每亩1袋的用量兑水全环沟泼洒,消灭野杂鱼及敌害。10小时后待野杂鱼全部死亡后可逐渐加水。
3
虾稻共作 Crayfish-rice Co-cropping
“虾稻共作”全称是“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共作一体”,它是每年的5月至7月投放3~5cm的幼虾,5月下旬大棚育秧,6月中旬中稻插秧,6-10月份捕捞成虾,10月份收获中稻,如此循环轮替的过程。
3
幼虾 Young crayfish
脱离母体后能独立生活的小虾至没有性成熟的个体,小规格幼虾主要靠摄食浮游生物生长,大规格幼虾杂食性。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SC/T 1009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沈阳市境内克氏原螯虾的稻田养殖。
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