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农村美术教育的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论文之农村美术教育的困惑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曾被一度冷落的美术教育,在新形势下变得非常活跃,仅中小学教材就三易其稿,最近出台的《新课程标准方案》更为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但令笔者感到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专家、学者谈及农村美术教育的问题,殊不知是回避,还是缺乏调查研究。笔者在农村从事美术教育,通过长期调查研究,认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观念的落后尽管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了,农村教育还仍然沉浸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之中。乡镇中心学校原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但是由于校长对艺术教育认识不够、置上级教育部门文件与不顾,一贯坚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他们认为艺术课“无所谓”,开设艺术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素质教育的形式是“花瓶”,并没有太多用处,“真抓实干,高分效应”才是学生唯一的出路。这些观点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学生家长和部分学科老师则认为,孩子学习美术,只能耽误读书时间,影响主科成绩,本来有些学生对文化课就有厌恶情绪,再让他们练习特长,岂不更是任缰由马!学习美术瞎费劲,是“下艺”,影响孩子学习,对农村人而言成才之路:一是当兵,二是考大学。殊不知美术学科,它不但具有开发学生头脑中主观审美能力程度的能动作用,还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蔡元培
先生就曾经指出“凡是学校能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一语道破了美育的重要性。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大,如不予以重视,城乡教育质量会越拉越大,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怎不让人担扰? 2.师资力量贫乏对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师是关键。因为他们是传播美,理解美的使者。没有美术老师谈何美术教育!虽然近几年,我省出现了火爆的艺考热现象,师范院校也扩大招生,但是师资力量仍然相当薄弱,有些新分的大学生宁可到外地打工,也不愿到农村中学代课。几年来本地城乡美术教师之比,多在10:1之间,严重的师资力量的困乏也是影响农村美术教育的主要问题。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城乡经济的差别了,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全面,工资待遇较高,教学设施比较优越。在城市工作,受领导重视,又能实现自我价值。在农村工作的美术教师,首先就有一些失落感,工资发放跟不上,再加上领导的有色眼镜,好点的就让你学有所用,业余辅导几个学生(迎接上级领导检查),不被重用的就给你改了“系列”,成了语数等其他课的候补人才。新分配教师,想方设法,不往农村去,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又拚了命的往城里调,这样一来,美术教师就所剩无几了。在所剩的教师中,由于领导长期不以重视,自己感到前途渺茫,与镇直部门有关系的就改了行,再剩余的被领导列为闲职,诸如一些落聘、下岗之类的任务,统统留给了他们。这些美术教师干脆利用一技之长,开起工艺店,从此“金钱至上,乐不思蜀”。当然以上情况,或多或少带有主观
性因素,也并不是每个领导都是这样。从客观方面分析,我们的美术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严重不足,一些老师太艺术形象化:长长的头发,红袄绿裤,装扮奇特,犹如马戏团的小丑,给教师的文明形象,朦上了一层色拉油。个别原因的存在,我想多是来自于他本人的大学生活。从社会大环境上看:80年代以来,大量西方当代思潮的方法的引入,使中国思想学术界急剧变化,美术界是最为活跃的分子,一些艺术信徒们,对西方的东西来不及消化,就盲目仿“秀”,一些年轻的大学老师,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一味追求西方人的开放自由式生活,比如将新牛仔裤磨破几个窟窿,取我乞丐装,据说叫“酷”,还有的大老爷们扎起染黄的小辫子。一些大学生便“亲其师,爱其道”,没将老师的专业知识学会,反将吸烟、喝酒、留长发、追女人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的十分到家。当然并非每所大学老师都是如此,笔者也不是一概而论。老师仿效西方,学生仿效老师,学来学去没了“人”样,本来一些大科就挤美术这门小科,再加上人为因素,便雪上加霜,更有甚者,一味大师脾气,追求不受约束的身由,久而久之便成了教育的“异类”。 3.教材内容错位虽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38个实验区蓬勃展开了,但是农村中小学始终还是个被遗忘的角落,虽然《新课程方案》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可是我们的专家、学者谁又能切实到农村中小学来实验探讨美术教育呢?就连教材的编写者又考虑了农村美育的多少?当然现在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
代,许多事情追求高起点,对于农村美术教育的现象,似乎微不足道,在安排教材内容上,一味追求时代特色,而忽略了地方特点。这种教材内容的错位直接导致了农村美育一直滞后……新编教材虽能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感性,也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两方面需要。但是我总认为还是脱离了“农村”这个特殊的“国情”,比如电脑图案、电脑动画、儿童国画、油画等课对农村孩子来说可望不可及,虽然“普九”时期教育主管部门强行配备了一些硬件,但对于贫困的农村教育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当然,个中原因非常复杂,政府财力的投入远远不够,也是主要原因。虽然农村有些人富裕了,但处在温饱线上的还是大多数。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对本地区,实行了教育一份制,对学生教材也改使黑白版本,我想这就是一种非常务实的行为。教科书的编写者们,能不能针对农村中小学的现状,编一些适合农村的教本,本着让孩子们少花钱或不花钱的原则,受到良好的艺术感召呢?比如鲁版(2000年8月第l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就较好的体现了面向农村中小学的意识,比如安排(第十册美术)蛋壳拼贴、做根雕、做花馍等,都带有很浓的“农昧”,我们的教材既然在不断的改革,那就是向世人展示我们要努力追求更加适合,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我们的专家、学者也不妨到乡下来,了解和体会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可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孩子们中争取更好的建议。我想:“只要是适合的,那就是最好的!”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
育的基础差异较大。有数据表明,我国近70%的学生在乡镇接受基础教育。笔者认为不能思考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就无法谈及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能否让农村美术教育走出困惑,我想应是专家、学者们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行动起来吧,关心农村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让我们改善困惑局面,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