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基本知识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基本知识及防治措施

【摘要】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文中总结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识别、泥石

流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 形成条件; 泥石流识别; 防治措施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典型的泥石流流域,从上游到下游一般可分为3个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11地形条件:有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如:山高沟深,地势陡峻, ,狭窄陡深的峡谷;

112地质条件: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①强度较大的暴雨; ②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此三者缺一便不能形成泥石流。

114其他条件

如人为滥伐山林,造成山坡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堆积等,往往提供大量物质来源。开挖隧道时破坏地下的地质平衡条件时等,也会形成泥石流。

2泥石流的识别

211物源依据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

212地形地貌依据

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213水源依据

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

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3泥石流的防治

311防治原则

泥石流是一种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其形成原因是自然界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素比较复杂,根治极为困难。因此对泥石流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强制弱,重点治理;沟谷的上、中、下游全面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应中小结合,以小为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312基本要求

泥石流的防治宜对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统一规划和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313泥石流的主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工程由软、硬两大项工程措施构成。硬件工程主要为泥石流防治工程和泥石流生物工程两大类;软件工程主要是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

31311硬件工程措施

313111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参见表1。

3131112生物措施

在城区后山流域的水源区,采用封山护林育草,涵养水源,以减少暴雨径流,保持水土。在泥石流形成区,通过营造不同类型的森林,保护、发展灌木林和草本植被,提高地表覆盖率,辅以冲沟沟头防护,沟内建生物谷坊群,坡地改梯地,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水平埝地,打地边埂,修集水沟、排水沟等农业土壤改良措施,建立较为完善的山地农业工程与泥石流生物防御体系,既保障农业生产,又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提高防治区的经济效益(发展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等) 。通过有计划、有措施的组织活动,变泥石流防治工作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进行长期治理。

3131113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有退耕还林、等高耕作、滑坡体上水田变旱地、开发利用泥石流堆积扇等。城区后山区域主要是在防治区内现有耕地中,对大量的坡耕地逐步进行改造,即陡坡退耕还林,缓坡地等高耕作。

3131114危险度区划和预测预报措施

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和预测预报,在泥石流易发山区划分出危险区与安全区,避开在危险区建设;建立泥石流预警站(点) ,开展监测和

预警工作;危险地段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建立反应快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的救灾抢险系统,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紧急救援。31312软件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软件工程是一类直接或间接为泥石流防治各项措施得以顺利贯彻实施的辅助措施.

泥石流防治之软件工程有:

(1)法制宣传和科普知识教育。

(2)建立实施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

(3)泥石流防治工程竣工后还应对各项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对生物工程还需要建立长期管护制度,防止人为干扰各项生物工程,并根据各项生物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保护利用生物资源,协调农、林、牧矛盾,预防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4)多渠道挖掘潜力解决民用能源。

参考文献

[ 1 ] 莫美仙,张世涛.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灾害修复措施

[ J ]. 云南地质, 2006 (2) : 242 - 248.

[ 2 ] 谢洪. 山洪、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 J ]. 中国减灾, 2006 ( 6 ) :

18 - 19.

[ 3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第三版)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