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近代欧洲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世界经济结构。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取决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的对比改变。
20世纪前,世界经济格局英国称霸世界,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二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美国称霸到美苏两极,再到世界多极化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新的格局变化。
1、19世纪后期至1917年单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的民族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占领和控制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把它们变成自己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明显加强。
英国一直在世界经济居领先地位,德国居第二位,1870年后美国超过德国占第二位,19世纪90年代美国又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
2、1917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并存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民族国家经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虽已出现,但仍限于一国范围,而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并存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成为跨越几大洲10多个国家,并发展为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二、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具有明显的军事政治特征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世界经济是由军事分界线变为政治分界线划定——东、西欧,东、西德,南、北韩,南、北越等国际组织阵营化,各国战后经济恢复服从意识形态的不同价值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互助组织;——苏、中等退出IMF和世界银行,也不参加GATT;西方国家还设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技术禁运清单。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B
11
B
12
பைடு நூலகம்
2、第二个称雄世界的经济中心-----英国 (18-19世纪)
B
13
B
14
英国成为18-19世纪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
• 1、 16-17世纪,英西海战和三次英荷海战的胜利,英 国把西班牙和“海上马车夫”赶下了世界贸易的舞台, 赢得的海上贸易的大国地位,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奠定 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革命的动力。
B
17
3、世界经济中心开始由英国向美国转移。
(1)原因:
①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设备陈旧,资本 家把大量资本投往国外,不愿用于更新设备和采用 新技术。
②英国广阔市场,对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缺乏应有 的积极性,造成生产率低下。
③美德工业迅猛发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使英国逐 渐失去“世界工场”地位。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社会生产力迅速 提高,国际分工、国际交换逐渐发展,宗主国和 殖民地的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 本主义经济进入自由竞争时期。
B
5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科 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钢铁、化 学、机械、汽车制造、电力等重工业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世界工业结构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 变。
美国、日本、德国
说明
经济上的多极化 经济上的单极化 政治上的双极 当代经济强国
2022/3/22
B
7
1、第一个称雄世界的世界经济中心 ---荷兰 (17世纪)
B
8
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
(1)地理大发现使开拓远洋贸易成为可能
(2)技术的革新增强竞争力:技术的革新,彼得 大帝两次到荷兰学习造船技术。
欧洲简史欧洲经济的崛起与衰退
欧洲简史欧洲经济的崛起与衰退欧洲简史:欧洲经济的崛起与衰退欧洲自古以来一直是世界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欧洲经历了经济的崛起与衰退的循环。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欧洲经济的发展路径,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繁荣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欧洲经济繁荣的开端。
古希腊以城邦制度为基础,形成了发达的城市贸易体系。
雅典成为了商业和文化的中心,其繁荣程度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古罗马则通过建立强大的军事系统和行政机构,进一步扩大了贸易和经济活动。
罗马帝国的统治促进了货物和信息的流通,市场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帝国日益扩张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和内部动荡,导致了罗马帝国在第三、第四世纪逐渐衰落,欧洲大陆陷入了混乱和停滞。
二、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经济停滞中世纪是欧洲经济发展的低潮期。
封建制度的确立限制了贸易和市场发展。
领主对土地的垄断和农奴制度的存在,使农民缺乏经济自由,进一步制约了生产力的释放。
此外,中世纪的欧洲还受到了持续的战争和瘟疫的困扰,导致经济停滞和人口减少。
欧洲社会陷入了黑暗时代,贫困和不平等进一步加剧。
三、文艺复兴与欧洲崛起文艺复兴的到来标志着欧洲经济的崛起。
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思想、文化和技术的革新,驱动了欧洲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国家开启了大规模的殖民和贸易活动。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成为了殖民帝国,通过控制海上贸易,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的兴起。
制造业和手工业在商业资本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银行和保险业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商业活动和金融体系的完善。
四、工业革命与欧洲的现代化工业革命是欧洲经济大跃进的标志。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的突破,将传统手工业转变为现代工业。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等发明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代欧洲经济发展历程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有多个重要事件,如《罗马条 约》的签署(1957年)、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1962年 )、欧共体扩大到六个国家(1973年)等。
欧元区的建立和发展
欧元区的建立
欧元区成立于1999年,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一部分,旨在通过经济一体化和货币统一 ,促进欧洲和平与稳定。
欧元的发展
汽车和飞机的出现
总结词
汽车和飞机的出现是欧洲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货物运输方式,推动了 相关产业的发展。
详细描述
19世纪末,欧洲人发明了汽车,随后得到了大规模生 产和应用。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 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出行,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如钢铁、石油、橡胶等产业。20世纪初,飞机的发 明和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飞机在交通运输、军事 、旅游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和货物运输方式。
06
欧洲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的影响
1 2
促进欧洲经济增长
经济全球化使得欧洲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和资源,促进出口和资本流动,进而推动经济增 长。
加剧经济不平等
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欧洲内部的经济不平等,导 致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紧张局势加剧。
3
挑战欧洲产业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欧洲国家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
的发展。
铁路和公路的建设
铁路的兴起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铁路建设 迅速兴起,成为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重 要交通方式。
公路的改善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铁路和公路的建设推动了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为欧洲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 础。
欧洲经济地理结构演变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欧洲经济地理结构演变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近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经济地理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这种变迁不仅影响了欧洲不同地区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欧洲大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欧洲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欧洲经济地理结构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时代的欧洲在农业时代,欧洲经济地理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各地主要以种植和畜牧业为生,农田和牧场分散分布于整个欧洲大陆,形成了较为均衡的经济格局。
由于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季节和气候,欧洲不同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产量差别较大。
例如,南欧气候温暖适宜,盛产橄榄油、葡萄酒等,而北欧则以谷物和木材为主要农产品。
这种农业经济结构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格局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
由于农业生产需要充足的土地和资源,较为肥沃的地区好于贫瘠的地区。
因此,在农业时代,欧洲南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为富裕,而北部和东部地区则相对较为落后。
二、工业革命与欧洲经济地理演变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经济地理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地位日益提升,城市化进程加速,各地人口向城市集聚。
同时,交通和运输条件的改善也使得资源和产品的流动更加便捷。
这种演变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城市的崛起。
经济活动和工业化大规模集中于城市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东南部地区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的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也受到历史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区域经济的不平衡。
工业革命的激发使欧洲某些地区迅速崛起为工业重镇,积聚了很大的财富和产业优势。
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等原因,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这种不平衡成为欧洲地理差距的根源之一,也给这些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境。
三、后工业化时代的欧洲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欧洲经济地理结构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
传统的重工业逐渐式微,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兴起。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学案(含答案)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学案(含答案)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1.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熟悉欧洲一体化的四个步骤及采取的重大措施;概括其演进趋势。
2.理解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1原因1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2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
4西欧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
2建立1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发展1关税同盟1968年建立。
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率。
2共同的农业政策1968年实施。
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
共同体优先,即出口或进口都首先面对成员国。
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
3货币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
4统一大市场提出1985年。
内容实行人员.商品.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
运作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
易错提醒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
2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二.欧洲联盟初具规模1欧盟成立1过程1991年,欧共体成员国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2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3意义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欧洲各国的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
2欧盟发展1欧元诞生时间1995年定名,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意义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因此了解区域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际视角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然而,在这些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首先,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全球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增加,使得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为密切地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们通过跨国公司的建设和投资,为自身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其次,技术创新与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愈加便捷。
这使得创新和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促进了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例如,美国硅谷、中国深圳等地区凭借着技术创新和科技企业的兴起,成为了全球科技产业的重要中心。
另外,地缘政治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和冲突可能导致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和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增长。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走向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区域经济发展也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的格局将趋向于网络化。
这将进一步推动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加速资源和信息的流动。
例如,亚太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
其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各国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研发。
未来,那些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另外,区域一体化将继续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代欧洲经济发展历程
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大战导致的破坏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大量的财产 损失、人口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战后重建
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这促进了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美国援助
美国在二战后向欧洲提供了大规模的援助,这为欧洲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这使得欧洲国 家开始大规模生产商品,并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
自由贸易的推动
19世纪中期,自由贸易成为欧洲的主流经济思想,这促进了欧洲 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繁荣。
殖民扩张
欧洲国家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这为它 们提供了原材料、市场和资本输出的机会。
欧洲经济发展的历程概述
工业革命前的经济发展
这一时期,欧洲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一些地区 开始出现工业和制造业。
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
这一时期,欧洲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新技术不断涌现,交 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的经济发展
20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欧洲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走向一体化。欧 盟的成立和发展,使得欧洲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也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
04
20世纪后期至今的欧洲经济
欧盟的成立和发展
欧盟的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标志着欧盟的正式成立。欧盟的成立推动了欧洲经 济和政治的一体化进程,为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欧盟的发展
欧盟在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涵盖了欧洲大部分国家 。欧盟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近代欧洲经济发展历程
近代欧洲经济发展历程在文艺复兴时期,从14至15世纪开始,在西欧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即城市中的工场手工业所实行的雇佣劳动制度开始发端并流行。
同时,随着海外航行和地理大发现,西欧国家的海外扩张活动日益频繁,海外殖民掠夺和贩卖奴隶,使得西欧各国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这就极大地刺激了西欧本土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
早期的资本主义形态,在意大利最为明显;在西欧的其他地方,开始是稀疏的点状布局,后来也逐步有了扩展。
尼德兰的一些城市、伦敦、巴黎和科伦逐步成为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
当时的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主要是进行纺织业和采矿业的生产。
在手工工场中还保留着较多的封建主义的宗法关系;工场大部分被商人控制;由于商业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地位,工场的生产还被纳为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最终引起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才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正式确立。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西欧经历了经济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那就是16世纪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荷兰在17世纪的异军突起;英国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圈地运动”。
西欧的商业革命,是由空前发展起来的海外殖民贸易所造成的。
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欧洲本身的资本的流通范围、流通速度和流通周期都有了很大的增加。
贸易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商业改变了过去它只为国王和贵族服务的性质,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与生产相关的流通与交换活动,商业的社会功用也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
这种情况必然促使商业本身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发生变化。
中世纪的封建性的家庭手工业作坊和商人公会,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工场,逐步被资本主义的“公司制”所代替。
最初的组织是“协调公司”,它是同一行业的商人联合起来组成的“协会”式的机构,这种机构是最初的商业活动的信用本质的起源。
它制定一定的制度,反对行业垄断,根据一定的规则,确定成员获得交通运输、码头、仓库、市场便利的程度。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近代欧洲经济格局的演变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近代欧洲经济格局的演变宁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内各地的经济结构、各地间的经济关系等问题相关。
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崛起主要由于英国和荷兰手工业的发达。
英荷两国的外贸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并没有脱离其而独立发展。
意大利作为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发达的转运贸易造成。
这种转运贸易没有与国内工业结成紧密的联系,是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同时,城市间存在恶性竞争,小城市的发展受到大城市的严格控制。
这种局面导致意大利城市两极分化严重,国内市场难以统一。
关键词区域经济;手工业;转运贸易;城市经济;世纪初,比利时著名历史学家亨利·皮朗是首位以区域为对象研究欧洲中世纪区域经济史的现代学者。
他的代表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他在书中分析了北海波罗的海商业复兴的原因,并从城市的兴起和城市的社会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商业的复兴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学者詹姆斯.汤普逊、沃勒斯坦,英国学者波斯坦、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意大利学者奇波拉等人分别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兴起和影响做过独到的研究。
此后,西方学者对这一贸易区的研究没有中断,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展开多角度研究,并产生了大批研究成果,使这一欧洲史上最重要的贸易区的研究成为世纪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当前,中国经济这条高速列车已进入新阶段。
区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其不但具有节约自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还能带动区域内的城市和农村走向经济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因此,党中央日益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视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改革试验基地的有效抓手。
在这样的现实下,欧洲区域经济史研究可以为我国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世纪中期以后,欧洲逐渐形成了三大贸易区:按照形成早晚的顺序排列,分别为:地中海贸易区、大西洋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
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材料二在日前上海欧洲学会举办的“世界经济现状、前景与挑战”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德国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勒教授发表了专题演讲,认为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不确定时代,东亚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新的独立增长中心。------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0年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指出,西欧经济的增长率仍将低于美国,这是因为欧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过去对西欧统一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期望值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欧元启动后欧元区的出口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德国的结构改革比较迟缓,影响了欧洲经济的表现。欧盟东扩对欧洲经济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欧盟与东欧早有协议,东欧产品可以进入欧盟国家市场,所以东欧国家入盟后较之以前几乎没有差别,区别只在于它们是法律上的欧盟成员还是事实上的欧盟成员。
②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具有性质的组织,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
③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年1月1日正式启用。从而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的进程。
3.扩大(1993—今):成员国增加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欧盟经过几次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到2007年已达个。
《国际金融报》(2002年10月30日第四版)
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中,持乐观和怀疑态度者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请依据材料扼要阐述。
(2)请依据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欧盟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
(1)①乐观者。态度: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理由:经济增速、人均产值和经济总量都有很大提升。②怀疑者。态度:2000年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对欧盟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不能抱有大的幻想。
理由:西欧经济的增长率仍将低于美国;欧元区的出口增长没有达到预期;欧盟东扩不会给欧洲带来较大的市场。
考研知识点归纳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当代特征
考研知识点归纳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当代特征近年来,考研一直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追逐的目标。
作为全国范围内的高水平考试,考研要求考生综合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其中,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当代特征是考研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该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1.1 古代世界经济体系古代世界经济体系主要以农业为基础,通过贸易和帝国征服来进行经济交往。
这一时期,东方经济体系以中国为中心,西方经济体系以罗马为中心。
1.2 中世纪的封建经济体系中世纪的封建经济体系以封建地主的领地和农民的劳动为基础。
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和农民是经济的核心,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相对较弱。
1.3 近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近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主导经济形态。
这个时期,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并通过殖民主义扩展到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1.4 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经济体系主要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形成了两极格局。
美国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苏联则采取计划经济体制。
1.5 当代多极化趋势的形成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经济体系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形成了多个经济中心,如美国、中国、欧盟、巴西等。
二、世界经济体系的当代特征2.1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加速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更加自由,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2.2 经济体系的多层次结构当代世界经济体系呈现出多层次结构,由全球、区域和国家三个层次构成。
全球层面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区域层面上,经济一体化在欧洲、亚洲等地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层面上,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与格局的变化
2. 两次产业革命的影响
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
了垄断资本主义,逐步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扩 张的重要手段。这些因素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
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由于建立在更强大的物质
基础上,因而具有更强的扩展性。 卷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越来越多,在人类历史 上各国的国内市场第一次连接为统一的世界市场,
这一阶段的国际分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不断减弱, 而工业内部的行业分工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发展 为行业内部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 新科技革命使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 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便把传统的劳动 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因此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于是产生了国际间产业的梯度转移,形成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大脑-手脚的分工格局 例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2/3的世界贸 易发生在技术、资源禀赋类似的发达国家之间, 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在世界贸易的比重不足1/3.
一. 世界经济的萌芽-1
1. 世界经济的萌芽发生在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后 期这个时间段。 随着新航路和新大陆相继发现,国际贸易中心 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国际贸易领域扩大到世 界各地。 美洲的金银、非洲的奴隶、亚洲的香料、欧 洲的工业品纷纷卷入到国际商品流转中来,世 界市场产生了。
一. 世界经济的萌芽-2
市场的专业化倾向进一步加强。
3. 目前国际分工的发展现状
(1)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畸变为单 一经济,其主要作物和出口产品只限于几种产品。 这些产品绝大部分对工业发达国家出口,造成了 亚非拉国家的严重依赖。 (2)处于国际分工中心地位的欧美先进国家之间也 形成了工业品专业化市场的国际分工。 例如,挪威专门生产铝,比利时专门市场钢 铁,美国成为市场谷物的大国等,从而加强了世 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了世界各国对 国际分工的依赖性。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
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⑴国际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欧共体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起步☞☞对美国经济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④【有识之士的推动】只有消除战争和仇恨,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
⑤【自然地理的条件】
亚洲(东盟)
1967.8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文莱
⑴外因:①欧洲经济一体化成功实践的影响②美苏“冷战”的严重影响
⑵内因:①东南亚地区区域辽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相互冲突时有发生
2是论坛性经济组织
3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最具潜力
原则: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及以渐进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这种合作方式被看做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续表
宗旨
特点
意义/影响
与中国关系
1参与国家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2经济合作扩展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1994年协定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经济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美加墨三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
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正式成立
1991、1993/1994、1998成员国发展到21个
经济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1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欧盟篇等
宗 旨
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空间来 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入盟条件:
1. 稳定的民主国家,尊重人权、法治、保护少数人的利益; 2. 有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经济; 3. 执行欧盟的规定、标准、政策。
简言之,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
欧盟运作合法性: 一是成员国主权国家的合法性,包括主权国家间合作的合法性; 二是欧盟的合法性,即超越国家主权的范畴,追求欧盟成员国的 共同利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欧洲联盟(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EU)是当今世 界成员国最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是当今世界上经济一体化程度最深、一体化发展最 顺利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其建立对现有国际经济贸易的 格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体化历程:
• 1951年建立的“煤钢联营”,德、法、意、卢、比、荷6国; • 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 经济共同体”; • 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三者合并为“欧共体”。EC实现 关 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货币一体化,完成经济一体化; • 1985年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文件》,1992年末建立完全 统一大市场,实行人员、资金、商品、劳务自由流动; • 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马约),在经济一体化的基 础上,实行共同的安全和外交政策,实行司法和民事合作; • 1993年11月正式改称为“欧洲联盟”。
ASEAN)”的简称。 东盟十和柬埔寨。 1967年8月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
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
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盟的宗旨是“通过共同努力,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 步和文化发展” ,“促进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 。
[政史地]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考点整合
2.机遇 (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发展对外贸易,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 世界竞争。 (3)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 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 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我们 的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考点整合
考点一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含义 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 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 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是二战后世 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 代中期以来发展迅速。
考点整合
2.形成原因
(1)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由于缺乏全球性的贸易、金融协 调机制,为了求得局部性的商品、资本、劳务有秩序的流 动和转移以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各种双边的、多边的、地区性的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2)世界局势的缓和。国际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和科 技领域,各地区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 竞争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3)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地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 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如商品、 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 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考点整合
2.过程 (1)起步阶段(15~18世纪中期)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起步。 (2)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进行,推动着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 “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推动世 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结 束后,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_吴来山
2004年第3期(总第84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ongjiang S ocial Sciences N o.3,2004G eneral.N o.84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吴来山(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世界贸易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4)03-0054-02收稿日期:2004-05-09作者简介:吴来山(1963-),男,辽宁金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政史系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从事国际政治及世界文明史研究。
世界经济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二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区域性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各自的及共同的经济利益,在经济联系愈益紧密的基础上,相互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调节机制上结合成经济联合组织或国家经济集团。
就区域经济集团而言,是指地理位置毗邻、人文传统相近和历史交往密切的国家构成的自然地区。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全球共有各类经济与贸易组织100余个,其中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后建立的。
这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它的发展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对区域经济集团的重新审视二战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及各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使世界政治格局蒙上冷战的阴霾,世界经济格局也由此被拖入两种对立的经济体系之中。
纵观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区域经济集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其特点是政治上两大阵营对抗,经济上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的西方体系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东方体系的对立。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5单元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2.建立 (1)开始:1952年 正式成立。 (1)开始:1952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开始 (2)成立: 欧洲共同体成立。 (2)成立: 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成立 3.发展 (1)关税同盟 (1)关税同盟 ①建立:1968年。 建立:1968年 ②内容 a.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关税 ,实现 贸易自由化。 b.对外建立起共同的 关税率 。
问题思考 2.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入盟国家的主权让步 入盟国家的主权让步, 提示 (1)入盟国家的主权让步,是一个很痛苦的事 情。 (2)成员国因为经济结构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 (2)成员国因为经济结构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 成员国因为经济结构的不同 对共同政策的态度迥异。 对共同政策的态度迥异。 (3)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 (3)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欧盟内部主导权的争夺 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 逐渐显现出来。 逐渐显现出来。 (4)新入盟的10个中、东欧国家仍是欧盟中较穷的国 (4)新入盟的10个中、 新入盟的10个中 家,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期”。 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期” (5)妥善处理原核心大国与新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另 (5)妥善处理原核心大国与新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另 一个重大课题。 一个重大课题。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 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 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 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 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 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起了关键作用的因素 是 A.美国力促西欧联合 B.法、德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C.苏联的威胁 D.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
欧洲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
欧洲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欧洲发展格局自20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的演变。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欧盟的建立和扩展。
这些事件和进程塑造了欧洲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并对其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几乎完全破坏,各国陷入混乱和治愈过程的困境。
为了防止未来的战争,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更加密切地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经济和政治目标。
这导致了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随着时间的推移,EEC发展成为欧洲联盟(EU),并吸纳了越来越多的成员国。
欧盟的建立和扩展是欧洲发展格局的关键转折点之一。
作为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欧盟在欧洲国家之间促进了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
它还为成员国提供了诸多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欧盟,包括前东欧集团国家和英国。
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对欧洲一体化的怀疑情绪增加,导致了“脱欧”等事件的发生。
这对欧盟的未来和欧洲发展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冷战时期,欧洲分裂为东西两个阵营。
东欧国家由苏联支配,采取社会主义制度,而西欧国家则与美国结成军事和经济联盟,采取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实现了和平过渡,部分原因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
这导致了东欧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重组,并逐步与西欧国家接轨。
欧盟也积极扩大对东欧国家的影响力,并支持其政治和经济改革。
当前,欧洲发展格局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变革。
首先,欧洲面临的经济挑战包括失业率高和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
欧债危机曾经对某些欧洲国家造成严重影响,其后果仍在一些国家持续存在。
其次,随着英国“脱欧”以及一些其他国家的怀疑情绪增加,欧盟内部面临着分裂和不确定性。
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洲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欧洲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移民和安全等全球挑战的冲击,这些问题对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欧洲国家和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近代欧洲经济格局的演变宁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内各地的经济结构、各地间的经济关系等问题相关。
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崛起主要由于英国和荷兰手工业的发达。
英荷两国的外贸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并没有脱离其而独立发展。
意大利作为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发达的转运贸易造成。
这种转运贸易没有与国内工业结成紧密的联系,是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同时,城市间存在恶性竞争,小城市的发展受到大城市的严格控制。
这种局面导致意大利城市两极分化严重,国内市场难以统一。
关键词区域经济;手工业;转运贸易;城市经济;世纪初,比利时著名历史学家亨利·皮朗是首位以区域为对象研究欧洲中世纪区域经济史的现代学者。
他的代表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他在书中分析了北海波罗的海商业复兴的原因,并从城市的兴起和城市的社会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商业的复兴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学者詹姆斯.汤普逊、沃勒斯坦,英国学者波斯坦、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意大利学者奇波拉等人分别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兴起和影响做过独到的研究。
此后,西方学者对这一贸易区的研究没有中断,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展开多角度研究,并产生了大批研究成果,使这一欧洲史上最重要的贸易区的研究成为世纪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当前,中国经济这条高速列车已进入新阶段。
区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其不但具有节约自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还能带动区域内的城市和农村走向经济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因此,党中央日益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视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改革试验基地的有效抓手。
在这样的现实下,欧洲区域经济史研究可以为我国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世纪中期以后,欧洲逐渐形成了三大贸易区:按照形成早晚的顺序排列,分别为:地中海贸易区、大西洋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
地中海贸易区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其由一些小的贸易区组成,自东向西分别是利凡特海、爱琴海、亚得里亚海、第勒尼安海以及里昂湾。
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意大利北部城市是地中海沿岸最富裕的地区,城市人口密集。
威尼斯和热那亚是海上强国,也是大规模商船队栖息的口岸。
这两个城市是连接东西方的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其商人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中间商。
伦巴底平原拥有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佛罗伦萨和米兰。
位于第勒尼安海的法国南部也是地中海人口稠密和贸易繁荣的地区:马赛是当时海洋和河流运输的中转站,大量的地中海货物从这里经罗纳河运往西欧内地。
最后是安达卢西亚,这是地中海地区的最西端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塞维利亚开通了到美洲的航线,开始了与美洲的贸易[]()。
从布罗陀海峡到英吉利海峡的大西洋沿岸是大西洋贸易区。
从南到北的著名城市有毕尔巴鄂、里斯本、波尔多、图尔、南特、加莱等。
这里有众多海港和江河入海口,港口对港口的贸易较发达。
这一贸易区和地中海贸易区以及北欧有紧密的联系。
毕尔巴鄂和里斯本主要经营殖民地贸易,北部的城市主要经营生产生活用品,例如谷物、盐、葡萄酒和羊毛等。
而且,这一地区的海上运输大多由荷兰人控制。
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囊括了英格兰、尼德兰、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条顿骑士团国家、东欧斯拉夫地区、俄国西北部和北欧三国。
北海地区包括英格兰和尼德兰,还有一部分是丹麦的西海岸,但其影响不大;波罗的海地区则包括上述德意志及其以东的中东欧地区。
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主要城市有:伦敦、布鲁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卑尔根、科隆、吕贝克、汉堡、但泽、诺夫哥罗德等。
其中,布鲁日、安特卫普是世纪北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世纪的安特卫普是欧洲的经济中心。
世纪以后,阿姆斯特丹和伦敦取代这两个城市成为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世纪是阿姆斯特丹的世纪,而世纪以后,欧洲的经济中心就是伦敦。
世纪之后,欧洲的经济中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地区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尤其是,北海地区的中心地位开始凸现。
“地中海原来作为东西方贸易中转站的权利被剥夺,热那亚成了西班牙的银行家,威尼斯则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城市,而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却充满了来来往往装着财富的船只[]()”。
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地位日见重要,早期的是大西洋的港口城市,如里斯本、塞维利亚等。
稍后,北海的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迅速崛起,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除了大力发展殖民地贸易,英国和荷兰开始全面发展与地中海和利凡特的贸易,并把与亚洲的陆上贸易逐渐变为该地区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英国和荷兰成为欧洲新式呢绒的生产中心,逐渐占领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呢绒在东方的市场[]()。
英国、荷兰两国的丝织品也在各地排挤意大利产品。
商业上的衰落不仅阻碍了意大利工业的发展,也把它排挤出新兴的殖民地贸易之外。
意大利全面落后于英荷两国。
不仅如此,素以工商业发达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世纪后反成了西北欧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成了欧洲经济中心的半外围地带,这一地区只能向西北欧出口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品,如生丝、橄榄油、红酒、稻米、硫磺,等等[]()。
三大贸易区地位的变化决定了欧洲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向。
在整个中世纪,意大利都是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心,其发达的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领先欧洲所有国家和地区。
但是,世纪以后,这种领先优势在逐渐缩小。
殖民运动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海外贸易,使其成为大西洋贸易区最具活力的国家,也使两国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有显著上升。
但真正给意大利带来挑战的是西北欧,即英国和独立后的荷兰,尤其是英国,到最后超越荷兰,成为最为发达的国家。
因此,以英国和荷兰为中心研究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并将之和地中海贸易区进行比较,可以逐步认清近代欧洲经济中心转移的原因和过程,也可对我国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二意大利半岛北部长期以来是地中海贸易区的核心,其作用和影响几乎贯穿了整个中世纪和近代早期。
意大利的手工业和商业在地中海贸易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工匠、行会首领和大商人更是活跃在地中海周围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在欧洲其它地区,意大利商人在英格兰、中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就一直维持着其特有的影响。
在非洲沿海地区也有意大利商人的商站,与阿拉伯商人进行贸易也是意大利商人的传统。
在东方,意大利商人以利凡特和黑海为主要基地,与东欧和亚洲发展贸易往来。
具体地说,威尼斯和热那亚代表着意大利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佛罗伦萨和米兰则是手工业的杰出代表。
整个地中海贸易区基本上以这四个城市为中心运转。
但是,从世纪开始,意大利的手工业和外贸,以及其城市的经济实力与英国和荷兰相比,其优势在缩小。
因此,本文将从手工业、外贸和城市经济这三个方面对意大利和英国、荷兰进行比较,说明意大利和英国、荷兰的差距以及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优势。
. 手工业的比较佛罗伦萨一直是中世纪意大利的手工业中心,其最为知名的行业就是纺织业。
世纪以来,纺织业的发展进入高峰期。
“年,佛罗伦萨有多家呢绒纺织工场,生产过程细分为多道工序,年产万匹呢绒,价值达万佛罗林[]()”。
直接靠这个行业为生的市民达万人。
此外,进口呢绒加工业的规模也不小。
年,佛罗伦萨城内有座大商店购入大批需加工的呢绒,加工后,仅在佛罗伦萨一地销售的就有万多匹,价值约万佛罗林。
但是,经过世纪的稳定期后,世纪,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意大利毛纺织业陷入低谷,呢绒产量呈持续下降。
世纪末的佛罗伦萨拥有家工厂,年产量为匹;年,工厂的数目下降到了家。
年产量不足匹,并且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停止[]()。
不仅佛罗伦萨,威尼斯的纺织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虽然威尼斯的呢绒和服装在世纪末还在近东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但依据威尼斯驻君士坦丁堡的一位使节说,威尼斯每年向这些地区出口的呢绒已经不到匹,一半销往君士坦丁堡一半销往士麦那。
威尼斯在这两个城市的贸易额降到万杜卡特,而英法两国的贸易额都有近万杜卡特。
世纪初,威尼斯毛纺业的年产量达匹,到年下降到匹。
年前后,米兰拥有家毛纺厂,年产量为匹;到年,其年产量下降到匹;年下降到匹。
年,科莫的家工厂的年产量为匹,世纪末,生产几乎停止[]。
产品结构上,长期以来,意大利生产的纺织品以高档产品为主,而高档纺织品日益不适应世纪新兴的时代潮流。
意大利呢绒的款式延续了传统的风格,而传统的风格在世纪时也显得不合时宜。
英、荷两国的呢绒和服装都在向普通品和大众化的风格发展,适应新兴市民和农民的需求是这时的趋势。
世纪末,欧洲开始流行较舒适的、耐穿的衣服,新兴市民和富裕农民不太在乎衣服的价格,花色和样式多样化成为主流。
以威尼斯为例,威尼斯产的服装并没有跟上潮流。
威尼斯驻君士坦丁堡的使节说:“人们的口味在变,其它国家的产品随着变,而威尼斯的产品则没有任何变化。
唯一的办法是生产不同样式的呢绒,质地应该更轻,颜色更多样化、更亮丽[]()。
”反观英国和荷兰,世纪以来,英荷两国的工场手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规模有了显著扩大,生产技术大幅度提高。
从世纪开始,英国工场主大都建立大型手工工场,使用较好的技术设备。
如年,英国人斯添普建立了一个呢绒手工工场,雇工余名,使用较先进的毛织机进行生产[]()。
冶铁行业也开始普及手工工场。
世纪初期,冶铁业开始使用鼓风炉进行冶炼,大幅提高铁的质量和产量,年产量可达吨[]()。
冶铁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其它有关的行业的发展,如采矿、冶金、金属加工、建筑、造船与军工等。
此外,啤酒、造纸、制盐等工业部门中也建立了各种手工业工场。
其次,手工工场类型多样化,满足了各类行业的需求。
工场类型很多,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小型手工工场,拥有工人人;二是中型手工工场,雇佣名工人;三是大型手工工场,雇佣工人名以上[]()。
荷兰的工场手工业也迎来大发展时代,其中最为重要的行业要数纺织业,特别是呢绒业。
在主要发展呢绒业的城市中,又以莱登居首。
到了世纪初期,全市的人口从事呢绒业,呢绒业成为莱登的支柱产业。
其次,荷兰工场手工业紧紧围绕着其专业化的农业和渔业不断发展。
其手工业门类繁多,造船、捕鱼加工、榨油、造纸、制绳、陶瓷、制砖、染料加工、纺织、泥炭采掘、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及商业等业均有发展。
特别是造船业成为欧洲领先的行业。
造船业与其它行业的联系也很紧密。
阿姆斯特丹有一系列相互连贯的工业部门:缆绳工场、面包房、供应船用杂货的地方,以及制造航海仪器和绘制海图的部门。
直到世纪末期,造船业仍是荷兰主要的工业之一。
年至年,荷兰船舶的吨位增加了倍,这足以表明造船工业的规模与发展;到了年,“荷兰的商船队吨位己远远超过了万吨,相当于竞争对手英国商船队的倍,而且可能比欧洲除它之外的所有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多[]()”。
荷兰的造船工业满足了其它国家的需求,包括西班牙、英国、法国与意大利的一部分也依靠荷兰造船厂提供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