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导语:关于人生三境界的另外一种说法:佛说树树皆菩提,人生三境界莫过于“忘记自己是谁、忘记此地是哪里、忘记还有生死这回事”。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人生三境界的感悟文章,内容如下,以供参考。
关于佛门中人生的三大境界有这样一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为人生的第一境界。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人生之初,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山山水水在他的眼中都是最直观最鲜活的事物,真真切切,活灵活现。这是人性最纯洁最本真的时刻。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为人生的第二境界。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经历的世事也越来越多,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当初所认识的那个世界,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与自己最初的认识也是越来越远。进入这个阶段,山自然不再是原来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原来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原本对世界充满的爱,对人热情的心,渐渐被冷漠替代,认为这个社会都是功利化的,没有人之初的善良,
也没有原本对梦想天真的执着。许多人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很多人一生中都只活到这个境界,这又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为人生的第三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般处于这个境界的人都是经历过人生的历练与磨折后,看穿世事悟透人生的人。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梅妻鹤子的林逋,都是这样一种人。处在这种状态的人看透了人生的各种无奈,品尽了人生的甘苦,却能够脱离其中的苦楚,好似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们脱离了世俗的苦海,寻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快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佛语怕是他们淡然心态的最好写照。一切毫不在意,万事放下,不为世俗所苦,真正得到超脱。
在佛门还有着关于人生三境界的另外一种说法:佛说树树皆菩提,人生三境界莫过于“忘记自己是谁、忘记此地是哪里、忘记还有生死这回事”。
说到“忘记”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想到佛经里的那个小故事。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去化缘,小和尚毕恭毕敬,什么
事都看着师父,走到河边,一个女子要过河,老和尚背起女子过了河,女子道谢后离开了,小和尚心里一直想着,师父怎么可以背那个女子过河呢?但他又不敢问,一直走了20里,他实在憋不住了,就问师父,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那女子过河呢?师父淡淡地说,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可你却背了她20里还没放下。
大和尚的话充满禅意,仔细想想,也是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像是一次长途跋涉,不停地行走,但是把什么都背在身上就会苦不堪言,越走越累。应该学会适度放弃、适度忘记,永远保持轻装上阵。
“忘记自己是谁”作为第一境界,就是将自己忘记,就是“忘我”,就是要学会舍得,学会放下,踏踏实实、专心致志地往前走。把自己的心完全融入到你要做的事情中,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收获你想要的成功。人不能太在意付出多少努力,付出多少汗水,也不能太在意损失了什么,只要你一心一意地去把这件事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总之自己努力了,已经收获了经验,这已经足够了,有些事情,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忘记此地是哪里”作为第二种境界,说的就是物我两忘的“忘物”,就是要将人生中那些虚无的东西彻底抛弃,是对整个周围世界和现实时空的超越。古人有“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的说法,很有道理。只要不为
环境所迫,不受外界干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忘记还有生死这回事”作为第三种境界,也可以说是人生最高境界了。正如一位方丈所言:“施主的肉胎系白白所得,谈何惧与不惧!”试想,连死都看透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看不开的呢?自己这一身肉体凡胎,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白捡的。逍遥也罢,痛苦也罢,奋斗也罢,颓废也罢……都是一生。只要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还有何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