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必,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但在突飞猛进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水资源短缺与现代化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为此,本文从城市发展。

对可能出现的城市水危机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改善城市发展与水的矛盾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关键词:城市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城市水危机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地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保障。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耗水量大的新兴工业的建立,以及农业灌溉采取的粗放式的灌溉方式,严重的浪费了水资源,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日益增多,造成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的矛盾,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因此,妥善解决水的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1我国城市发展态势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采取的是大量生产,无度消费,大量废弃的方式,这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水资源是无限的认识之上的。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
快速发展,人口剧增并向大都市集中,使得水资源不堪重负,水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使人类意识到水资源与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而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与世界各国相比,又具有独自的特点。

1.1滞后性
统计资料表明,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上等收入国家为71%,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38%,而我国为26.4%。

1.2反弹性
50年代末,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曾一度达到19.7%,相当于当时中下收入国家水平。

六、七十年代我国一度强制性将城市人口输散到农村、将工业企业由沿海迁往内地,城市人口比重最低在1972年,减为17.1%。

改革开放以后,人为的压制转为反弹。

80年代“返城潮”、90年代“民工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人城市,内地人口移向沿海,我国城市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1.3迅猛性
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只有5 700万,占总人口比例10.5%;1980年达到19.39%,30年间增长不到10个百分点;进入加速发展期后,1995年达到29.04%,即仅用一半时间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

预计到2020年,城镇人口比例将上升到50%;在2050年前后,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城镇人口比例可能达到60%。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极大且越来越大,因此,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进程,比
其他所有国家都要迅猛得多。

上世纪后50年间,我国城市人口从五千余万增长到4亿多;新世纪前50年间,如果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到60%,则城镇人口总数将增加到九亿多。

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些独有的特怔,使得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等问题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

而水对人类而言,既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要素,也是主要的致灾因子,矛盾激化尤为显著。

2 城市发展与水资源供求矛盾
城市发展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不可阻挡的大趋向。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以城市为中心的供水、排水、水环境保护与防洪排涝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供求矛盾、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的浪费和用水效益问题、水环境恶化等,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进程。

2.1水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的持续增加,使目前存在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供求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状况趋于恶化;二是地域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恶化,将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三是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对生活用水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而城市工业用水将是增加用水量的主要部门。

2.2水灾害的加剧。

我国江河湖泊所在的城市防洪标准偏低,江河湖泊泥沙淤积、围湖垦植、现有防洪工程带病运行,人为设障的
影响,导致行洪通道不畅和行洪能力的降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洪涝损失代价的增大,对防洪的要求越来越高。

全国2/5的人口,1/10的国土面积,上百座大城市位于江河洪水位之下。

所以防洪问题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城市化的建设发展如果忽略了防洪问题,对子孙后代贻害无穷。

2.3水资源的浪费和用水效益问题。

我国目前水资源浪费严重,用水效益低下,大大加剧了全国性水的供需矛盾。

我国城市缺水现象自70年代以来逐年扩大,现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58亿,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而工业用水的浪费仍然严重,,虽然我国的工业生产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更新,但由于大部分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耗水率太高,也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地下水位恶性下降、地面沉陷等严重现象;一些城市被迫采取长距离引水、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虽然缓解了城市的困境,但也引出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2.4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出现水资源紧张局面,除当地水资源短缺和供水工程供水能力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外,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而不能继续作为供水水源地也是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工业与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城市河道水质普遍恶化,部分河道与湖泊水体的污染已达到危害居民健康的程度。

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
总排放量为416亿m3,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其余大都直接排入江河。

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污水处理率低,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

同时,水的生态环境也在急剧恶化。

3 城市水危机的形成原因
城市发展的过程是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城市面积持续向周边地区扩张与城市系统功能不断复杂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运作机制、资产的结构形式、流域的地形地貌、江河的产汇流条件及水域的水质等等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

这种以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导向,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的现象,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人为营造的城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原有环境之间产生出大量新的矛盾,并且矛盾越来越复杂,解决矛盾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对自然演化规律认识的深入,以及人类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又为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正常发展,创造了条件。

城市型水问题的出现,在大规模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同步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则水的问题必将日趋严重,甚至会形成为水的危机,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对生存空间压力大,加之水资源短缺、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

同时,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法制基础薄弱,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容易出现投入不足,治理不利、水的危机不断加重的局面。

事实上,水太多、太少、太脏的问题,是相对而言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水问题的日趋严重,人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开始增强,水问题综合治理的技术实力与经济实力也在增强,相应的法规体系与执法体系逐步健全,从根本上又为克服水的危机创造了条件。

4 解决的措施
要解决城市建设与水资源之间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4.1 编制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计划时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城市的人民政府要依据本地区水资源状况,水环境容量和城市功能合理确定城市规模,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创造节水型城市。

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建设项目,不达标限制其供水工程项目的建设。

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要按照一个城市的水资源状况来科学规划,在水资源不同地区打造不同的经济结构,依水定规模、定建设、定发展。

量水而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城市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4. 2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通常的途径是开源和节流。

城市建设中除了考虑通常的措施外应考虑利用雨水。

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水资源会议上将《惠泽全人类的雨水利用》作为主题。

雨水在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得
到认可。

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把国际流行的透水性的混凝土、透水性地砖铺到公园、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及城市道路,以代替常用的不透水性的铺地材料,并增加城市地下水的补给和利用。

透水铺装后市区雨水的流出率由原来的51 8%降到5 4%。

在改建、新建城市的雨水管道上采用打孔pvc管道及在管道上加上上工布以防堵塞.将雨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储水的位置,并要日常维护和保养。

4.3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为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服务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上作之一,许多城市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治理的投入杯水车薪。

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中,一定要特别规划建没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城市污水工程的建设。

并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

对建筑垃圾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证它的运行。

同时管理上要创新。

切忌以罚代管、只收罚款、不管治理。

4.4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的建设,为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所需的水量城市发展需要一种科学的整体规划,城市的供水工程根据水资源状况和需要修建供水工程,还可以跨流域调水。

供水工程可以实施产业化、企业化、市场化的方法加快建设步伐。

4.5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发展和防洪问题,为城市提供安全保障城市规划中一定要重视防洪问题,并严格按|照防洪法和有笑的法规、规定,防洪问题不仅在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中体现,也要在城
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中体现,并在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

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安全。

5建议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水平落后,而水利工程的“重建轻管”依然未得到扭转。

尽管国家颁布了《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因部门间利益,地区间利益冲突,各种保护主义的盛行,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实施细则,致使水管理工作进展缓慢。

因此,要强化水资源系统管理,克服部门保护主义和分散管理与多头管理的弊端,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给水和排水、供水和需水由一个管理机构实行统一全面管理。

通过管理提高用水效益,缓解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以确保城市生活、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奠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