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及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文化及教学
一、独特的 homestay 文化
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面向海外的英语教育及培训能在夹缝中生存,独特的homestay文化是原因之一。所谓的 homestay 类似于一般的家庭旅馆,但其服务对象以来英国接受教育的海外学生为主。通常主人将空房间腾出来出租,费用相对便宜且环境温馨。这种“入住寻常百姓家”的做法既可以达到经济双赢,也使房客在与当地居民的朝夕相处中近距离接触英国的风土文化,语言的提高显而易见。校方在选择室友时有意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学生接受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熏陶,更多的获益。我的女主人是一个典型的独立而强势的单身人士,她身上具有传统的英国人的傲气和自尊,更像是一个正友,看似面目可憎,却很真实。她对真实的英国有着深刻的认识: 老百姓的生活有苦有乐,生存压力日益增加,女性尽管独立却依然逃不出家庭与感情的怪圈,承受着更多的负荷。与一般的英国人不同,她愿意和可以信赖的陌生人分享她的隐私,吐露心中的困惑与痛苦。这意味着一份信任,映射出发达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相对独立和人际关系的冷漠。在她看来,无论你来自何方,从事什么职业,个性有多强,只要你身在英国,就必须入乡随俗,放低身价,从零学起。正如一句英谚所说: “while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强调了尊重当地文化的重要,的确,不放下身段,你永远无法真正深入当地社会,从中了解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相互交往的禁忌等,而这些都会在语言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恰当鲜活而生活化的语言是从交往中得来的,是任何的书本都无法涵盖的。当然,在当今开放的社会,没有一种文化是绝对的主流,我们需要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从对方的文化出发,彼此包容、互相学习。
二、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
英国人很务实,这充分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上。踏入英国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是它的本色和历史厚重感。几乎所有的建筑都以灰色调为主,没有人为的雕琢、刻意的装饰,原因只有一个: “尽量保持旧貌才是最大的保护”。日常的维护则细致入微,不着痕迹。在我们所住的 Hastings 镇,每一个不起眼的民房都有至少两三百年的历史。据房主介绍,若想把上百年的木制笨重门框、窗框改造成新式的铝合金钢窗必须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鉴定不可修缮的才有可能获准改装,不经批准擅自改装是触犯法律的。正是由于政府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的一贯政策,“万物皆文物”的观念深入人心,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无不体现务实的观念。每个小镇的high street( 主要街道) 都不难找到 Charity shops( 慈善商店) ,里面出售的商品都是普通百姓捐助的衣物、日用品等旧货,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购买者乐得在节省开支的同时献上一份爱心。每个周日在小镇周边的空地上有固定的 secondhand market( 周末旧货市场) 。无论有钱没钱,只要家里有用不着的东西,当地人都会驾着车拿到旧货市场去卖。生意好坏倒是其次,感受更多的是那份随意、自在,人们在那获得更多的是交流的乐趣、家庭共处的快乐。最受欢迎的竟然是那些旧衣服,想来诧异。了解得知,像慈善商店的旧衣物一样,这里出售的衣服尽管旧却绝对干净,买的卖的都很坦然,只要是自己中意的,旧的过时的穿在身上也不以为意。我们该学学英国人的这分坦然,不为面子所累,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无形当中节约的资源也相当可观。
三、“近疏远亲”的利益观
英国人以刻板严肃闻名,我的亲身感受却颠覆了这一成见。英国人对外人既讲原则性又具灵活性,界限的把握令人深思。司机对行人可以不计原则地礼让为先,无论是在交通繁忙的高峰期还是在并无危险的拐弯处,只要可能,司机都会优雅礼貌地摆摆手,示意行人先走,即便行人闯了红灯,司机也会谦和地一笑了之,弄得行人反觉尴尬,自觉地不再闯红灯。商店购物更是如此。顾客一踏入店门,不管店员多忙都会由衷地打招呼,不厌其烦地提供帮助。一镑以下的减价或特价商品也可以在 3 个月的退换期限内无条件退换。商家如此的负责,真正体现了诚信的经营理念,给予消费者最大选择最大实惠的同时,是对商品质量和价格的绝对信心。商家最终收获的是消费者的信任,退换货的行为反倒很少发生。与对陌生人的“人情味”相比,英国人在家庭内部则原则得近乎刻板。英国天气多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阵雨滂沱,狂风大
作。风中雨中、路上、购物中心,衣着单薄但神态怡然躺在童车里的婴儿随处可见。孩子头上盖的是一层薄薄的雨衣,既不遮风也难挡雨,让我们这些在雨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大人颇有几分担心。询问之下才知道家长是有意而为之,他们相信习惯成自然。如此放手,孩子的免疫力、对环境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反而提高了。孩子长到 18 岁扫地出门更是常理。赖在家里? 可以,但你得支付房租、生活费! 由于从小培养的独立性,孩子一切靠自己并不觉得苦,相反他们会为自己能经济独立、为自己负责而骄傲。这种刻意的独立使父母在年老时很少能得到孩子的照顾,老人习惯于靠自己,生病住院宁愿求助于政府而不是孩子。家庭内部人情淡薄在所难免。
四、务实的教育观
与英国人务实的作风一样,英国的教学理念讲求的是实际的效果,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活动,注重实际的操作而不是高深的理论。学生也许对语法对英语术语知之甚少,却能够在大量的操练中培养敏锐的语感,学以致用。综观我们的英语教学,尽管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但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教师时刻处于如何以教促学的困惑中,往往怕学生学不好不自觉地多讲多教,教学不能从根本上摆脱“一言堂”的瓶颈,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使设计了一些看似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但常常出现目的性不强,缺乏教师指导、监督与参与的情况。教师往往置身事外,任由学生发挥,教学效果无从谈起。英国的教师十分强调教学的目的性,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必须围绕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学生在课前必明确教学目的,课堂上才能进行自觉有效的学习与配合。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更需要教师设计好教学环节,使教学有的放矢、环环相扣,相关活动尽量做到真实、自然,使学生使用鲜活的语言,在以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相关情境中学习、使用语言。教学时刻兼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发展,进行及时、全面的教学反馈和评价,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这一点是教师不该忽略的环节。
五、结语
一直困惑于并不出产茶叶的英国为什么茶文化如此兴盛,与茶有关的短语也很多,诸如: tea - break,high tea,after-noon tea,tea - party 等等,以致于我们初到英国时往往晨起从主人嘴里听到的第一句话必是“tea or coffee?”了解得知,200年前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舶来品茶叶之所以能在英国盛行是因为它既能驱散阴冷天气带来的寒意,又迎合了当时上层社会附庸优雅的心理,被英国人看作是一种悠闲和舒达的享受。了解了大多数英国人“茶来茶往”的一天,才知道主人一句“a cup of tea?”包含了多少关切多少文化内涵。晨起饮茶看似生活细节却反映了外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文化性,这不仅涉及对某个单词某个短语的理解,也影响到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正确把握。学习英国人的务实,学习英国人调制“英国茶”的中庸:将茶叶与牛奶调和到一起,调出了清香与可口,更调和了两种文化。避免先入为主,以学习、借鉴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在教学中关注语言的文化性,这大概是每个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对待语言、对待外语教学的最基本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