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土家民族风情
湘西民族风情英文介绍作文
湘西民族风情英文介绍作文英文: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the ethnic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the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The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and rich folklore of this region have captivatedme since my first visit.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Xiangxi ethnic culture is their traditional clothing. The Tujia and Miao people are known for their exquisite embroidery and vibrant colors in their attire. During my visit,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itness a traditional Miao dance performance, where the dancers wore elaborate costumes adorned with intricate patterns and bright hues. The rhythmic movements and the lively music created a mesmerizing experience that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Another highlight of the Xiangxi ethnic culture istheir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stilted wooden houses, known as Diaojiaolou, are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Tujia and Miao villages. These well-preserved structures not only showcase the exceptional craftsmanship of thelocal artisans but also provide a glimpse into the daily lives of the residents. I was fortunate to stay in one of these traditional houses during my visit, and the warmth and hospitality of the local hosts made it a truly memorable experience.The cuisine of the Xiangxi region is also a testament to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Tujia and Miao people.I indulged in a variety of local delicacies, such as the famous "sour and spicy fish" and "bacon with chili," which are renowned for their bold flavors and unique cooking techniques. The use of wild herbs and indigenous ingredients in the traditional dishes reflec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Xiangxi people and their natural surroundings.In addition to the tangible aspects of the Xiangxi ethnic culture,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intangibleheritage of the region, including their folk music, festivals, and rituals. The soul-stirring melodies of the Tujia and Miao folk songs resonated with me, and I was fortunate to participate in the lively celebrations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the Torch Festival.Overall, my experience in the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was a journey of discovery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rich and diverse ethnic culture ofthis region. The warmth and hospitality of the local people, combined with the captivating traditions and customs, have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my heart.中文:我一直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风情和传统习俗感到着迷。
湘西习俗
湘西民俗风土人情与习俗湘西州的土家族、苗族历史悠久。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历史和文化,养成勤劳俭朴、勇敢无畏、诚实爽直、耐艰苦、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和道德风貌。
在土家族、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居住、服饰、饮食、嫁娶、节庆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无不具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民族特色。
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现已成为我州旅游招徕中外旅游者的特色项目。
土家苗族习俗l、吊脚楼:为湘西各族人民一种传统建筑形成,又称"吊楼子"。
吊脚楼为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
有与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
吊脚楼外设走廊,二面称"转角楼",三面称"走马楼"。
栏杆多花格,县柱称"吊瓜"'或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
柱、防还雕有龙风、喜鹊、花卉等。
民间吊脚楼上多为闺房,卧室或织锦、打花之处,底层为谷仓、柴房,也有底层下临溪流,泉水叮咚,别有情趣。
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
湘西州部分镇临河民居也建有吊脚楼,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2、火堂:又称火坑、火床,为湘西农家颇有特色的生活场所。
一般为中堂右前间,铺地楼板,火堂围以长条石。
火堂内置铸铁三角架,不准脚踏。
上方吊炕架,挂腊肉、野味、豆腐、辣椒等。
平时,全家人围火堂做饭、聚餐、烤火。
客人至,无论土家、苗族,皆盛情邀客围坐火堂边,烤火饮茶;饭时,一大锅腊肉或野味,一大碗米酒或包谷烧,碰碗举箸,其乐融融。
饭罢、摆古、唱歌,直至深夜,甚至围火堂铺被而眠。
3、银首饰:苗族妇女与男青年喜爱之饰品,造型精美,多为银制。
银首饰有银冠、银钗、耳环、项圈、嵌肩、手镯、牙钎、石尾等。
项圈有轮圈、扁圈、盘圈三种,重有四两至一斤不等。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 少数民族风情的浓郁之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少数民族风情的浓郁之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是一个风情独特的地方,这里蕴含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
无论是建筑、服饰、音乐还是风俗习惯,都展现了土家族和苗族人民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少数民族风情的浓郁之地。
保靖县地处湘西山区,是湖南省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
这里风景如画,山青水秀,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而更让人着迷的,是这里的土家族和苗族文化。
保靖县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少数民族的特色。
传统的土家族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屋顶多采用砖瓦,屋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而苗族的建筑则常常使用竹子和茅草,给人一种质朴而又富有原始气息的感觉。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独具一格,也反映了土家族和苗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保靖县,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服饰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土家族的服饰以青色为主色调,服装上常有精美的绣花,展示了土家族妇女的绝艳美丽。
而苗族则以色彩斑斓的服饰为特点,女性常常佩戴银饰,佩带着大小不一的银折花,给人一种闪烁多彩的感觉。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体现了土家族和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也是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重视。
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也是保靖县的亮点之一。
土家族和苗族都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形式。
土家族的锣鼓舞和苗族的花灯舞都是保靖县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表演形式。
在重大节日或婚礼等重要场合,人们会载歌载舞,秉承着传统风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祝福。
这些音乐与舞蹈不仅能带给人们愉悦的体验,也传递了土家族和苗族的情感与价值观。
保靖县的少数民族风情不仅体现在建筑、服饰、音乐和舞蹈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俗中。
例如土家族的大尧歌和苗族的跳花鼓等民俗活动都有悠久的历史,并经久不衰地传承至今。
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庆祝丰收、祈福和表达对自然的崇敬。
这些日常习俗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靖县作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部分,拥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揭密湘西土家族苗族过年习俗
坐三十夜就是在三十夜这天晚上,不睡觉,烧一大堆火,全家围着火聊天扯 家常或吃东西。坐到十二点抢年,抢年之后还要宵夜吃东西。平时,湘西人有时骂小
孩子老是不睡觉说:你还不睡啊,是不
是想坐三十夜啊?意思就是三十夜这个晚上不睡觉。
8、行亲
由于赶肉这样好玩的事不允许女人参与,所以湘西女人家,就在大年初一后去娘家行亲。行亲是湘西媳妇们过年的必备功课。特别是刚结婚没几年的年青媳妇们,最喜欢行亲了,行亲也有一大堆讲究,湘西各个县有差别。
湘西过年风俗丰富多采,趣味横生,我这里只挑几种最一般的活动讲一讲,另外还有什么舞龙灯、拜年、唱对山歌、演洋戏、唱高腔等等之类的没写。朋友,欢迎您来湘西过年。
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神话是生活折射。原始荒蛮的阳光穿越历史的云层,照射当今。“百狮会”的其实是苗族远古的大迁徒。《迁徒谣》唱道:“我们的祖先在东海,翻过九十九道溪,浩浩荡荡走过……”那些妖魔鬼怪指的是一路遇的自然灾害。
百狮会举办的时间多在春节正月初三后,百狮狂舞,挨家挨户给苗家拜年。
狮子进屋,聪明的主人家依照风俗:在门口搁上一张小方桌,摆洗脸盆一个、白毛巾一条,既迎狮,又考狮,看它是否聪明、灵活。狮子当然明悟主人家的贤惠,新年大节,先洗去一路风尘再拜年。抛绣球的笑眯罗汉主动拿起白毛巾替狮子“洗脸”。主人家乐了,这才撤走方桌、脸盘,任狮子腾跃进屋。有的苗家板眼更足;堂屋前的三扇门同时敞开,堂屋正画一只大乌龟,家先牌位下的八仙桌上,喝下中间的一碗酒,剩下的两碗,一碗敬天,一碗奠地。一口气利索的做完这些套路,狮子方可倚桌而立,纵身跃起咬下悬在天花板的“红封儿”,摇头摆尾给主人家作揖拜年。然后退出大门,另觅别家。
湖南湘西土家族结婚风俗
湖南湘西土家族结婚风俗湖南湘西土家族结婚风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湖南湘西,一个神秘而充满活力的地方。
它位于中国南方的湖南省西部,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
这里的土家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闻名于世。
其中,结婚风俗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展现了古老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
一、湘西土家族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自古以来,土家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结婚风俗,既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又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结婚风俗流程1. 提亲:男方会派遣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通常会带上一份礼物,以表达对女方的尊重和爱意。
女方家在接受礼物后,会设宴招待媒人,并请族中长辈商议婚事。
2. 定亲:在确定婚事后,男方会向女方家送上一份厚重的彩礼。
彩礼包括钱财、物品等,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同时,双方家庭会安排一次见面会,以增进彼此的了解。
3. 迎娶:在婚礼当天,男方会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新娘在出嫁前要举行“哭嫁”仪式,以表达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男方在接新娘回家时,会请一位有福气的长辈背着新娘跨过火盆,寓意生活红红火火。
三、风俗场景描述1. 男方家庭拜访:在确定婚事后,男方会带领家人前往女方家拜访,以示尊重。
拜访过程中,女方家会设宴招待男方家人,并安排土家族的传统歌舞表演,以增添喜庆氛围。
2. 女方家庭宴请:在婚礼前夕,女方家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宴会上,大家会共同品尝土家族特色美食,并欣赏土家族的传统歌舞表演。
3. 双方家长见面:在婚礼前,双方家长会举行一次见面会,商议婚礼的具体事宜。
见面会通常在女方家举行,双方家长会就彩礼、嫁妆等事宜进行协商。
在这个过程中,媒人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需要通过沟通协商来达成一致意见。
四、土家族结婚风俗的特色与价值湘西土家族的结婚风俗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民间传统。
土家风情千年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介绍PPT
地理分别
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 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 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 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 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 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 江口、德江等县。
族称来源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 士长的人”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 ,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 "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 ”、“土民"或"土蛮"等。 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 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土家”作为 族称,是在较晚时期出现的。民国时期的《咸丰县志》将土司后 裔的“支庶之家"称为"土家”,而将当地汉族移民称为“客家”
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举行盛大的成年礼。清《长阳县志》卷三记载:“古 冠婚为二事,长邑则合而为一。于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发合笄,曰‘上头 ’。设席醮女,请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亲友 合钱为金匾,鼓乐导送,登堂称贺,曰‘贺号’,不谓字也。是日设二(宴 )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曰‘坐十友’。 ”“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活动,在整个土家族地区至今遗风犹存。 土家新娘出嫁时兴“哭嫁”,有的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哭,有的要哭一 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 “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 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 习俗。过赶年,也称过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 月二十八过年,因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 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湘西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 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 婚俗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时间长,在离开娘家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有一人独哭,有母亲、姐妹同哭。丧葬:行土葬。节日有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 礼仪与禁忌: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 节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扛锄、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脚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 湘西三吃:酸鱼、腊肉、牛肝菌 酸鱼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景点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景点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独具魅力的地方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土家族和苗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索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众多景点,为你呈现一幅完整而多姿多彩的画面。
1. 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湘西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柳江之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
走在这里的古街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古朴的建筑、古老的巷道、悠久的历史,处处都充满了故事。
在凤凰古城,你可以漫步江边,登上城墙,俯瞰整个古城的美景,也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土家族和苗族的风情。
2. 湖南吉首苗寨吉首苗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这里有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苗寨中的吊脚楼是最具特色的建筑,每一栋吊脚楼都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是苗族传统建筑的典范。
在苗寨中,你可以参与苗族的传统节日活动,品尝正宗的苗家美食,近距离感受苗族人民的热情和淳朴。
3. 翁源昭山翁源昭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这里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登上昭山,可以俯瞰整个湘西地区的美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在这里,你还可以参观土家族的风雨桥、苗家的侗族风情园,了解当地民族的风土人情,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
4. 龙山石窟龙山石窟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石窟群,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这里有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古代艺术的丰富内涵。
在龙山石窟内,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洗礼,领略古代艺术的魅力。
这里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结回顾: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每一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凤凰古城展现了古代建筑和土家族苗族文化的魅力,吉首苗寨通过苗族的吊脚楼和传统节日活动展现了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翁源昭山则向人们展示了湘西地区的壮丽自然景观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龙山石窟则呈现了古代艺术的精湛和佛教文化的厚重。
湘西文化十大特色介绍
湘西文化十大特色介绍湘西啊,那可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它的文化特色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1. 独特的民族服饰湘西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那可真是漂亮极了。
苗族的服饰就特别讲究,女性的衣服上绣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
这些图案可不是随随便便绣上去的,每一个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呢。
比如说有的图案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可能是家族的图腾之类的。
而且衣服的颜色搭配也非常巧妙,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绿的像草,这些鲜艳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当苗族姑娘们穿上这些衣服,走在青山绿水之间,那场景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2. 神秘的巫傩文化这巫傩文化可是湘西文化里很神秘的一部分。
傩戏,那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
演员们戴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面具,这些面具看起来有的很吓人,有的又很滑稽。
在表演的时候,他们会唱着一些古老的曲调,跳着独特的舞蹈。
这种舞蹈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可不一样,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步伐,仿佛是在和神灵对话一样。
据说傩戏还有驱邪祈福的作用呢,虽然现在我们知道这更多是一种文化传承,但那种神秘的氛围依然让人觉得很奇妙。
3. 精美的建筑艺术湘西的建筑那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吊脚楼是湘西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一半靠着陆地,一半悬在水上或者山坡上。
从远处看,一排排吊脚楼就像一群展翅欲飞的鸟儿。
吊脚楼的结构很巧妙,它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和材料。
木头的柱子支撑着整个房子,上面的屋顶是用瓦片或者茅草铺成的。
住在吊脚楼里,夏天很凉快,冬天又很暖和。
而且在吊脚楼里还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或者风吹过山林的声音,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
4. 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湘西的民间手工艺也是闻名遐迩。
比如说土家织锦,土家的姑娘们用自己的巧手,在织布机上织出一幅幅美丽的锦缎。
这些锦缎上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每一幅织锦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凝聚着土家姑娘的心血。
还有苗族的银饰制作,那也是相当厉害。
苗族的银饰种类繁多,有耳环、项链、手镯、银冠等等。
可人之地仙人之境湘西土家风情园
可人之地仙人之境湘西土家风情园湘西土家风情园,是一个可人之地,令人仿佛进入了仙人之境。
这个风景如画的景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周围被壮丽的群山环绕,充满着神秘而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
湘西土家风情园以其独特的文化、饮食、建筑等特色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
在这个仙人之境般的地方,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土家族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生活方式。
一、风情展示区在湘西土家风情园中,有一个别具风采的风情展示区。
这里是一个民俗文化的展示场所,游客可通过各种展览和表演了解土家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土家族的传统歌舞,品尝正宗的土家风味美食,还可以参与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亲自体验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二、壮丽的自然景观湘西土家风情园的周边环绕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山峦起伏,溪涧纵横,犹如一幅幅神秘的画卷。
这里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以让人身心舒畅,远离喧嚣和压力。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进行各类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钓鱼等。
三、土家族特色建筑在湘西土家风情园中,有许多土家族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土家族传统艺术的杰作,也是对土家文化的诠释。
这些建筑造型独特,富有民族特色,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木质和石头,既有古朴的风格,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土家族建筑艺术的瑰宝,体验土家族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
四、美食之旅湘西土家风情园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传统土家风味美食,如土家酸汤鱼、土家糯米饭、土家烧鸡等。
这些美食口感独特,饱含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每一道菜肴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无论您是喜欢辣的还是清淡的口味,这里都能满足您的味蕾,让您流连忘返。
五、民族文化体验在湘西土家风情园中,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了解他们的习俗和风俗。
您可以参加传统的土家族婚礼仪式,体验土家族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还可以学习土家族的手工艺制作技巧,亲手制作一些独特的土家风格的手工艺品。
这样的体验能够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家族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他们的独特魅力。
美丽的湘西土家风情
美丽的湘西土家风情湘西土家风情,是指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俗。
这片土地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湘西土家风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魅力,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
第一部分:自然景观湘西土家风情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丰富多样的地貌特点和壮丽景观令人陶醉。
整个地区地势起伏,山脉连绵起伏,草原广袤,河流蜿蜒流淌,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卷。
首先,湘西土家风情地区以其壮丽的山脉而著名。
悬崖峭壁、险峻的山峰和奇特的岩石世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壮丽景观。
例如,天堂寨的石林景区,拥有数百座各式各样的石头塔,形成了一幅独特而美丽的画卷。
此外,凤凰古城周围的山峦也令人叹为观止,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其次,湘西土家风情地区的水系丰富多样。
沱江、湘江等河流穿越整个地区,形成了河谷和溪流。
这些水系不仅为当地人的生活提供了水源,更是造就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例如,茅坪河风景区是一个以溪流为特色的风景区,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溪水和美丽的瀑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般的世界。
第二部分:土家民俗湘西土家风情地区的土家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以其独特的风俗和传统文化闻名于世。
土家风情地区的居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土家族的传统婚礼是土家风情的一大亮点。
结婚仪式上,新郎要穿上礼服,骑着马在村寨中游行,甚至还要跳上房顶。
新娘则要穿上传统的彝装以及土家族的传统头饰,整个婚礼犹如一场盛大的文化狂欢。
此外,土家族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
例如,每年的“宗族分”,是土家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居民们会回到自己的故乡,参加祭祀活动,并与亲友共享美食。
还有火把节、屈原祭、壮族那朝节等,这些节日庆典充满了热闹和欢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土家族的民俗风情。
第三部分:文化遗产湘西土家风情地区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手工艺品。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跟着小编来看吧。
语言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
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
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居民:土家族爱群居,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土家人采取倚山建房,一般为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
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
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设祖先神位。
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间,叫住“小二间”。
小二间前设火铺,火铺中间置火炕,火炕用于取暖的煮饭,火炕上放着铁制三角架。
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
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肉和香肠等物现在保留亦有。
服饰: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
“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习俗: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
有“哭嫁习惯”习惯。
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
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
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
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
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
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
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秘的山水诗意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秘的山水诗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中南部,被誉为“山水诗意的地方”。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每一处都散发着神秘的魅力。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湖南湘西的神秘山水,领略其诗意之美。
一、神秘的山峦湘西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宛如仙境。
这里有苍茫的大雪山、神秘的云海,还有险峻的峡谷和壮丽的峰峦。
其中,燕子岩、龙虎山和大瑶山是湖南湘西最具代表性的山峦,它们不仅是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承载着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燕子岩位于土家族自治县,是湘西的地理标志之一。
这座山峦形如飞翔的燕子,景色壮观。
登上山巅,视野开阔,仿佛置身于天空之中,能欣赏到无尽的美景。
龙虎山是湘西著名的观光胜地,也是道家修道圣地。
这座山峦蜿蜒曲折,环山而建,山中有瀑布、溪流及观音等景点,使人身临其境,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瑶山位于湘西境内,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壮丽的山峦、奇特的溶洞以及丰富的植物资源。
大瑶山还是土家族的发源地之一,保留了土家族独特的风俗、民族乐器和传统手工艺品,给人一种独特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秀丽的水系除了壮丽的山峦,湖南湘西还拥有众多秀丽的水系,如乌江、洞庭湖等。
这些水域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
乌江是湖南湘西重要的支流,它宛如一条玉带般曲折流淌在大地上。
乌江沿岸的风景如诗如画,四季有不同的美景。
江上还有传统的竹筏,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
在乌江边,您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洼湖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湖水清澈见底,湖滨湿地上生长着丰富的植物和珍稀的鸟类。
湖上有渔船、游船等,您可以沿湖而行,感受湘西的水乡风情。
同时,洞庭湖还是诗人杨洪基的故乡,他的诗歌将湖景与情感相融合。
三、民族风情的诗意湖南湘西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湖南凤凰古城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
1. 建筑特色湖南凤凰古城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古朴的木结构,结合了苗、侗、土家等多种民族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
街道两旁的房屋多为两层木结构,形成了独特的“红墙黑瓦”风格。
每个房屋都有刻有精美图案的门楼,彰显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节日庆典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还表现在各种节日庆典中。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凤凰古城都会举行盛大的迎春花灯节。
届时,古城的街道上会布满五彩缤纷的花灯,耀眼夺目。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龙舞、舞狮等表演,还能品尝到地道的湖南美食。
此外,古城还定期举办龙舟赛、踩月亮等传统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3. 民俗表演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表演给游客们带来了难忘的经历。
在古城的主要广场上,每天都会有各种精彩的表演活动。
民间艺人们会表演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特色的舞蹈、歌曲等节目,让游客们领略到湖南多元文化的魅力。
此外,古城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表演,如刺绣、木雕等,游客们可以观摩他们的制作过程,甚至亲自体验一把。
4. 美食文化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不仅仅表现在建筑和节日中,还体现在地方美食文化中。
凤凰古城有许多有名的特色小吃,如臭豆腐、油香鱼等,都是游客们品味湖南美食的首选。
此外,古城还有一些传统的农家饭庄,供应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们能够品尝到地道的湖南农家味道。
5. 民间习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还体现在民间习俗中。
如婚俗,凤凰古城的婚礼仪式既庄重又热闹。
新娘出嫁时,会有一场盛大的婚礼仪式,婚车花轿、彩旗彩带、鞭炮欢呼,热闹非凡。
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等,都是古城居民们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
总之,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土家族民俗风情介绍范文
土家族民俗风情介绍土家族民俗风情介绍范文中国少数民族众多,土家族就是其种一个,这个民族的风俗古老,且伴有浓重的“民族色彩”,历史传承至今,俨然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民族风采,相比较汉族而言,这个传奇的民族又会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呢?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土家族民俗风情介绍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土家族民俗风情介绍范文土家生儿育女湘西民间歌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深博大,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
尤以情歌传播最广。
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己唱出湖南,唱出国门,蜚声国际歌坛。
民歌多为即兴演唱,也有固定歌词。
报喜婚后生子,女婿向岳父母报喜,生男孩提一只公鸡,生女孩提一只母鸡,加上几个染红的蛋,到岳丈家说:“你女儿到漫处去了。
”岳父母只要一看见鸡,便知外孙性别。
赈竹美酒与挖周土家族生儿育女叫“添人进口”,添人进口以后的第一件喜庆之事就是“赈竹米酒”,以表示庆贺。
这一天,族亲及好友要送钱祝贺,做外公婆的更要送竹摇篮、被子、衣服、鞋帽、和红糖鸡蛋等东西给外孙。
孩子满一个月后,又要到外婆家去“出月”,回来时,外公外婆要送“打发钱”。
孩子满一周岁时,又要庆贺,名曰“挖周”。
起乳名当地人认为,给小孩起了乳名,便于抚养,土家族人甚至认为,乳名取得越贱越好,如“狗子”、“叫花子”、“岩头”等等。
这些乳名,到了上学年龄后,一般正式场合将不再使用,但在同辈人和长辈的口中,都一直常用不衰。
百家饭、衣有迷信思想的人,请算命先生给小孩算命,如果命中有“关煞”,还要请巫师还愿渡关。
为了孩子易养成人,有的报孩子寄拜人为子;有的向一百户人家订一地小布,和少量大米,给孩子煮“百家饭”吃,缝“百家衣”穿;有的给小孩戴上“百家锁”,锁上刻有“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的字。
夜哭贴如遇小儿夜哭不止,便将写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红纸,张贴于十字路口的树木或桥梁及墙壁上,相传如此,即可止小儿夜哭。
湘西特色文化
湘西特色文化一、生机文化①衣:湘西人口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因此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民族服饰。
首先,在湘西的苗族服饰中,围裙和银首饰是最为鲜明的特色。
苗女所穿的围裙分为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平常穿着是为了劳作时保护围裙后面的衣服不被弄脏;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穿着,主要用于盛装服饰或显示女红技艺的刺绣水平。
银首饰的佩戴至今都十分讲究,大致分为头饰、项圈、手饰、挂饰等,各个部位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寓意。
苗族服饰1 苗族服饰2 相对于湘西苗族华丽的服饰,湘西土家族的服饰则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
湘西土家族服饰最鲜明的特色便是“锦衣斑斓”,《来凤县志·风俗志》载:“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
土家童装最为讲究,男孩从小打扮得虎头虎脑的,其中“虎头帽”最具代表性。
土家服饰1 土家服饰2②食:湘西美食在湘菜原有的香辣基础上,还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无论是吉首市街头还是凤凰古城,物美价廉的正宗湘西美食令人流连忘返。
糯米粑粑香香糯糯,蕨菜炒腊肉味美不油腻,糯米酸辣子酸而不腻,清凉的绿豆凉粉,香味四溢的野葱社饭,清香糯柔的血粑鸭等无一不体现着湘西人民对生活的创新与热爱。
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我最喜欢最熟悉的特色食品。
首先是“米豆腐”,相信老师一定知道《芙蓉镇》这部电影,影片中刘晓庆扮演的就是一名经营米豆腐的勤劳妇女。
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
即可熟食也可冷食,吃起来口感清香,软滑细嫩,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吃一碗润滑鲜嫩、酸辣可口的米豆腐了。
米豆腐1 米豆腐2 然后是湘泉酒,它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酒液无色透明,芳香馥郁,味绵甘洌,醇厚柔美,后味爽净,回味悠长。
国内酒界专家定为混合香型--湘泉型,这是继我国传统五大白酒香型之后崛起的又一大香型。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风俗1. 简介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重庆等地。
土家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本文将以土家族的风俗为主题,介绍土家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婚姻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
2. 生活方式2.1 居住土家族人民主要居住在山区,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传统上,土家族人民居住在木质或石质的土家楼中,这种楼房结构独特、坚固耐用,在山区有很好的适应性。
2.2 饮食土家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粮食为主,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
同时,他们也以独特的土家酸辣菜闻名,如酸汤鱼、酸辣苕粉等,口味鲜美独特。
2.3 服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包括上衣、裤子、披肩、腰带等。
男性的传统服饰为青布上衣、黑色长裤,而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为彩色上衣和裙子。
土家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多样,常常装饰有特色的图案纹饰。
3. 婚姻习俗土家族的婚姻习俗独特而丰富多彩。
### 3.1 订亲在土家族的传统习俗中,敬茶是订亲的重要环节。
男方家长将茶叶放在缸中,女方家长则在一旁观摩。
如果女方对男方家庭条件满意,她便用瓢从缸里舀一碗茶,表示答应订亲。
3.2 婚俗仪式土家族的婚礼通常在农闲时举行,婚礼前后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拜堂、接亲、敬酒等环节。
在拜堂的仪式中,新郎新娘会向天地拜礼,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幸福美满。
3.3 婚礼习俗土家族人民在婚礼上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比如,在新郎新娘进入新房时,他们会敬酒给天地父母和祖先,以示尊重和表示对家人的敬意。
4. 节日庆典土家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
### 4.1 染衣节染衣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染衣节这一天,土家族人民会相约而至,一起欢度这个重要的日子。
届时,人们会进行土家族传统的歌舞表演、各种民俗活动和竞技,同时还会品尝传统美食。
4.2 祭祖节祭祖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
湘西土家族文化介绍
丧葬
初死
告丧与奔丧
入殓
绕棺 抬丧 跳丧
【婚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 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 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 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 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 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 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 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 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湘西土家族文化介绍
【简介】 族名 “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 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截止1990年人口为570.422万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 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 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 与汉、苗等族杂居。 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 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
2团体意识不强,没有充分的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 性,大家都渴望所谓的“民主”,就连大家写调查 问卷的时候都是每个人写一份,之后由向碧云同 学总结,然后还期待再次能通过大家的考核,由于 每个人的时间都安排的比较紧张,所以我们聚到一 的时间几乎很少。并且大多都是希望有个明确的任 务,自己埋头苦干。我们聚到一起的时候主要是听 大家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对于上 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否决了,和辩论赛差不多,最后 还是组长的一句话称了意,“我们分工”吕和潘做PPT 田夏向负责调查和总结,并且配合贾写报告。没有 了大家的合作,我们的工作比较的片面。
新娘子哭完了, 小两口也可以互 述情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湘西土家民族风情张家界市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为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共计111.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55.2万人的72.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白族10.8万人,苗族2.96万人。
在漫长的繁衍、发展、承传过程中,在原始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
土家族土家族是张家界的主体民族。
张家界土家族属于古代巴人一支,一说是古代庸国人的后裔,也有世代繁衍于此的古代土著先民。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历史上称为蛋蛮、天门蛋蛮、南蛮、武陵蛮、荆州蛮、五溪蛮、土人、土丁、土兵、土军等。
旧志上说:“民情淳朴、土厚而风淳。
”“楚风刚劲,其弊多流于愤激。
永定隶属楚边,俗尚淳朴,犹存中土人之遗风。
”一位汉官曾感叹道:“僻陋于深山,而有此醇静之俗,所谓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盖风之古也!”这便是历史上对土家族民族性格的基本评价。
张家界土家族人讲义气,重感情,热情好客,吃苦耐劳,忌欺骗,易轻信,好打抱不平,能歌善舞,信巫尚鬼,尚武好斗,崇奉覃后王、向王天子、梯玛、以及五谷神、公王神、土地神、社神等。
张家界土家族在中国战争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战绩;早在西周时,即助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刘邦讨伐秦二世胡亥,土家人为其冲锋陷阵,深受刘邦赞赏;为反抗东汉王朝压迫,土家渠帅相单程在辰州壶头山打败伏波将军马援,使之马革裹尸而还;明洪武初,为反抗朱元璋歧视少数民族政策,覃后王率土兵连败五位侯级将领的征剿;明嘉靖年间,湘鄂西各路土司应召慷慨悲歌奔赴东南沿海,一举击败倭寇,明世宗亲自为土司赐“东南第一战功”匾额;清朝时期,土家将领王正道、罗荣光等以生命镇守国门,打败洋人入侵;大革命时期,土家人跟随贺龙、任弼时、肖克将军坚持游击战争,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抗美援朝战争中,湘西土家兵敢与美国人较量,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曹里怀将军曾高度评价志愿军中的土家兵:“土家族是中国最勇猛善战的民族。
”土家吊脚楼到了张家界,都想看看土家吊脚楼。
由于历代进行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
”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著名土家族诗人汪承栋写道:奇山秀水妙寰球,酒寨歌乡美尽收。
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修屋赞梁土家人把修新屋作为繁衍子孙的根基,因而看得十分神圣。
修屋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好依山傍水背风向阳的地方作为屋声。
无论谁家起新屋,远亲近邻都来帮工,只吃饭不拿工钱,叫“打白工”。
喜庆日是在堂屋梁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来送礼祝贺,叫“斟上梁酒”。
所谓梁,是指堂屋脊横梁。
梁木选择有个古怪的规矩:屋主必偷偷在大山中寻找分岔成两根的标直大树,不问树的主人是谁,尽管偷偷砍下,锯成两根,同时从山上滚下,谁头在前,尾在后,无伤无疤的,就选哪一根。
这种风俗,叫“偷梁木”,土家寨有俗规,偷梁木不算“偷”。
梁木一旦偷砍下地,就要鸣放鞭炮,还要在上面搭红布,然后热热闹闹请八个后生抬回家,一路招摇过市,似乎“偷”得很光彩,树主不仅不追究,反过来还要表示祝贺,因为这是吉利与友谊的表示,就好比为人家子孙根基作了重大贡献似的荣耀。
梁木正中画图,左右书“美仑美奂,金玉满堂”或“帝道遐昌,五谷丰登”之类的对联。
上梁时,请两名歌师或掌墨师赞梁。
赞梁有一定的曲调,较单调,实际上是种韵白表演形式。
待梁木在屋顶山上架好后,赞梁者便攀梯而上,一人提酒壶,一人端茶盘,茶盘内放着筷子、酒杯、腊肉、糯米糍粑。
提酒壶者赞道:手提酒壶闪金光,壶中美酒喷喷香,欢欢喜喜上屋去,要跟主东赞主梁。
端茶盘的接着赞道:手端茶盘四四方,张郎造就鲁班装。
四角造起龙凤榫,金漆盘子摆中央。
...赞毕,二人开始上梯,每上一步就唱五句赞词,其内容是借颂扬古人恭维屋主的:...上三步,中三元,刘备关张访大贤;南阳有个诸葛亮,三顾茅庐下高冈......上十步,十美十全,张郎鲁班下凡间;修起高楼和大厦,主东富贵万万年!赞梁者攀上屋脊梁木时,二人各坐在梁木的一端,一边饮酒,一边互问互答,用长篇的赞词,赞扬主东的屋声像仙境琼楼,龙王宫殿,必发子发孙,祝寿绵长。
赞梁后,向下抛“梁粑粑”。
先把两个象征富贵的大粑粑拿在手中问下面的屋主:“要富还是要贵?”主人回道“富贵都要!”两个粑粑抛下时,主人家接在怀中。
(最忌讳接不住),然后将小粑粑抛下,边抛边唱:笑哈哈,笑哈哈,双手拿起梁粑粑,四面八方一齐撒,大家越抢越发达!...这时屋场上人如潮涌,争抢粑粑,热闹非凡。
抛过粑粑后,亲友们将一段段五颜六色的布料搭在梁上,叫“搭梁”,此时鞭炮震耳,赞梁者又一步一赞,下到地面,于是,一栋新屋就在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中立起来了。
土家族服饰比较而言,土家族服饰没有苗族那样穿金戴银,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
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以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入葬。
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
过去土家男女不穿袜,兴打绑腿,尤以男子将裤筒裹成人字路,配布鞋或草鞋,十分精神利索,民族专家说这是土家兵战争装束,有土司“兵农合一”传统制度的痕迹。
而民间百匠,又有不同职业装,如铁匠穿长而宽的牛皮肚兜以防灼伤;猎户挂绣花子弹肚兜是实战需要;农民雨天下田披蓑衣则是农事需要。
对那些“命相”不佳的小孩,还要按土老司的指点戴“百家锁”、穿百纳衣,即从一百户人家讨一百块碎布拼做成衣服穿,否则难养成人等等。
故外人说:土家人穿了一身的“讲究”。
土家饮食“嘴巴两块皮,只想好的吃”,凡到张家界的客人,都想尝尝土家的民间食品。
张家界盛产稻谷、包谷、高粱、红薯、荞、粟及各种豆类,坪坝上的土家人以大米为主食,大山界上的土家人就主杂掺半,也有以包谷为主食的。
土家人菜肴讲究酸、香辣,俗话说:“三日不吃酸和竦,心里就像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故特别看中辣椒、胡椒、花椒、大蒜、胡葱、韭菜、香椿等辛辣香味特浓的佐料食品。
旧志记载说:因土人居住“丛岩邃谷间,冰泉凛冽,岗瘴郁蒸,非辛味不足以温胃健脾。
”土家妇女多为酸香辣制作能手,诸如将四季鲜菜、野菜或五禽六畜之肉通过干制、腌制、烘炕等制成干菜系列,腊菜系列,酸菜系列等,把人生的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
土家著名的土菜有:石耳炖鸡鸭。
明清时代,张家界的石耳是土司给皇上的贡品,据说每年皇帝大宴群臣必上这一道菜。
泥鳅钻豆腐,也是一绝,让泥鳅饥饿三天,再让吃饱猪油,然后放进豆腐中,文火慢炖,让泥鳅钻进豆腐,直至炖熟,其味妙不可言。
还有苦瓜炖鲜鱼、嫩北瓜炖干牛肉,都是常人不敢配伍的佳肴;它如血豆腐、荷渣、沅古坪腊肉、梆梆肉、酢鱼酢肉、瓦缸菜、鱼儿辣子、火烧茄子、火烧辣椒(捣烂成泥)及野菜系列等等。
土司王流传的“土王全席”,一席十八碗碟,共八道菜谱,二十四个系列,足可与中国几大名菜坐在一条板凳上谈经论道。
特别是土家“三下锅”,风味十分独特。
相传明嘉靖年间,进行征调湘鄂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
各位客人,到了张家界,建议到小餐馆尝尝“三下锅”,叫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另外,逢年过节,土家人有打糯米糍粑、做竹叶粑粑、炒炒米、做团馓;春日做桐叶麦粑,秋日做苦荞粑等,都令人嘴馋不已。
土家赶年张家界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月小则二十八过年。
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
关于“赶年”,民间有这个传说: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由于朝政腐败,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
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
永定书茅岗土司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
”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
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
士兵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第一”。
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
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赶年”习俗体现了土家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国捐躯的博大胸怀,是土家人民的骄傲。
六月六“覃后晒皮”张家界土家节日特别多,几乎月月有节,有时一月几节,但最有影响的民族节日是六月六“覃后晒皮”。
相传朱元璋称帝后,背叛农民起义宗旨,大封王侯,滥造宫殿,强迫茅岗司土民贡献香楠大木,因而瑶役十分繁重,加上湖广大旱,灾民相食,弄得民不聊生。
洪武三年(1370),时任慈利安抚使、湖广理问(法官)的土家族首领覃后,联合桑植、永顺、鹤峰等“十八洞蛮”愤然揭竿起义,朝野震动,朱元璋亲自坐镇荆州,先后派遣五个侯级将领发兵征讨,覃后兵败七年寨,坚持抗战,后因叛徒出卖,被官兵俘获。
洪武五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朱元璋在南京下令对覃后实行凌迟弄(剥皮),一时飞沙走石,乌天黑地,京城七天七夜日月不明,昼夜不分。
朱元璋意识到错杀了真命天子,天地不容,急忙跪倒在地,向天地许愿,每年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让覃后王坐王位三天,亲施三拜九叩之礼。
愿毕果然云开雾散,日月复明。
为取得覃后真影,朱元璋还下令将覃后皮吹鼓,供在殿上。
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还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后晒龙袍”、“覃后晒皮”。
《永顺县志》记载说:“六月六日晒书及衣服,俗传茅岗土司覃后以是日被诛,血溅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晒龙袍’。
”木叶传情湘西苗族男女找对象,谈恋爱,兴“赶边边场”,土家男女却用木叶传情。
土家人天天在深山与鸟儿、蝉儿为伴,寂寞了,高兴了,忧虑了,或有什么隐秘心事,便摘片木叶儿,吹起无词曲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