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长征》详细知识整理及相关练习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发掘伟大的长征精神。王树增认为:“坚 定的信仰,这是长 征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在长征途中,年 轻战士和官兵闯过了数不清的危关凶隘, 跋涉了数不尽的险山恶水,忍 受了饥饿、严寒、伤痛、死亡等个体生命几乎难以承载的无情考 验,可 他们却凭着一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战胜了一个 又一个看似不可 能的困难。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战士们依然士气高昂, 苦中作乐,这就是长征精神。
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
,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 ______。 长 征 从
______(地
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
2.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历
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 》,从人类文明发展 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
军长征
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 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2. 阅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了 哪些具体的事件?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 1934 年 11 月 16 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 年 9 月 15 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 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 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 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 1935 年 5 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 中坝、青川、平武 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 年 10 月 9 日到达 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 里;
《长征》既能让读者回顾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能感受到历 经苦难依然高扬的革 命理想,认识到面临艰险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体 会到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
名著《长征》练习题
精要练习
1.
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
着
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 一
背景
《长征》创作于长征胜利 70 周年之际。2000 年底,王树增看 到了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书——《人类 1000 年》。该书 由西方各个领域的专家评 选出公元 1000 年到 2000 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的 100 件大事,其中一件是 1934 年的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他认为,对 于发生在 70 多年前的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的青少年对它认 识 得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代的中国人眼中 的长征和西方人眼中的长 征到底有多大差异。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 近些年来,有不少外国青年重走长征路。这些物 质条件非常优越的青年 在这条路上寻找什么呢?他说:“我相信这些外国青年走在红军长征的 路上,是在朝拜和寻找某种精神。西方专家把它列入 100 件大事,我觉 得根本的理由是,它前 所未有地体现出了人类还有如此坚韧的精神、如 此为了信仰的实现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其规 模上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 模的迁徒,在其精神上体现了人类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的最为可 贵 的精神基础,那就是永不言败、勇往直前、前仆后继。”
忠厚英勇,平易近人,艰苦朴素 1.作为红军长征的总司令,与毛泽东等共同指挥红军长征;2.1935 年, 奉 命到张国春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执行任务;3.带领红四方面军、红二、 红六 军团来到陕甘宁边区。
艺术特色
首先,作品坚守真实性的原则,是一部最客观、最全面的反映 长征的纪实文学。王 树增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 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是从档案、史料、釆 访、勘查中推演出来。”为 此,他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 战士, 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客观真实的再现了长征中许多历史事件,生动展示 了中国工农红军
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
湘水,贵州的乌江、
,云南的
,四川的
、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6. 1934 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7.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
坚定信仰和
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
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精神;是顾全大局、
精神。
8. 1934^1935 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
内容分析
长征前奏 迷途与鲜血 新的开始
长征尾声
《突岀重围》《绚丽之梦》《十送红军》三个章节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 的 背景和准备。
《路在何方》《山河苍茫》《橘子红了》《血漫湘江》几个章节是长征初 期 的探索,是湘江边的战役。 《恭贺新年》《夜郎之月》《残阳如血》《巴山蜀水》《金沙水畔》《喜 极 之泪》《黑暗时刻》《北斗高悬》《天高云淡》几章是毛泽东领导中国 伟大 的革命的开端,也是共产国际进入中国的开端。 《北上北上》《江山多娇》是长征的尾声。国共两党的战争因为日本侵略 而 结束,国共合作即将拉开序幕。
王树增为写《长征》,差不多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 就做了二百多万字, 写作时参阅的长征地图几乎都被“时间”磨破了。 对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漫长 而艰苦的精神之旅。
王树增创作了两大系列的历史文学作品:一是中国革命史系列,包括《远 东朝鲜战争》《长征》 《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还有一个是中国 近代史系列,包括《1901》《1911》和(1921》。 这些书都是写给当代 中国青年人看的,他希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读懂历史。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
(1935 年 10 月 19 H "1936 年 7 月 1 日)
大会师阶段( 1936 年 7 月
1 H "1936 年 12 月 12 日)各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 19 34 年 10 月 10 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 年 10 月 19 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 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各方面军领导人!
红一方面军 总司令员: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总政治部代 主任:李富春。
红二方面军
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肖克;总政委:在弼时;副总政委:关向应; 参谋长:李达。 红四方面军 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森;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政委: 陈昌浩:政治部副主任:停钟:参谋主任:舒玉章。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 红二方面军),于 1935 年 11 月 19 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 年 10 月 22 日到达会宁 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 里
!基本路线 i
瑞金一突破敌四道防线一强渡乌江一占领遵义一四渡赤水一巧渡金沙 江一强渡大渡河一飞夺泸定桥一翻雪山一过草地一陕北吴起会师(1935 年 10 月)一甘肃会宁会师(1936 年 10 日)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
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
年 10 月 22 日,红二方面军到达
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 此,
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 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
。
11. 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
17.请说出几个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事件。 18 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19. 1934 年 11 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是哪一次战役?请结合文本具体解 说。
20. 请说一两件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1. “四渡赤水”描绘了长征途中哪几件事?
文段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毛泽东在山脚下也喝了一碗辣椒汤,然后他拄着根木棍向大雪山出发了。毛泽东不但没 有
出现严重的不适,他还把掉在雪窝里的警卫员小吴拉了出来,给被冰雹打伤了的马夫老余 擦药。
人物分析
毛 性格特征 洋 主要事件 东
周 性格特征 恩 主要事件 来
朱 性格特征 德 主要事件
信念坚定,深谋远虑,风趣乐观 1.当选为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主席;2.提岀红军北上陕甘宁的主张;3. 在遭国民党疯狂“围剿"的时候极力主张北上,并在危急时刻提岀了 正确 的军事主张。
温文尔雅,意志坚定 1.当选为红军长征的总政委,领导红军长征;2.接受毛泽东对红军正确 的主张,遏制了博古等人的错误军事指挥;3.与张学良谈判,为中共与 国 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开牌了道路。
名著阅读《长征》详细知识整理
作者简介
王树增 1952 年 2 月生于北京。当代著名的军旅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 学《长征》《远东朝鲜战 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 笔《1901》 《1911》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人民 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 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 艺 奖、曹禺戏刷文学奖等。
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
先头部队于 1935 年 6 月 14 日到达
与
先头部队会师。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
。
13. 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
14.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
。
15. 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事件)。
16 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会议。
3. 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
个:
(赣)、
(闽)、广东(粤)、 (湘)、
(桂)、
(贵或黔)、
(云或滇)、
(陕或秦)、
(川或蜀)、西康、甘肃。
4.
长
征翻过的山有—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
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
、邛峡山,以及
等。
5 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
长征准备阶段(1934
7 月 7 日"1934 年 10 月 10 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
10 月 10 日~1935 年 1 月 15日"1935 年 6 月 14 日)
丨长征的各阶段!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
(1935 年 6 月 14 H "1935 年 10 月 19 日)
王树增说:“当代青年对中国民族历史的解读还远远不够。一' 个民族把自己经历的 悲伤的或者欢乐的往事当作珍宝一样捧在手里,把 它作为照耀未来民族前进的一盏灯。我们的 青年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 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失信念和信仰。中国人一直是生存信念 最坚 定、生命力最强的一个民族。”
内容简介
王树增所著的《长征》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 历史上的惊人壮举, 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 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 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 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 真实而 翔实的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了长征以 崭新的认知高度 一一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 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 必需的永不磨没的信念
在两年的时间里,行程两万五千里,转战南北的艰苦卓 绝的全貌。
其次,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以小见大, 人物刻画细致入微。 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既有 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 绘,也有对很多无名战士细 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多的精彩细节,使历史人 物真 正“活”起来。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尤其是在那些普普通通的 小战士身上倾注了 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许多以前被忽视或者被遮蔽的小 人物和细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例如用 绷带把奄奄一息的政委背出敌 人包围圈的黄欣,为了追上部队女扮男装潜入国军的女战士张吉 兰,无 名小红军坚持肩扛油印机渡河等等。
2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乌江两岸陡壁悬崖,难以攀登,江道狭窄,水流湍急,自古就有“乌江天堑”之说。在 乌
江的主要渡口上,黔军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置了主力部队和强大的火力。更严重的 是, 向中央红军包抄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正全速向乌江方向推进,其中吴奇伟部的四个师和 周浑元 部的四个师已经距离乌江不到一百公里。
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
,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 ______。 长 征 从
______(地
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
2.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历
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 》,从人类文明发展 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
军长征
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 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2. 阅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了 哪些具体的事件?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 1934 年 11 月 16 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 年 9 月 15 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 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 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 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 1935 年 5 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 中坝、青川、平武 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 年 10 月 9 日到达 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 里;
《长征》既能让读者回顾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能感受到历 经苦难依然高扬的革 命理想,认识到面临艰险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体 会到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
名著《长征》练习题
精要练习
1.
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
着
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 一
背景
《长征》创作于长征胜利 70 周年之际。2000 年底,王树增看 到了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书——《人类 1000 年》。该书 由西方各个领域的专家评 选出公元 1000 年到 2000 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的 100 件大事,其中一件是 1934 年的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他认为,对 于发生在 70 多年前的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的青少年对它认 识 得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代的中国人眼中 的长征和西方人眼中的长 征到底有多大差异。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 近些年来,有不少外国青年重走长征路。这些物 质条件非常优越的青年 在这条路上寻找什么呢?他说:“我相信这些外国青年走在红军长征的 路上,是在朝拜和寻找某种精神。西方专家把它列入 100 件大事,我觉 得根本的理由是,它前 所未有地体现出了人类还有如此坚韧的精神、如 此为了信仰的实现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其规 模上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 模的迁徒,在其精神上体现了人类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的最为可 贵 的精神基础,那就是永不言败、勇往直前、前仆后继。”
忠厚英勇,平易近人,艰苦朴素 1.作为红军长征的总司令,与毛泽东等共同指挥红军长征;2.1935 年, 奉 命到张国春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执行任务;3.带领红四方面军、红二、 红六 军团来到陕甘宁边区。
艺术特色
首先,作品坚守真实性的原则,是一部最客观、最全面的反映 长征的纪实文学。王 树增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 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是从档案、史料、釆 访、勘查中推演出来。”为 此,他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 战士, 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客观真实的再现了长征中许多历史事件,生动展示 了中国工农红军
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
湘水,贵州的乌江、
,云南的
,四川的
、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6. 1934 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7.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
坚定信仰和
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
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精神;是顾全大局、
精神。
8. 1934^1935 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
内容分析
长征前奏 迷途与鲜血 新的开始
长征尾声
《突岀重围》《绚丽之梦》《十送红军》三个章节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 的 背景和准备。
《路在何方》《山河苍茫》《橘子红了》《血漫湘江》几个章节是长征初 期 的探索,是湘江边的战役。 《恭贺新年》《夜郎之月》《残阳如血》《巴山蜀水》《金沙水畔》《喜 极 之泪》《黑暗时刻》《北斗高悬》《天高云淡》几章是毛泽东领导中国 伟大 的革命的开端,也是共产国际进入中国的开端。 《北上北上》《江山多娇》是长征的尾声。国共两党的战争因为日本侵略 而 结束,国共合作即将拉开序幕。
王树增为写《长征》,差不多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 就做了二百多万字, 写作时参阅的长征地图几乎都被“时间”磨破了。 对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漫长 而艰苦的精神之旅。
王树增创作了两大系列的历史文学作品:一是中国革命史系列,包括《远 东朝鲜战争》《长征》 《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还有一个是中国 近代史系列,包括《1901》《1911》和(1921》。 这些书都是写给当代 中国青年人看的,他希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读懂历史。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
(1935 年 10 月 19 H "1936 年 7 月 1 日)
大会师阶段( 1936 年 7 月
1 H "1936 年 12 月 12 日)各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 19 34 年 10 月 10 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 年 10 月 19 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 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各方面军领导人!
红一方面军 总司令员: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总政治部代 主任:李富春。
红二方面军
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肖克;总政委:在弼时;副总政委:关向应; 参谋长:李达。 红四方面军 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森;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政委: 陈昌浩:政治部副主任:停钟:参谋主任:舒玉章。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 红二方面军),于 1935 年 11 月 19 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 年 10 月 22 日到达会宁 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 里
!基本路线 i
瑞金一突破敌四道防线一强渡乌江一占领遵义一四渡赤水一巧渡金沙 江一强渡大渡河一飞夺泸定桥一翻雪山一过草地一陕北吴起会师(1935 年 10 月)一甘肃会宁会师(1936 年 10 日)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
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
年 10 月 22 日,红二方面军到达
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 此,
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 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
。
11. 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
17.请说出几个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事件。 18 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19. 1934 年 11 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是哪一次战役?请结合文本具体解 说。
20. 请说一两件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1. “四渡赤水”描绘了长征途中哪几件事?
文段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毛泽东在山脚下也喝了一碗辣椒汤,然后他拄着根木棍向大雪山出发了。毛泽东不但没 有
出现严重的不适,他还把掉在雪窝里的警卫员小吴拉了出来,给被冰雹打伤了的马夫老余 擦药。
人物分析
毛 性格特征 洋 主要事件 东
周 性格特征 恩 主要事件 来
朱 性格特征 德 主要事件
信念坚定,深谋远虑,风趣乐观 1.当选为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主席;2.提岀红军北上陕甘宁的主张;3. 在遭国民党疯狂“围剿"的时候极力主张北上,并在危急时刻提岀了 正确 的军事主张。
温文尔雅,意志坚定 1.当选为红军长征的总政委,领导红军长征;2.接受毛泽东对红军正确 的主张,遏制了博古等人的错误军事指挥;3.与张学良谈判,为中共与 国 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开牌了道路。
名著阅读《长征》详细知识整理
作者简介
王树增 1952 年 2 月生于北京。当代著名的军旅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 学《长征》《远东朝鲜战 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 笔《1901》 《1911》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人民 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 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 艺 奖、曹禺戏刷文学奖等。
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
先头部队于 1935 年 6 月 14 日到达
与
先头部队会师。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
。
13. 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
14.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
。
15. 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事件)。
16 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会议。
3. 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
个:
(赣)、
(闽)、广东(粤)、 (湘)、
(桂)、
(贵或黔)、
(云或滇)、
(陕或秦)、
(川或蜀)、西康、甘肃。
4.
长
征翻过的山有—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
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
、邛峡山,以及
等。
5 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
长征准备阶段(1934
7 月 7 日"1934 年 10 月 10 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
10 月 10 日~1935 年 1 月 15日"1935 年 6 月 14 日)
丨长征的各阶段!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
(1935 年 6 月 14 H "1935 年 10 月 19 日)
王树增说:“当代青年对中国民族历史的解读还远远不够。一' 个民族把自己经历的 悲伤的或者欢乐的往事当作珍宝一样捧在手里,把 它作为照耀未来民族前进的一盏灯。我们的 青年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 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失信念和信仰。中国人一直是生存信念 最坚 定、生命力最强的一个民族。”
内容简介
王树增所著的《长征》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 历史上的惊人壮举, 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 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 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 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 真实而 翔实的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了长征以 崭新的认知高度 一一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 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 必需的永不磨没的信念
在两年的时间里,行程两万五千里,转战南北的艰苦卓 绝的全貌。
其次,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以小见大, 人物刻画细致入微。 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既有 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 绘,也有对很多无名战士细 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多的精彩细节,使历史人 物真 正“活”起来。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尤其是在那些普普通通的 小战士身上倾注了 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许多以前被忽视或者被遮蔽的小 人物和细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例如用 绷带把奄奄一息的政委背出敌 人包围圈的黄欣,为了追上部队女扮男装潜入国军的女战士张吉 兰,无 名小红军坚持肩扛油印机渡河等等。
2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乌江两岸陡壁悬崖,难以攀登,江道狭窄,水流湍急,自古就有“乌江天堑”之说。在 乌
江的主要渡口上,黔军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置了主力部队和强大的火力。更严重的 是, 向中央红军包抄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正全速向乌江方向推进,其中吴奇伟部的四个师和 周浑元 部的四个师已经距离乌江不到一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