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小结

重动句指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再重复动词后带上补语的一种单句,在现代汉语口语和口语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比如“他看书看入迷了”“我们等你等得不耐烦了”等。重动句是一种结构固定的句式,即“动宾+动补”的形式,可以用“SV1OV2C”来表示,其中S表示主语,V1表示原动词,V2表示重复的动词,O表示宾语,C表示补语,V1与O构成动宾短语V1O,V2与C构成动补短语V2C,该短语有时带上宾语。重动句核心就是由这两个动词短语构成的。

一、重动句研究的大致阶段

对重动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将重动句作为动宾或动补结构中的一种来分析,没有给重动句一个独立的名称和地位。最早注意到重动句这个特殊句式的学者是王力先生。20世纪40年代,王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谈到“叙述词复说”,之后胡附、文炼的《现代汉语语法探索》,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讲话》,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李临定等的文章都谈到了这种特殊的句式,但是他们没有将重动句作为一种独立的句式来研究,而是当作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中的一种来研究。

2.将重动句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式来分析,对重动句的范畴进行界定。第一次对重动句进行定义的是刘维群(1986)。之后许多学者都将重动句作为独立句式来分析。

3.从三个平面角度来研究重动句。这方面论述得最充分的是范晓(1993),他论述了带“得”标记的重动句的句式特点,但是没有论及其它的形式。

二、重动句研究涉及的方面

1.重动句的分类问题。唐翠菊(2001)将重动句分为致使性重动句和非致使性重动句。对重动句的分类研究得最好的是刘雪芹(1998,2003),她根据重动词是否具有自主性把重动句分为自主重动句和非自主重动句;根据重动词自由性的强弱和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合关系的松紧把重动句分为“松重动句”“中重动句”“紧重动句”;根据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之间距离的远近把重动句分为连续重动句和间隔重动句;根据重动词与其后成分的结构关系,把重动句分为述补重动句和述宾重动句;根据重动词和原动词重复的语法位置,把重动句分为全位重动句、前位重动句、后位重动句,其中每一项又分为不同的小类;根据重复的语法单位的性质又分为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义素重动句。

2.重动句产生的原因。戴浩一(1990,1991)认为动词重复是语义决定的,动词短语表示延续性或重复性的意思时能重复,否则不能重复。胡文泽(1994)认为汉语动词重复和动词短语或句子所代表的时段密切相关。戴耀晶(1998)认为是邻近原则,即语法关系中两个成分必须邻接。

3.重动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对于重动句的结构分析,学者们分歧很大,句法上的分析就有“主状动句”“主谓谓语句”“连动句”“主动宾补句”“主动补句”等说法。项开喜(1997)认为VP2是有界的,表示动作行为的某种超常特征,充当重动句式的语义焦点,是语义重心。王灿龙(1999)认为VP1和VP2都是语义重心,赵新(2001)也同意王灿龙的观点。金雪花(2001)论述了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对重动句的影响及重动句的典型性特征。吕映(2001)认为重动句的语义重心在“动补”上,重动句的意义在于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和状态。刘雪芹(2003)认为重动句的句法特点是线形序列特点,即重动句宾语和补语总是按照一定的线性关系一个接着一个顺序表现出来的;重动句的语义特点是:重动词呈现出纵横交错的语义框架,同时与宾语、补语相关联,在语义的空间表达上同时并存,无先后之分。关雷,关伟(2003)认为“VO”与“VC”在句法上地位是同等重要的,但语义的表达却不是平等的,“VC”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是语义重心。李咸菊(2004)认为V1O和V2P在句法地位上基本平等,从表义上看,V1O叙述一个动作行为,V2P紧接着对该动作行为的情况进行描述、说明、强调或揭示其结果。两者互为依存,缺少任何一项,句子的表义都不完整、不全面。文章又分析了V1O与V2P主语相同时的语义关系及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律。张静(2004)在三个平面的汉语语法理论背景下,运用比较变换等语法研究方法,考察了重动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的特点,重点探讨了重动句所处的语言环境,分析该句式在上下文语段中承担的语义角色、语用功能及表达效果,并作理论解释。

4.重动句的功能研究。关于这个问题学者谈论得很多,但是大家谈论的功能都不一致,有的说的是语用功能,有的说的是语义功能,有的说包括结构功能、语义功能和修辞功能。项开喜(1997)认为VP1是无界的,VP2是有界的,VP2充当重动句式的语义焦点,语用功能是突出强调动作行为的超常性,VP1在功能上是为VP2(表示超常量)提供常量参照。但是王灿龙(1999)反对他这种观点。戴耀晶(1998)运用对比分析和变换分析的方法,通过重动句与其他句式的对比揭示出重动句的语法价值是不仅解决了宾语、补语同动词的立体语义关系与线性的句法排列上的矛盾,还用邻接原则表现语言使用者对同一件事中包含的语义内容作分解陈述。崔山佳(1998)认为含“得”重动句的功能一般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超常性,而含“到”重动句的功能则是表示时间的连续性。林达青、元传军(2001)比较好地总结了重动句的语用功能,他们指出重动句的首要语用功能是表达上的简洁、经济;重动句的另一个语用功能是突出强调事物和动作行为的超常,他们认为突出强调事物和行为的超常,不代表人的主观意愿,表达的是一种非预期效果,这一语用功能只适合一部分重动句;另外,由于重动句中V1和V2是同一个动词的重复,这样使得整个句子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孙红玲(2002)分析了重动句的语用功能在于突出强调事件和动作行为的超常量,重动句与量范畴有密切关系。赵新(2002)认为重动句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在结构上将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用单句形式来表达复句的内容;二、在语义上对动作行为进行强调,使得动作行为与受动者、与结果状态之间的关系更为明确;三、重动句结构紧凑,表达简明且富有节奏和韵律,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李咸菊(2004)总结出V1O+V2P重动结构的主要语用功能有:表达评议、超常、强调、原因解释、结果、假设、条件或描述、限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